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8895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

《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

第二十四章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65

第二十五章破解重大项目融资难题66

第二十六章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67

第十篇支持政策和实施措施69

第二十七章政策支持措施69

第二十八章规划实施措施70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镇安积极融入“一圈两区”、加快推进率先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了部署落实好这一时期镇安率先突破发展各项工作,依据全县“十一五”发展基础和“十二五”发展环境、潜力与需要,按照国、省、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编制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篇加快推进科学发展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和陕南突破发展战略部署,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提前一年实现。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六大亮点”: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7.37亿元,年均递增13.5%,是2005年的2.33倍;

财政总收入达到2002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388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4.35倍和4.1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93.3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持续增强。

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28.3:

32.3:

39.4调整到2010年的21.1:

45.3:

33.6,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全县第一产业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畜牧业发展迅速,一村一品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第二产业中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

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较快发展,扩大内需促增长的作用逐步增强。

3、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建设通达工程368公里、通村水泥路1273.4公里、改造公路397.1公里、新修公路桥梁291座4749延米和便民桥403座5734延米,公路总里程达到3107.4公里,实现了通县公路三级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目标;

新建高、中、低压农电线路55.4公里、420公里和1000公里,解决了196个自然村的通电问题,支撑突破发展的输变电网络逐步完善;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电信、移动、联通等信息化传输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顺利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到97%;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县城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启动建设,城市道路改造及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4、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十一五”累计完成各类造林面积3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

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和镇集中式饮用水源100%达标;

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限定指标范围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到省市约束性指标要求。

5、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以及特色产业和劳务服务业的长足发展,城乡居民经济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18元,分别较“十五”人均净增8331元和2142元。

6、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八大工程深入实施,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体系不断健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顺利达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平安镇安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实践表明,“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特别是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谋发展、促和谐、奔小康成为思想主流,创业、创新、创优成为自觉行动,自我加压、率先突破、争创一流成为共同意志。

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镇安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新时期,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专栏1:

“十一五”主要计划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05年

“十一五”规划目标

实际完成

绝对值

年均增长(%)

2010年

1

生产总值

亿元

16.01

28

11.8

37.37

13.5

人均生产总值

5583

9763

11.2

13440

14.0

2

财政总收入

万元

4600

10000

18.5

20027

34.2

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

2500

5400

16.2

10388

33

3

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8.6

60

14.6

93.37

26.7

4

五年招商引资

5.13

9

12.7

26.28

38.6

5

三次产业比例

28.3:

39.4

20:

41:

39

21.1:

33.6

6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4

<4.5

7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3500

4000

2.7

8

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五年)

20

23

主要

污染

物排

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

1550

1344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

1790

969

10

年末人口

万人

27.57

30

27.9

人口自然增长率

<0.67

<3.5

<2

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500

8600

6.1

14831

17.9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

1576

2000

4.9

3718

18.7

13

城镇化率

38

14

森林覆盖率

62

67

66.6

15

耕地保有面积

万亩

45.46

49.7

16

旅游业综合收入

0.2

90.4

二、发展环境

综合分析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趋势,总体上将呈现释放潜能、突破发展、缩小差距的基本特征。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社会民生改善的重要时期,更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时期。

这一时期县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主要面临“四大机遇”和“四大挑战”。

“四大机遇”:

一是“十二五”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步战略目标,继续加大中西部地区政策扶持力度,这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更加重视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省上制定实施了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都有利于我县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和加快优势资源深度转化;

三是商洛作为关天经济的核心区之一,其发展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镇安不仅处于关天经济区的辐射区,而且处于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带动区,未来一定时期内既是全县跟进西安、融入关天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四是随着西康铁路、西康高速公路的建成运营,镇安在空间布局上融入“一圈两区”的区位优势不断上升,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区位条件都有利于加快突破发展。

“四大挑战”:

一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难度;

