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5281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30、鲁迅先生认为“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1、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

32、亚里士多德指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

33、在智者运动中,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著名命题。

34、布瓦洛在其著作《诗的艺术》中认为诗人凭借其生花妙笔“能将最惨的对象变为最有趣的东西”。

35、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表达了一种美丑并举的审美观。

36、法国剧作家贝克特1952年创作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37、古希腊美学的核心是美的本质问题。

38、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能够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

39、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这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40、经验主义美学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休谟,他的主要特点是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

41、审美经验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

42、审美经验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处于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状态下的经验。

43、在审美经验中想象是一个核心因素。

44、情感活动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45、主观论者对于情感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观点的主要代表是里普斯的“移情说”。

46、同构说把审美情感归结为主客观之间的同构对应关系,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其代表人物是阿恩海姆。

47、在审美经验的发展过程中,感知是其他心理要素的基础。

48、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是同化一调节律。

49、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审美感知。

50、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审美现象。

51、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起关键作用的是审美理解。

52、形式符号层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

53、艺术品是以审美意象为核心。

54、想象性是审美意象的最重要的特征。

55、意境一词最早由唐代诗人王昌龄与物境、情境并列提出来的三境之一。

56、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应成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57、艺术的商业广告功能是艺术品的一种外围功能。

58、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展示艺术的存在方式。

59、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60、现在阐释学认为艺术的本质体现在人类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中。

61、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对现实的摹仿。

62、从艺术的审美特征出发来确立艺术形态的划分原则,这是直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出现的。

63、黑格尔把美看作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因此,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就成为他划分不同艺术的出发点。

64、建筑是一种介于审美和实用之间的艺术形态。

65、达芬奇认为绘画“具有雕塑所得不到的无限可能性”。

66、音乐艺术是最不具有空间特征的一种纯时间性的艺术。

67、戏剧实际上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

68、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意象的重建。

69、悟是艺术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

70、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蔡元培。

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中就用到了“美育”的概念,是中国近代以倡导美育著称的学者。

他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71、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

72、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为“四育”。

73、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

74、席勒发表了《美育书简》后,美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

75、在中国古人看来,审美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多选

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2、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3、原始人在物质生产中的装饰活动大致有两种:

一是装饰化的器物造型,一是器物装饰。

4、原始人的自我装饰大多可以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

5、对审美形态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有:

美的形态、审美风格、审美类型、审美范畴、人生境界说。

6、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需要的基本标准有:

广泛性或普通性、统摄性、历史性。

7、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8、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明确的把美分为“秀美”和“威严”两类。

9、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有三个要素:

完整、和谐、鲜明。

10、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11、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12、喜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讽刺,一种是幽默。

13、丑和荒诞的共同特征是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唐矛盾。

14、荒诞的实质表现为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15、现代美学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出现了很多的分歧,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可以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类型。

16、西方现代的人本主义美学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观主义和解释学这两大传统。

17、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和非功利性、超越性。

18、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是构成审美经验的几种基本要素。

19、想象活动包含着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形态,其初级形式是简单联想,又可以划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多种形式;

想象的高级形式则包含了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形式。

20、从艺术起源角度为艺术下定义的学说有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

21、从艺术本质角度为艺术下定义的学说有模仿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

22、从艺术功能角度为艺术下定义的学说有载道说、娱乐说。

23、现象学美学家曼罗.英伽登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

24、符号美学将艺术品分为符号和意义两个层次。

25、艺术品的基本层次结构为:

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26、意象的主要类型有仿象、兴象、喻象、和抽象。

27、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虚拟性、感性、想象性和情感性。

28、意境有两种艺术类型,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两种类型最初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

29、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

30、天才的形成是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两个方面合力的结果。

31、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艺术敏感、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和灵感等方面。

32、黑格尔认为,美的理念的形式和内容辩证关系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形式的艺术:

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

33、空间艺术包括:

建筑、雕塑、绘画

34、时间艺术包括:

音乐、戏剧

35、艺术接受的过程可以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

36、美育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艺术教育。

37、美育的特点有:

诉诸感性、潜移默化、能动性。

38、美育有怡情养性和化性起伪的功能。

名词解释

1、审美意识:

指人类在生存时间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审美意识可以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次。

2、实践概念: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审美境界:

一般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情境。

他具体表现为情与境、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这种情景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线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4、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5、美感:

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6、审美形态:

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他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7、审美经验:

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他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8、审美需要:

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的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将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的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9、审美理想:

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10、审美惊异:

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

在这里,惊异即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刹那间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的强烈的审美兴趣。

11、审美体验:

就是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的吸引,情不自禁的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2、审美意识:

概括的说,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里反映形式。

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意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13、审美形态:

指在审美实践活动各种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的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14、人生样态:

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15、自由人生境界:

是指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边境、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也就是审美境界。

16、审美情趣:

