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区域地理实习《传统聚落宏村 》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5538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区域地理实习《传统聚落宏村 》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级区域地理实习《传统聚落宏村 》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级区域地理实习《传统聚落宏村 》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级区域地理实习《传统聚落宏村 》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级区域地理实习《传统聚落宏村 》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区域地理实习《传统聚落宏村 》文档格式.docx

《级区域地理实习《传统聚落宏村 》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区域地理实习《传统聚落宏村 》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区域地理实习《传统聚落宏村 》文档格式.docx

二、根据宏村实际空间布局手绘宏村空间结构图。

三、了解传统村落形成发展和选址的原因。

四、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宏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走向。

3实习方法

3.1文献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网络资料,并结合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乡村聚落及其传统村落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并了解宏村基本旅游知识,为实习提供参考依据。

3.2实地考察法

本次调查,我们深入宏村内部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宏村内部格局及其分布,感受宏村古村镇昔日繁华和完美水系,从而了解宏村选址因素及其特征。

3.3访谈法

通过访问当地居民,深入了解当地居民人居环境的感知,并结合实际分析宏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我们做出定性结论提供依据。

4实习对象概况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地理坐标:

东经117°

38′,北纬30°

11′,村落面积19.11公顷,整个村依山傍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村落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4.1村落基本信息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村庄占地面积19.11公顷。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

古代徽商(汪氏)为了恩泽故里,在北高南低的宏村建造宅院,构建村庄。

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由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制订。

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现有村民1400人,主要是汉族,人均年收入14055元,村集体年收入532700万元,主要发展旅游服务业。

保护利用现状良好,没有存在闲置现象,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以博物馆方式进行保护,村民若想经行房屋修葺,需要递交申请,批准后方可维修,不可以擅自新建。

表1村落基本情况

村落形成年代

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

村落形成原因

祖先南迁

村庄面积

19.11公顷

户籍人口

1400人

地形特征

枕雷岗面南湖

主要民族

汉族

主要产业

旅游服务业

年份

文化遗产项目

1999年

国家建设部、文物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组成专家评委会对宏村进行实地考察,全面通过了《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2000年11月3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12月30

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2003年3月

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2003年7月

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

2003年12月

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4.2村落传统建筑

宏村传统村落主要有140多幢建筑,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现有14-19世纪古建筑103幢,建筑类型有书院、祠堂、住宅。

除了承德堂2100平方米,其余建筑面积基本有260-280平方米之间,大概传统村落占地面积约39630平方米。

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20.7%。

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保存基本完好,有书院建筑、祠堂建筑和众多的住宅建筑及其私家园林,是徽州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

特别是以南湖书院为代表的书院建筑,以承志堂为代表的住宅建筑,以德义堂、碧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反映了14-18世纪徽州儒家文化的昌盛。

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有着朴素、典雅的气质,充分利用地方材料木、石、砖等进行各种题材的雕刻,以及室内装饰、庭院陈设和绿化布局,体现了深刻的徽州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

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

表2村落传统建筑

名称

建成年代

占地面积

现状

敬德堂

清初顺治年间(1646年)

2100㎡

保护良好,有管理人员,配有灭火器,垃圾桶设施

敬修堂

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

286㎡

典型清代民居,保存良好

树人堂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

260㎡

民艺收藏馆,保存良好

水圳

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3年)

总长1200多米

九曲十弯,穿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存在少部分污染

月沼

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

---

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现存良好,可洗涤

4.3村落选址和格局

村落布局基本上保持座北朝南,村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形成枕高山面流水的“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风水环境。

水的活用,赋于村落、宅院以生气和灵性。

水、建筑与环境的组合,更能体现村落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风水理论指导村落建设布局的综合价值。

宏村水系与古建筑及其山水绿化环境的融合,是宏村最重要的历史标志和文化艺术标志。

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

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 

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

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

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

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4.4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宏村在2000年11月30日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03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宏村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国家级的,具有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黄梅戏),民俗(斗鸟),游艺与杂技等类型。

在宏村到处可以看到竹雕、酿酒和茶艺,目前我们可以访问到的资料显示:

酿酒是一项古老的工艺,宏村当地的米酒醇香,还有各种果酒,色彩鲜艳,口感纯正,酿酒这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特定传承人,传承情况良好,不需要依托村落存在,活动规模全村参与,传承时间连续100年以上;

宏村茶艺尤其特色,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土壤为茶的的生长提供条件,有其特定传承人,传承情况良好,需要依托村落存在,活动规模全村,传承时间连续100年以上。

