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若步骤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为3g/mL,则步骤⑤中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6.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7.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得到其原生质体变化情况的一些数据。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a处状态表明该细胞处于BD段
D.EC段表明细胞丧失选择透过性
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催化作用可能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生
B.所有的酶都可以跟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C.酶在化学反应中提供能量
D.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结构破坏
9.用蔗糖腌渍萝卜条,能使萝卜条变甜,这是因为:
()
A.蔗糖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B.蔗糖分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间隙
D.细胞脱水死亡,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10.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颜色逐渐加深、体积逐渐变小
B.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对照实验
C.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是因为有紫色中央大液泡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均能发生质壁分离
11.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催化效率一定高于无机催化剂
B.随着温度的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也随之下降
C.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D.可用过氧化氢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2.作为系统边界的细胞膜,在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等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无关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
C.分泌蛋白以胞吐(外排)方式排出细胞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由磷脂分子决定的
1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通过自由扩散
B.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又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
1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的“A”表示腺苷
B.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都能产生ATP
C.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15.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D.H2O→H++O2
1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B.水分子跨膜运输总的方向是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
C.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D.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
17.如图1~4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限制图中A、C两点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点主要受载体数量限制
D.将图2与图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均应从坐标的原点开始
18.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
B.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会使溶液出现灰绿色
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可产生CO2
D.酒精的产生说明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19.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A.脂肪酸B.核苷酸
C.氨基酸D.氨基酸或核苷酸
20.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各实验组的处理时间可以不同
B.先将淀粉酶与淀粉溶液混合,再调至相应温度保温
C.选择活性较低的α-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
D.可用碘液检测反应溶液中是否存在淀粉
二、综合题
21.如图一表示萌发小麦种子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速率和CO2生成速率的变化,图二为测定萌发小麦种子呼吸方式的装置。
测定过程中其它环境条件适宜,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呼吸过程中需多种酶参与,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性是______、______和作用条件温和。
(2)图一中,当O2浓度达到对应于曲线上的________点的值时,萌发小麦种子不再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填具体场所)。
(3)P点后,随O2浓度增加,曲线逐渐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的限制。
(4)若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图二装置甲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乙中的红色液滴不动,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
(5)呼吸熵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
在30℃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墨滴左移200mm,乙装置中墨滴右移5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___。
(6)为校正图二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
对照装置中应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改变一处即可)。
三、实验题
22.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37°
C时对3种二糖(糖A、糖B、糖C)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5min后检测每只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下表: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单糖
无
有
二糖
(1)该实验将三支试管均置于相同温度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实验室中的基本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
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自选一种),斐林试剂,不同pH的物质(酸、水、碱)。
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洁净试管,向三只试管中均加入________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B、C三只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摇匀。
③将________溶液各2mL注入A、B、C三只试管中,置于________中保温5min。
④向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然后水浴加热5min,观察颜色变化。
(4)下图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当温度降低时,e点的变化是________,d点的变化是________;
当pH=c时,酶活性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
对稻田举行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因缺氧而腐烂;
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
【详解】
A.乳酸菌为厌氧性细菌,无氧呼吸不产生气体,A错误;
B.伤口用纱布包扎有利于防止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B错误;
C.用酵母发酵产酒初期可以适当通入空气,增大酵母菌繁殖量,C正确;
D.松土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D错误;
故选:
C。
2.D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要求考生理解植物细胞内渗透作用的两大条件,知道成熟的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能吸水。
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大条件:
a.半透膜,b.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成熟的植物细胞之所以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是因为植物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原生质层类同于半透膜,同时植物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3.B
图中当物质M浓度为30mmol/L和50mmol/L时,随着物质M的浓度增大,物质吸收的速率并没有改变,可能是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限制;
通入空气后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进而推知该物质运输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通入空气后,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并没有改变,说明该物质的吸收与能量供应无关,A不符合题意;
B、根据以上A选项的分析可知,吸收物质M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可能为主动运输的方式,B符合题意;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物质M的浓度从30mmol/L升高到50mmol/L时,吸收速率没有改变,说明该物质吸收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C不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选项的分析可知,该物质的吸收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因此为协助扩散,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A、由分析可知: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都是可以运动,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
