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短跑运动员选材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
《对短跑运动员选材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短跑运动员选材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
摘要I
AbstractII
1绪论1
2研究对象与方法2
2.1研究对象2
2.2研究方法2
2.2.1文献资料法2
2.2.2调查访问法2
2.2.3逻辑分析法2
3研究结果3
3.1影响运动员选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3
3.1.1身体形态3
3.1.2身体素质4
3.1.3神经类型4
3.1.4血型5
3.1.5遗传5
3.1.6意志品质6
3.1.7选好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人材6
3.1.8营养和其他7
3.2有关科学选材方法与标准的思考7
3.3科学选材阶段性的分析7
3.4有关科学选材方法的应用及早期专项化的思考7
3.4.1科学选材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8
3.4.2专项运动在选材中的应用8
3.5短跑运动员选材的训练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
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
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
1绪论
科学选材工作对于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推动体育科学化,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要培养高素质的优秀运动员,训练工作中选材是基础。
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关键是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中最主要的是速度。
成为一名运动员尤其是优秀的运动员,除了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外,还必须具备“运动员的天赋”。
短跑运动的速度能力一定程度由遗传因素决定,后天的训练是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速度能力。
所谓选材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将运动员的天才因素测定出来,根据现有的测定来预测未来的竞技能力,选材的目的是把有发展前途的好苗子选拔出来,为国家培养优秀短跑后备力量。
实践证明,选材已成为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所在。
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和成才率相对低下的客观事实,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选材工作。
选材成功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竞技体育投入与产出的效益。
提高选材的成功率,可使国家、集体和个人将有限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因此,有人用选材是运动训练成功的一半来强调选材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性实不为过。
但这种作用是以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广大选材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选材,有些问题还需进行深入思考。
因此,要想使科学选材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科学选材指标和标准的研究工作。
其次,要积极推广已经成熟了的科学选材方法,并通过实践不断的反馈来达到不断完善科学选材方法的目的。
在目前运动员选材研究中,重点大都集中在初级选材指标和标准的研究上,而过分强调初级选材与不主张运动员早期专项化的理论是相矛盾的,是不利于运动员最终成材的,特别是体能类项目。
由于运动员选材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选材还有遥远的一段距离要走。
现在世界各国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都很重视,并且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根据收集到的大量资料显示:
选材应以少年儿童抓起,按照年龄的增长,将选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在此期间,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通过这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选材。
[1]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在白城市区部分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随机抽取,对不同工作、不同年龄段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文件、书籍、掌握国内外研究成果及信息。
2.2.2调查访问法
亲自走访社区、学校、健身俱乐部等有关部门,并且向有关专家了解情况,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2.2.3逻辑分析法
对所获取的文献及调查资料进行分层分类的逻辑分析。
3研究结果
3.1.1身体形态
身体条件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或必需的条件。
实践表明,人体测量指标如:
身高体重、四肢的长短等,对一短跑运动员来说并不十分重要,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有高个子,也有矮个子,这此并不影响他(她)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如美国运动员莫罗身高为1.88m取得了百米10秒的好成绩。
因此,可以看出短跑对于身高要求并不十分重要。
[2]现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如下肢长、小腿长、跟腔长、髋骨宽、上下肢比例等,均符合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特点,并达到了较高的标准,且外国优于我国。
以身高为例,外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在185cm左右,女子在172cm左右,且上下肢发展均衡;
而我国男、女短跑运动员身高在180cm和170cm左右,且上肢力量较差。
在此期间,对白城业余体校短跑运动员进行了有关人体形态的测量(见表1)。
可以看出身材的高矮对于短跑运动成绩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求我们在选拔少儿运动员时,不要被身高身体形态所限制,避兔把具有短才能的运动员遗漏掉,当然身高条件较好的运动员相对来讲成功率会高些。
身高可以预测,但影响身高的主要因素(75%)是遗传。
