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多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变阻器多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阻器多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电源没动,是同一个电源,灯的亮、暗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灯泡的亮暗,说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不同,灯亮时电流大,灯暗时电流小。
相同电压下,电流大、电阻小;
电流小、电阻大。
铅笔芯越长,电阻越大;
铅笔芯越短,电阻越小。
如果我们换用铁丝做实验会怎样呢?
(重复上述实验)铁丝越长,电阻越大;
铁丝越短,电阻越小。
铁丝和铅笔芯都是导体,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越短,电阻越小。
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在前面观察“几种金属导线的电阻”时,哪种金属电阻最大呢?
镍铬合金。
长1m,横截面积是1mm2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0.1Ω。
如果老师需要电阻在0~10Ω范围内变化,使用电阻最大的镍铬合金丝,需要多长?
需100m。
也就是说,老师要想将接入电路的电阻从0变化到10Ω,就必须进行一次百米跑,这样做可行吗?
将100m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
(教师可预先将变阻器拆开,取出绕着线圈的瓷管)请同学们看,是不是这样绕就可以呢?
(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后,教师继续引导)怎样使用它呢?
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个地方抽出一个头。
就像刚才实验中在铅笔芯上滑动一样,用一个头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
(教师将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及滑片再装上)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呢?
(同学们肯定)利用滑片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所以把它叫做:
“滑动变阻器”。
同学们面前的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
播放视频:
滑动变阻器
板书:
变阻器的构造
结构示意图: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先板书问题,然后由同学补充结论)电阻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为什么要将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管上?
电阻丝外面为什么要涂绝缘层?
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后明确:
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
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
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Ω,1.5A”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50Ω”可能是说这个变阻器的变化范围是0~50Ω,它的最大电阻值就是50Ω。
“1.5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1.5A的电流。
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使用规则:
(1)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2)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使用变阻器前应将其阻值调到最大。
演示:
1.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2.用收音机控制音量的旋钮改变收音机的音量。
光亮的控制、改变,收音机音量的控制、改变就是利用变阻器来实现的。
收音机控制音量的变阻器是电位器。
探究:
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大家想不想试试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
同学们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吗?
滑片滑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了。
为什么呢?
必须刮掉这些地方的绝缘漆,滑片到达时,变阻器才能接入电路。
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下列问题。
(1)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2)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
向哪个方向移动,电阻变大?
(3)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电流大小相等,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4)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
(5)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
要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上。
请同学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况画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
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
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或DA,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
如果使用接线柱CB或DB,则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
三、小结
滑动变阻器
原理:
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构造:
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电路图中的符号:
使用规则:
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四、板书设计
变阻器
电路图中符号:
电阻
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电阻概念的建立,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提问:
这些是什么?
有什么用处?
或播放动画:
电阻情境体验
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
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
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继续播放动画:
现在请同学们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是用铜、铝做的。
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
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这节课我们就动手做实验找找原因。
(一)电阻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我们可以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
请同学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现象:
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灯泡亮。
将电流表串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接铁丝时的电流比接铜丝时的电流小。
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
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符号:
R,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比较实验现象:
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也就是铜丝的电阻小。
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说明了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
请同学们看书中“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并说一说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
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
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
所以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
有学生会注意到镍铬合金的电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
此问题可留在变阻器中再来说明。
2.电阻的单位换算。
常用单位:
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MΩ=106Ω。
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
注意:
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在电工材料中,除了同学们已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导体。
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
通过介绍这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阻器
长1m,横截面积是1mm2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0.1Ω。
需100m。
将100m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
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Ω,1.5A”是什么意思呢?
“1.5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1.5A的电流。
(1)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Ω),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3)滑动变阻器
(一)电阻:
电阻的符号:
R
电阻的单位:
欧姆(Ω)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二)滑动变阻器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我们已经知道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
而且,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那么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存在什么规律啊?
按照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写出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
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跟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猜想或假设
(1)
(2)
让学生们做出了各种猜想,各样假设,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请同学们用实验来求证。
大家先设计实验。
3.设计实验
各组可以简单说明你们的设计方案。
简单评价各组的方案,
(1)你是怎么做的(要按电路图测量),
(2)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要有实验记录)。
4.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分析和论证
同学们认真分析你们测量出的数据。
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
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和你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到的结论。
评价:
同学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非常好,归纳大家的实验,可以得到一般结论吗?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配合得出了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请大家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回顾,认真分析、思考在实验过程中真正明白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6.评估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寻找问题。
刚才提到的问题,请同学们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找出问题的原因。
现在需要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探究过程写一份科学探究的小报告。
学生完成探究报告,教师巡视,选择完成较好的,利用投影和同学们交流、小结。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案示例一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难点:
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
【教学用具】
教师方面:
电流表、电压表、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
学生方面:
电流表、电压表、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
以上器材为一组,每三人准备一组器材。
(若学校条件好,可将干电池换成学生电源,实验效果更好。
)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
教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
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如:
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这些例子同时还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
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你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值呢?
(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二、进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2.猜想或假设
应根据以下两个事实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进行猜想或假设
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学生回答:
·
可能是I=U/R;
可能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几倍;
可能是U=IR;
可能是……。
3.设计实验(采用启发提问式,帮助学生设计实验)
以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一问一答
问:
我们所学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哪些量可以测量出,分别用什么仪器来测量?
答:
能测量的量有:
电流和电压,仪器分别为电流表和电压表。
电阻不能测量,我们怎样知道导体的阻值呢?
可以给出导体的电阻值。
也就是说在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关系时,我们是固定电阻不变,让电压发生改变,观察电流的变化,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什么?
控制变量法。
实验时,针对于某一导体测量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行吗?
不行。
为什么?
师生共同回答:
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同时考虑到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应该多测量几次。
教师还应进一步指出:
不仅针对同一导体测量几组电压和电流值,同时还要更换定值电阻反复进行实验,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
实验时,给出了二个不同的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
我们在实验要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值,那么怎样去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呢?
学生1答:
改变电源的电压,如:
增减串联的干电池的节数。
学生2答:
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
师总结指出:
同学们知道了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请大家根据你认为最适合你的方法和刚才我们设计的思路,对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选择你所需的实验仪器,并画出能够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
4.进行实验
实际操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
测量次数不要过多,根据时间而定,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左右。
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
1V,2V,3V……)。
同样若用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时,也应该使电源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出学生在实验中错误,并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数据。
5.分析和论证
数据处理时,可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测量数据:
分析电压是怎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流的怎样变化;
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会有误差,可能数据不很一致。
得出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