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培训教材DOC 56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4001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培训教材DOC 5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发展心理学培训教材DOC 5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发展心理学培训教材DOC 5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发展心理学培训教材DOC 5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发展心理学培训教材DOC 56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培训教材DOC 56页Word文档格式.docx

《发展心理学培训教材DOC 56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培训教材DOC 56页Word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培训教材DOC 56页Word文档格式.docx

参考书目:

1.《发展心理学》,R.M.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儿童发展心理学》,李幼穗主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8.

六、自学进度安排

自学进度表

月日至月日

周次

学时

自学内容

自学作业

2月27日至

3月5日

1

2

第一章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变迁

第一章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3月6日至

3月12日

第二章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章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3月13日至

3月19日

3

第二章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章维果斯基、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3月20日至

3月26日

4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与设计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3月27日至

4月2日

5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分析、发展趋势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趋势

第四章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机制及胎教

4月3日至

4月9日

6

第四章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婴儿生理发展及气质特点

4月10日至

4月16日

7

第五章婴儿认知、言语的发展

婴儿情绪社会化的类型

第五章婴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

4月17日至

4月23日

8

第六章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及游戏

第六章幼儿言语及认知的发展

4月24日至

4月30日

9

第六章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第七章小学儿童学习的特点

5月1日至

5月7日

10

第七章小学儿童思维及品德的发展特点

第七章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5月8日至

5月14日

11

第八章青少年身心及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5月15日至

5月21日

12

第八章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第九章成年早期的基本问题与认知、自我特点

5月22日至

5月28日

13

第九章成年早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稳固

第九章成年早期的恋爱、婚姻及事业

5月29日至

6月4日

14

第十章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

影响中年人智力发展的因素

第十章成年中期的智力、人格发展

6月5日至

6月11日

15

第十章成年中期的生活

第十一章老龄、老化与发展

6月6日至

6月12日

16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认知、情绪情感的发展

如何做到长寿?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的个性与心理卫生

备注:

请按周历规定时间完成作业,面授时检查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演变;

3、知道如何研究中国的发展心理学;

4、熟练掌握发展心理学在研究体制、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方面的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发展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换句话说,它关注人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

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

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2.个体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

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2)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的关系:

既不能否认两者的发展史有一定的复演性,也不能说两者是完全等同的。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先天的遗传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问题: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

2.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

既要看到重点又要顾及全面,根据身心发展规律,综合进行阶段划分。

(2)年龄特征的研究:

该课程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展开的。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变迁

一、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学者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

2.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

二、发展心理研究的中国化

1.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四个层次:

(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

(2)研究国人的重要与特有现象;

(3)修改或创立概念与理论;

(4)改变旧方法与设计新方法

2.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1)摄取

(2)选择(3)中国化

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的进展

一、研究体制的进展

(一)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纵向整体化变化

二、研究方法的进展

(一)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思路的生态化趋向——强调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三)重视纵向(或聚合交叉)的研究;

(四)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

(五)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六)研究结果的数据化特征;

三、研究理论的进展

(一)一般理论的进展

(二)社会性和品德发展理论

(三)认知发展理论;

★重点和难点

1、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事件:

德国的普莱尔,在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一书;

2、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是:

摄取—选择——中国化;

★思考题和作业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普莱尔B、皮亚杰C、荣格D、巴尔特斯

2、以活动作为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标准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艾里克森D、艾里康宁

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4、结合所学,谈谈发展心理学怎样中国化?

5、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理解其稳定性与可变性?

6、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1、掌握各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发展观。

2、能够比较全面、公正的对各心理学流派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1.本我:

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本我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简单地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

2.自我:

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

3.超我: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心理发展性欲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把里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从阶段、年龄、性敏感区、行为特点四个方面加以掌握。

1.口唇期(0-1):

口、舌、唇,里比多从嘴开始,吮吸产生快感;

2.肛门期(1-3):

肛门,以排泄和玩粪便为乐;

3.前生殖器期(3-6):

生殖器,俄狄浦斯情结;

4.潜伏期(6-11):

无特定区域,性发展停滞或退化,相当平静的时期;

5.青春期(12~18):

生殖器,从父母或成人中摆脱,产生性冲动;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1.师承于安娜·

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心理社会性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2.人的八阶段理论:

(1)婴儿期(0—2岁):

特点:

信任/不信任;

对周围环境产生基本信任感,否则产生焦虑、对环境不安和怀疑。

主要任务:

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2—4岁)特点:

自主/自我怀疑;

相信自己有自控和控制适应环境的能力,对生活疑虑,感到无法控制事情。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

主动/内疚;

良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7—12):

勤奋/自卑;

丰富的社会和认知技能;

缺乏自信,自卑主要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青年期(12—18):

特点:

同一性/角色混乱;

明白自己是谁,自我认同,乐纳自己;

混乱感,成长停滞。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6)成年早期(18—25):

亲密/孤独;

与伴侣朋友建立信任与亲密的关系;

孤独、隔绝。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7)成年中期(25—50):

