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6521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教案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教案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教案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新Word格式.docx

《高二历史教案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教案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新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教案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新Word格式.docx

冲突

地区冲突

和平

地区危机缓和

全球化

国际裁军进展

霸权主义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

线索图示:

 

重难点透析:

一、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

⑴东欧剧变:

即东欧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⑵苏联解体:

即苏联由一个强大的国家变成一个国家的联合组织——“独联体”

⑶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⑷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不断,天下并不太平。

⑸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一定进展,一些地区的矛盾得到缓和。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⑴经济全球化:

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⑵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建立: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1995年正式运转。

⑶区域集团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世界经济多极化形成:

世界上形成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

⑷知识经济兴起:

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开始首先在美国形成。

⑸可持续发展战略变为行动:

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和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通过高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越出自身疆界的产物。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⑴国际投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

⑵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市场的国际化。

一方面,本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本国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组织生产和销售。

⑶国际金融交易的迅速增长及国家间在金融政策上的合作与协调发展,推动了金融的国际化。

⑷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及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产生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

四、当前推动全球化趋势的5种力量:

一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经济发展突破时空界限加快了速度。

二是各国进一步开放,走上市场经济的不归路,把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发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经贸合作,作为一项既定战略目标来实施。

三是跨国公司的无国界经营扩张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体力量。

四是国际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进程,制定和种游戏规则,为经济全球化架桥铺路。

五是各种区域经济组织和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尽管它在某些方面和全球化的大方向有所冲突,但是总的说来区域化是全球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先在一这区域内实现的更大开放和更深合作有利于加快经济一体化。

五、关于知识经济

1、知识经济的含义:

知识经济是一种区别于过去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国际组织文件中首次正式使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个新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2、知识经济出现的背景条件:

知识经济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科技和经济基础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开始的新科技革命,形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群,这些科学技术被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进入消费领域,社会对这种高科技产品又形成巨大的需求。

这是出现知识经济的社会经济条件。

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任何国家都必须不能回避。

3、知识经济的特点:

①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传统工业是以尽可能地利用自然资源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较少考虑环境效益。

而知识经济是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新的认识。

②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题为《技术、生产率和工作创新》的报告中指出:

今天,各种形式的知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无形资产投资的速度远远快于对有形资产的投资。

③经济决策知识化:

知识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4、知识经济的主要影响:

①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知识作为最主要的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可能增加。

所以,知识经济是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②有利于实现世界的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作为有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模式,从其产生之初,就对经济全球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全球经济体系得以形成的基础。

二战后兴起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性的生产和贸易中的最大的经济载体。

而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和运作,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

知识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的溶化,使得经济全球化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向前推进。

③为发展中国家实现飞跃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虽然,广大发展中国家当前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但是,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兴盛也为它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一方面是,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的目标,时间可能比发达国家要短得多;

另一方面是,在还没有建立起工业化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之时,就直接建立起知识经济的社会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某种超越式发展。

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冲突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已成为政治大国。

加入;

2001年加入

中国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开始形成。

知识经济的作用:

推动了进程,促进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提出“”第一次反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

坚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济的兴

起和持

续发展

区域

集团

20世纪90年代

标志:

、、、

影响: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全球

大部分国家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但其和更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体系逐渐建立,以1995年1月1日(WTO)正式运转为标志的体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影响

本质:

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可和接受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原因

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把与推向高潮

近年来,国际裁军与军控进程停滞倒退趋向,美国执意部署,大量增加军费并拒绝批准《     》

一些地区矛盾缓和,如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开始对话,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

霸权主

义和地

区冲突

国际

裁军

的进

展和

地区

缓和

两极格局解体后一些地区和国家的、、、

矛盾爆发。

地区性冲突加剧,局部战争不断

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严重干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世界格局

呈现出多

极化发展

表现:

暂时形成“”局面

原因:

到处施威,企图称霸世界,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积极建立政治大国;

