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光明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9152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郸城光明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郸城光明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郸城光明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郸城光明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郸城光明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郸城光明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2文档格式.docx

《郸城光明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郸城光明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2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郸城光明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 2文档格式.docx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力量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③外交:

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次大战。

④军事:

1918年—1920年取得了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斗争的胜利。

⑤迁都:

1918年3月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6、▲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3)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

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指明了道路。

(1、性质: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成果: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3、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Δ俄国最早退出一战Δ中国同一时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最早在中国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Δ俄国发生社会性质变化的事件是:

①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②1917年的十月革命,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

☆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答:

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请比较巴黎公社的历史,谈谈十月革命成功之处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

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是何意?

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是否完全相同?

为什么?

“走俄国的路”指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不同。

俄国是城市夺取政权,中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权城市政权的道路。

由于两国不同的国情。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1918—1921)

①目的:

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②▲作用(评价):

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帮助苏维埃政权度过难关。

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③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普遍实行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2、新经济政策——(制定依据:

国情,小农经济占优势)

1)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形势。

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内容: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

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3)▲作用(评价):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4)▲新经济政策“新”的特点(表现):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

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产品的权利。

3、▲苏联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

4、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1925年,苏联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2)、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

3)、“五年计划”的结果:

当资本主义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苏联工业化的成就:

在短短的时间内,有9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冶金、石油、电力等工业部门纷纷建立。

——(以重工业为中心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5)、▲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5、▲斯大林模式(也称:

斯大林体制、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背景:

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2)、特点:

政治上个人的高度集权,在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表现):

政治上(政治问题体质特征):

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

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上(经济体制特征):

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至于指令计划之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工业发展比例不平衡。

影响了苏联经济的长期发展。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6、评价斯大林模式:

利:

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

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人民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对中国的启示:

①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盲目照搬照抄

斯大林模式的启示:

①加强民主法治领导监督制度实行政企分开②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生产水平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

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

(1)沙俄:

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2)苏俄:

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3)苏联:

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苏联解体。

(4)俄罗斯:

1991——现今

中、苏比较

内容

中国

俄国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时间

1949年10月1日

1917年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间和事件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1936年新宪法颁布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国际格局/战后新秩序)

1、《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

1919年1月—6月操纵国:

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

乔治)和美国(威尔逊)(巴黎和会三巨头)

2、▲召开目的:

分赃和称霸世界

3、中心问题:

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4、▲性质(实质):

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重新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5、《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

领土方面: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政治方面:

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经济方面:

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军事方面:

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殖民地方面: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和称霸世界)。

4、中国问题:

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5、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导火线)引起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6、和会处理问题的原则:

根据战后实力的对比和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

7、▲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8、影响课本P13注:

Δ《凡尔赛和约》法国获利最多

2、《九国公约》Δ《九国公约》美国获利最多

1、召开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2、召开时间:

1921—1922年地点:

华盛顿操纵国:

美国(英、日)

3、中心议题:

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中心问题:

中国问题)

4、《九国公约》的内容:

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5、▲《九国公约》的实质:

是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目的)

华盛顿会议调整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华盛顿体系”——(在远东、太平洋的新秩序)——(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6、▲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实质:

一战后战胜国处理战败国及其殖民地瓜分世界的产物,是各个争霸计划像妥协的产物。

7、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主要过程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①战胜国之间的矛盾②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③战胜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因此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

9、▲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期,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但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因而这个新秩序极不巩固,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启示:

外交的实质是强大的国家实力较量。

重视人才、教育重视科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注:

国际联盟建立——(国联)

时间:

1920年1月地点:

日内瓦主宰国:

英、法

实质:

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

国联≠联合国。

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德、意、日等国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20年1月成立,1946年4月解散。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中、英、法、苏等国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45年10月成立至今。

▲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列宁说“这个体系是建立在火山上。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

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 

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1929-1933导火线:

1929.10.24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金融业最早崩溃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

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

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

3、▲经济危机的特点:

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破坏性大

4、▲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

5、表现及后果①失业人数猛增,人民生活困难;

②引发各国政治危机。

各国为摆脱危机寻找出路,美国实施了“新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最终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意走上法西斯道路是在经济危机之前1922年)

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

美国、德国;

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29年,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制度。

2、▲1933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立即实行“新政”—(目的:

救治经济危机,中心措施: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3.、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前提),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手段)以消除经济危机(直接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4、▲特点:

(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实质:

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改革)

6、内容:

财政方面:

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体现政府诚信)

工业方面:

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

生产;

农业方面:

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7、▲新政“新”在哪里: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指导以克服经济危机。

8、《全国工业复兴法》—新政的核心和基础内容P20

9、蓝鹰运动:

目的—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

10、▲评价新政(也是历史作用):

①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实质),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新政“新”的特点)。

②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危机。

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因为引发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废除)

(①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③国家的宏观控制和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④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Δ经济危机的启示:

我国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而应该有长远目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1、新政对我国的启示(也可以套用别国)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需高度重视以增加农民收入;

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需振兴民族工业以增强综合国力;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要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制度要符合国情不断创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罗斯福的精神

学习他在面对危机与困难时表现出的学识、胆略与才干,学习他身残志坚的伟人风范。

爱国救民,不屈不饶,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的精神。

3、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①中央应加强金融控制,重视树立诚实信用原则;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③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应大力振兴民族工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工业化水平;

④加大基础设施、公共工程的建设,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⑤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下岗工人创造再就业的机会,降低失业率。

……

4、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内容值得借鉴?

请说明你的道理或理由。

①我认为“加强金融控制”值得借鉴。

因为中央只有加强金融控制,银行重视树立诚实信用原则,百姓才会把钱存入银行,银行活动才能逐渐开展。

②我认为把中心措施定为整顿工业值得借鉴。

因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我认为新建许多公共工程值得借鉴。

因为像筑路、架桥、植树、兴建水利工程,能够让大量失业者有工作可做,让很多人能够维持生存,有利于社会稳定。

▲为什么经济危机不能根本解决,只能缓解?

因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5课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强化(▲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在1929-1933经济危机之前建立的)

(1)建立背景:

一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建立的标志:

墨索里尼组织了法西斯党,1922年进军罗马,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组织了纳粹党。

(P23插图)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

(3)希特勒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出任国家元首。

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

(4)内外政策:

①建立法西斯恐怖专政:

A、1933年制造国会纵火案,目的:

借此逮捕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B、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镇压反法西斯战士;

C、残酷迫害犹太人(目的:

煽动种族狂热,为战争制造借口),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D反犹狂潮:

1)原因:

①历史原因:

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

②个人原因:

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

③现实原因:

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实质:

给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2)表现之一:

“水晶之夜”1938年11月9日晚被称为“水晶之夜”

3、日本军部法西斯化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日本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过程:

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

(注:

九一八事变开始打破了《九国公约》)②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方式:

通过兵变)上台(广田弘毅内阁)▲,标志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3)暴行:

a、南京大屠杀b、死亡工厂c、惨无人道的细菌实验731部队

4、法西斯国家结盟:

(1)1936年三个国家结成军事同盟——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2)性质:

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3)影响: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和平面临严重威胁。

⒌▲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①不同方式: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②原因:

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

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

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③影响:

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

1)、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2)、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意义:

《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4)、后果:

使德国野心进一步膨胀,不但吞并苏台德,不久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又把矛头指向波兰。

5)、▲实质:

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绥靖政策)

6)、目的:

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以达到“祸水东引”(史称“慕尼黑阴谋。

7)、▲影响:

这是绥靖政策达到高峰的(标志)它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也极大消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对侵略要进行有效抵制或不要让侵略者得寸进尺或不能助长侵略者.(弱国无外交,联系中国巴黎和会和九国公约,我们应该怎么做?

2、闪击波兰——二战开始的标志

1)、时间:

1939年9月1日

2)、标志:

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代号白色方案)

3)、▲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两国于9月3日对德国宣战。

(宣而不战,静坐战争)

4)、不列颠之战:

(1940.7)在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遭到了重大挫折。

5)、▲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欧亚两个战争政策源地的形成

其他原因:

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

Δ英国由绥靖政策转变为抵抗政策的原因:

法西斯侵犯英国国家利益。

第七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

1)、爆发的时间:

1941年6月22日

2)、爆发的标志:

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苏军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标志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3)、▲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意义:

①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②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也鼓舞着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为什么连连失利?

①苏军准备不充分②德国准备充分③30年代的“肃反”运动,苏联损失大批优秀军官。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红军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①以斯大林为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