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及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7054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及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散文及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散文及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散文及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散文及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文及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

《散文及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及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文及文言文学习文档格式.docx

风吹过去,连个谢字也不要那些庄稼说,真的,不要,风什么也不要。

最应该感谢的,往往最容易被人忘记、忽略,因为这些实在太平凡了,平凡得让人从来不曾在心中想过。

刚刚结出的果实,我请你们记住风,记住泥土,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就是对风最好的报答。

还有我们村里的孩子,你们也要记住,永远不要忽略,像风这样极其平凡的关怀与爱护。

愿所有美好的品质,从小,就深入到你们内心,伴随着你们健康、正直、平安地长大!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看风,看河里的水、天上的云。

在这些美好的时光中,在我们村里,让我们和柳条一起,随风起舞,像风一样,去我们想去的地方。

⑥我们村里的风,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到人家里串串门。

像一个人,沿着一条巷子,走得很快,也不看路,撞到了一面土墙。

头肯定碰痛了,站了一会儿,折过来,沿着另一条巷子走,不过脚步明显放慢了,生怕再撞着了头。

一个孩子,坐在门口写作业,风不识字,却翻起了孩子的书。

孩子翻回来,风又翻过去,孩子捡起了决石头,压在了书上。

风笑了,摸摸孩子的头,不再逗孩子玩,继续往前走去。

那个孩子长大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⑦我到邻村的一个朋友家去,朋友说:

是哪阵风把你吹来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我们村里的那阵好风了。

(选自《散文选刊》20XX年第9期,有删改)

7.第①段写大西北作家刘亮程村里的风,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8.第③段画线句与课文《哦,香雪》中“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一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

(3分)

9.本文思路明晰,从我们村里的风□、□、□的特点,到它对人和庄稼的慷慨多情,表现了风______的品质。

10.分析第⑦段表达的思想情感。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我们村里的风生怕把人吹病,可它还是把挖地人吹感冒了,这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B.第②段又写初冬的霜风像屠夫亮出的刀,说明我们村里的风也有厉害可怕的一面。

C.第③段运用类比手法,表现了我们村里的风像瞎子外婆、乡下老娘一样无私待人。

D.第②—⑥段是文章的第二层次,生动具体地刻画了我们村里的风亲和可爱的形象。

E.全文按冬春夏秋的顺序安排材料,步步深入地写出我们村里的风助人为乐的事迹。

F.文章寓意深刻,情感真挚动人,在平淡的描述中包含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和思考。

12.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联系文章第④段或第⑥段内容加以赏析。

(4分)

7.引出下文,反衬“我们村里的风”。

(2分) 8.相同点:

都以比拟手法写风,生动形象(1分)。

不同点:

一写夏日晚风之清凉,表达作者对“我们村里的风”由衷的喜爱和赞美(1分);

一写秋夜寒风之刺骨,表现香雪一人留在西山口车站后内心的孤独和害怕(1分)。

 9.轻 柔 软(1分) 平凡、无私地关怀和爱护所有生命。

(2分) 1O.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表达对“风”实际上是故乡的深情和热爱。

(2分) 11.CD(6分) 12.要点:

(1)语言生动形象。

多用拟人手法,使对象人格化(举例略)。

(2)语言幽默风趣。

善于选取有趣的生活细节或动作,表现对象的活泼可爱(举例略)。

(观点与材料一致,有条理,语句通顺)(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

“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

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

“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

“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

“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老人前曰:

“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

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

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⑦!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

“老人知道者!

”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

受雇打工。

②丞、尉:

知县的佐职。

③钧礼:

平等之礼。

④炼珍:

烹制精美的食品。

⑤尚食:

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

⑥不饬:

不守规矩,行为不端。

⑦岂独一箸间:

意谓不只辍箸不吃这点事。

17.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

(1)影乃益瘦(      )  

(2)再进,生为之饱(      )

(3)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  (4)相国遽惊谢日(      )

18.下列各组句子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独与妪居渡口/谓老人与相国有旧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及为吏

C.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时、位之移人也 D.命妪煮芋以进/以污贿不饬罢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2)尚何芋是甘乎?

20.文中老人所言三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

(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1.根据文意,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17.

