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
《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中小型医院
信息化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3月
前言
“十一五”期间,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
据统计90%以上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挂号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而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县医院使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和运营管理系统(如临床路径、临床检验、医学影像、医疗管理、运营管理等)。
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低,医院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医院信息化规划和总体设计不足,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不能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总体要求。
东软作为国内最大的IT厂商,也是国内最大的医疗软件公司,拥有数字化医院全面解决方案,全国医院客户数量超过5000家,覆盖了从大型三甲医院到一级社区医院的各个级别的医院,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为了适应新医改的要求,满足广大中小型医院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强烈需求,我们在十多年医院信息化领域建设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整合提炼了一套适合广大中小型医院使用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医院实现以下目标:
1.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方便群众看病。
2.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和财务核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3.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
4.加强各类业务数据的采集、传递、存储和使用管理,促进医院内信息共享,并为实现未来医疗信息的区域共享打下基础。
第一章医院信息化需求分析
一.1建设目标、原则及内容
一.1.1建设目标
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是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用最新的最先进的IT技术对全院的信息资源(人、财、物、医疗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优化和整合医院内外相关资源为临床及管理服务,提供先进的,便捷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打造现代化的数字医院,实现以下目标:
1.人性化:
医院信息化建设应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系统的每个细节设置都应体现人文关怀,考虑如何设置才能更加的方便患者,方便业务人员,更加人性化。
2.集成化: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由众多不同的系统组建而成,但这些系统必须进行统一的集成,不能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3.智能化:
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突出智能的特点,减少人工环节,增强自动化的程度,增加辅助支持的功能。
4.无纸化: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电子申请单、电子报告、电子办公、综合统计分析等应用建设使医院各级业务操作逐步走向无纸化。
5.无胶片化: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实施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立医院放射科数字阅片中心和诊断工作站,临床中心数字阅片室,医生影像浏览工作站等实现全院无胶片化临床模式和管理模式。
一.1.2建设原则
1.总体架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总体架构是整个系统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总体规划就好比大楼的地基。
在总体规划时,需要同时根据IT技术和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考虑系统可持续发展,考虑系统的开放性、扩展性、业务敏捷性等。
系统能够适应未来新技术的变化,能够适应未来不断发展的业务,同时也能够支撑医院规模的扩大。
系统框架决定了系统将来的扩展、对业务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标准规范
通过本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基于HL7(国际通用医疗电子数据交换标准),IHE(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标准),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SNOMED(医学系统术语标准)等医疗行业的标准以及卫生部相关标准规范的规范化信息系统。
标准规范包括术语规范、业务规范、技术规范、数据规范、接口规范、运维管理规范等。
根据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版本,需要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整合各种标准规范,同时完善升级目前已有系统的规范化建设。
3.全面数字化
数字化医院是指医院所有业务、管理、决策过程的电子化。
包括医疗收费、治疗过程、检查/检验、人事、财务、采购、内部办公、领导决策等。
由于前期系统的建设多为分散式,多点平行建设,在未来的五年建设中需要通过各种信息平台的整合,以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
4.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构建统一的、基于HL7标准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数据共享平台,具有快速扩展能力和与第三方软件的插件式接口。
在医院内部系统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全面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中各个医护人员均能够通过平台实现信息互享与互联互通,是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一个建设内容。
5.组件化、模块化、平台化
系统设计要采用基于SOA(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从原子业务单位开始,逐步提取分析形成业务组件。
并且根据系统的开放性、扩展性、安全性、敏捷性等非功能需求,构建所有系统需要的基础组件。
将基础组件、业务组件放在一个统一的运行容器中,也就是应用框架中,最后就形成了统一的开发平台。
在进行不同模块组合时,需要按照业务特性将组件按需进行组合,模块之间的松藕合。
统一平台的建设不仅要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同时也是一个开发的平台,信息科和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进行不断的扩展,而不是封闭是平台。
6.安全可靠
