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7342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长沙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湖南长沙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湖南长沙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湖南长沙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湖南长沙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长沙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湖南长沙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长沙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长沙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园区“十二五”规划编制依据51

附件三:

园区“十二五”规划编制说明52

十二五期间(2011-2015),是湖南长沙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星沙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园区)全面融入长沙经济发展脉搏、充当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在全县高速高效发展的关键时期。

按照《长沙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长沙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结合区情编制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园区将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两型”发展为导向,以推进产城融合和建设生态园区为主题,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程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促进园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SWOT分析)

湖南长沙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星沙产业基地地处星沙新城以东10公里处,地处长沙县黄花镇范围。

2009年7月1日,经长沙县编委批准,在原星沙工业配套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星沙产业基地,并冠名为“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沙产业基地”,具体范围为西至市外环线,南至长永高速,北至潇湘路,东至赤峰路,距离黄花国际机场8公里,武广高铁货站10公里,并与国道、高速公路和快速公路连成一体,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产业基地总规15.23平方公里,其中第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9.18平方公里,土地利用规划指标9平方公里,该规划已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计划。

第一节发展基础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以产城融合为核心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

根据长沙县委、县政府、经开区关于产城融合的重大决策,园区按“三个三分之一”的理念,即1/3发展工业,1/3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商贸服务业,1/3发展生产服务业,高起点、高标准精心规划建设产城融合体、低碳经济区和新型的现代开发区。

经调研考察和招标遴选,园区选定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脑库)城市经营研究中心负责重大规划成果转化,深圳市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承担园区30平方公里产城融合概念规划编制工作,由日本规划大师横松宗治先生牵头,一批行业资深专家共同参与编制。

目前,产城融合规划已经全面完成,在产业及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目标,产城融合的目标体系和制定目标体系的整体空间发展战略,空间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了科学明确的规划部署。

这表明以产城融合为核心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园区已由探索式的谋划试验阶段,正式进入实质性的攻坚发展阶段。

2、产业引进和发展的态势良好

园区坚持“引进一流的项目,沿用一流的理念,传承一流的开拓精神,打造一流的生态工业园区”理念,加大招商选资力度。

截至2010年底,园区累计引进项目21个,正式落户20个,引进的项目总投资达到75亿元,总产值180亿元,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3家,上市公司4家,投资额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

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主导产业规模扩大,日本住友、山河智能、云箭集团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工业制造企业成功入驻,成为园区产业发展引擎,彰显品牌效应;

配套产业有效融合,星都科技、正圆动力等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潜力企业相继落户,不断延长并充实园区产业链;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美国康宝莱、开元仪器等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企业,为园区优化产业结构注入活力。

3、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园区依托长沙县和经开区优化配置资源,集中生产要素,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手笔拉开了发展框架。

几年来,园区加大投入,拉开了主体园区近期9.18平方公里开发骨架及中远期15.23平方公里的前期规划;

基础设施按照水、电、路、通讯、网络、有线电视、混合燃气、蒸汽、排污管道“九通”标准不断完善;

拉通了“五纵四横”的路网总框架,开工建设了蓝田路、长界北路、凉塘东路等条道路,总里程达到5公里;

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开通了至星沙新城的城乡公交;

拆迁腾地顺利推进,累计完成2条道路、8个企业的拆迁腾地,拆迁房屋253户,腾地2500余亩,平整土地1767亩,群众的支持率和满意度不断提高,2010年无一例上访事件;

企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山河工业城、经沣欧美砖、康宝莱、云箭集团、幸福村等多个项目已开工开建,山河工业城、住友轮胎等项目即将开工开建。

4、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比照经开区投资服务标准,园区努力营造“阳光、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实施“宁静日”、“无费区”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和全程代(带)办服务,优化办事流程,项目入区和建设审批时限不断压缩,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创新服务机制,健全全方位服务举措,建立了企业联系制度,并明确专人对企业实行深度对接服务,建立了一企一策、诚信服务的高效招商机制。

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提高,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园区建设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到实处,资金管理科学有序,运作效率明显提升。

职业教育配套不断完善,规划建设长沙县职教中心和劳动人事学校,将形成学历教育、现代工程机械、汽车配套和第三产业培训等技能型人才培训,以及其他各级各类培训为主的大型综合类职教实习实训基地,为园区乃至经开区输送和培训专业技师人才。

5、体制机制创新发展

园区通过理顺内外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取得良好成效。

长沙县委、县政府授权经开区有关职能部门对星沙产业基地按“七统一”(统一发展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优惠政策、统一招商引资、统一环境治理、统一管理服务)的模式进行“七个托管”(规划托管、建设托管、开发托管、招商托管、产业布局和项目准入托管、环境治理托管、管理和服务托管),实现园区与经开区、长沙县的基础设施的对接和产业的配套融合,优势互补效果显著。

园区明确了以开发公司为投资主体,实行政企分开,“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开发效果明显。

探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在基础设施融资等方面尝试创新模式,已初步达成合作框架协议。

