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6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4637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6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6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6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6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6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6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6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6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6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

价值

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可以利用

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

5.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

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解析 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一定会因此而毁灭

6.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

B.环境污染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C.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D.目前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过快

解析 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增加。

7.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食物结构(  )

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禽类、蛋类为主D.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答案 A

解析 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人类各种需求增加,从而会导致粮食短缺。

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人们可以通过以食用植物性食物为主来减少能量损耗。

8.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

A.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

D.禁止捕杀任何野生动物

解析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包括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措施,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野生生物资源。

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减轻酸雨危害的有效途径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

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物种丰富度越高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答案 B

10.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减小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 由题中三个曲线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最终还是要降下来。

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不会扩大。

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易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2.干旱环境下,森林中树木的根系比正常情况下扎得更深且分布更广,根本原因是(  )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森林中植物生长旺盛

C.森林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答案:

A

13.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解析:

生态系统平衡时,植物与动物数量不一定相等。

C

14.下列哪项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

A.耕地减少   B.燃料需求增加

C.水资源紧张D.泥石流频发

泥石流是因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盲目毁林造田间接引发的,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D

15.现在的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臭氧层破坏

B.水体污染

C.冰川融化D.滥伐森林

臭氧层破坏后,会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

16.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17.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有栖息地减少、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栖息地破碎化以及过度的人为干扰等。

B

18.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D正确。

1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

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

“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进行的人为破坏。

20.如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生存最长久的国家是(  )

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21.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定性的影响,利远小于弊。

人类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

B.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建立风景名胜旅游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生物圈中氮可以循环利用,但每年农田依然要施加氮肥

22.近几年马尾松林病虫害发生逐年递增,危害性病虫害不断出现。

某地区马尾松林因松毛虫引起的病虫害,导致马尾松大面积枯死。

人们一般通过喷施农药杀死松毛虫。

科研人员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寄生在松毛虫体内,可用来防治松毛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马尾松林大面积枯死,导致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林中松毛虫虫卵的种群密度

C.喷施农药使松毛虫产生抗药性突变,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D.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马尾松林大面积枯死,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A项正确;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林中松毛虫虫卵的种群密度,B项正确;

喷施农药之前松毛虫种群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农药只是起到选择抗药性个体的作用,C项错误;

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农药往往使害虫的天敌受害更大,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D项正确。

23.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

___

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_______性。

(3)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3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

(4)我国许多景区水域都受到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混浊,透明度减小,从而导致景致大为减色。

相关部门

为了使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做紧急处理。

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并可能危害到________的生物。

(5)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3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鲫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

①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②植食性鱼类可以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1)无机盐浓度 

(2)稳定 (3)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 (4)污染水体(或环境) 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 (5)①竞争 ②捕食藻类

24.在国家林业局、央视联合举办的“美丽中国—湿地行”大型公益活动中,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全国41处国际重要湿地、40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550余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脱颖而出,喜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湿地。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其生态学方面的问题:

(1)截至2015年6月,微山湖湿地有脊椎动物325种,还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昆虫等多种无脊椎动物;

景区内植物种类更加繁多,其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12月13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批准建立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历经三年,建成了以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水质净化、生态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公益性生态工程,使微山湖湿地公园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__________________。

(3)当地政府结合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维持湖区生态平衡,协调推进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这有利于提髙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同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200多种鸟类前来安家落户,绝迹多年的毛刀鱼、小银鱼、鳜鱼等也重返家园,提髙了景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4)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为甲(A

1)→乙(A2)→丙(A3),括号内为该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A2远远小于A1/1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丰富度(物

种组成) 

(2)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抵抗力 直

接 (4)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乙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种群

25.下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三个层

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

①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

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②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

这种内在的调

节作用属于________,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答案 

(1)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

(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3)①直接 ②负反馈调节 间接

26.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

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_______。

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_______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答案 

(1)高 正反馈 

(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净化作用

 (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 (5)补水和排水 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生态平衡的调控。

(1)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相对生物种类单一,生物群落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该系统水体的富营养化加速了生态系统的崩溃,属于典型的正反馈调节。

(2)分析题图可知,较传统养殖池塘,增加了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防止富营养化,首先应控制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可采取疏松底泥,去除水草和藻类,引入低营养水稀释和实行人工曝气等措施;

还有生物防治,如引入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养殖捕食藻类的鱼等抑制藻类繁殖生长;

还可在污染水域投放河蚌、鲢鱼等,净化水体。

(3)流动的水体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同时可使饵料在水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如果串联的池塘过多,流入后面的池塘中的水分会污染严重,造成鱼类死亡。

(5)分析题图可知,通过补入“干净”的水和排出“污染”的水,调节水流量来有效调控养殖水中N、P的浓度。

27.目前公认包括CO2、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

________(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

分析图示发现:

从碳循环角度分析,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________。

(4)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5)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

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

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

答案 

(1)光合 呼吸 

(2)吸收大气中的CO2 A→CO2

(3)①过程大大减少,但⑥过程增加 下降 (4)①③④ (5)光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