(1)益:

更;

更加。

(2)再:

第二次。

(3)井:

(从井里)汲水。

(4)谢:

道歉。

(共4分) 18.D(2分) 19.

(1)为什么从前祝渡老人家的芋头又香又甜呢!

(3分) 

(2)(你)还会觉得(以为)什么芋头是甜美可口的呢?

(3分) 20.时、位之移人也(2分) 21.要点:

借事喻理,警戒世人不要因时、位变化而忘记过去、改变本性。

三、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

赠孙秋士序  [清]梅曾亮

为名公子贵介弟①,而无官于朝,无迹于场屋②。

斗室中课六七童子,十馀年主者不易姓③,往来不过一二士。

诗一卷,纸墨暗昧,读者卷舌滞口而不可舍去。

敝衣冠,独行市中,断烂古书外不市他物。

居近正阳门,不二三里,目不见朝报一字④,不知何者为今日时事、达官要人。

盖古之山林枯槁之士,无过于孙先生者,而今于京师中遇之,亦异矣。

韩昌黎言居京师八九年,不知当时何能自处。

夫士至京师不可居,困矣。

然困有至非京师无可居如先生者,为愈奇耳。

吾观东方曼倩及扬子云⑤,皆非嗜禄利者,其居长安中甚落拓矣,亦卒不舍去。

岂古今人之遇或同与?

二子在当时,虽其遭遇若此,后之好事者或传其书,写放⑥其貌,忻慕笑抃⑦,而欲从游,则以吾所言如先生其人者,后人好事者见之,有不欲传其书,写放其貌,而欲从之游者乎?

有不忻慕笑抃,而忘其为落拓于当世者乎?

太史公班固书,屡言长安诸公贵人,皆不出其名氏,以其人日异月新,不胜识也。

然而有名氏如二子者,落拓亦何负于人哉!

曾亮交先生十馀年,今先生年六十矣,乃述其行之似古人者以为寿,以见寿莫寿于使后世知我为古人也。

[注]①贵介弟:

高贵子弟。

介弟,对别人兄弟的敬称。

②场屋:

科举考场。

③主者:

东家。

④朝报:

古代官报,刊载诏令、任免、奏章等。

⑤东方曼倩及扬子云:

东方朔,字曼倩;

扬雄,字子云。

皆西汉文学家。

⑥写放:

摹画。

放,通“仿”。

⑦忻慕笑抃(bià

n):

钦佩羡慕而欢欣鼓舞。

22.“秋士”是古代文化中特有的名称,高中课文《》对此有所论及。

(1分)

23.第二段举韩愈、东方朔、扬雄为例的作用是:

(3分)

24.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孙先生作诗一卷,纸张陈旧,墨色暗淡,常使读它的人辨识不清又不忍放下。

B.孙先生经常穿戴破旧的衣帽,独自行走于集市,除了残破古籍外什么也不买。

C.东方朔和扬雄都不是贪图利禄的人,他们居于京师宁可穷困落拓也不肯离去。

D.班固《汉书》多不提京城达官贵人名氏,却留有落拓者如东方朔、扬雄之名。

25.从文末看,作者写这篇赠序是为了。

26.文中孙先生是一位让作者感到“异”、“奇”的隐士。

请联系全文,评析这一人物形象。

22-26题(12分)22.故都的秋(1分) 23.(通过比较)指出孙先生与三人遭遇相类,即便穷困落拓,也会像他们一样名播后世、为后人所景仰(3分) 24.A(3分) 25.(向孙先生)祝寿(2分)。

 26.要点:

孙先生出身富贵,又居于繁华京师,却不嗜利禄,不问世事,自甘落拓清贫,是隐于朝市的“大隐”(并非寄身山林、孤标傲世的“小隐”;

亦非藏身仕途、洁身自好的“中隐”)。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3题(21分)

读柳永

梁衡

  ①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②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

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

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

柳永先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③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

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

他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的词而走红。

她们真诚地爱护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

你想他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有什么生活来源?

