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届高三第二学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届高三第二学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届高三第二学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传教士为西方侵略服务
C.西学东渐的进程终止
D.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5.“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1895年后上海人口激增是由于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自然经济瓦解彻底
C.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D.城市功能发生变化
6.在题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漫画中(下图),写有“政府”二字的一只手,把“青岛”送进小犬之口,而“抵制日货”之手则捏住了“小犬”的脖子,不准将其吞下,正好与“政府”之手的作用相反。
该漫画能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当时群众爱国运动高涨
D.民国政府对外毫无作为
7.美英于1942年10月9日通知中国政府,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并准备尽快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以便缔结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的条约。
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抗战相持阶段的开始
C.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
D.美英无条件支持中国
8.学者彼得·
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该道路的特征是
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
B.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C.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受“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9.“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这表明罗马法
A.程序严谨体系缜密B.趋时更新以应对社会需求
C.维护新兴资产者利益D.是新生产关系萌芽的推手
10.英国的议会在13世纪末形成,经过大约400年的演变,“光荣革命”以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由“少数人的统治”代替了一个人统治国家。
从1832年到1928年,通过5次议会改革,现代民主制度在英国最终确立。
据此可知,英国议会
A.是英国历史的逻辑结果
B.与专制王权水火不容
C.促进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D.奠定了现代民主基础
11.下表是1913年至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其中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全世界100%)
A.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
B.苏联未受经济危机任何影响
C.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D.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
12.2021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
反映了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
C.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
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
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
材料二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的一个实例,并加以阐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仿行宪政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1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
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
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偏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
15.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
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拒绝了。
当1942年7月英美暂时搁置登陆西欧的“痛击”计划时,斯大林迫于苏德战场的紧急形势和对盟军军备物资的需求,只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
当1943年5月“三叉戟”会议上和8月魁北克会议上,英美决定进攻西西里,斯大林为第二战场的再次延迟而愤怒了。
本来就不太好的英美与苏联的关系现在变得更加恶化,于是,斯大林把驻华盛顿大使李维诺夫和驻伦敦大使麦斯基分别召回了苏联国内。
这时候,盟国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恐慌的局面。
英美与苏之间是一种非零和的共生互利关系,美英武装部队最终于1944年6月6日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三大国的结盟也维持到击败法西斯德国和日本。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英美在1941-1943年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在1944年急于在诺曼底登陆的原因。
1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o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
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蔑做成浑仪观察天象。
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
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
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
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
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
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
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
授时历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比格里历早出302年。
——摘编自《科技巨人郭守敬》
(1)根据材料,概括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郭守敬成为科技巨人的原因。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信息提取明确,论题紧扣信息,阐述条理清晰。
)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视历史、重视教育,故D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宗法制、宗族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两项排除。
材料“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不能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一种宗教信仰的结论,B项排除。
2.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的“惠商”政策使得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文帝的“惠商”政策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故B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延续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统治者还是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了汉文帝时期商业的繁荣,没有涉及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故D项排除。
3.C
材料“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说明明封建王朝对商业的严格控制,但不能得出非州县之所不具备设市条件,故A项排除。
草市普遍出现是在宋代,故B项排除。
材料“开封瓦子50多处”可知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故C项正确。
市舶制度开始于唐朝,完善于宋元,故D项排除。
4.D
根据材料“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
……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
”可知该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仍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与西方相比,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故D项正确。
AB两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C项“进程终止”说法错误,排除。
5.A
根据材料“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以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进了上海人口激增,故A项正确。
自然经济在近代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排除。
近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C项排除。
上海的城市功能仍是以经济为主,1895年后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排除。
6.C
根据题干“抵制日货”、“青岛”可以知道,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传回国内引发了群众爱国运动,故C项正确。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于19世纪末,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AB两项时间不符,排除。
民国政府对外毫无作为不符合史实,故D项排除。
7.A
根据材料“美英于1942年10月9日通知中国政府,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结合所学可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重要成员,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这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
抗战相持阶段的开始于1938年,B项时间不符,排除。
当时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全部废除,故C项排除。
美英无条件支持中国不符合史实,故D项排除。
8.B
根据材料“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故B项正确;
1978年以前没有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没有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一边倒”外交政策只在建国初期实行,ACD三项不是“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这两个时期的相同点,排除。
9.B
由材料“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可知,罗马法具有趋时更新以应对社会需求的特点,故选B;
材料未对罗马法的程序及体系进行描述,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
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故C项错误,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对罗马法发展的作用,D项颠倒了因果,排除。
10.A
材料“英国的议会在13世纪末形成,经过大约400年的演变,‘光荣革命’…从1832年到1928年,通过5次议会改革,现代民主制度在英国最终确立。
”表明英国民主制度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完善最终确立,所以英国议会的发展过程符合历史规律,符合发展的逻辑,故A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英国议会的发展过程,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英国于19世纪完成工业革命,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材料主要反映英国议会的发展过程,而不是英国议会的影响,故D项排除。
11.C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斯大林执政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渐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在斯大林模式下,重点发展重工业,使得苏联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故C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苏联工业的快速发展,没有涉及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故A项排除。
苏联抓住有利时机引进了西方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促进了工业建设的发展,B项说法错误,排除。
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D项排除。
12.D
根据材料“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可知特朗普政府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这意味着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故D项正确。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B项说法错误,排除。
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13.