目前最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两种。
[3]其中美国专家提出骨龄预测法:
成人身高=现在身高:
骨龄发育%指数。
另一种是捷克专家卡尔库斯提出的推测公式:
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xl.08/2,
女孩身高=父亲身高x0.923+母亲身高/2
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出成人后的基本身高。
但从目前来看,实际身高都超出计算值。
尽管如此,该式仍不失为预测身高的重要依据。
表1 白城业余体校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测量表
姓名
性别
身高(m)
年龄(岁)
上肢(m)
下肢(m)
100m成绩
张×
×
女
1.76
13
0.82
0.94
14″1
陈×
1.58
0.68
0.90
14″3
许×
1.63
0.77
0.86
14″9
李×
12
0.75
0.83
14″6
3.1.2身体素质
短跑运动员要具备一定的素质特别是专项素质,如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以及力量和耐力,这是培养一个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必具备的条件。
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反应能力)和协调性与先天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选才训练中,都把身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抓准、抓好。
现亮相在国际短跑赛场上的优秀选手,身体素质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所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很大,因此选材中应着重考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4]虽然这些身体素质在通过一定时间系统训练后可以提高,比如力量和耐力通过训练可以获得,但是在选材的时候还是要尽可能选拔那些先天素质较好的人。
同时还要注意到儿童、少年各个时期素质的发展情况,从运动生理角度来看,发展速度的敏感期在14~18岁,弹跳力和灵敏在12~14岁,力量在14~17岁,耐力在13~15岁,在这些年龄段期间进行有规律的训练,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就有可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的抓好敏感期的选材和训练。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是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短跑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心肺功能。
同时,对肌块纤维类型有特殊要求,即下肢骨骼肌块肌纤维比例大者宜从事短跑项目。
因此,要挑选CP含量多,心脏功能好,血色素含量多,块肌纤维比例大,神经过程转换快者。
3.1.3神经类型
短跑运动员神经类型的好与差,与能不能出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关系,短跑运动员大部分应是活泼型。
因为活泼型神经类型的人容易兴奋,性格开朗,好动和自尊心较强,协调性较好,掌握技术较快。
[5]由表2可以看出活泼型神经类型的运动员成绩提高的比较快,因此我们业余教练在选拔少年短跑运动员时要特别注意平时那些比较活泼的孩子。
神经类型以活泼型为宜,因为此类型容易兴奋,灵活,反应快,并注重选择有自信心、好胜、勇于拼搏、意志力强的人从事短跑专业。
表2 白城市业余体校4名短跑运动员的
神经类型与运动成绩对比表
神经
活泼型
√
抑制型
现在成绩
过去成绩
15″10
15″30
15″20
15″00
3.1.4血型
据资料介绍,日本学者曾经对运动项目与血型的关系作了专门研究,他们分析了35名优秀短跑运动员中各类血型的比例,结果表明。
0型13人占37.1%,A型10人占28.6%,B型7人占20%,AB型5人占14.3%。
前不久在运动专家和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对本组4名女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分别进行了血型调查,发现她们当中0型血型的人有2人,B型有1人,A型有1人,根据以上数据判定,短跑运动员最好的血型是0型。
因为0型血的人具有较好的体质,兴奋性高,接受能力强和肌肉富有弹性,同时在心理上都具有很强的承受力和目的性等特点。
3.1.5遗传
少年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其父母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体形态发育,机能指标和运动素质的提高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天性运动器官的遗传特征是高水平运动的基础。
生理机能是保证运动能力的基础,受遗传影响较大,具有潜在的能力,青少年儿童的身体机能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研究中发现,人体肌纤维数量与长度基本是天生的,脉搏和最大心率的遗传为85%,心肺功能的遗传为90%,最大吸氧量为92%,中枢神经系统的强度与灵活性为90%。
在选材时,应该优选那些发育情况良好,身体健康,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良好,善于奔跑的少年儿童参加系统训练。
父母是运动员,其子女不一定都是运动员,即便是运动员,其运动专项也不一定是他们父母曾获得过运动成绩的那些项目。
目前有许多资料对田径这种非家族性的运动项目提供了例证。
如表3,[6]从对本组4名运动员的一份家庭调查来看,父母是否曾当过运动员各占一半,父母曾经当过运动员的遗传因素较高,然而父母未曾当过运动员的子女不一定将来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
总之选材时对运动员要认真评定、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多发现优秀人材。
父母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爱好程度等对少年儿童时期的运动员影响也较大,因此了解选材对于父母的相关情况有助于我们准确的选材。
这也是选材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
身材形态受遗传的约制,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和训练的影响,这一点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因此,短跑运动员选材应适当的根据父母身高体重来作出预测,选择那些父母各方面素质较好的短跑运动员。
表3 白城市业余体校4名女子短跑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和父母身高调查表
年龄
身高(cm)
体重(kg)
父亲身高(cm)
母亲身高(cm)
有无运动经历
王 ×
161818011″40180161无
徐×
151807811″57177159无
171827711″30184165有
161817911″40182163有
3.1.6意志品质
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优秀运动员不可缺少的。
运动员要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