只有卖词为生。

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

他是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

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17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

④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

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消魂烁骨,化作一团烂泥。

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

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

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而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

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⑤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在□□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在□□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⑥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

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

⑦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

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⑧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

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7.文章第一段应填入的句子是_________。

8.文章第一段中“歪打正着”具体指的是_________。

(3分)

9.文章第五段的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和□□。

(2分)

10.对文章第四段划线的句子,下面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划线的句子主要作用是为了引发下文对柳永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的赞赏。

B、划线句以直抒胸臆起笔,抒发了作者对柳永怀才不遇的痛惜和同情。

C、划线句列举了“歌馆妓楼”对人的危害,用以反衬柳永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

D、划线句运用了比喻、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外露。

11.文章第六段中写黄山的迎客松,作用是_________(3分)

12.下面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

A、从标题“读柳永”中可以推断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

B、作者认为柳永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因为他人生经历的悲惨坎坷。

C、文章中多处运用对比;

如柳永与当时的进士、柳永的文学成就与仕途失意、柳永生前的无人赏识与身后的声名鹊起等。

D、文章呈总分结构,作者在简单介绍柳永生平后,再从他“为官”和“创作”两个方面展示他的人生悲喜剧,最后的总结揭示了柳永成功的根本原因。

E、“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就是人虽然受命运的摆弄,但不要屈从于逆境,要利用环境来施展才华,成就自己。

F、文章写法上集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叙事简洁,情感充沛,说理深刻。

13.联系本文或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对梁衡散文结尾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4分)

7、(1分)为伊消得人憔悴。

8、(3分)柳永求官不成,无奈入市井,却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文学成就。

9、(2分)内容、艺术

10、(2分)C

11、(3分)通过对黄山迎客松在绝境中顽强生长过程的想象,用拟人化的描写,形象生动地阐释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12、(6分)E、F

13、(4分)评分标准:

能写出结尾的特点,2分;

能联系作品的相关内容加以赏析,2分。

(参考角度:

形式上采用直接论述的表达方式,揭示主旨;

内容上由点及面,卒章显志、升华主旨;

语言上多用整句、短句,节奏铿锵有力,语势强烈。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4题(20分)

太史公曰: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①。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②,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

“子产去我死乎!

民将安归?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

“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

废法纵罪,非忠也;

臣罪当死。

”王曰:

“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

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史记·

循吏列传》

注:

①豫贾:

事先定价。

这句话的意思是市场上买卖公平。

②尺籍:

即尺籍伍符。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18.《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的是________。

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2)子其治事矣()(3)不私其父()

2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竖子不戏狎,班白不提挈。

B、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2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B、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子产去我死乎!

(2)废法纵罪,非忠也

23.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循吏”的主要特征。

24.节选的文字在塑造人物时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18、(1分)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

19、(3分)

(1)拘囚、拘押;

(2)管理 (3)偏袒

20、(2分)C

21、(2分)C

22、(6分)

(1)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

(我们)老百姓将来要依附谁呢?

(得分要点:

宾语前置、去、归)

(2)废弛法度、放纵罪行,不是忠于君王的表现。

判断句、废、纵)

23、(2分)奉职循理(如只写出“坚直廉正、无所阿避”给1分)

24、(4分)评分标准:

能写出不同的描写手法,2分;

能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分。

子产:

对比、侧面描写;

石奢:

述录其言行的正面描写)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5-28题(10分)

今观我孔子之学说,其审美学上之理论,虽不可得而知,然其教人也,则始于美育,终于美育。

《论语》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又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其在古昔,则胄子①之教,典于后夔②;

大学之事,董于乐正。

然则以音乐为教育之一科,不自孔子始矣。

荀子说其效曰: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故乐行而志清,札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此之谓也。

故子在齐闻《韶》,则“三月不知肉味”。

而《韶》乐之作,虽挈壶之童子,其视精,其形端。

音乐之感人,其效有如此者。

  且孔子之教人,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

故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雩,叹于川上;

使门弟子言志,独与曾点。

点之言曰:

“莫春者,春眼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由此观之,则平日所以涵养其审美之情者可知矣。

①胄子:

古代指继位的长子。

②后夔:

传说是舜时的乐官。

2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然其教人也(然而)/无若宋人然(……的样子)

B、兴于诗(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

C、然则以音乐为教育之一科(用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