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6694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冈石窟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冈石窟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冈石窟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冈石窟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冈石窟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冈石窟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云冈石窟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冈石窟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冈石窟高中美术教案文档格式.docx

第1部分是介绍敦煌石窟,举例说明敦煌石窟雕塑的世俗化审美倾向;

第2部分是介绍云冈石窟,特别对其第20石窟佛进行分析和鉴赏;

第3部分是介绍龙门石窟,将其造像的艺术风格与云冈进行比较,着重以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龛雕塑为例,说明龙门石窟雕塑艺术进一步民族化的特征;

第4部分是介绍麦积山石窟,举例说明石窟造像中的泥彩塑像的特点。

第五部分的标题是“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

这部分是介绍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举例说明其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和鉴赏。

本课的难点是第四部分的四大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其内容涉及较广,艺术风格的比较也较为微妙,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跃马(霍去病墓石雕,汉)

《跃马》石雕体积与真马相似,马高145厘米,长240厘米。

从石雕的形貌可以想象,汉代雕刻家为了克服雕刻工具上的局限,特意从深山岩石中挑选到与自己想表现的跃马题材相近的天然石块,作象形雕刻处理。

从对马的习性观察和体会中把握马的神态,利用原石块的相似状态,以简要概括的手法,雕刻出一匹矫健壮实的马腾起的瞬间形象。

其稍侧的头部、倔强的眼神以及口鼻的处理自然到位,表现出马在跃起时的雄强博大的生命力。

马的四肢部分用浮雕形式处理以及保留在前腿间与脖颈相连接的自然石材都大大加强了跃马整体的力度。

作者灵活运用了圆雕、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使作品中的线与面、粗与细、繁与简的对比关系配合得恰到好处,表现出霍去病墓石雕雄厚浑朴的气魄,显示了汉代雕刻家在构思和创作中的才智。

野猪(霍去病墓石雕,汉)

《野猪》也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艺术性较强的作品。

雕刻者首先对野猪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在熟悉了野猪的习性和形象的基础上,特意选取了一块棱角较多,并且和一般野猪形体相近的岩石块来着手雕刻。

除了对主要的头部略加刻画,身躯和四肢仅仅雕出了大致的轮廓。

正是这样的处理,突出了头部,一只习惯伏卧在隐蔽处的野猪的神态就已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那两只小而锐利的眼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汉代雕刻家化顽石为活的生命的卓越才能让人叹服不已。

马踏飞燕(汉)

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雕铸的俑马群。

其中轰动世界的一件奔马雕塑,高34.5厘米,长45厘米,头部微侧,三足腾空,尾巴扬起,呈驰骋飞奔状,我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

为了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真是令人叫绝!

这件雕塑反映了创作者超凡的艺术想像力和高超精湛的制作技巧,是东汉雕塑艺术中的瑰宝。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唐)

卢舍那佛龛佛身通光座高17.14米,加上背光火焰纹顶端高度差不多有20米。

佛龛东西进深约38.7米,南北宽约33.5米。

佛龛的整体设计独具匠心,坐落在龙门西山南部的半山腰,使得雕像群居高临下,人们需爬上一段山路之后才能见到佛像,从环境上就能增加人们的崇敬感,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卢舍那佛龛雕像群共有主像卢舍那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九尊雕像。

佛龛雕像群在布局组合上是突出中央主尊卢舍那佛。

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卢舍那意为智慧广大、光明普照。

主尊通高17.14米,头高达4米,耳长1.9米,头上有波状发髻。

头部微向前倾,两目俯视,形成居高临下的势态,加强了礼拜者的崇敬感。

整体姿态安详庄重,面部丰满圆润;

双眉修长,弯如新月;

目广长,目光慈祥,鼻直宽厚;

口唇纤美,嘴角微露笑意,表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给人亲切、崇高、庄严、睿智的感觉,体现了神性与人性在艺术上的完美结合。