(1)实例:
如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阐述:
德国君主立宪制,皇帝是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权力有限并受制于皇帝,具有很强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2)特点:
以救亡图存为主要目的;
是不同阶级、利益集团斗争妥协的结果;
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较大;
制宪过程艰难曲折,最终未能挽救民族危亡;
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和尝试。
(
任答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因素:
封建势力强大;
守旧思想根深蒂固;
政局动荡;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列强干预。
(1)实例:
根据材料“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结合所学可举例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根据所学可从德国君主立宪制中皇帝控制议会方面来分析。
(2)根据材料“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
”可知特点是以救亡图存为主要目的;
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仿行宪政是不同阶级、利益集团斗争妥协的结果;
根据所学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考虑。
从主观内部因素来看,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导致资产阶级无法对抗封建势力的阻碍;
从客观因素来看,传统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也使民主政治发展缺乏民众的支持;
民国成立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的社会环境对民主宪政的维护造成极大破坏。
列强侵略的不断深入,民族危机深重,封建势力的阻碍,都使民主政治的发展举步维艰。
14.
(1)特点:
人头税比重下降;
农业税绝对征收额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比重下降;
非农业税特别是商税比重上升;
赋税的征收主要受控于官府。
(2)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衰败;
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进行税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
”可知人头税比重下降;
根据材料“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
……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
”可知农业税绝对征收额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比重下降;
根据材料“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
”可知赋税的征收主要受控于官府。
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愈益严重,原来的均田制被破坏,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进行税制改革。
15.
(1)态度及其原因:
苏联急于要求英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主要原因是让英美盟军牵制德军的力量,以减轻自身的军事压力。
英美两国搁置了苏联的要求。
原因:
一是美英的战略重点集中在太平洋战场对付日军;
二是为让苏德军队两败俱伤以坐收渔人之利。
1944年,一方面,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能够腾出手来;
另一方面,苏联红军对德军的战略反攻突飞猛进,美英出于抢夺对德战争胜利果实的需要。
(1)态度:
根据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
”可知态度:
根据所学可知苏联是为了让英美盟军牵制德军的力量。
英美是为了消耗苏德力量以坐收渔人之利;
以及美英的战略重点在太平洋战场。
依据“1944年”的时间信息,结合盟国对德日法西斯战略反攻的态势去归纳,即1944年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以及苏联红军对德军的战略反攻突飞猛进。
16.
(1)成就:
改进浑仪,制造简仪;
组织全国性天文观测;
修订历法,制定《授时历》。
受到家庭熏陶;
个人的兴趣和努力;
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的支持,国家的统一;
先代科技的基础。
(1)根据材料“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
……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
……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
……制定了《授时历》。
”可知成就为改进浑仪,制造简仪;
修订历法,制定《授时历》。
(2)根据材料“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
……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
”可知原因是受到家庭熏陶;
根据所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原因还可从农耕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支持,国家的统一等方面来分析。
17.示例1:
信息1:
19世纪末,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
信息2:
20世纪,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
论题:
科技进步促进了牛奶食用的日常化
19世纪初,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推动了牛奶的发展和食用。
20世纪,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大大推动了牛奶的普及和推广,牛奶更多地进入日常生活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结:
两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牛奶食用的日常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示例2:
信息l:
中世纪,经常食用乳制品会被视为贫困的标志。
21世纪以来,我国乳制品消费的稳步增长。
经济发展推动乳制品的消费增长
中世纪,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因此,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远之,所以经常食用乳制品会被视为贫困的标志。
到了21世纪,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科技的提高带来了牛奶技术的发展,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导致牛奶消费能力的增强。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乳制品消费日益增长。
示例3:
1910年外国商人开始在天津经营乳牛场。
20世纪90年代西方乳业包装技术传人中国,推动牛奶在中国的普及。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国人的饮食
1910年,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进行,外国商人开始在天津经营乳牛场,推动了中国乳牛养殖和牛奶生产的发展,牛奶逐渐成为部分国人饮食消费的一部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消费能力提升,西方无菌包装技术带人中国,推动了中国乳业发展的“黄金10年”,牛奶进入普通百姓的餐桌,国人的饮食进一步丰富。
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国人的饮食消费随之更加丰富。
首先根据材料可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并拟定一个论题,例如提取信息:
19世纪末,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
20世纪,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
由此可拟定论题科技进步促进了牛奶食用的日常化。
然后结合所学从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注意史论结合。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