人才机制不断创新,分别两次通过公开招考引进专业人才15名,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并推行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绩效工资激励办法,进一步调动人才积极性,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从园区目前的引进产业情况来看,工程机械等制造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现代服务业还在规划中。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有赖于基础建设投资,而在当前的投资形势已经难以延续之前的高速增长势头,势必对工程机械行业造成影响。

此外,工程机械行业周期为20年左右,需要提前谋划之后的产业发展方向。

因此,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使园区的产业发展具有高增长性和可持续性。

2、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

当前,园区已批复开发土地仅为7平方公里左右,园区内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土地产出不高,园区招商引资依然以土地出卖为主,缺乏高效高产的工业地产。

当务之急是探索发展工业地产,以标准厂房和配套建设,打造实验经济模式、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格生产用地和生产辅助用地的比例,严格执行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

3、园区发展起步较晚

园区2009年7月正式成立,发展起步晚,建设时间短,与成熟园区相比,还有很多不足。

路、水、电及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在推进当中;

公交、银行、邮电、商场、商检等配套服务还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资金短缺、发展经验不足、要素聚合力不强、知名度不够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影响项目的引进和园区的发展。

如何化“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将成为园区目前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总体将进入发展增速减缓和结构加速转型时期,湖南处于工业化的发展中后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星沙产业基地作为湖南最大的国家级开发区长沙经开区的重要延伸区域,发展面临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发展机遇(opportunity)

1、政策机遇相互叠加明显

一是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

国家正式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给予了特别关注,园区战略地位必将进一步凸显。

二是湖南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和长沙市打造现代国际化都市,经开区和长沙县合力推进产城融合建设星沙省会副中心等,为园区的新一轮发展带来新机遇。

三是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园区以先进制造业和汽车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政策扶持与经济飞跃。

2、与长沙经开区对接优势

园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境内,紧临湖南省惟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新兴工业基地——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为长沙经开区先进工业制造的大型配套产业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融合基础。

园区在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交通物流、基础配套、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都可以借助长沙经开区已有资源和品牌,实现共享共建、优势互补。

同时,长沙经开区对园区按“七个统一”实施“七个托管”,将园区发展纳入了经开区规划中,对园区的发展进行各方面的指导和支持,能充分发挥园区的后发优势,实现跨越赶超。

3、产业承接转移速度加快

从国际来看,汽车、工程机械、电子、医药等传统制造业转移链条从传统生产环节转移转变为生产、流通、服务等多环节转移,产业链高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日趋明显。

从国内来看,随着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大量企业到内地寻求发展空间,这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园区进一步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动自身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和政策支持。

4、自身具备良好发展基础

园区成立以来,发展态势良好。

招商引资,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技术研发实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健全,管理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同时,园区上下干部群众的思想高度统一,已形成昂扬奋进的精神,积累了的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这些都为开发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现实条件。

二、面临挑战(threat)

1、开发成本不断升高

当前物价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园区开发成本不断升高。

而园区正处于前期基础设施加快投入阶段,而各企业项目建成投产还需时日。

开发成本的不断升高和收益回报的相对滞后,对于园区当前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2、区域竞争日益激烈

在国家级园区的不断挤压下,在大型、发展前景优越的省级园区火拼之中,作为一个刚起步的新兴园区,园区在经济总量、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政策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均没有优势,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园区之间争要素、争政策、争项目、争技术、争人才、争位次将呈现空前白热化状态,产业基地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竞争发展时期。

3、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日趋突出

未来五年,土地、能源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等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将更加突出。

当前受宏观政策影响,银行银根紧缩、用地指标紧张、土地成本攀升等问题凸显。

同时,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的双重压力下,园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将日益凸显,对园区的发展方式转变、消费模式升级和建设模式创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

第二章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三节战略定位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湖南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为契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对接长沙经开区,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培育为抓手,以推进产城融合和建设生态园区为主题,坚持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着力打造湖南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与配套基地、产城融合体和低碳经济区,成为带动长沙县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二、发展战略

1、产城融合战略

坚持把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三方面有机融合。

以多样性的产业提升多样性的城市生活,实现“园区经济”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

以星沙新城的规划建设为导向,加速产业聚集,优化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要素结构,实现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的合理分区,园区路网与城区交通网紧密结合,园区建设与星沙新城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2、区域协调战略

对外协调。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区域产业定位,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加强与长沙经开区的对接协作,着重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制造、新兴产业、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大区域内的特色、协调、互补、共赢的空间发展格局。

对内协调。

坚持组团式的布局,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原则,注重各片区发展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形成企业协调发展、片区共同繁荣、基地跨越提升的新格局。

3、特色强园战略

把打造特色作为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建设新兴产业高度聚集、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特色园区,形成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居省内甚至国内外前列的特色集群,拥有享受国家区域优惠政策、政务廉洁、服务高效、产业生态高度关联的特色发展环境。

依托经开区主导产业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根据园区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集中有限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走科技先导、特色化发展道路。

三、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科学规划,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改善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投融资环境,利用园区的政策优势和品牌效应,吸引国内外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在园区集聚,加快园区建设速度。