二是我县已被列为国家级限制开发生态区,在未来发展中土地、能源、环境等制约越来越突出,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多重压力;

三是随着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中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县在加大投入、科技引领等方面仍处于落后的被动劣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任务更加艰巨;

四是自身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

“三农”问题较为突出,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

城镇化建设滞后,交通条件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骨干财源尚未形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化解就业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人才匮乏,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主题

“十二五”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这也是现阶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推进富民强县。

二、战略定位

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大县、旅游休闲名县、资源循环强县”。

充分发挥镇安优质生态的基本优势,按照挖掘内涵、体现特色、整体营销镇安山水的思路,以绿色生态环境、绿色镇安山城、绿色交通风景线、绿色旅游景区、绿色产业基地建设为主体,全力打造陕南乃至全省的生态文明大县。

充分发挥镇安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加快以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为中心的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加快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努力把镇安建成秦岭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全力打造陕南乃至全省的旅游休闲名县。

充分发挥镇安生物、矿产、水力三大资源优势,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要求,突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六大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力打造陕南乃至全省的资源循环强县。

三、战略举措

坚持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四大战略举措,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努力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现突破发展和富民强县。

四、基本原则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镇安所有问题的关键,不动摇、不懈怠、一张蓝图干到底,发挥优势,释放潜能,力求突破,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

——必须调整结构转型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强化产业融合,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互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坚持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双拉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必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坚持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富裕人,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发展。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树立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敢于先行先试,创新体制,努力实施多元化发展。

五、区域布局

依据县域资源分布、区位条件、城镇化水平、发展基础和“十二五”发展重点,未来五年突破发展的总体布局是突出打造“一轴线、三中心、六基地”。

即突出打造东中西轴线型循环工业集聚区,积极构建以县城为主中心和米粮、桂林两个副中心为主体的三产服务密集区,着力做强东部粮、畜、烟和西部果、芋、茶六大产业基地,推进实现突破发展和富民强县,促使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经济发展优质高效。

一产布局: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力度,巩固提高传统型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力求在烤烟、魔芋、象园茶三大绿色产业上取得大发展。

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着力培育新兴特色品牌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努力提高绿色产品质量和效益。

二产布局: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要求,依托关天经济区和商丹循环工业园的辐射带动,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举措,着力构建快速发展且互为依托的张米黄金、永乐建材化工、镇安绿色、云东现代材料、旬河清洁能源五大生态型循环工业集聚区,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三产布局:

以县城为主中心和桂林的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米粮集镇两个副中心为主体,辐射建设西康高速公路、镇杨路、冷老路为轴线的三大第三产业服务密集区。

六、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坚持“四大战略”举措和“三个带动”不动摇,紧紧围绕“三大战略”目标定位,着力培育生态旅游、现代材料、绿色产品、清洁能源、品牌劳务五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省现代材料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秦岭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七、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

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市前列并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

重要工作努力实现“三个上水平”,即:

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民生和公共服务三项工作上水平;

主要指标努力实现“五个翻番”,即:

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旅游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实现翻番。

经过五年的突破发展,到2015年达到:

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年均递增15%;

财政总收入达到4.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年均增长15.4%和18.2%;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60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年均增长14.4%。

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0.4%;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16:

46:

38,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5%左右,综合经济实力处于全市前列并进入全省中游水平。

构建和谐社会取得实效。

全县总人口控制在29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实现双高普九目标,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7人以上,千人占有病床数达到2.94张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

新修改造村组公路3104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6211.5公里,构建便捷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切实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城镇自来水工程建设,城镇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旬河水电清洁能源开发迈出新步伐,国网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成运营,农村农电网改造高质量完成;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达到45%,县城东进西拓南延北扩取得实质性进展,特色山城建设初具规模。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县80%的镇基本实现良性循环,五年累计造林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8%;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县城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8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年均增长15.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16.6%;

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国家约束范围内,城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5平方米和40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专栏2: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2010年实绩

