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Word下载.docx
《上杭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杭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21
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分析…………………………24
五、涉及优势特色产业规划情况……………………………25
第五章优势特色产业布局……………………………………26
第一节水果产业……………………………………………26
第二节畜禽蜂产业…………………………………………31
第六章重点扶持环节…………………………………………44
一、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分析………………………………44
二、扶持方向及主要产业链环节……………………………45
第七章重点扶持方式…………………………………………48
一、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体系…………………………………48
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48
三、各类资金结合及资金整合………………………………49
第八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51
一、投资概算…………………………………………………51
二、资金筹措…………………………………………………53
第九章效益分析………………………………………………54
一、经济效益分析……………………………………………54
二、社会效益分析……………………………………………54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55
一、种植业项目………………………………………………55
二、养殖业项目………………………………………………56
三、加工项目…………………………………………………57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58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供组织保障…58
二、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形成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合力
……………………………………………………………………58
三、规范使用林地,确保用地需求…………………………59
四、加强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59
五、加强财政和金融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60
附件:
1.上杭县2018-2021年槐猪产业发展布局图……………61
2.上杭县2018-2021年槐猪产品营销策划图(本省)…62
3.上杭县2018-2021年槐猪产品营销策划图(全国)…63
4.上杭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情况表(2018-2021年)…………………………………………………64
前言
上杭县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3万公顷、耕地2.38万公顷,大致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经济地理结构。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9.8℃,年降水量1537.2毫米,年日照时数1801小时,无霜期277天。
上杭经济地理结构适合多种作物和畜禽生长,适宜发展粮食、烟叶、生猪、水果、蔬菜等地方特色产品,是全国16大优势农产品中水稻、生猪优势区域县(其中槐猪、闽西南黑兔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官庄花猪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是全国10个特色农产品中的蔬菜、水果、水禽优势县,是福建省3大产业带中的绿色农业产业带优势区域县。
2016年,全县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59.7亿元,增长3.9%。
其中,农业产值23.1亿元,增长3.5%;
林业产值6.3亿元,增长5.6%;
牧业产值27.3亿元,增长3.1%;
渔业产值2.1亿元,增长10.3%;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亿元,增长5.6%。
粮食播种面积47.3万亩,增长0.3%,其中稻谷面积41.7万亩,增长0.2%;
烟叶种植面积4.8万亩,增长7.5%;
蔬菜面积23.4万亩,增长2.1%。
全年粮食总产量19.8万吨,增长0.8%,其中,稻谷产量18.3万吨,增长0.6%。
烤烟产量6950吨,增长9.2%。
蔬菜产量34.2万吨,增长2.7%。
肉蛋奶总产量9.5万吨,比上年增长4.8%。
肉类总产量9.3万吨,增长4.6%。
其中:
猪肉产量5.9万吨,下降0.2%;
牛肉产量0.1吨,增长15.2%;
羊肉产量0.03吨,增长24.4%。
禽肉产量3.1万吨,增长14.6%。
蛋产量0.3万吨,增长11.7%。
奶类产量0.01吨,增长3.8%。
生猪出栏74万头,下降0.2%,生猪存栏44.8万头,下降9.7%。
水产品养殖面积0.85万亩,增长15.3%。
水产品总产量1.2吨,增长10.4%,其中,淡水养殖产品产量1.03万吨,增长10.1%;
江河捕捞产量0.14吨,增长6.9%。
根据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抓紧开展编制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通知》(闽农综办〔2017〕42号)要求,我们在对相关产业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上杭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报请县政府同意,继续将水果(重点扶持发展杭晚蜜柚、红肉蜜柚、沙田柚、脐橙、蜜雪梨、金柑、百香果、杭梅等品种)、畜禽蜂(重点扶持发展槐猪、官庄花猪、通贤乌兔、肉牛、肉羊、肉鸡、蛋鸡、肉鸽等品种)2个产业作为2018—2021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并编制了《上杭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建议书(2018-2021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依据、必要性、可行性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近年来,我县农业通过实施财政支持战略、品牌战略,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
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产粮大县。
但是我县农业产业小而散,规模小、经济效益不佳,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加工业和品牌建设依然是我县现代农业短板。
十九大报告把产业兴旺作为“三农”工作的第一要务,2018年又是上一轮规划到期年份,为了实现我县产业兴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非常有必要对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产业进行规划,我县确定规划区域范围包括辖区内22个乡镇,产业种类包括水果(重点扶持发展杭晚蜜柚、红肉蜜柚、沙田柚、柠檬、脐橙、蜜雪梨、金柑、百香果、杭梅等品种)、畜禽蜂(重点扶持发展槐猪、官庄花猪、通贤乌兔、肉羊、肉牛、肉鸡、蛋鸡、肉鸽等品种)等两大优势产业。
符合以上范围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扶持对象。
二、规划依据
(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农办〔2015〕34号);
(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4号);
(三)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闽政〔2017〕31号);
(四)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抓紧开展编制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通知》(闽农综办〔2017〕42号);
(五)《上杭县“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六)《上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七)《上杭县“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八)《上杭县杭晚蜜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九)《上杭槐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上杭通贤乌兔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三、规划必要性
(一)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发展的需要
上杭县是农业大县,目前规划发展的水果(重点扶持发展杭晚蜜柚、红肉蜜柚、沙田柚、柠檬、脐橙、蜜雪梨、金柑、百香果、杭梅等品种)、畜禽蜂(重点扶持发展槐猪、官庄花猪、通贤乌兔、肉羊、肉牛、肉鸡、蛋鸡、肉鸽等品种)2个产业发展较快,但是规模不大,农产品加工业和品牌建设滞后。
该规划的实施,一是扩大两大产业生产规模,形成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二是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由传统的种植、养殖向加工的转变,把原料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工产品优势,实现由原料资源向初级加工品的转化,从而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实现产品的增值增效;
