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盟的语言.docx
《论欧盟的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欧盟的语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欧盟的语言
论欧盟的语言
[摘要]
欧盟是“欧洲联盟”的简称,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自1965年成立以来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组织,在欧盟的发展中,语言的发展以及其固有的特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探讨欧盟内部的语言问题,并就各种语言选择的利与弊做了全面的分析,明确了一种既有理论依据又符合现实要求的语言选择方案,其目的是加强语言学习者对欧盟内部所出现的语言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促进跨文化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交流。
[关键字]欧盟;多语制;语言问题
欧盟是“欧洲联盟”的简称,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1946年9月,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
1950年5月9日,当时的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代表法国政府提出建立欧洲煤钢联盟。
这个提议得到了法、德、意、荷、比、卢6国的响应。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
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欧洲六国领导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政大楼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提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这就是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赫里克特》条约,简称马约。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5年8月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洲共同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
欧共体12国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代言人。
1991年12月11,欧共体马斯赫里克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赫里克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
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到2000年间经济增长大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
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3%,与美国不相上下。
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
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入盟协议。
2003年7月欧盟制宪委员会全体会议就欧盟的盟旗、盟歌、盟言与庆典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
根据宪法草案,欧盟的盟旗仍为现行的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盟言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盟日”。
一概述
2004年5月1日,这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
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此次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
这25个国家是英语、德国、丹麦、西班牙、芬兰、法语、希腊、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瑞典比利时、奥地利、爱尔兰、卢森堡、比利时、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马耳他语、波兰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捷克、塞浦路斯。
现在欧盟成员国的总面积到达397.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3,人口约4.595亿,相当于我国人口的1/3,但其经济势力远远超过我国。
欧盟的货币储备占世界的32%,汽车生产占世界的21%,贸易出口占世界的19%〔不包括欧盟内部的贸易〕。
此外欧盟向发展中国家提国的援助资金占世界提供总额的53%。
欧盟实质上是欧洲人民之间的一个更紧密的联合,其所做出的一些决定尽可能满足人民的利益。
欧盟的宗旨是为了促进盟员国的经济及社会进步,使欧洲以一个整体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使其盟员国的公民具有欧盟公民身份。
欧盟正逐渐赋予其公民一些新权利,例如移居及就业的自由,这已得到了国际法庭和欧洲司法部门的承认,并已成为其基本的法则,被写进了各阶段的协议中。
欧盟,人们似乎已经熟悉和更多的以多极世界的一极来看待它,然而欧盟又实实在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欧洲人从氏族、部落、城邦、王国、民族国家逐步演变为一个超越民族国家的区域性联盟。
虽然人们已经从历史、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这个演进过程予以了广泛关注,但还可以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盟的步伐,分析欧盟的理念和民族国家所赋予它的权力,从而进一步认识欧盟。
二欧盟的语言
〔一〕欧盟使用的语言
欧盟虽有25个国家,但是欧盟正式会议的工作语言是20种。
这20种语言是德语、英语、丹麦语、西班牙语、芬兰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葡萄牙语、瑞典语、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马耳他语、波兰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捷克语和卢森堡语。