运动员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毅力、自尊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不怕艰占的刻苦训练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这是我们在选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一。
心理素质作为短跑选材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已被广大体育工作者重视。
国内外一些专家认为,运动员比赛的成功率70%属于其他方面,30%属于心理素质。
大量事实证明,当比赛双方实力相等时,谁胜谁负往往取决于心理素质。
当运动水平越接近人的生理极限,运动水平越高,心理素质越加重要。
在选拔短跑运动员时,要选择那些心理素质特别好的。
3.1.7选好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人材
选材选得好只是等于成功了一半,重视选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运动员后天的科学培养。
要想运动员达到较高竞技水平,必须抓好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
如力量、速度、耐力、弹跳、灵活性、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要减少伤病的发生,还要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精神,提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能力,培养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达到取胜和选材的目的。
教练员要珍惜人才、爱护人才,因为人才难得。
好的人才要精雕细刻,不要轻易放弃,否则就会造成人才浪费。
[7]
3.1.8营养和其他
选短跑运动员,一定要考虑少年儿童的营养状况、家庭情况。
进行系统的训练,身体能量消耗很大,如果家庭状况不好,营养跟不上,很容易使运动员出现伤病。
另外,短跑是一项极限运动,对运动员神经肌肉,以及身体各系统的要求较高。
所以在选材时,我们应优选那些神经灵敏、动作协调、柔韧性较好、性格活泼、自强、头脑灵活、好胜心强、对短跑训练和比赛有浓厚兴趣的少年儿童参加训练。
3.2有关科学选材方法与标准的思考
何为科学选材,《运动员科学选材》一书中,将科学选材定义为: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
此定义明确指出我们在运动员选材工作中应始终要坚持两点:
第一就是所使用的选材指标和标准的科学性;
第二要将选材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去对待。
[8]科学的选材必须要有科学的标准,标准是尺子,是用来“量”人的。
科学的标准区别存在于教练员头脑中的经验标准在于它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任何领域标准的制定都是一项极其复杂和科学严谨的工作。
在竞技体育中,这项工作显得尤其复杂。
因为,对优秀的运动员的选拔,是不能简单的仅用经过统计学处理所获得的选材指标去评价和选拔的。
而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去认真选拔。
3.3科学选材阶段性的分析
是一个动态对于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我们还应始终坚持它的过程。
通过短时间的某些一次性程序的观察与测试是不可能的。
其原因有两条:
第一,竞技天赋是极为复杂的个体特性的综合,其中许多特性的成熟和表现不是同时的,而是异时的,取决于年龄和竞技运动的年限;
第二,运动成绩的个体可能性和实现这些可能性的个性定向是动态性的,而且随着个体发育的自然特点,在社会生活条件的作用下发生着变化。
[9]由此应当指出的是,对于运动员的选材,以及据此进行的竞技定项,必须不是某种一次性的“措施”,而是按阶段要重复进行的过程。
在此阶段,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选材的连续性,应为运动员建立档案袋,记录运动员成长过程,以便为运动员的下一阶段发展提供依据。
3.4有关科学选材方法的应用及早期专项化的思考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体系,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已初具规模。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它在实践中还有很大缺点。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我们要结合所选的运动具体情况而定,切忌不要脱离实际,我们不要拿理论性的知识去套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选材工作今后的方向,应加强中高层次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工作并且这些指标体系应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相一致。
这样做既可以节约训练成本又提高了选材的成功率。
3.4.1科学选材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科学选材的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由于现有选材理论体系本身的缺憾及实践中运用它的成功范例有限,使得现实中,它仍然是选拔运动员的辅助手段。
因此,科学选材指标和科学选材标准及选材运行机制对科学选材应用的制约。
科学选材指标和标准一旦确定,就要保证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
但是,目前由于管理上的缺陷、个人利益的驱动及其它条件的限制,使得科学选材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应有的推广。
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由于运动员选材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选材还有遥远的一段距离要走。
[10]
老的学科的研究不断创新,新学科研究不断扩展,知识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工作环节上不能停留在原有的传统工作模式面,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继续接受新知识,掌握体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借助科技力量,抓好科学选材,用科技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体的潜能,提高运动竟技水平,输送高质量的体育后备人才
3.4.2专项运动在选材中的应用
在目前运动员选材研究中,一些教练员大多重视少年儿童早期的专项训练,这是不科学的。
现在很多儿童在7~8岁就开始从事专项训练,这是不合适宜的。
因为,适宜从事竞技运动的年龄和开始深入竞技专项化的年龄是不相同的。
过早专项化虽然在某个时期内会快速地增长运动成绩,但无论对于最终的运动成绩,还是对于完善地发展机体和个性都是有害的。
大量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显然,早期专项训练对运动员选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他不是全面的。
3.5短跑运动员选材的训练