卢舍那佛龛正壁与两侧壁既有主从的对比,也有动静的对照。

菩萨文静矜持,阿难虔诚质朴,天王沉着威武,金刚力士刚毅雄强。

主尊坐像形体最高最大,其他都是立势,矮于主尊。

整体构图呈半圆形,主尊位于半圆直径的中心,形成众星拱月的艺术效果。

主尊左边迦叶已残破,右边阿难除双手损坏,头身足都保存完好,通高10米,外貌英俊而温顺,恭身侍立于八角束腰仰复莲座上,五官清秀、匀称,显得文静、聪敏并且朴实笃厚。

其衣纹流畅,体态自然。

二胁侍菩萨身光座通高13米,比本尊矮但比二弟子高,形成构图上的起伏变化。

左边菩萨立于八角形后座上,面部圆润丰颐,双目略为俯视,重颐,颈部有三环纹,头戴华丽的宝冠,腰部饰有精美的缨络。

体态婀娜,端庄秀丽。

右边的菩萨服饰基本相同,立于仰复束腰莲座上。

脸形略显长方,肩宽颈短,神情动作稍带男性刚劲之美。

二天王、二力士通高10米左右,矮于主尊和菩萨,但与二弟子一样高,在整体半圆布局上又形成起伏变化。

天王的表情显得威严,力士则露出暴烈之色。

在雕刻处理上,主尊规整圆浑;

二弟子线条简练流畅;

二菩萨衣饰华丽,线条繁复,层次丰富;

天王力士甲胄整肃,体形块面分明,肌肉暴突,功势较强。

晋祠圣母殿彩塑侍女(宋)

在圣母殿中塑有圣母及42个侍从像,除主像及少数的女官和侍童外,其余都是些执司不同,年龄、体态各异的中青年侍女彩塑,共33尊。

她们手持日常用品,各守其职。

体态优美,从细微的表情顾盼中透出侍女们不同的气质风范,虽然是等距离站立但丝毫不显呆板。

宋代雕塑者把这些出身社会底层的人物活生生地塑造出来,这样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有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会才能获得。

这组侍女彩塑不仅注意避免人物形态和服饰的雷同,并且在执司、动作和年龄等方面,都是参差配合、相互谐调,显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非常有感染力。

侍女们有的捧着奁盒,

有的拈着供花,有的在俯首浅笑中玩弄着手帕?

她们含情欲语的神态和秀外慧中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服饰装扮上也各具特色,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些侍女彩塑是我国现存的宋代雕塑中的珍贵遗产,同时反映出宋代造型艺术倾向于世俗化和现实化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

陶俑

俑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直接的关系。

在奴隶社会时期,残酷的奴隶主死后都要用生前所役使的奴隶来殉葬,他们妄想在所谓的阴间继续奴役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奴隶社会中的阶级压迫,这在奴隶社会前期特别盛行。

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奴隶主为了保全劳动力,慢慢改用泥塑、木雕或者铜铸的俑人来代替活人殉葬。

俑从战国时期被作为代替奴隶殉葬的随葬品以来,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制陶业的发达,出现了更多的经过烧制的陶俑(也有少量的木、铜、铅、锡制作的俑像),秦始皇陵的大型兵马陶俑就是典型的代表作。

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佛像

佛教徒称修行圆满的人为佛。

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是佛教对其教主释迦牟尼的尊称。

但因佛教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于是就有了无数的佛。

从佛语和雕塑造像中我们都可见到多种名称的佛。

佛像造型为能体现生理形象和道德品质的高尚、完美,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说法,并有具体的尺度、比例规定。

佛像的发髻有肉髻(即光而无纹者)、波状纹髻和螺髻三种。

佛像姿态有坐、立、卧三种。

佛像讲究手势(手印),它是区别佛的各种情态和各种不同佛的名号的重要标志。

佛像的衣着都朴素无华,着袒右肩袈裟或道肩式、或褒衣博带式大衣。

菩萨像

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地位仅次于佛的人。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的简称,“菩提”意译为“觉悟”,“萨”意译为“有情”,或“发大心愿的人”,原是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的称号。

后来,佛经中出现许多被称为与佛共弘教化的菩萨,后并泛称印度宣扬佛法、建宗立教的高僧为菩萨,如马鸣菩萨、龙树菩萨等。

佛经中提出的有具体名号的菩萨,都属于“等觉(等同于佛)菩萨”,是辅助释迦牟尼或其他佛“弘扬教化”的,重要的有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弥勒、地藏等菩萨。

正规的菩萨造型与佛像一样,是注意相好、量度、手印和服饰的。

但佛像要端正肃穆,菩萨则柔丽慈祥。

佛的衣着要求单纯朴实,而菩萨则讲究华美庄重,头戴宝冠,身披璎珞,臂贯环钏,肩搭飘带,腰束长裙,多为美女型,特别以观音菩萨最为柔丽,姿态有立有坐。

手印多作说法印,或持有一定的法物。

如观音手持莲花提宝瓶,文殊手持经卷,普贤手持如意,弥勒手持宝塔等。

三、教学建议

(一)本课着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理解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独特的艺术风格。