表3宏村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情况

与村庄依存关系

活动规模

传承时间

竹雕石墨

有其特定传承人,传承情况良好

不需要依托村落

只有10-30人

连续100年以上

版画

没有特定传承人,传承情况一般,

无专门管理

只有10人以下

传承时间连续50年以上

盈联

连续50年以上

酿酒

全村参与

茶艺

需要依托村落

4.5村落人居环境现状

宏村平面采用“牛”形布局,牛肠(黟息古道)──水圳引西溪河入水口,经九曲十弯流经全村,最后注入南湖,充分发挥了其生产、生活、排水、消防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

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饮用、洗涤、浇园,及至凿池养鱼、植花种草以修养生息。

水、建筑、环境是构成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的三大要素。

由于当地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适宜植物生长,雷岗山的榛树林,沿溪、湖畔的杨柳、银杏等古树名木与古建筑相辉相映,多数民居宅院内结合水园设置花坛、盆景,造景精湛、意趣盎然,是古徽州私家园林的杰作。

在村落中心以半月形水塘“牛心”──月沼为中心,周边围以住宅和祠堂,内聚性很强。

最能体现宏村景观和艺术价值的月沼和南湖水面,映衬着古朴的建筑,在青山环抱中依然保持着勃勃生机,更显宏村独到的人居环境价值和景观价值。

宏村由水圳、月沼、南湖、水巷和民居“水园”组成的水系网络,构成水景整体空间特色,水的艺术特性在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水系对于村落的生态、景观、环境等方面皆有积极作用,为村落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使村落更秀丽、妩媚、晶莹、亲切。

水在宏村充分体现了它的生态价值,实用功能和景观价值。

宏村有着类似方格网的街巷系统,用花冈石铺地,穿过家家户户的人工水系形成独特的水街巷空间。

始修于南宋,由于旅游的发展使道路破损每年都会维修,最近一次维修在去年。

宏村原来的饮水主要取源古井和黟息古道,现在食用入户自来水。

现在宏村有线电视到户,煤气入户。

消防设施布局合理,几乎到处都有存在。

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厕所,在宏村村口有公共水冲厕所。

垃圾集中处理,每天都会有专门的垃圾处理人来回收,送往垃圾处理站专门处理。

污水原有专门的污水处理暗渠,但是现在又少部分由于人为原因进入了牛肠(黟息古道)。

表4宏村村落人居环境现状

居民数量1400人

现有设施状况

入户自来水垃圾收集设施公交站点

卫生室有线电视消防设施排水设施

村内道路

石板路

公共照明

全村都有

污水处理设施

村内集中处理

厕所

水冲分户厕所

垃圾处理方式

送往镇(县处理)

5实习内容分析

5.1宏村传统村落评价分值分析

根据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对宏村传统村落进行评分,从宏村传统建筑、宏村村落选址和格局、宏村村落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方面对宏村进行打分,结果如下:

表5明月湾和宏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一)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类别

指标度

指标分解

满分

宏村得分

久远度

现存最早建筑修建年代

4

传统建筑群集中修建年代

6

稀缺度

文物保护单位等级

10

规模

传统建筑占地面积

20

14

比例

传统建筑用地面积占全村建筑用地面积比例

15

7

丰富度

建筑功能种类

完整性

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保存环境

工艺美学价值

现存传统建筑(群)所具有的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美学价值

12

传统营造工艺传承

至今仍大量应用传统技艺营造日常生活建筑

8

合计

100

86

(二)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体系

定量评估

村落现有选址形成年代

5

现存历史环境要素种类

格局完整性

村落传统格局保存程度

30

28

科学文化价值

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反应的科学

35

协调性

村落与周边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或传统的田园风光保有和谐共生的关系

85

(三)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体系

稀缺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连续性

至今连续传承时间

传承活动规模

传承人

是否有明确代表性传承人

活态性

25

依存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仪式、传承人、材料、工艺以及其他实践活动等于村落及其周边环境的依存程度

98

5.1.1宏村传统建筑评价

根据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评分标准,宏村整体得分86分,传统建筑整体水平较好,主要表现在整体保存、稀缺度、久远性、丰富度以及完整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考古价值、历史研究价值、美学价值。

从定量评价来看:

宏村村落建于南宋时期,现存建筑大都以明清为主,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历史考证价值极高,久远度比较高;