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B错误;
C、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
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正确。
故选D。
【点睛】
认真读书中的相关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1.质壁分离的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A、黑藻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且数量较多的叶绿体,液泡无色,故观察叶绿体时可用黑藻叶肉细胞为实验材料,A正确;
B、液泡虽然无色,但是叶绿体有颜色,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叶绿体的聚集程度做判断,同时也可以观察到细胞壁与细胞膜分开,故该实验不需要进行染色就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B错误;
C、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颠倒的,故步骤①中若叶肉细胞位于视野左下方,实际上位于右上方,要使叶肉细胞处于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C正确;
D.若步骤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为3g/mL,则叶肉细胞会因为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失水过多而死亡,所以步骤⑤中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正确。
6.C
由题干“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可知,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说明细胞质中过多的Na+可能影响酶的结构。
A、Na+逆浓度转运,同时要依赖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Na+逆浓度转运入液泡后,使细胞液的浓度增高,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D、Na+进入液泡,不仅可以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而且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细胞吸水,增强了植物对盐碱地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故选C。
答题关键在于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主动运输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特点、细胞吸水等知识。
7.B
由图可知,某种植物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
随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A、根尖分生区无大液泡,故不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质壁分离,A错误;
B、AB段原生质层的相对体积减少,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B正确;
C、图中BD段细胞液处于质壁分离的动态平衡状态,而左图中a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的动态平衡状态,C错误;
D、EC段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增大,是因为乙二醇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说明细胞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没有丧失选择透过性,D错误。
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8.A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
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
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
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A、酶的催化作用可能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生,A正确;
B、极少数酶是RNA,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使溶液呈紫色,B错误;
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
D、温度过低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温度过高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A。
9.D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
但用蔗糖淹渍萝卜条,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进入细胞,从而使萝卜条变甜。
A、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而蔗糖属于溶质分子,A错误;
BC、蔗糖属于二糖,其分子不能直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C错误;
D、蔗糖淹渍萝卜条时,高浓度蔗糖溶液使细胞失水死亡,导致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从而使蔗糖分子进入细胞,D正确。
10.A
此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形成对照,符合科学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
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而观察不到的质壁分离现象,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A、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颜色逐渐加深、体积逐渐变小,A正确;
B、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对照,所以本实验有对照,B错误;
C、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是因为有紫色中央大液泡,C错误;
D、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1.C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和适宜的条件。
2.生物体进行的从“ATP→ADP+Pi”的过程和从“ATP+Pi→ATP”的过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发生的场所、所需要的酶是不同的。
A、酶在适宜条件下具有高效性,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酸或者过碱导致酶失活,那么催化效率低于无机催化剂,A错误;
B、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温度降低,酶的活性下降,而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变,B错误;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的合成和RNA的合成都需要消耗能量,而ATP的合成过程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作用,C正确;
D、加热情况下,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12.C
1、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2、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
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3、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使细胞运输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由于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因此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因此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蛋白质和磷脂有关。
A、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信息识别、保护和润滑作用等,A错误;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
C、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分泌蛋白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C正确;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D错误。
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功能,特别注意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13.A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A、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
B、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由于失水过过多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进入细胞,B错误;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C错误;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D错误。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掌握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C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
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场所不同:
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A、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正确;
B、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进行糖酵解过程生成ATP,B正确;
C、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C错误;
D、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化学能)或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D正确。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重点是识记ATP与ADP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
15.C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A、葡萄糖→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丙酮酸→酒精+CO2是无氧呼吸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在细胞质基质可以合成少量ATP,在线粒体内可以合成大量ATP,C正确;
D、H2O→H++O2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细胞呼吸类型和过程的理解.细胞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16.D
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