建议教师在分析雕塑作品的时候多作相互间的对比,便于学生把握不同雕塑作品的特点,比如秦陵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的对比,各大石窟寺造像的对比。

(二)雕塑作品特别注重空间的效果,尤其是雕塑群。

因此建议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展示雕塑作品的空间环境,或者展示雕塑作品的多个角度,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雕塑的整体氛围,如石窟寺的外景、佛龛整体造像效果与其中单个作品联系起来分析。

可以利用影像资料。

(三)有条件的学校能组织学生到雕塑群实地参观考察,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到著名的石窟寺参观,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评价、鉴赏雕塑作品,并写下感受。

四、参考书目

门石窟雕刻》、《麦积山石窟雕刻》、《五代宋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吴明娣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

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能够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不同地域的雕塑形态各异、自成一体,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反映;

最终达到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本课由以下五节组成:

第一节,简要介绍了古埃及雕塑的重要特征,指出它与宗教的密切联系,具体分析了《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概述了古代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的主要成就及特点。

以浮雕《受伤的狮子》为例说明亚述王朝在动物雕刻方面的出色表现。

古代印度雕刻列举了佛教造像的成功范例犍陀罗佛像,具体分析了《哈达佛陀头像》和《王子菩萨像》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以古希腊雕刻名作《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和《拉奥孔》为例,阐明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特征。

选入的其他作品目的在于体现古希腊雕塑形式的多样与内涵的丰富。

第四节,围绕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雕刻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摩西》、《哀悼基督》,论述文艺复兴雕刻的时代特征,使学生领会米开朗基罗艺术的巨大魅力。

第五节,首先概述了文艺复兴之后西方雕塑的发展状况,然后具体分析了意大利雕刻家贝尼尼的名作《阿波罗与达芙妮》,指出雕塑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学生通过比较,领会贝尼尼与米开朗基罗雕塑艺术的不同风格、特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

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本课教学的难点:

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萨夫拉狮身人面像(石灰石,公元前2860—前2565)埃及

在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建筑艺术达到了顶峰,不仅建筑规模雄伟,而且在金字塔周围出现了以整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

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米,长57米,仅头部就有6米高。

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埃及狮身人面像的面部,是按照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它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

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祗供奉,它与法老形象结合而形成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

在造型上,它一方面表现出人面部形象的真实,另一方面又突出其崇高与威严。

这尊狮身人面像庞大的形体,更增强了雕像的视觉冲击力。

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的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下后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石灰岩,高122厘米,公元前2650年,埃及博物馆藏)埃及

【篇二:

石窟艺术的宝库教案】

法制课题研究案例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刘洁

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教材分析:

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

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4、法制渗透目标:

〈1〉、《文物保护法》

〈2〉、《旅游法》

教学重点:

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

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法制渗透法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支全是聋哑人跳的舞蹈,并且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一直到现在大家还印象深刻,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

生:

《千手观音》。

师:

对,就是这支舞蹈。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的视屏,学生观看录像。

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启发学生的兴趣。

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

《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造型创作的古典舞蹈。

回答得很准确,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

1、把敦煌壁画的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2、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板书课题: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二、新课

1、(放课件[昔日繁华])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所形成的时代背景。

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敦煌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

敦煌石窟位于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汇合地。

说到石窟不得不说说佛教,(佛教产生于哪个国家?

它宣扬什么思想?

他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石窟艺术是宗教的产物,这点从石窟艺术的内容可见。

a.壁画:

表现的都是佛传故事以及供养人画像。

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敦煌的历史。

(教师演示课件第257窟壁画《九色鹿王本生》,并播放以九色鹿改编的动画。

例如:

佛传故事第329窟乘象入胎,本生故事第257窟鹿王本生,因缘故事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经变故事第148窟弥勒下生以及尊像画、经变画、神话题材画、供养人画像、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历史故事、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等。

总结:

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

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

种彻底的牺牲精神。

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

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

学生欣赏从西魏到晚唐的图案艺术,感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追求和时代精神。

b.雕塑:

(课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彩塑作品。

)让学生总结彩塑的年代以及艺术特征,再经过比较后讲讲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例如:

北凉第275窟交脚弥勒

隋第419窟菩萨阿难像

唐第158窟涅盘像

不同朝代,彩塑艺术特点有否区别?