宏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不仅文化价值高,徽文化、建筑文化至今对当地人们影响深远,特别是建筑的美学价值颇高,是当时建筑界的鳌头,结构和布局都非常的讲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浑然一色,享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

是现存古建筑的重要部分,稀缺度高;

整个宏村村庄占地面积约为39630平方米,而其建筑大约有140多栋,除承得堂占地2100平方米外其他的每栋大约占地面积为260-280平方米之间,全部传统建筑占整个村庄总面积的20.7%,所以在规模和比例方面比较低;

但是宏村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设有住在、私家园林、书院、祠堂、传统商业街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大大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及当地文化资源。

从定性评估来看;

宏村作为徽商生活的真实写照,古建筑群至今保存十分完整,当地居民在保护宏村整体风格及文化的基础上,以当地旅游业为基础,经营当地特色商品比如:

茶叶、米酒、绘画雕刻、特色小吃等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更是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之一,在商品化的同时也保存了当地的特色,使整个村落文化具有活太性,且与整体的风格相统一协调,完整性好;

宏村古聚落在整体布局上,依山傍水、自然和谐,构思独特精巧,空间布局严谨,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

平面布局合理。

规模灵活,变幻无穷。

建筑雕刻艺术精湛,石雕、木雕、砖雕得以综合利用,技艺精湛,雕刻精美,特别是名宅承德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蕴含了丰富的古文化和古艺术,素有“民间故宫”之称;

宏村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布局,老房子的内外结构和装饰文化与当地人工布局和谐统一,具有当地民风民俗气息。

徽州盛产木材,因此徽商多以竹、不、漆的经营为主,培养的一大批徽州的能工巧匠,这些徽州工匠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雕刻与绘画的完美结合,迄今为当地人民沿用,在宏村的建筑群上还可以清晰看到非常优美的雕刻、绘画等艺术作品。

融合性好,而该地的传统婚俗更是当地一大文化特色,是当地文化的继承,一直流传至今,具有丰富的考证价值。

5.1.2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

根据宏村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宏村选址整体水平较高整体得分90分;

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布局,老房子的内外结构和装饰文化,依山傍水,村落的自然环境、人工布局和谐统一,保存较完整。

宏村作为建筑艺术的历史延续,从南宋开始建造,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历史悠久;

宏村的建筑主要以住宅、私家园林为主业包括一些商业街、古河道、楼阁、祠堂、学堂等公共建筑,建筑群保存较完整,现存历史环境要素种类较多。

从定性评估来看:

宏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存较好,商业街道体系完整,传统公共设施利用率较高,宏村发展历史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形成具有特色的徽文化写照,成片的老房子,以古村落的原生风貌被保存下来。

宏村布局整体讲究天人合一,运用风水学,规划布局与当地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格局中不和谐建筑基本没有,居民、政府对宏村的整体文化保存较好,使村落传统建筑保存较好;

宏村村落选址是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并经过周密观察同周围环境利用自然环境在“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条件下修建而成,从而产生“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整个村落成牛型,所以也被称为“牛型村落”,千余米的人工水坝是“牛肠”;

月沼如弯月是“牛胃”;

南湖是“牛肚”;

跨溪水的回座古桥是“牛蹄”;

“牛肠”两旁的民居鳞次栉比如庞大的“牛身”。

姑水系的古民居、砖、石、木雕艺术却在宏村展现得淋漓尽致,丰富表现当地特色文化,具有极大的科学、文化、历史、美学、考古价值。

宏村古村落整体布局上,依山傍水。

自然和谐,构思独特精巧,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应和谐,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村庄。

在当地的政府与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该地区同周围环境保存较好,保持着原有建筑风格与之相呼应,相应成景。

开发程度较低,原有风貌保存较好,村庄还是根据原建筑发展布局,原生态韵味浓厚,为保护当地古建筑群的整体环境提供了保障。

5.1.3宏村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宏村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价,宏村总分为98分,分值较高。

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文化底蕴丰富,且是我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宏村所承载的古徽州文化代代相传,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以从稀缺性、丰富度、连续性、规模和传承人等方面都具有很高评价。

从定性评价:

在活态性上,宏村文化代代相传,村内家族都还留有后人,对徽州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传承活力;

在依存性来看,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文化遗产依据宏村的建筑设施进行展示和保存,与当地特定的物质环境密切相关,具有依赖性。

