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记录册Word格式.docx
《青蓝工程记录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蓝工程记录册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徒弟的努力进取,早日成材,争取“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
二、具体要求:
1、师傅:
(1)全面关心徒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
了解徒弟的日常工作情况,指导徒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
(2)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书刊,使徒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育理念。
(3)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阅教案,给予悉心指导并签注指导意见。
(4)认真审查徒弟批改作业或试卷情况是否认真,是否达到要求,讲评是否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
(5)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节组或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
每学期指导徒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指导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
(6)鼓励、指导、帮助徒弟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让徒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2、徒弟教师:
(1)在师傅的指导下,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和业务水平认真进行剖析,确立提高的方向与成长的目标。
(2)每学期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师徒结对工作、学习计划。
(3)认真备课,主动求教,并做好记录。
主动听师傅的课,听课要认真记录,并写出体会。
学期结束记录上交备查。
(4)每学期向同组老师开公开课或汇报课不少于1次,虚心听取意见并写好教后记。
(5)经常找师傅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6)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完成一个课件,请师傅指正。
(7)平时加强学习并注意积累资料,写好学习笔记。
学期末上交师徒结对工作总结一篇。
第1学期具体安排
日期
指导项目与容
指导形式
9月
教学常规检查指导、交流研讨
示教学
教学设计审核、指导班级管理工作
检查反馈
指导评价课堂教学、示教学
教学诊断、主题研讨
10月
教学设计审核、交流研讨
指导撰写教育教学反思
主题研讨
教学诊断、示教学
11月
12月
指导实践汇报课
教学诊断
第2学期具体安排
2月
3月
4月
指导班级管理工作、交流研讨
5月
指导评价课堂教学、交流研讨
案例点评
板江中学“青蓝工程”记录表
NO:
指导教师
胡雄湘
被指导教师
王姣
指导时间
2011.9.16
教学常规检查指导
指
导
过
程
与
意
见
教学容:
直线、射线和角学生在二上的时候对线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短的。
在四年级的时候再一次出现,应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所提升。
看线段、认图形,意在使学生回忆起这个知识点;
使学生首先通过观察长短不同的线段,发现它们的共性:
都是直直的,都有两个端点,并真正理解线段可以度量的特征。
由生活现象引入:
使学会真正理解射线的不可度量,射线的不可比性。
自
我
反
思
感
受
教学中我没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现的概念教学,而是让学生感悟经过一点画直线或射线无数条,而过两点画直线只能有一条。
实现了书本知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
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教师的语言不够严密,教学设计也有些欠妥,随意性强。
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不断改进。
提高教学效率。
2011.9.28
角的初步认识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他们对生活中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
从备课到上课,能够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但钻研教材教法不够深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比如,在引导学生了解角的概念时,自己没有能够把握住教学时机,简洁的引导学生掌握角的概念,浪费时间比较多,导致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练习处理有些仓促。
2011.10.12
指导评价课堂教学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课堂教学上看,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遇到题目的类型有所变化的时候,有很多的学生就不会做了,比如说作业本中最后一题,告诉我们路程、时间、求汽车速度的时候,而这个路程还得从自行车的速度、时间相乘得出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学生就感到困难,怎样让学生融会贯通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2011.10.12
交流研讨
乘法的初步认识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感受乘法的价值,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
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于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
另外由于教师个人的问题,如有时说话不太简练,也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这节课后面的练习来不及做。
被指导
教师
9.16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
教中学,学中教。
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
(1)、写成功之处
(2)、写不足之处
(3)、写课堂感受
(4)、写学生创新
(5)、写”再教设计”
。
要善于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要经常看自己所写的教后记录,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方法,抛开肤浅的、表面性的东西,注重对规律的揭示,对真理的发现。
写教学反思记录,还要做到持之以恒。
2011.10.22
指导示课
教学容: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节课是让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的试商方法来计算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
我在教学新课之前做了一些必要的铺垫,如让学生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我出示了三道题让学生想做哪道就做哪道,有时间的可以做另两道。
鼓励学生与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
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
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
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2011.11.1
观察物体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
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玩具熊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
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011.11.10
7的乘法口诀
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同桌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一数、算一算、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
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
课堂教学要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本课是学习7的乘法口诀,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完全可以将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一些学习方法迁移过来,这堂课上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来,下次教学要深入考虑。
2、这节课的设计运用了很多特级老师贲友林老师的设想,自己创新的地方很少。
虽然是善于学习了,但是也要自己尝试改革创新。