同时,以企业为发展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金、技术、土地、人才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2、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利用园区现有科技力量,通过资源整合,协调产学研关系,突出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以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与信息产业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实验型经济基地。

同时,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园区强区之本,坚持招大引强,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与国内外大企业及跨国集团高位嫁接,有选择地引进一批高精尖大项目和关键技术设备,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

通过自主创新与开放引进相结合,努力实现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产品优势向产业优势、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打造一流的创新开放型园区。

3、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既要立足当前园区的现实基础,谋划科学发展目标,从完善园区的全局出发,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园区建设,查摆和研究解决园区存在的共性问题;

又要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狠抓主导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接,促进园区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完善,加快园区经济社会发展。

现阶段优先发展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物流,力争率先取得突破。

4、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作为星沙新城产城融合建设试点区域,园区紧紧抓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探索产城融合之路,坚持把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三方面有机融合。

园区按照“大规模、大框架、大市场、大物流”的思路,“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以星沙新城的规划建设为导向,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开发理念,科学制定产业引入机制,形成相关产业链企业的高效集聚,充分发挥园区的带动作用,突出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协调互动,以产兴城,以城育产,推进产城互进共促一体化发展。

第四节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两型引领、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内涵发展、绿色增长、和谐共享的原则,到2015年,将园区建设成为建设面积达15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区内就业人口2.5万人,园区工业企业数目达60家,以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为主,服务配套齐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新型园区。

二、具体目标

——综合实力快速发展。

到2015年,基地工业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争取突破350亿元;

企业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

项目工程固定资产五年累计投资6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县外资金五年累计达到17亿元;

税收收入达到20亿元;

各类产业形成集聚态势,发展迅速。

图4-1星沙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逐年目标分解

——结构调整成效突出。

按照“产城融合”、“三个三分之一”原则,基地三分之一发展工业、三分之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分之一发展住宅和商贸服务业;

优化产业布局,一次性建成产城融合体、低碳经济区和新型的现代开发区;

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区域结构合理发展。

图4-22015年星沙产业基地产业目标分解(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到2015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000人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初步建成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产业园区。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

资源利用效率高,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2%,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89%以上;

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4%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28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基本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型产业园区。

——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十二五”期末,规划范围内基本配套水、电、路、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蒸汽、天然气、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九通”;

每年新增企业就业人员4800人,期末规划区内符合条件的失地少地农民推荐就业率90%以上;

大力推进农民征地款集中使用;

2015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率均达到100%。

表4-1星沙产业基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年均

增长

%

指标

属性

经济发展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5

80

99

122

150

23

预期性

其中:

工业增加值

62

75

90

108

130

20

服务业增加值

0.9

1.6

2.8

4.7

8

70

工业总产值

122.8

153.6

192

240

300

25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

33

41

51

64

固定资产投入

9.2

11

13

15

18

服务业占GDP比重

2.4

2.9

3.5

4.2

5

税收收入

7

9.1

11.8

15.4

30

企业财政收入

10.3

12.1

14.4

16.9

招商引资到位县外资金

2.5

3.3

3.8

4.4

科技创新指标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4.1

4.9

5.7

6.8

高新技术企业

10.1

14.6

17.5

21

孵化器数量

5.8

6.7

7.7

9

16

国内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

10

11.4

12.8

14.3

12

有效发明专利数量

44.4

48.8

53.7

59.1

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6.1

7.4

22

资源环境指标

万元GDP能耗

21.6

21.2

20.8

20.4

-2

约束性

园区污水处理率

78.1

82.1

86.1

90.5

9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2.4

94.2

96.1

98.1

100

2

工业重复用水率

70.4

74.7

79.2

83.9

89

6

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

83.5

88.6

91.2

94

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1.6

42.4

43.3

44.1

45

社会发展指标

城市燃气普及率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宽带接入率

公共服务平台

6.6

6.9

7.3

7.6

职业教育或专业培训机构

2.2

3.4

4

19

社保覆盖率

85.5

88.9

96.2

企业员工工资

2186

2404

2645

2909

3200

失地少地农民推荐就业率

76.9

80.1

83.2

86.5

区内就业人数

11662

14112

17075

20661

25000

第三章发展任务和重大项目

第五节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搭建产城融合地理框架

1、空间整体布局

星沙产业基地按照生态和谐、有机连续、产城融合原则,充分利用产业基地山水、绿地、基本农田等自然环境特色,尽可能保持自然全貌,构筑产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整体格局;

强调各组团发展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加强组团内部及组团之间的连接,注重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连接;

坚持两型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功能配套,用现代理念、国际化视野,打造全新的一流生态园区和产城融合新典范。

采用组团式的布局思想,在强调生态观念、环境意识的基础上,以规划区主干道为支撑骨架,构建出“一核两轴三组团”的整体空间结构。

一核位于开元路和双塘路交叉口北侧,是产业基地的公共服务配套核心,综合考虑布置行政办公中心、科研教育培训中心、中心公园、生产性服务业、住宅及商贸服务业,保障基地服务功能的完整性,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