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17、优美:

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其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具有和谐、平静、松弛、舒畅的心理特征,使人产生优越感,表现为个体与对象之前的和谐。

18、崇高:

作为审美形态,他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19、悲剧:

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它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感受到美的内涵,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奋,即“以悲为美”实现的审美愉快。

20、罪孽说:

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悲剧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结和主旨也就围绕罪孽的理解而展开和推进。

悲痛的罪过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命运色彩,但是在对罪过和命运的抗争中,个体生存的意志、精神得到呈现,从而给人们以悲剧美的体验。

21、焦虑说:

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

他指出,焦虑的首要特征是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精神,他展示的自由的可能性,个体在追索中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焦虑总是面对未来的处境,面对的是虚无。

这种焦虑的处境就是悲剧情绪的源泉,焦虑和悲剧融合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悲剧体验。

那么,进而为了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就要战胜焦虑,超越有限,实现永恒。

这样,悲剧的内在审美性也就得以实现。

22、喜剧:

既是一种艺术类型,也是一种审美形态,他经历了由艺术形态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

喜剧以笑为载体,笑及其原因的探讨成为戏剧理论的核心,它包含一种快乐的机制,同时又是一种挑衅性发泄,其中也存在滑稽因素,喜剧感的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是一种严肃的笑。

23、丑:

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24、荒诞:

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其本意是不合情理与不和谐的,它的形式是怪诞、变形,它的内容是荒谬不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25、审美经验:

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过程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26、直观(intuition,又译直觉)在汉语中通常被看做感性的同义词。

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

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

在西方思想中,直观还有另一种更为常见的含义,指的是心灵无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

27、感性直观性:

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是凭自己的感觉器官而不是通过抽象思维,直接而非间接的和对象打交道,而对象也是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28、感知:

感知活动实际上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其中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而知觉则能通过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不过,在具体的经验活动中,感觉和知觉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经验行为的基础层面。

29、对比联想:

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

它主要是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30、移情说:

是主观论者对于情感活动的本身特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观点,它的主要内容是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所固有的,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使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

31、审美态度:

就是指主体在摆脱了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关照、欣赏的态度。

主体是否具有这样一种态度是主体能否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美活动的关键。

32、审美距离:

是由瑞士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33、模仿说: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在西方影响极大。

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34、符号说:

由美国的苏珊.朗格提出,他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应该是人类的普遍情感。

这种学说理论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但仍不能正确的解决艺术本质的问题。

35、载道说:

较早可以追溯到孔子,而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则加以完善。

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

这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文的政绩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也是片面的。

36、意象世界层:

是指建立在物质是在层和形式符号层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够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

37、意象:

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包括意与象两个方面。

“意”是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愿、意欲。

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

“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象。

38、仿象:

是主体通过对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创造出的意象,他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这里,“主体”有意退居幕后,其创造性仿佛就体现在意象的仿真性上。

39、兴象:

是主体以客观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

40、喻象:

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

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它带有及明显的人工痕迹。

41、抽象:

指创作主体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42、意境:

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43、艺术的审美功能:

指凭借艺术想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

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44、灵感:

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力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45、寓教于乐:

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艺术的功能时,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认为文艺必须具有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

这种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是美誉和道德教育统一的结果,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更有魅力,直接给人感动。

46、柏拉图的美育观:

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来看待美育的。

他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艺术作品应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

柏拉图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

47、美育:

就是审美教育,它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现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48、化育:

强调美育对于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着精神生活。

49、化性起伪:

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生成时所提出的,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及美育以情感方式陶冶人的情性,从而改变人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50、怡情养性:

美育的功能之一,指美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感化人,影响人,使人们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

51、审美的人:

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

 

简答:

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看法。

(1)美学是研究没和美的规律的学科。

(2)美学史研究艺术的学科。

(3)美学史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4)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2、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2)美与审美形态

(3)美感与审美经验

(4)艺术和审美教育

3、审美经验的特点

(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乐体验,但不同预感关于王带来的快乐。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4、审美需要的特征

(1)审美经验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他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望的享受。

5、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1)什么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作出的审美判断。

审美理想作为一种具有导向型、规范性的观念,本身就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性的价值取向。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6、审美趣味的特征

(1)审美趣味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

(2)影响肢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它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7、判断审美趣味的标准

判断审美趣味是否健康关键时要把握两个因素

(1)我们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审美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

(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3)好的审美趣味不会完全局限于对象的具体特征,而是积极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理想联系起来。

8、论述:

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1)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

它基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

(2)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

(3)审美活动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9、简述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自律性与他律性是审美活动的特征之一,所谓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2)所谓他律性,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它与人类的其他时间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并受其影响。

所以说,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0、论述:

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具本已性的存在方式

(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于不同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地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11、审美惊异的特点

(1)审美惊异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2)审美惊异的产生及依赖于主题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与对象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