实施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实现单点登陆,多向访问;有限操作,保存痕迹;应用层与基础数据层有访问限制,保密信息与公开信息有严密隔离等安全管理体系;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数据安全。
系统能够提供7*24的在线支持能力,满足医院不间断运行。
未来医院的各种工作将越来越依赖信息化,所以要全面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引入电子签名、数据安全等软硬件,为实现全面无纸化、无胶片化管理提供安全基础。
一.1.3建设内容
序号
系统分类
系统名称
1
临床诊疗部分
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
2
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
3
病区护士工作站系统
4
电子病历系统
5
实验室信息系统
6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7
健康体检信息系统(可选)
8
药品管理部分
药品库房管理系统
9
门诊药房管理系统
10
住院药房管理系统
11
经济核算部分
门急诊挂号系统
12
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
13
住院入出转管理系统
14
住院收费系统
15
物资管理系统
16
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
病案管理系统
17
财务核算系统
18
触摸屏查询系统
19
院长查询系统
20
公共支持及接口部分
城镇职工与居民医保接口
21
系统维护
一.2建设核心问题分析
一.2.1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病人健康保健、医疗过程中,病人希望得到得到医疗机构对自身健康的全程关注、希望享受良好、便捷的医疗服务、维持可接受的费用和医疗保障。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疗改革的目标,也是我们系统设计的目标。
医疗机构(医院)、医生、政策制定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都围绕病人为中心进行考虑,为病人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医疗保险服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HIS系统建设是通过信息的处理过程,协调医疗政策制定部门、医疗机构、医生与病人的服务关系。
下图展示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从狭义的角度,与病人医疗服务接触最直接的部门是医疗机构。
本次系统设计也就是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公开的医疗服务。
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本系统中主要考虑医疗价格公开、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医疗服务满意度三个方面来体现。
医疗价格公开是为了增加收费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一.2.2实现全院标准化的、共享的全程电子记录
根据国家卫生部办公厅于2009年7月份发布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电子病历被定义为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
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
《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制订为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与传统局限于某个特定职能科室或特定专业领域的临床信息系统不同,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促进临床质量的持续改进为目标,是贯穿完整诊疗过程的一系列支持诊疗的系统的有机整体或综合性系统。
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以电子病历为基础进行临床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使之覆盖患者整个诊疗过程中的所有医疗业务;
2.实现医疗信息共享的充分、及时和正确,基于标准化的电子病历,确保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机到达合适的地方;
3.通过对电子病历信息的综合利用,结合循证医学、诊疗规范、临床路径等知识,辅助医生选择最适宜的技术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治疗品质,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2.3优化病人在医院的就诊流程
在医院门诊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有些是与系统相关的,如挂号、收费一体化、增加新功能等,有些是与系统无关的,如分层挂号收费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分析医疗服务过程的现状,得出统计学上的规律,发现瓶颈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对医护人员作相应安排,对医疗资源作合理调度,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制定优化的服务方案。
另外,能实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响应。
一.2.4就诊病人身份标识唯一性考虑
目前国内到多数医院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多个软件系统并存的现象,每个软件系统都有一个患者基本信息库,这就造成系统间患者基本信息不一致,或者重复录入,而且患者基本信息不能永久保存。
将病人整个诊疗过程为主线,病人诊疗信息需要在时间、空间上保持连续。
同时病患是整个业务系统的核心,每一个病患都可以通过一个唯一的病患号和集中管理的病患主数据记录来识别。
这个唯一的病患主数据记录集中了所有与该识别号有关的信息,为医院的个性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一.2.5关键技术问题阐述
一.2.5.1系统能力与效率的需求
窗口业务系统必须尽量利用工作站的计算机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按键操作,提高系统反应速度,优化和简化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等候时间。
要求每次按键后等待系统反应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5秒。
在非窗口业务软件中,如果用户需要长时间等待系统的处理或运算,应用软件必须提示程序运行的状态和进度,以免用户误以为死机或死锁。
系统对海量业务明细数据的操作(存储、处理、传输、备份、迁移、利用等),要求有可靠、高效、安全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业务系统性能的影响,不容许因为对业务明细数据的任何操作而影响业务系统,特别是窗口业务的正常运行。
系统对业务数据访问的方式和效率不得受业务数据的存储机制的影响,或者说业务数据的存储对于用户访问业务数据的操作是完全透明的,用户访问数据时,不需要了解业务数据实际存放的地点,更不需要了解业务数据是否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
系统需要具有联机在线分析、数据仓库、决策分析等工具,以妥善解决联机事务处理与联机在线分析之间的矛盾,确保在不影响联机事务处理的效率下,提供高效、便捷、准确、细腻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能够深层次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业务数据。
一.2.5.2系统维护性与扩展性的需求