11.19
商的变化规律
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力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教学设计本节课时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体验成功,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我想作为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兴趣水平、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去精心安排教学容、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少走歪路,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牢固,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011.12.3
教学常规检查
合理安排时间
这节课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设计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时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优化思想,真正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智能开发、身心点化”。
2011.12.7
教学常规检查
统计: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也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把这节课所学习到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在课后的延伸中,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
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2011.12.14
互相听课交流指导
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在数学教学中,整理和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上好复习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精心设计的话,复习课难免会回到呆板、“炒冷饭”的旧模式中,因此我在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中,以集体自由讨论为基本模式,唤起全班同学的主动参与与意识,进行知识点归纳整理。
本节课先设计了“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的口算练习,既培养了学生专心计算的习惯,又使其掌握了口算的技巧;
然后设计笔算练习,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接着设计“谁愿意当小老师尝试编题”的开放性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去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2.16
教学设计审查
简单的推理:
本课中,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柯南巧设了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启迪了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讨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索新知意识,让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在本课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如:
教学中缺少一些难度高的习题强化排除法的应用。
另外,如何用难易恰当的问题串连起各个教学环节,突出排除法在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强大功能,并用巧和精的习题达到训练的目的是本课的关键。
而这一点在本课中落实还不够到位。
训练的强度,难度还有待提高。
2.28
平均分
“平均分”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
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
再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多次动手分实物的过程中,达到了人人互动参与,个个主动发展。
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思维发散性不强。
我在这节课中就事论事地教学了两个知识点,没有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1、操作平均分时,不需要框定物体的个数,重在反馈方法时强调两点,一是分的结果一样,二是分的过程中每一次分的量相等,比如有一组同学先4个4个分,还有多,再2个2个分,第一次分时每人都是分4个,第二次分时每分都是分2个。
这要让学生理解。
3.21
位置与方向
基于学生基础,我采用“创设—引导—开启”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法,积极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空间思维得到发展。
让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大胆尝试、精心操作、互动交流的体验式学习,主动获得新知。
优点有:
1.针对本节课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时间,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在先确定方向的基础上,在通过距离更好的找准需要确定的位置。
3.教师示到位,演示直观,通过黑板板书和画图形象直观的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具体位置。
不足之处有:
1.本节课教学,时间划分的不是很理想,学生说的时间过多,巩固练习的时间太少,学生的练习题完成的较少。
2.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对学困生没有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指导。
3.本节课较好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待指导。
3.25
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两种现象,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平移的距离和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看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图片,让学生用手势或动作表示出它们的运动,再给它们分分类,把学生带入到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中。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教学平移距离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并引导其进行验证,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来感知平移的几何特征。
从这堂课后效果来看,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通过具体实例,能较快地感知、判断平移与旋转现象。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从实物的平移提升到在方格纸上平移,尤其是要说出平移几格到达指定位置,学生容易把移动几格误解成相隔几格。
“切入点找的不明显,以致数不出移动的格数。
3.30
减法的性质
这部分容是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五条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便计算。
我首先想让学生独立思考,针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的算法,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
虽然教参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
但我个人认为,如果学只停留在最基础的水平(掌握最基本的运算方法)上,那就没有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只有对学生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学生才会去思考,所以针对a-b-c=a-(b+c)这样的算式变形,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让学生认真讨论什么时候运用这种变形更合理。
由于有实际生活做为知识的支撑点,因此学生较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但发现还是存在两个计算上的错误:
一、审题不认真,学习欠灵活。
如“做一做”中545-167-145学生无视题中数字的特点,仍旧把167与145相加,没有意识到把两个减数相加并不简便。
二、应用意识薄弱。
如果单一地出示计算题,学生会应用各种定律进行简算,但是遇到应用题,学生在列出算式后,没有就用定律进行简算的意识,照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板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