再生力/停滞;

关注家庭、后代和社会;

自我关注,停滞。

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8)老年期(50—死亡):

完善感/失望厌倦;

自我实现感,对一生满意,圆满;

沮丧、厌倦、对一生失望。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1.否认遗传的作用,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行为发生的环境是刺激-反应。

第二,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导致技能上的遗传作用。

第三,认为遗传的作用很小,所以否认了行为的遗传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先,认为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

其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再次,华生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学习观点的基础是条件反射。

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刺激。

(二)对情绪发展的研究

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1.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儿童偶然的行为,强化的次数越多,概率越大,以后就会形成这种行为习惯。

2.行为不被强化就会消退。

在儿童眼中,得到强化是衡量自己行为是否妥当的唯一标准,练习的多少不会影响行为反应的速率。

重要的是练习所提供的重复强化的机会。

3.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行为发展的(表扬和惩罚)。

(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1.育婴箱的作用,他的设计思想是要尽可能避免外界一切不良刺激,创造适宜儿童发展的行为环境,养育身心儿童的健康。

2.行为矫正,不论何时以何种方式,成人都应谨慎,不去强化儿童的不良行为。

3.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尽管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妨碍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考虑较少,但是还是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二)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1.含义:

观察学习,实际上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极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组成部分。

(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1.攻击性,他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也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

2.性的作用,男女儿童各自性别品质的发展较多的也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的学习,特别是模仿的作用而获得的。

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也是社会学习的模式影响的结果。

4.亲社会行为,他认为,亲社会行为通过呈现适当的模式能够施加影响。

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一、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物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

2.精神生产工具—改造自身

二、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

1.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终结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心理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起源于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二是从个体的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三是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三、提出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

1.最近发展区,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由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知道先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四、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

1.使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一、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1.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即,同化、顺应、平衡。

(二)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1.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物理因素;

社会环境;

平衡。

2.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三)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四)发展阶段的理论要点如下:

1.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有独特的标志,阶段可提前或推迟,但阶段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有一定的交叉;

4.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前后两个阶段有质的差异;

5.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发展是各种因素的组合,各种因素逐步组成整体。

二、新皮亚杰主义的简述

1.对皮亚杰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一原因

(1)对皮亚杰研究方法、结果的质疑。

(2)提出成人思维发展的模式。

2.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二个原因

3.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三个原因

第五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他认为,先天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而环境与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环境和几哦啊云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这个内部矛盾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4.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仅具有稳定性,而且也有可变性。

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差异性,即个别特点。

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1.将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

2.系统地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

3.系统地处理结果

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1、各个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发展观。

2、能够学会比较全面、公正的对各心理学流派进行分析和评价。

1、环境决定论的提出者是。

A、华生B、班杜拉C、斯金纳D、皮亚杰

2、新老精神分析学派的异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3、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皮亚杰的学说产生以后为什么会出现新皮亚杰主义?

5、为什么说维果斯基的心理学思想独树一帜?

6、在发展心理学方面,我国比较知名的心理学家有几位?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1、掌握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收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

2、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呈现;

3、掌握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功能

1.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解释:

是指对心理想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

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预测:

是指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

4.控制:

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些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1.它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

2.它研究对象的范围跨度很大,从新生儿到老年期。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特殊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生态性原则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一、横断研究设计

1.定义:

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2.评价:

优点:

可以同时研究较大的样本;

获得的信息量大;

经济且费时短。

缺点:

1)研究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与代群效应相混淆;

2)无法获得关于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二、纵向研究设计

1.含义:

是指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也叫追踪研究设计。

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局限:

样本的减少;

时间较长,造成变量的增多;

反复测量,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数据的可靠性;

三、聚合交叉设计

是指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

2.优点:

1)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

2)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

四、微观发生学设计

是通过在短时间内重复给被试呈现一个诱发变化的刺激或提供学习的机会,观测个体发生变化的过程。

是一种用于研究个体发展的变化过程和个体差异的方法。

2.特点:

1)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变化的个体;

2)需要在变化之前、之间和之后进行观察;

3)进行观测的时间间隔要比发生的时间间隔短得多;

4)要对行为进行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

第三节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地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地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观察设计的步骤:

确定观察内容;

选择观察策略;

制定观察记录表。

3.注意的问题:

四个方面

4.优点:

可以在儿童行为发生的当时,现场进行观察、记录、收集资料更全面。

5.局限:

(1)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

(2)需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间。

二、访谈法

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儿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2)它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一整套的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3.分类

(1)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和结构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2)根据访谈是否借助于一定的中介物,分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4、访谈时的注意事项:

四项注意事项

5.评价:

有针对性地收集研究数据,适用于一切具有口头表达能力地不同文化程度地访谈对象,具有较问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1)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受访谈者自身素质影响较大,于其它研究方法比较费时费力,访谈资料不易量化;

(2)访谈效果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特点的限制。

三、问卷法和测验法

问卷法是指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测验法指通过测验量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1)标准化程度较高,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