在欧盟的25个国家中,有4个国家没有自己的语言。
这4个国家是:
以法语和荷兰语为官方语言的比利时,以德语为官方语言的奥地利,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爱尔兰,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的塞浦路斯。
卢森堡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并没有要求欧盟使用卢森堡语。
这20种语言分属 个语族,它们是:
印欧语斯拉夫语族、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印欧语系的独立语言〔希腊语〕、印欧语系波罗的语族、印欧罗曼语族。
〔二〕欧盟中最重要的语言
在欧盟中,最重要的语言是英语、德语和法语。
下面分别论述。
1.欧盟的通用语言-英语
在欧洲,名符其实的世界语是英语。
可以说,在欧盟,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语言真正可以和英语抗衡。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欧洲委员会2000年发表的一项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来。
根据这项针对欧洲15个国家的1.5万成年居民进行的调查,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和爱尔兰以外,其它有12国居民均认为英语为它们最常用、最有用的外语。
在卢森堡,英语虽屈居第二,但与第一位法语中选率之间的差距极小。
语言国际流行度可以衡量出一个文化体的综合影响力。
透过对于普通居民的调查得出的语言有用性结果,可以看出在欧洲,英语具有明显的优势影响力。
近几年来,我们常能从报刊上看到大量的语法混乱、音调怪异的“英式法语”、“英式德语”“英式意大利语”。
异国语言文化的入侵已经不可抵挡。
虽然,其他非英语国家为净化语言而抵抗英语的入侵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比方法国政府规定,在商业广告中禁止使用英语单词,但这种努力在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浪潮的冲击下收效甚微。
除英语外欧盟各国影响最大外,其它语言对欧盟的影响力为:
法语第二,德语第三,西班牙语第四,但与法语和德语的差距较大,意大利语第五,其影响力明显小于西班牙语。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些欧洲本身的语言外,中文和阿拉伯语是欧洲外语中被提及的比例较高的。
有2%的英国、奥地利和德国东部人认为中文是最有用的外语;有1%的芬兰,瑞典,卢森堡,意大利,爱尔兰,法国,西班牙和德国西部地区的人认为中文是最有用的外语。
俄语的提及比例远远低于中文。
法语是法国〔约5000万人口〕、摩纳哥及卢森堡〔各约2.5万人说法语〕的官方、社会和文学语言。
在比利时,讲法语的居民约500万,法语是两种并存的正式语言之一,也是文学创作的语言。
在瑞士,法语只通行于西部诸州〔约150万人口〕;此外也通行于英国的海峡群岛〔约10万人口〕。
在西半球,法语还是海地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学用语〔约450万人,但至少有400万操夹杂土语的法文〕;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正式通用的语言。
在美国的魁北克省,也有几百万人口讲法语。
法语还是法国属地的官方语言,如法属圭亚那、马丁尼克岛、哥德洛普和密启伦群岛,总人口约有10万。
非洲讲法语的人口至少有700万。
法语在高棉是官方语言之一,在寮国和越南也相当通行,总人口至少有50万,法语成为许多国家教育体制内足以与英语相匹敌的第二外国语。
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甚至亚非两洲许多国家内,至少又2500万人以法语为第二外国语,而且能说写流利。
法语有大量的方言。
巴黎和近郊使用的法兰西语成为宫廷通用的语言,最后发展成标准语言。
法语的其它主要方言包括瓦隆语〔Walloon,主要分布在比利时〕、皮克第语、诺曼语、洛林语、香槟语、安茹语〔Angerin〕及勃艮第语。
这些方言合起来称为普罗文斯方言,大抵在法国南部及临近地区使用,包括普罗文斯〔隆河以东〕、兰多克〔隆河以西〕、利穆桑〔Limousin〕、奥文尼及加斯科尼。
法语对欧盟其它语言与文化有着很的影响。
这是和法语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
在历史上,法语曾将数千个拉丁和希腊单字传给英文、荷兰文和德文等欧洲语言,接着这些语言又将之传入斯拉夫语、东方与非洲语言。
在十七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期间,法国文明就等于欧洲文明,而法语也真正成为全欧各国文人阶级的国际语言。
结果,现在可在欧洲各语言中发现大量的法语。
例如,英文从法文借的字相当多。
法语大量倾入英语开始于1066年诺曼人征服。
诺曼征服之后二百年,法语诺曼语方言的分支,也就是盎格鲁诺曼语,是英国宫廷的官方和文学用语。
当文学用的英语因乔叟〔Chaucer〕的作品而成功地再度出现时,英语已经和法文借字严重地混合了。
早期的这些法国借字,其特色在于将这些字完全改为英文发音,因而常常识别不出来。
其中有属于宫廷和政府行政的词语,如tax〔税〕、mayor〔市长〕、mercy〔慈悲〕、accuse〔控诉〕、just〔正义〕;有属于宗教的词语,如pray〔祷告〕、saint〔圣徒〕、faith〔信仰〕;有属于军事的用语,如army〔军队〕、navy〔海军〕、battle〔战役〕,等等。
即使在亚、非两洲的语言中也可发现少量与法语的混合语。
3.具有强大经济力量的德语
德国是欧盟中最强大的经济实体,也是欧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占欧盟总人口的20%,它向欧盟提供的财政支出占欧盟总预算的28.5%。
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统计,1997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欧盟15国的1/4,占欧元区11国的1/3,领先于法国约50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德国一直是世界排名第二位的进出口贸易大国,德国马克不仅享有坚挺可靠的信誉,作为各国的外汇储备仅次于美元,超过日元和英镑与法郎的总和,并且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其份额也大幅超过日元,稳居世界第二。
德国在二战后其经济一直处于领跑地位,一直对欧洲一体化的经济建设起着“火车头”的拉动作用,位居其后的是英国,法国。