三是项目的示范效应将促进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并在他们的带动下实现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和升级,提升产业及其加工业的比重;
四是促进两大产业为重点的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基地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建设;
五是两大产业生产、加工,均需投入较多的活劳动,有利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需要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是实施主体,能带动辐射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生产。
本规划的实施,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规划的实施还将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加工业,增加非农业收入。
随着农民收入增加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将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规划的实施,除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外,还可间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劳动就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贡献农综力量。
(三)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扶持水果、畜禽蜂二大产业的种(养)、加工、销售等环节,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项目区产业布局调整,推动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从而积极培育农村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培育乡村新型业态,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规划可行性
(一)政策优势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县都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相关政策。
尤其近年来,上杭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制订出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已经形成了发展生产、扶持产业发展、改善生产条件、改善生活条件、改善生态条件、扶持龙头企业及品牌培育、扶持设施农业等多方面含金量高、覆盖面广的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扶持资金逐年提高。
(二)资源优势
上杭县是我省农业大县,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经济地理结构,拥有丰富的土地、水资源,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强大,投资环境优越,这些丰富的资源和环境为本规划实施提供了基地条件。
(三)基础设施条件
上杭县交通便利,境内有公路总里程1688.51公里,其中国道2条(205、319线)103.8公里,省道2条(308、309线)94.61公里,县道273.8公里,乡村道1216.3公里,全县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
蛟城高速公路总长约36公里,起点位于上杭县蛟洋镇下道湖村,终点为临城镇古石村,途经蛟洋镇、白砂镇、临城镇3个乡镇21个行政村。
蛟城高速公路是福建省第一个由地方政府主导开发的高速公路项目,设置了下道湖枢纽互通、白砂互通、古石枢纽半互通3个高速互通,预留上杭工业区互通。
永武高速公路上杭至武平段(闽粤界)已建成通车。
上杭至武平段是中国高速公路网长春至深圳线的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三纵八横”高速公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龙铁路已完成初步规划设计,上杭城区设立车站。
通信、通讯发达。
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
上杭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网络完善。
第二章产业概况
一、农业发展基本概况
上杭县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和博平岭山脉之间,属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上杭城区年平均气温20.1℃,年雨量1646毫米,年日照时数1801小时,无霜期277天。
春夏湿润多雨,雨量相对集中。
境内丘陵山地占79.9%,耕地占8.9%,水面及其它占11.2%,大致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
属高丘低山类型,以高丘为主的地貌,境内以汀江水系为主,自北而南贯穿全县。
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全年粮食总产量19.8万吨,增长0.8%,其中稻谷产量18.3万吨,增长0.6%。
其中猪肉产量5.9万吨,下降0.2%;
二、农业产业化现状、特点、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农业产业化现状
上杭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围绕目标任务,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巩固发展蔬菜、果树、茶叶、食用菌产业,推动种植、畜禽、水产等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杭梅、萝卜干、槐猪、乌免、贵妃鸡、棘胸蛙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广“五新”技术,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和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不断推进我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推进,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农业各项产业不断壮大,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二)农业产业化特点
1.农业产业化组织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作用突出。
到2016年底,培育傲农饲料、优创油脂、儒溪槐猪等19家规上农产品企业,重点在食品加工(含青梅加工)、槟榔芋加工、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上有突破;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杭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厦门航空公司签订年交货1500万袋的“上杭萝卜干”供货协议,目前已供货400万袋航食小菜“上杭萝卜干”,实现进军航空食品零的突破。
全县实现规上农业加工产值达13.7亿元,增长10%。
各类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约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带动畜禽饲养量占全县的80%以上。
2.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就业增收效果明显。
各类产业化组织通过订单、合作、入股等形式,带动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吸纳农民就业。
3.农业产业化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激发农村改革新活力。
一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加快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二是多元经营主体有效对接,组织模式不断创新。
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公司+农户”,带动小规模普通农户成长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
同时,积极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创新了“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模式,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三是股份合作日益涌现,联结机制不断创新。
近年来,各类产业化组织积极探索资金、土地等要素入股联结方式,密切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融合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如火如荼。
2016年底止,已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有364个(其中2016年新增42家),其中被评为部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29家、县级示范社47家;
“上杭县云龙山槐猪专业合作社、上杭县茶米香农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16年度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上杭县杭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省农民合作社发展项目。