2015年

规划

年均增

长(%)

属性

经济增长

75

预期性

2.0027

4.1

15.4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0388

2.4

18.2

260

五年累计招商引资

经济结构

三次产业机构

16: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49.15

65

45

科技教育

R&D经费占GDP比重

1.5

2.5

科技三次费用占财政支出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0

95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

10.5

资源环境

48.9

-0.2

约束性

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五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有效降低

13.3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6.6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7.4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5

80

城镇污水处理率

50

70

人民生活

总人口

29

<6.0

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30000

15.1

8000

16.6

第二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第三章突出发展循环工业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措施,着力培育黄金产品、现代材料、建材化工、水电能源、绿色产品五大循环工业产业集群,力争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把镇安建设成为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省现代材料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

“十二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20.4%和16.5%;

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7.4%和15.6%;

全县工业实现利税10亿元,其中利润达到7亿元,纳税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51.7%和33.6%。

一、加快建设循环工业经济园区

按照依托资源、便捷物流、降低成本、技术经济的原则和整合资源、凝聚要素、形成集群、增强效应的要求,以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治理为核心的资源综合开发之路,建成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保护优和经济效益佳的西部循环工业经济示范区。

在重点打造镇安绿色工业园区的同时,切实抓好张米黄金、云东现代材料、永乐建材化工、旬河清洁能源四大工业集聚区建设。

通过制定激励优惠政策,完善工业项目区的土地供给、项目审批、融资支持、税费优惠、环境保障等各项服务措施,倾斜支持工业项目区建设,优化项目区投资环境,促其成为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招商引资的窗口。

二、培育壮大循环工业集群

1、清洁能源循环工业集群。

重点突破旬河水力资源梯级开发,连接月河、甘岔河、达仁河水力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开发建设旬河梯级水电站,积极推动国网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同时围绕该项目积极发展相关旅游产业,带动镇安水电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到2015年全县水电清洁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2、绿色材料循环工业集群。

整合资源,深度开发,构建张米黄金、云东现代材料两个绿色材料产业集群。

“十二五”规模企业达到20户,产值达到1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

张米黄金产品循环工业集聚区:

瞄准丁-马矿带超大型黄金储量及与之伴生的铁、锑、砷等资源,加大探储和开采加工力度,开发黄金加工系列产品,研究铁、锑、砷资源的回收和尾矿的循环利用,策划建设一批金材料开发与尾矿生产水泥、免烧砖、微晶玻璃、窑变色釉陶瓷等项目,最终建成产值30亿元、利税5亿元的循环型支柱企业集群,“十二五”力争建成一户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云东现代材料循环工业集聚区:

以云东钒、铅锌、钼资源开发为重点,有效整合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筹建大型的钒、铅、锌、钼选冶与加工和尾矿、贫矿综合利用企业,形成循环产业链,最终建成产值20亿元、利税4亿元的生态循环型企业集群。

3、绿色产品循环工业集群。

以做精产品、叫响品牌、拓宽市场为方向,以镇安绿色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绿色产品的精深加工,带动全县生态农业的集约化、高效化发展。

到2015年全县绿色产品规模企业达到30户,总产值达到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

4、建材化工循环工业集群。

充分利用县域中线黄金、铅锌、硫铁、石灰石资源,依托尧柏集团和陕西红旗民爆镇安分公司,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硫酸和改性铵油炸药,加快节能、高效、资源可再生利用和开发建材新产品。

到2015年建材化工工业规模企业达到20户,总产值达到1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

三、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开发

按照国、省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总体要求,在加快推进已整合的金、铅、锌、钒、重晶石、大理石等六大矿种六个矿区有序开发的同时,抓紧开展桂林一带钼矿和多金属伴生矿、马家沟至龙胜锰矿、东川八盘一带铅锌矿和蔡家庄钒矿等四个矿区的钼、锰、铅、锌、钒等矿产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开发,促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一体化和矿产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