据统计,从1990年以来迄今,德、法、意三个欧盟大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虽然仅为1.1%、1.4%、0.1%,但是它们三国国内生产总值占欧盟国家总额的70%。
在这种情况下,德语、英语、法语在经济中的统治现象也就无足为奇。
经济问题一直是欧盟和平稳步向前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语言是各成员国交流的纽带,和经济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语言是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工具,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有共同语言情感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发展。
可以说,无论是在欧盟经济发展的初期还是未来的经济发展,语言至始至终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欧盟语言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传承着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它是连接一个民族历史和现实的纽带,也是民族之魂。
因此各欧盟国家对语言问题都相当敏感。
欧盟语言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这个国际组织。
所谓的欧洲语言问题,实际上是怎样使用欧盟国家的语言的问题,是欧盟国家语言之争的问题,是使不使用成员国的语言,以及怎样使用某个成员国的语言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该成员国在欧盟的地位的表达。
按照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年首脑会议通过的关于语言多样化的决议,各成员国都有平等使用本国语言的权利,各成员国的官方语言即成为这个组织的工作语言。
当时只有6个创始国〔法、德、意、荷、比、卢〕,而开会时却只使用4种语言〔6个创始国用的是4种官方语言,即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
比利时使用法语,卢森堡不要求使用卢森堡语〕,所以当时语言问题还不十分突出。
到1995年,欧盟扩大到15个国家,官方语言演变成了德语、英语、丹麦语、西班牙语、芬兰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葡萄牙语、瑞典语等11种语言〔比利时、奥地利没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爱尔兰官方语言为英语、爱尔兰语,卢森堡因其官方语言为德语、法语和卢森堡语,没有要求使用卢森堡语〕,语言问题就凸显出来。
按照规定,在召开欧盟欧洲议会、欧盟首脑会议、欧盟委员会等正式会议时,这11种语言就是会议的工作语言。
也就是说,欧盟在召开正式大会时应当提供11种语言的翻译服务,大会文件要译成11种语言,由此增加的翻译工作量之大,财政支出之高是可以想象的。
到了2004年5月1日,又有10个欧洲国家加入欧盟,他们同时给欧盟带来了9个新的官方语言:
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马耳他语、波兰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和捷克语〔塞浦路斯的官方语言为希腊语〕。
这意味着欧盟正式会议的工作语言到达了20种。
其实欧洲的语言纷争由来已久。
在欧洲诸语言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当时,在国际会议上普遍使用的都是法语。
据说,法语以其词义准确,不致发生歧义而成为当时正式的外交文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地位提高,使英语和法语并列,成为国际会议的工作语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的崛起,英语逐渐取代了过去法语的地位,成为国际间比较通行的语言。
为了挽救颓势,法国成立了“总统法语委员会〔由法国总统组织的保护法语的委员会,意在抵抗英语的‘霸权主义’〕”,组成“法语俱乐部”,团结传统法语国家和法属殖民地对抗英语的“语言侵略”。
法国政府为此还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比方对外来的科技术语和商业术语,必须用法语的相关术语来表达,规定公务员在与人交流中要使用法语术语。
政府还委托法兰西领导下的推广法语技术和商业术语委员会专门负责这件事,它是净化法语的权威机构。
为了确保法语的“大语种”地位语言,法国政府每年拨出大量经费,不遗余力地在世界各地推广法语。
近几年,语言之争越来越困扰欧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根据欧盟有关协议,欧盟轮值主席国组织的非正式会议只提供英语、法语和主席国官方语言的翻译服务。
1999年7月,芬兰接替德国成为轮值主席国。
这一年刚好在芬兰奥卢召开欧盟工业部长非正式会议,以后又在芬兰萨翁林纳召开欧盟文化部长非正式会议。
德国提出要将德语列为大会工作语言之一。
这一建议得到主要讲德语的奥地利的支持。
为抗议会议只提供英语、法语和芬兰语,不提供德语的翻译服务,德、奥两国联合拒绝出席这两次会议,由此引发了一场外交纠纷。
因为,在德、奥看来,在欧盟范围内讲德语的人口已经接近1亿,理所当然地应将德语列为工作语言之一,所以德国政府发言人海耶在为其抵抗行动辩护时说:
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应该能够在欧盟会议时讲自己的语言。
面对德、奥两国的压力,芬兰拒绝做出任何妥协,他们认为他们并非有意排斥德语,采用什么语种作为工作语言应当视轮值主席国实际情况而定,而且欧盟有协议在先,他们是按协议办事的,他们对德、奥的抗议表示“惊讶”。
德、奥为争取德语地位而在欧盟内部所发起的斗争更激化了因语言问题引发的种种矛盾。
据媒体报道,今天,在欧洲,以德语作为母语的人数最多,占了24%,相当于1亿欧有洲人,而且随着欧盟东扩,德语的地位还将提高,因为在新增成员中有一些国家把德语作为第一外语。
而以英语和法语为母语者仅占16%。
可见,使用德语、英语和法语作为母语的占了欧洲人数的30%,但会讲英语、德语和法语的人数却远远高于以其作为母语的比例。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今天的欧洲,有47%的人会讲英语,有32%的人会讲德语,有26%的人会讲法语,即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欧洲人都会讲英语、德语和法语中的一种或两种语言。
欧盟一位熟悉内情的外交官做了如下描述:
如果欧盟内只使用一门语言即英语作为工作语言,那几乎所有国家都同意,唯独法国坚持不干。
光把英语和法语设为工作语言吧,别的国家不争了,但是德国不干。