(三)品牌建设
上杭县农业龙头企业注册商标20个,其中著名商标7个、知名商标8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32个,其中著名商标2个、知名商标2个,无公害认证11个,有机转换产品认证1个,QS认证3个。
上杭县地方优良品种槐猪、闽西南黑兔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官庄花猪列入省级地方品种保护目录。
“上杭槐猪”、“上杭乌梅”、“上杭萝卜干”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经验做法
1.坚持集中投入、连续扶持的思路,有力地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在对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资金安排上,明确思路,加大投入,改变过去洒花露水、照顾摆平的做法,采取集中资金,向重点项目、主导产业连续投入的方法,坚持不懈地推进。
2.培植优势产业、特色产品。
我县资源丰富,特色产品众多。
在扶持和引导的目标上,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确定两个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发挥扶持的作用。
3.采取资金引领和对应项目的扶持办法,发挥引导作用。
在扶持方法采取资金对应具体项目,小资金引导大投入,保证每笔扶持资金都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具体实施中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重点向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倾斜。
在资金投向上充分体现扶持的目标。
(五)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我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特别是这次确定的二大产业,取得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但是,目前我县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仍然突出,造成农产品比较效益低,资源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带动力弱,产业化程度低,普遍存在管理粗放、成本高、质量差、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度和资源利用率不高等;
三是优势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营销网络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盲目性大,制约了我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合理布局;
四是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特而不优或优而不精,品牌意识淡薄,忽视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不注重产品形象包装和广告宣传,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源的有效开发,无法实现由特色产品向品牌产品的过渡;
五是基地建设滞后,水利设施不完善。
受家庭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制约了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效益不高;
六是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步伐不快。
虽然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但没真正引领民间社会资金向农业产业化投入,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机制;
七是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政策不配套,扶持力度不大,全县大部分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还处于原料型、初加工型生产阶段,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和区域布局仍停留在起步阶段。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农业产业化在其组织形式上向着实体化的方向发展
实体型经营组织在开展经济活动中,实行有偿服务,形成了自身补偿的有效机制,使经营组织者有能力改进经营设施,增强组织经营功能,确保经营组织的不断发展、完善和壮大。
这种经营组织的实体化,体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和去向。
(二)在经营范围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龙头企业这一主体已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丰富,涌现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村能人和营销大户。
在经营主体上,开始向多元化转变。
一是单一生产环节上的联合经营向某一生产项目的全程经营转化;
二是由以种植业为主要经营范围,向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经营方面发展;
三是由生产领域内的经营活动,向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延伸。
(三)在组织的深度上,由一般性经营联合,开始向科研、推广、服务等专业化经营探索
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组织保障、行政推动,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农产品市场开拓系统化配套保障措施。
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者追求和寻找的高层次、高水平的经营新动向。
(四)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开始向规模、综合的发展转化
产业化经营者大都是活跃在农村的“能人”,他们的成功,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影响感染力,带动起一部分农民大胆尝试的积极性,也吸收了一些农民加入到他们的组织之中,促使农业产业化飞速发展。
一是单一生产环节上的联合经营开始向科研、推广、服务等专业化经营探索;
二是由以农产品种植业为主要经营范围,向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经营方面发展。
(五)在经营组织的模式上由传统的松散型向规范化的紧密型转化
组织内部制定有多数人共同认可的章程和严格健全的各种制度,使组织经营机制的运行正常有序。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遵循“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以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开发重点
在项目安排上,重点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在产业选择上,重点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新兴产业。
(二)突出规模开发
产业化经营项目,要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项目集中扶持、连续扶持,与土地治理项目紧密结合,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突出科技开发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努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项目。
发展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有机物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努力形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多措并举,集中打造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四)突出与总体规划结合
规划要紧紧围绕全省、全市产业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县域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选准优势特色产业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通过重点扶持、连续扶持,打造资源比较优势大、产业链条延伸长、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五)突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一切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从农民要求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讲实效、重实绩。
在产业开发上,适宜什么就干什么;
在生产条件上,缺什么就补什么;
在技术方案上,哪个技术先进、经济实用、便于管理就采用哪个,不搞形象工程。
(六)突出综合效益
既要努力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又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既要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又要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既要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