试举例说一说你的理由。

(1)北魏到北周是彩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佛像的形象受南朝人物形象的影响,塑像显得骨骼洁秀。

例:

259窟禅定佛北魏

(3)隋唐时期:

隋唐是莫高窟彩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

(4)

c.建筑:

依山而建、挖窟为房、木构窟檐……

(师生共同探讨)

莫高窟的主体建筑为二层平顶楼房,该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

露出上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与莫高窟的环境相协调。

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5种:

1.禅窟(即僧房)。

2.塔庙窟(即中心窟)。

3.殿堂窟。

4.佛坛窟。

5.大佛窟(即涅磐窟)。

3、敦煌莫高窟的价值。

大家初步了解了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我们怎么评价他呢?

外国的旅游者这样评价: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中最伟大的宝库”。

西方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1987年,因为莫高窟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4、讲述百年蒙羞藏经洞

这座宝贵的艺术宝库也曾历经过磨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播放课件[百年蒙羞藏经洞])

教师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

(课件展示:

藏经洞的被盗文物及偷盗者名单、图片。

学生描述1900年的中国社会,思考藏经洞被盗的历史根源并回答问题。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德育渗透)

5、法律知识拓展:

保护文物保护艺术(出示图片)

他们的行为违法了吗?

请同学们说一说。

(破环文物不但有失公德,还违反了文物保护法)

【篇三:

高中美术】

(四)中国现代雕塑: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揭开了新中国雕塑史的序幕。

随着中国传统雕塑的发

展,到近代逐渐促成了架上雕塑和城市雕塑。

架上雕塑又称陈列性雕塑,它一般是指体型较小的,主要陈列于室内供人欣赏的雕塑。

这类雕塑一般都个性较强、创作风格较明显、受公共环境因素制约较少。

代表作品有潘鹤的《艰苦岁月》、张德蒂的《日日夜夜》等。

《艰苦岁月》是潘鹤创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架上雕塑的精品之作。

潘鹤舍弃了浅白的表现战争胜利的思路,决定描写战争的艰苦过程;

在艰苦的岁月里,老战士俯首吹起来竹笛,嘴角洋溢着笑意;

小战士仰头依偎聆听,满脸是对生活的憧憬。

快乐的笛声牵动着人们的思绪,积极乐观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观众。

潘鹤有意保留塑造的痕迹,以张弛有度的娴熟手法,使作品流畅自然天成,再加上铸铜材料质朴凝重的感觉,更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

城市雕塑,它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

它主要包括了设立在室内,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

它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和娱乐性四类。

代表作品有兰州的《黄河母亲》、青岛的《五月的风》、广州的《五羊》、重庆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等。

《黄河母亲》(兰州)《五月的风》(青岛)

重庆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广州的《五羊》

一、

精讲点拨:

雕塑常识:

注:

雕塑的风格可分为纪念性、标志性、装饰性、园林雕塑、街区雕塑、人物雕塑、动物雕塑等。

注:

(1)中国古代雕塑还有工艺雕塑。

如史前的陶塑、木雕、骨雕,夏商周的青铜雕塑等。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则属于雕塑中的浮雕。

如:

《荆轲刺秦王》

(2)还有一种将浮雕中的背景去掉,形成镂空的浮雕被称为镂空

雕或透雕。

如战国木雕《漆屏风》。

2、民间彩塑民间彩塑以南方等“惠山泥人”和北方的“泥人张”为代表。

民间美术中的泥玩具、布玩具等也属于雕塑,如《坐虎》、《拉羊车》等。

3、中国现代雕塑

中国现代雕塑的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

20世纪80年代“城市雕塑”成为中国现代雕塑的主流。

90年代产生了

一批经典现代城市雕塑作品如:

北京复兴门的《和平》,兰州的《黄河母亲》,青岛五四广场的《五月的风》重庆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

架上雕塑是指雕塑家个人探索性强,创作风格较明显,受公共环境因素制约较少的一类体量较小的雕塑。

一般尺寸在60—250厘米之间。

跟踪练习

1.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说法错误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

b.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塑造艺术上采用生动写意的手法,可谓“致广大,尽精微”。

c.俑人颜面表情、相貌、发型各不相同,人物性格刻画入微,形象丰富传神。

d.兵马俑显示出秦国“士佣兵利,车坚马良”的强势局面,体现了秦军豪迈勇敢的战斗精神。

2.敦煌莫高窟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的是()a.彩塑b.雕像c.石刻d.壁画

3.风险苏《卢舍那大佛》是哪个石窟的典型代表()

a.麦积山石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d.敦煌莫高窟4.下列作品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是()

a.《收租院》b.《五月的风》c.《人民英雄纪念碑》d.《马踏匈奴》

5.对于霍去病墓石刻《立马》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