5.2村庄空间格局特征

整个村落以正街为中心轴线,西望石鼓村、际村,临羊栈河,西溪河交汇处,东傍东山和东溪,背枕雷岗山,北围月塘,南面是南湖。

5.2.1形态上呈“牛”形结构

宏村村落以耸峙高昂的雷岗山为“牛首”,苍郁青翠的古树为“牛角”,通村鳞次栉比的楼舍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南湖、月沼为“牛胃”,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古时村边四座桥犹如“牛腿”,但是从现在的宏村俯瞰图来看,西溪、羊栈河更像“牛角”。

青山环绕,山水相连,整个村落就像一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中,顺应水系造就宏村的基本形态结构。

(如图)

5.2.2形式上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并存

宏村以村落以及院落构成大小封闭空间,以通道作为公共活动场所,构成开放性空间,使宏村以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形式并存。

民居平面布局基本上以天井院落为单元的内向方形格调,有四合式、三间式,前后三间式,受风水、宗教、习俗等影响,讲究对称,层层相抱形成了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封闭式院落。

沿着水圳的街坊巷弄穿街过户,优雅宁静,将宏村连为一体,形成院水一体的生活街巷开放空间格局。

5.2.3分布上呈点、线、面基本格局

宏村村落以月昭为核心点,向外拓展延伸,通道,水系呈线状分布,居民点沿线状分布,构成空间走向与结构脉络,南湖,西溪湖,雷岗山以及农田呈面状形态,构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分布结构,使之形成聚落。

居民点大多傍水而建,分布范围最广,且集中在南面。

商业点沿街道延伸,集中分布在西面。

古迹参观点主要集中在月昭核心地区,数量较少。

农田与居民点处于分离状态,集中在东面,南面,西面平坦地区。

 

5.2.4塘渠水系精巧奇特

一条水圳从村西引水入村,经九曲十弯,贯村舍,既可以减少黄梅季节洪水对村落的冲击,七弯八拐,减缓了水势,又可以使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清泉。

中段甚至穿过几户人家厨房,过村中心月塘,流入南湖,最后湖水灌村南良田,回归西溪。

街巷下面设水道,圳旁塘畔民居庭院内有池塘,水绕屋,楼傍水,与清幽古巷、斑驳粉墙,无不匠心独运。

古人曾咏“叹青山绿水本无价,谁引碧渠到百家。

”宏村整个村落千家流水,处处通畅,几百年都未曾发生大火灾,也得益于这绝妙的水圳设计。

5.3村庄选址驱动因子

5.3.1风水学说对环境的要求

宋代以来,风水理论在徽州的影响越来越大,而风水学中对村落选址讲究“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村址要背山面水,负阴抱阳。

而宏村北有雷岗山,可抵御北面之风,符合背山,藏风负阴的要求,而且东西两侧有常年不息的山溪河流,整个村落又在雷岗山上,村前宽广,两侧河畔之上,符合得水、面水、抱阳之意,地势高爽,朝向良好,无山洪冲击的危险,又可以仰观山色、俯听泉声,是风水学说中的风水宝地。

5.3.2徽州文化的影响

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州文化,对村落的选址有直接的指导和影响。

选址充分吸收儒家“天人合一”及道家“物我为一”的思想观念,追求既尊崇自然,保护环境,又赋予生机活力的生态聚居空间。

宏村先祖为了在自然山水中谋求最佳的居住空间,将中国古代风水地理学运用发挥到极致。

5.3.3历史渊源——汪氏宗族的聚居奠定村落基础

自秦以来,皖南强宗大族多聚族而居,强宗大族还有屡世建幢民居的习惯,南宋绍兴年间,宏村汪氏始祖汪彦济因原居地黟北奇墅村遭战乱大火而举家迁往宏村雷岗山下,始建十三楼,从此汪氏在宏村聚居,在封建社会中后期,汪氏的宗族制度奠定了宏村村落的社会基础,在客观上对村落环境风貌的维护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5.3.4经济因子——徽商的兴盛提供了经济动力

清康熙到道光年间,徽商走向兴盛时期,徽商致富后又跻身于官绅队伍,往往回故里大兴土木,皖南山区民居群体因此而建。

因而徽商是宏村村落发展的直接原动力,徽商资本奠定了村落发展的经济基础。

5.3.5自然因子——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环境

宏村村落整体构筑与群山逶迤,丘陵连片,谷溪较多的地形环境紧密结合。

村落布局因地制宜,巧妙的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水系脉络特点,北依雷岗山,南部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农业发展,西傍西溪,引西溪之水入村,贯穿家家户户,既可满足每家每户的饮用水,又可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