在基础训练中,教练员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抓住了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安排训练,如12岁左右,适合增加负荷训练,发展有氧耐力水平非常重要,这个年龄阶段骨骼生长开始较快,而心血管系统器官发育速度相对较慢,及时安排大量的中等负荷有氧耐力训练,有助于促进其心血管系统器官的发育,提高心脏的收缩力量,同时
也提高了机体最大摄氧量和有氧耐力水平,这为今后进行大强度专项强化训练提高专项无氧耐力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础训练较扎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跑的技术逐渐成熟并逐步的突出专项。
身体训练注重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打好身体素质基础,随着身体发育和基础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成绩自然提高。
口令是体育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技能之一,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和保证。
口令也可运用到选材训练中,通过口令训练使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口令属于命令式的情感表达方式,富有强烈的感召力,因此,一定要吐字清晰,声音宽厚、宏亮、果断,使学生听到后立即产生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情感。
通过比赛可以检验运动员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找出差距,进一步促进基本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可以激发运动员争强好胜和培养不怕输、不服输的大无畏精神,可以进一步了解运动员的气质、品质、心理等素质,有目的地发现、培养人才。
还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理念、训练方法和手段,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达到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目的。
“结论”以前的所有正文内容都要编写在此行之前。
结论
首先,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的充分结合,引导大学生们主动尝试和创造性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现融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也是衡量现代化高校体育课程的尺子和镜子。
多功能与高综合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决定了体育课程教学综合化和多样化它要求把身体素质功能的课程组块转向把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余暇课程、健身课程、电教课程等紧密结合的大课程内容,以充分体现高等体育教育的多功能并进和丰富多彩的整体功能特征,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体育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远程学习系统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现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环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
其次,发展个性、激发体育能力和整体素质,这是新世纪高等体育教育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而弹性化、自主化和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则能够把共性和个性有效地兼顾起来。
所以,必须构建一个灵活多样、自主性强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型,并强调发现学生的潜在创造力、提高大学生引导下向自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方向发展。
在新的教学模型教学空间不在局限于黑板和讲台,操场和体育馆,借助于多媒体教具和平台,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多个维度展开。
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可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可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
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互联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
总之,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是一个综合观察和综合选择的过程,不能只从一个方面去选拔。
一个人积累的短跑训练方法不可能处处通用,有多少教练员就有多少发现和寻找运动员的方法。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种情况可以不断地推动研究工作向前发展。
然而,目前我们很有必要把人们积累的成功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中总结出一套适合选拔短跑运动员的方法,为我国的田径短跑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林.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函授教.1999.2
〔2〕洪宛平.身体素质训练法.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函授教材.1999.2
〔3〕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利学技术辑.2002.8
〔4〕田麦久.运动论训练计划.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9
〔5〕季克明.教育部推陈出多项新举措〔J〕.体育教学.2001.1
〔6〕张小泼.对选项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国学校体育.2004.6
〔7〕黎加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8〕孙祯祥.解析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与任务〔J〕.现代教育技
术,2003,4
〔9〕李鸿江,等.田径教学训练实用丛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10〕曾少辉,等编.运动员科学选材.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致谢
衷心感谢指导教师沈会武教授对本人的精心指导。
他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