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综合国力增强。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有利于解的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与、与并存

冷战

后的

形势

知识结构:

六、现代科学技术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A.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其主要原因是新科技的应用,使工农产品增加,可以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第三产业中去。

B.第三次工业革命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第三次科技革命还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结构和生活状况的变化。

首先是从事农牧渔业的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其次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的比例发生重大变化;

再次是促使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日益多样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各国主要通过的进步、的提高、的改进提高劳动生产率;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比重下降,比重上升,普遍强化了,加大对扶持;

3、促进了社会生活结构变化:

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扩大。

特点:

转化为的速度加快;

与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了和两种趋势;

以、、、为主要标志,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背景:

1、重大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迫切要求。

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三是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高考精典回顾:

一、单项选择题

1.(01年上海)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建立D.联合国的建立、东欧的剧变

2.(02年全国文综卷)欧洲联盟是()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3.(02年天津文综卷)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

A.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洲—太平洋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4(03年全国)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东欧各国都先实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权更迭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5.(03年新课程全国卷)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多个力量中心的帽起

c.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6.(03年广东)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B.国家一体化c经济一体化D.军队一体化

7.(04年广东)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

c.石油输出国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8.(04年江苏)下列关于20世纪后半期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各国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较平衡

B.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履最快的地区

c.西亚经挤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D.印度政府推行国营经济私有化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

9.(02年上海卷)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货币。

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问题:

(6分)

(1)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即。

其前身是在西欧“共同市场”基础上建立的。

(4分)

(2)这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意义?

(2分)

10·

(02上海文综卷)中国足球队在淘汰了阿联酋、卡塔尔、乌孜别克斯坦等对手后,进入了世界杯决赛圈。

假如时光倒流,回到1989年第14届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在上述的球队中,我们与交手的可能性一定为零。

理由是。

11.(04年豫、冀、鲁、浙、闽)(32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1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

(1)读图I,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8分)

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

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已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

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10分)

材料三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12.(04年上海)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沃勒斯坦认为:

“15世纪束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弗兰克写道: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13分)

(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分)

(2)你持什么观点?

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

(11分)

训练与巩固

1.苏共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A.公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条约》B.签署明斯克协定

C.发动“八一九”事件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2.两极格局瓦解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两德统一B.东欧剧变C.苏联解体D.华约解散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更为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

C.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

4.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将要确立的新格局,同两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两大国际格局相比,最大不同是

A.不由主要的战胜国主宰确立B.需经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

C.要经过大国间的斗争和妥协D.最终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

5.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挟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的主要幌子是

A.“政治民主化”和“人权论”B.社会主义制度崩溃论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论D.建立新战略伙伴关系论

6.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

A.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B.各国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C.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成D.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7.当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B.各国经济发展的排它性

C.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D.联合国职能的加强

8.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结构多极化趋势主要表现为

A.以苏联为主的经济格局,变为美、日、西欧三极格局

B.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转变为美国、西欧、日本三极竞争局面

C.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转变为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多极竞争格局

D.由美苏两极格局转变为多极格局

9.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A.人口众多,粮食和资源相对短缺B.经济区域保护主义盛行,竞争激烈

C.少数国家企图迫使它放弃社会主义D.发达国家在资金、科技方面的制约

10.当代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最重要因素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

C.第三世界的日益崛起D.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

11.“车臣危机”“波黑战争”主要说明

A.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B.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在加强D.各国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12.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曾说过:

“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

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

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说明

①苏东剧变后,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正在抬头②多极化格局是另一种冷战形式③冷战的形式结束但斗争没有停止④中国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东欧国家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表明

①在不发达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②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失败③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④社会主义遭遇的挫折有其必然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④

问答题:

1、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

无数事实表明,现代科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就象一把“双刃剑”,对人类利弊得失共有之。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共同积极作用。

(2)谈谈你如何认识其“双刃剑”的消极面,以及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2、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据此回答:

(1)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3)中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