考虑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的过程,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整体构架可以与目前的成熟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为今后系统扩展和集成留有扩充余量;同时应确保系统对用户的友好性、可操作性,使系统便于用户理解、学习、掌握和使用;要求人机界面友好,具有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方便操作和维护;为适应将来的发展,应为医院提供定制和改造的客户化工具,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裁剪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软件设计模块化、组件化,并提供配置模块和客户化工具,系统能提供简单方便的维护、升级方式,可实现系统框架不变情况下子系统模块或流程环节的更换、再造。
一.2.5.3多系统间接口与集成的需求
1.HIS与LIS、PACS/RIS系统无缝集成,可向LIS、PACS/RIS发电子申请,临床医生可以接收化验、检查报告。
2.与医保中心及各类医疗保险的接口与集成。
3.与国家、部委、省、市卫生信息中心系统的接口。
4.与财务系统接口与集成。
5.与第三方知识库的接口与集成。
6.与多媒体、LED显示屏等各类外部设备的接口与连接,应按照院方要求,无条件承担医院弱电系统中电子公告与门诊分诊系统集成工作,建立和完善患者候诊队列,实现声音及视频提示患者有序就诊,实时发布通知及导医信息。
7.满足与医院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的需求。
一.2.5.4对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系统应该可实现7×24h连续安全运行,性能可靠,易于维护。
内部网络设置层级授权机制,设定系统内部终端和访问者的权限操作痕迹保留,保证有关过程的安全性。
多重数据加密,保证数据安全可靠,支持电子签名。
要有完备的备份与恢复系统。
要有切实可行的故障应急系统。
一.2.5.5标准与规范体系建立要求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的要求以及国家信息管理的标准、HL7数据交换标准、ICD-10、SNOMED、结构化电子病历XML设计;LIS(检验信息系统)按ASTM协议等国际信息交换标准等。
第二章医院信息化总体方案
二.1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10〕67号)。
4.《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
5.《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09〕46号)。
6.《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发〔2009〕125号)。
7.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09〕130号)。
8.卫生部《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国中医药发〔2010〕18号)。
9.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卫医政发〔2010〕114号)。
10.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
11.HL7标准。
12.DICOM3标准。
13.IHE规范。
14.C-PACS标准。
15.SNOMED标准。
16.ICD-9/10标准。
17.……
二.2总体架构设计
二.2.1设计思路
结合医院近期的核心要求与重点任务,坚持以需求为主导,参考国内外行业信息化最佳实践,充分发挥现有业务体系和信息技术体系的基础成果,探索成本低、实效好、亮点突出的信息化发展模式;逐步推进医院在临床诊疗、医疗质量控制、运营管理、决策分析等有关方面IT规划与建设,引进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带动医院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管理流程规范化、工作交流网络化、文档文献资料电子化、知识经验共享化、公益信息公开化,实现医院“管理有序、沟通无障,服务完善”的工作新格局。
二.2.2技术路线
1.以服务为核心的系统架构(SOA)
针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政策决策的业务目标,采用面向服务技术架构(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分析与设计方法、遵循统一性、抽象性、符合性及业务驱动、可迭代的设计原则完成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开发。
2.采用多层次的应用体系架构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主要业务系统的实现中将采用典型的多层应用体系架构,划分为基础组件层、业务组件层、表示组件层三(N层)个层次。
3.面向对象的设计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系统架构的合理与否是软件开发、系统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决定了系统的质量优劣和健壮与否,是一个重要,且又困难、复杂的工作。
设计模式的运用使我们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将已证实成功的技术加入到系统架构中去,简而言之,“架构设计是骨架,设计模式就是肉”。
4.基于构件技术的系统搭建模式
医院信息系统使用合理设计模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程序的可维护型和可扩展性。
在系统技术实现上,我们在保证技术成熟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当今信息技术的最新趋势,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系统内核进行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重用。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总方向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这个总方向的指引下,广泛采用设计模式来达到最大限度的重用,在设计时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5.基于组件模型的系统内核结构
医院信息系统采用的组件模型是系统架构的一种形式,软件开发过程从过程功能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到组件模型。
广义上讲,组件就是实现一类业务功能的、可重用的、可独立部署和设计的程序集合,这些程序有明确和完善的接口定义,通过接口完成功能请求,具体实现则通过封装机制屏蔽,而内部通过多种设计模式,保证组件的合理性。
6.数据交换与共享
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大量用到信息和数据的交换,建立一种统一的接口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接口标准必须满足通用、规范、安全、可扩展的要求;系统内部、系统与外部资源之间有信息的交互和传递,要以应用支撑平台为支撑共享信息、协同工作。
二.2.3总体架构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基于医院的现状,本着先进、实用的原则,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结合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将医院建设为国内先进的大规模集成化的数字化医院。
图32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根据医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东软多年来在数字化医院建设方面的经验,提供全面的、高效的、安全的、可持续扩展的医院信息系统。
以标准与规范为指导,在符合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的要求以及国家信息管理的标准、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按HL7数据交换标准;其中CIS(临床信息系统)按ICD-10、SNOMED、结构化电子病历XML设计;LIS(检验信息系统)按ASTM协议等国际信息交换标准等。
