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8837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7年七一五政变

两党在该阶段反帝反封的纲领基本一致

①成立黄埔军校;

②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

分裂

1927年七一五政变~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

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①十年内战;

②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①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

②台湾光复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

抗战胜利后,中共及全国人民要求民主和平,而国民党反动派要实行独裁统治;

美国的支持,美国想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重庆谈判失败

蒋介石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民族解放;

给人民带来灾难;

祖国不统一

改革开放前

长期对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9年

阶级利益不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预和影响,综合国力不够强大

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改革开放后

渐趋缓和

1979年至今

根本原因是大陆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海峡两岸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增强,有力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拓展延伸

1.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仍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

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国共关系的轨迹: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3.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1)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分裂根源)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变化主要依据)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4.启示:

(1)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

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3)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5.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比较:

同:

(1)都面临强大的敌人,都由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

(2)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实现的。

(3)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异:

(1)背景不同:

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合作对象不同:

前者是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

后者是与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国民党。

(3)政治基础与不同:

前者是新三民主义;

后者是共同任务——共同抗日,赢得民族解放。

(4)合作的阶级基础和范围不同:

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5)斗争的对象不同:

前者是北洋军阀;

后者是日本帝国主义。

(6)作用和结果不同:

前者推动了工农运动,保障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

而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7)两次合作的方式不同:

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军队和政权由国民党掌握;

后者是党外合作,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

能力提升

1.(2015石家庄43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材料二 “我第二次到北京时,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同时我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共产主义书籍……《共产党宣言》。

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

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西行漫记》

材料三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由来。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所述思想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有哪些。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学习主题是什么?

2.(2015石家庄28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12月,苏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

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

臭名昭著的日本走狗汪精卫的名字同陕西省发生的张学良部兵变紧密相联,这也绝非偶然。

材料二 1936年12月16日,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发来一个电报,但17日中央收到后,因电码错误缘故完全不能译出。

因此党中央去电请他们重新拍发。

电报还没来到,党中央就在12月19日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发言说:

“英美的舆论,虽对捉蒋表示不赞成,然而也不主张讨伐张、杨。

苏联《真理报》两次批评,对西安事变等同两广(倒蒋)事变一样。

日本说苏联造成,苏联说日本造成,双方对事实的实质,都有抹杀。

材料三 张闻天在1936年12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

“……苏联因为日本的造谣,只能这样说。

同时苏联如表示同情,便可能与南京对立。

这样的舆论,自然对局部的利益是有些妨碍。

然而我们是不是采取这一立场?

当然是不能的。

……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为争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

材料四 多年来有这样一种说法: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完全来自莫斯科。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苏联、日本对西安事变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说日本苏联“对事实的实质,都有抹杀”,请你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张闻天对苏联的立场采取什么态度?

他认为正确的方针是什么?

(4)材料四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说明了什么?

3.(2015石家庄41中模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

下面是1982年7月24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发表的,致蒋经国先生公开信的一部分内容:

孙先生首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已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是虽经纬万端,纵观全局,和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卸,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2)根据材料指出写信者的政治愿望是什么?

通过上述材料,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