确实,解决语言问题决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的事,它的背后隐藏着民族、历史、文化、心理、习俗等诸多问题,同时也事关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涉及保护文化多样性、语言领域的集体人权、少数人利益的人文关心等等敏感问题。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语言,这个民族就会走向消亡,因此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愿意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
如果在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中使用一种或多种民族语作为工作语言,就是对其他民族利益的侵犯,在国际关系中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其实质就是“语言霸权”,因此使用任何一种民族语作为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中的通用语言,都是行不通的。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欧洲的语言实际上的是多样性的,丰富多彩的。
在维护语言多样性方面,欧盟很早就建立了多种官方语言的制度。
目前,欧盟已经将其25个成员国的20种欧洲语言定为欧盟的正式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
欧盟遵守“国家不分大小,语言一律平等”的基础原则,随着每一新成员国的加盟,欧盟都必须增加一门“正式官方语言”。
欧盟委员会指出,在欧盟内部所有的语言都会得到尊重,所有的语言都是欧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芬兰语言学家
哈曼明确提出,语言多样性可以为形成欧洲认同,将一体化深入下去提供建设性的元素,跨文化的共处以及各国语言和文化的精神遗产是建构全欧认同的现实基础。
学外语的好处不仅在于可以增加就业时机和方便出国度假,还能加强对一种新文化的理解,促进欧盟各国间的团结。
欧盟推出了各项鼓励语言学习和交流的政策。
2001年被欧盟定为“欧洲语言年”,它提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
1+2,意思是说,每个欧洲人除了自己的母语以外,还必须掌握两门欧洲其他国家的语言。
实际上,即使一个人除了自己的母语以外还掌握两门欧洲其他国家的语言,也解决不了欧洲联盟的语言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具有120年历史的世界语,正好符合欧盟语言的需求条件。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L.L.Zamenhof〕于1887年创造的。
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
语法规则十六条,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词根可以自由地复合成词。
世界语是科学的,它植根于人类现有的语言,汲取了民族语的精华;它是中立的,它不干预各民族的内部事物,不损害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它是实用的,它不仅能表达人类的各种思想感情,而且能反映各种科学术语和科学成果;它是辅助性的,它不企图取代任何一种民族语,相反,它支持民族语的发展和繁荣,在国际交往中为大家提供一种便捷的交际工具。
据悉,在欧洲议会中有很多议员不同程度地赞成世界语作为中立的共同语。
2004年4月1日,欧洲议会在其历史上第一次以全体会议的形式,投票审议一份赞同世界语的议案,此议案得到了120名议员〔占欧洲议会议员总数的43%〕的支持!
虽然该议案因差8%而未获通过,但人们至少看到了希望。
目前,在欧洲议会中已成立了世界语议员小组。
该组织制订了一个十年计划,想分步骤地使议员们了解语言问题的严重性,一同探讨解决语言问题的途径,组织有关专家考察世界语作为中介语言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欧盟的世界语议员小组从2003年开始已经着手世界语同声传译人才的培养工作,并进行英语-世界语、法语-世界语、德语-世界语——的同声传译实验。
之后,在培养一大批世界语同声传译员的基础上,拟向欧盟决策层建议,以世界语作为中介语言,只将任何一种工作语言〔即各成员国的官方语言〕译为世界语,再将世界语译为另一种工作语言,而不必将一种工作语言同时译为所有工作语言,从而大大减少翻译量。
也就是说从20种工作语言的“互译”,简化为任何一种工作语言与世界语的“对译”,这样将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其翻译质量也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这一计划和实验如果获得成功,不仅解决了欧盟的语言困扰问题,也为联合国解决语言困扰问题提供一种模式。
三结束语
欧盟的语言问题是非常繁杂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欧洲语言问题,实际上是怎样使用欧盟国家的语言的问题,是欧盟国家语言之争的问题,是使不使用成员国的语言,以及怎样使用某个成员国的语言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该成员国在欧盟的地位的表达。
是摆在众多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也是现在影响欧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语言的多样性本身就代表了多样的文化及经济形式,是欧盟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维持现行的多语言制度同样有利于各成员国人民充分行使欧盟条约赋予的各项权利,积极地参与欧洲的一体化建设。
仅仅给予某一种或几种语言以官方语言的资格,将会造成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歧视,这不利于各国人民平等地行使权利,促进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各地文化与地方特色的平衡发展与保留。
然而这种语言制度同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给欧盟机构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压力;随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这些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尖锐。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德语、英语、法语在政治语言和经济语言中占主要地位;而欧盟的文化语言是多元化的,各国都在其自身的基础上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