在医院信息技术基础框架的规划与建设中,涉及到业务应用、数据中心、应用支撑、接入渠道、基础环境与安全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业务应用将依据东软公司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实施经验,对本项目建设内容进行梳理和规划,整理出了包括临床诊疗部分、药品管理部分、经济核算部分、综合查询与决策分析部分和公共支持及接口部分共计5大部分;数据中心是医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心,包括医院基础数据、HIS数据、EMR数据、LIS数据、PACS数据、OA数据、核算数据等;应用支撑是医院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包括应用基础平台、系统集成平台、门户系统,满足医院日常业务运行要求;接入渠道包括PC终端、MCA、PDA、短信等不同信息交互方式,满足医疗服务多元化发展需要;基础环境是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配置要求;安全策略包括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服务器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以形成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合理、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医院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及长久技术支撑,以应对医院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将充分发挥本公司在医疗卫生领域里多年的技术经验累积,采用业界先进、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支持In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运行模式,为医院信息系统得可持续发展打下坚持基础。
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是项目得以成功和可持发展的重要保障,涉及到组织机构、工作时间进度表、工作程序和步骤、管理和协调方法、关键步骤的思路和要点、软件开发、安装调试、系统集成、试运行、压力测试、应用开发培训、系统管理培训、系统运行维护培训等方面内容。
良好的项目管理是软件企业长期成功的根本保证,东软公司实施正式的质量管理与规范的项目管理制度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医院信息化建设工程规模庞大,涉及很多部门和业务内容,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的项目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将充分发挥本公司在医疗卫生领域里多年的质量管理经验累积,复用一套卓有成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和方法,从各个方面进行控制,系统地进行管理,监督各个环节的实施过程。
二.3业务流程设计
二.3.1门(急)诊业务流程设计
二.3.2住院业务流程设计
二.3.3检验业务流程设计
二.3.4检查业务流程设计
上图是东软PACS/RIS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图,它体现了病人到医院就诊,从登记到完成检查,从检查申请的发出到检查结果的返回的整个工作流程,该流程符合IHE国际规范,并且通过了相应的IHE测试认证。
二.4安全体系设计
二.4.1物理安全
数据中心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关键节点,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因此必须保证物理环境的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基础设备应安置在专用的机房,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包括防磁、防尘、防水、防火、防静电、防雷保护,抑制和防止电磁泄漏;
●机房环境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关键设备应有冗余后备系统;
●具有足够容量的UPS后备电源;电源要有良好的接地。
二.4.2网络安全
●通过网络分区,明确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安全关系,在不同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关口设置安全设备,保障网络的高扩展性、可管理性和弹性,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性;
●用防火墙隔离各安全区域实现阻断网络中的异常流量,应用系统间访问控制功能;
●对关键路径进行深入检测防护(IPS);
●用应用控制网关控制和审计internet接入;
●用物理隔离网关隔离企业生产网与办公网;
●对网络中不同协议、不同流量进行控制;
●对接入网络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并针对不同身份的用户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
●对全网的故障、攻击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并可对故障进行自动的响应。
二.4.3系统安全
●具备性能完善的系统安全基础设备。
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用户识别等信息安全软硬件系统,并设专人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与更新。
●利用防火墙在网络入口点检查网络通讯,根据客户设定的安全规则,在保护内部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内外网络通讯。
●利用网络防病毒软件保护服务器,同时实现对网络病毒的监控、报警和实时清除;定期使用防病毒软件对工作站进行扫描、杀毒,以消除病毒隐患。
●提高内部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使用盗版软件,对于外来磁盘、软件、文件在使用前及时进行扫描、杀毒,从根本上切断计算机病毒的来源。
●通过对主客体进行正确的标识和标注,执行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混合的访问控制机制,保证授权访问的可控性。
二.4.4数据安全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数据是业务应用关键性数据,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因此采取安全措施:
●严格按照用户级别来保证授权用户对数据的访问的正确性;
●关键数据的修改记录具备详细的操作日志;
●数据传输与关键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采用专业灾备软件按照制定的备份策略进行本地数据备份和异地数据备份,同时提供高速、可靠的系统恢复能力。
二.4.5应用安全
医院信息系统应该具有访问控制功能,包括用户登录访问控制、角色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文件属性安全控制等;定期进行完全备份,软件修改及时备份,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文档;及时了解软件厂家公布的软件漏洞并进行更新修正;软件开发应有完整的技术文档,源代码应有详尽的注释。
●采用数字证书进行统一身份认证;
●采用PKI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采用数字签名和访问控制保证共享资料的安全性;
●通过权限控制保证数据的隐私性;
●通过数据访问和修改记录保证数据的则追溯性。
二.4.6安全管理制度
●对涉密网的环境因素实施监控和警卫,预防人为威胁;
●集中建设网络支撑平台监控中心,进行统一安全监控;
●建立健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