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册汇总Word下载.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册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册汇总Word下载.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
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
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
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
(2分)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
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那个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
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
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我瞩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
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材料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
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seisakhtheia”;
取消“hektemorioi”(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
索利《雅典的民主》
材料四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
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R·
R博尔加《希腊的传统》
(1)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
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试图保护所有公民和他们的财产。
他取消了公民的债务,废止了债务奴隶制,他还通过继承法保护小户人家,使之避免破产的命运。
材料二根据农业收入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义务。
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
这种将公民划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很好地确立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每个公民都是城邦中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拥有一定的权利,享有尊严,承担相应的义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梭伦“废止债务奴隶制”的目的和手段。
(2)据材料二,归纳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分别简析其“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石”产生的作用。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在两千多年前便达到惊人的深度与广度,可谓是一个历史的奇迹。
但无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斯多噶派,似乎都对雅典社会心怀不满。
就“主权在民”而言,据学者估计,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时,雅典成年公民为4万人,其家属14万人,异邦人7万人,奴隶在15-40万之间。
就其公民内部的民主来说,在伯里克利的时期,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总数约有30000人至35000人,而公民大会的出席人数通常不超过2000人至3000人。
作为雅典普通公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谋生的需要,常常不能出席约10天举行一次的公民大会。
材料二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置坚盾,均衡两方,不允许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载了苏格拉底讲述的寓言——“人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
在农民以及其它及工商上加入了铁和铜。
”大家都必须按照自身的金属成分划分等级、从事工作。
“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分内的,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这条原则就是“正义”。
在柏拉图这里,正义意味着各尽其性、各就其位。
而在雅典城邦中,正义意味着一个城邦公民作出符合他的身份的贡献,也享受符合他的身份的荣誉;
政治上的正义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德性进行义务与荣誉的分配。
——摘自《读雅典政治有感》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政治“主权在民”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提出“公平正义”带来的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梭伦)说:
“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一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二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
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作者认为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
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材料二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
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
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是牺牲封建的所有制以拯救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
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
详情我们虽然不大清楚,但是梭伦在他的诗中自夸说,他清除了负债土地上的抵押柱,使那些因债务而被出卖和逃亡到海外的人都重返家园。
这只有通过公开侵犯财产所有权才能做到。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从材料一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为什么改革还是得到人民的支持?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
……规定全体雅典自由民,不问他们属于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
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高级官职……
——摘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摘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伦诗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上述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
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
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
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
财产越多,等级越高。
材料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1)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内容有何特点?
根据这一规定,雅典社会中的哪一个阶层的政治地位会大大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梭伦改革对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所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只大盾,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
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
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
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
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
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梭伦改革。
答案
1、
(1)危害:
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
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指导思想:
重农抑商;
(2)理念:
中庸(或折中、不偏不倚);
举例:
财产等级制度等。
影响:
缓解社会矛盾,减少改革阻力,推动改革成功。
(3)理解:
促进雅典经济的发展,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
2、
(1)商鞅;
梭伦:
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
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依据材料一中“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这句话得出重农抑商的答案。
材料二中“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这句话透露出了梭伦的思想理念是农商并重。
(2)可从劳动力、农业经济、军事战争等角度来分析商业发展的危害。
“理解”的回答,其实考查的就是梭伦改革的影响,联系教材知识即可回答。
3、
(1)不同:
商鞅,君臣司法;
梭伦,公民参与司法。
(2)条件:
商鞅,军功;
梭伦,财产。
共同作用:
打破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
不同作用:
商鞅: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政。
(3)商鞅: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4、
(1)措施:
梭伦改革:
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
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
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
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不同影响:
制度建设:
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
经济发展:
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5、
(1)因素:
贫富差距;
债务奴隶制;
社会矛盾尖锐(或统治危机)。
(2)措施: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制废除、“六一汉”制度)。
创新:
财产等级制;
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目的:
打破贵族特(专)权。
(3)含义:
梭伦改革既限制也保护了贵族的利益;
梭伦改革具有折中性(中庸性)。
6、
(1)目的:
保护公民及其财产;
缓和社会矛盾;
维护统治秩序。
手段:
立法。
实行财产等级制;
恢复公民大会;
建立民众法庭。
作用:
明确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提升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培养了公民的法律(司法)观念。
7、
(1)局限:
从居民的等级划分的角度看,雅典民主是狭隘的。
公民本身因财产等限制,自身权利也不能完全实现。
(2)影响:
梭伦改革的意义在于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8、
(1)措施:
解负令;
四百人会议;
陪审法庭根本原因:
阶级利益的对立观点:
公正观念法制观念
(2)苏轼的观点:
认为商鞅变法虽使秦国骤至富强,最后“得天下”,但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走向灭亡。
此观点错误
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最终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走向灭亡。
苏轼借此从某种程度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9、
(1)指导思想是社会公正与阶级调和。
(2)尽管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但是这种“侵犯”是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所以得到民众的支持。
10、
(1)内容: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两个新机构——“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扩大了各阶层的政治权利,将雅典引入民主轨道。
11、
(1)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政治权利。
工商业奴隶主。
打破了旧的贵族的世袭特权。
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2)出发点: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
振兴雅典城邦。
12、
(1)特点:
体现了“中庸”色彩;
革命性。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
(2)实质:
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
(3)评价:
a.积极性:
梭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总之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b.局限性:
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2)商鞅变法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
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
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主大业。
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
(不得照抄材料)
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
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
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
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
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
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氏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
果断收回其特权,摧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
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申不害还提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
他还特别重视兵器制造,韩国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张文鸣《申不害变法图强》
材料二 李悝,在短时期内帮助魏文侯实施变法。
提出“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的主张,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求“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他还认为土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主张“尽地力之教”,提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此”。
《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出,《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有“战国《法经》秦汉行”之说。
——秦一风《李悝》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魏两国变法的相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一卫鞅曰: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性,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
法及太子,鲸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厚……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
秦策一》
材料三及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