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327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评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评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环评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环评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评总结Word格式.docx

《环评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总结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评总结Word格式.docx

A.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D.地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8.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凡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起施行)确定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

研究有关文件,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明确评价重点及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及范围,制定工作方案(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2)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得出项目环境可行性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

11.*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

12.工程分析的方法:

类比法,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物料衡算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资料复用法,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13.例题:

(1)某企业年新鲜工业用水9000m3,无监测排水流量,排污系数取0.7,废水处理设施进口COD浓度为500mg/L,排放口COD浓度为100mg/L,那么这个企业每年去除的COD是多少kg?

COD去除量=9000m3×

0.7×

103×

(500-100)mg/L×

10-6

=2520kg

(2).某企业年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9000t,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2000t,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为500t,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为100t,排放量为5000t,求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多少t?

∑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

14.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污染型)**

(1)工程概况

(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污染物分析

(4)清洁生产水平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15.污染物核算“三本账”,即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其相互的关系可表示为:

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练习

某企业进行锅炉技术改造并增容,现有SO2排放量是200t/a(未加脱硫设施),改造后,SO2产生总量为240t/a,安装了脱硫设施后SO2最终排放量为80t/a,请问:

“以新带老”消减量为多少t/a?

16.*清洁生产分析指标: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产品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环境管理要求

17.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前言

总则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公众意见调查

方案比选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附录和附件

练习

(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哪三个阶段?

每阶段内容?

(2).工作方案的制定在哪个阶段?

公众意见调查在哪个阶段?

(3).环境现状调查主要有哪些方法?

主要的调查内容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现状调查范围?

A.等于B.略小于

C.等于或略小于D.大于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工程分析主要有哪些方法?

1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一地三域”和“十种专项”规划需要进行规划环评。

(1)“一地三域”规划:

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2)“十种专项”规划: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规划。

第一类规划属于综合性规划、政策导向型规划,要求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第二类规划属于专项规划、项目导向型规划,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制篇章或说明。

19..*评价等级

(1)结合项目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1~3种)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2)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计算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类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3)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思考题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50%,D10%为5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2%,D10%为4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一级或二级

20..*评价范围的确定: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

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8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何确定?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何确定?

21.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①评价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②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③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等污染源。

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22.燃煤SO2排放量的计算*:

燃煤产生SO2的计算:

G=BS×

80%×

2

式中:

G——二氧化硫的产生量,kg/h;

B——燃煤量,kg/h;

S——煤的含硫量,%。

燃烧排放的SO2计算:

(1-η)

η——SO2的去除率,%;

燃煤烟尘排放量的计算*:

Y=B×

式中:

Y——烟尘排放量,kg/h;

A——煤的灰分含量,%;

D——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百分数,其值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器的总效率,%。

例题某电厂年运转300天,每天20小时,年用煤量300t,煤含硫率为1.2%,无脱硫设施,问该厂的SO2排放量是多少kg/h

解:

(300×

1.2%×

80%×

1000)/(300×

20)=0.96kg/h

23.监测布点原则(表)

24.

C-环境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C0-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值,mg/m3

25.距地面1.5km高度以下的风速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U1——距地面Z1(m)高度处10min平均风速,m/s,通常取距地面10m高度处的平均风速;

U2——距地面Z2(m)高度处10min平均风速,m/s;

P为风速高度指数,与大气稳定度和地形条件有关,查表得。

26.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一级、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一级:

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二级:

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高空气象探测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27.当有风时(u10≥1.5m/s)

c(x,y,z)——下风向某点(x,y,z)处的空气污染物浓度,mg/m3;

x——下风向距离,m;

y——横风向距离,m;

z——距地面高度,m;

*Q——气载污染物源强,即释放率,mg/s;

*u——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

σy——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

σz——铅直方向扩散参数,m;

*He——有效排放高度,m。

28.地面浓度模式:

地面轴线浓度模式:

地面最大浓度模式

2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

预测值+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

●对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

预测值+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

30.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

31.水污染源分类(重点掌握)

按产生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

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如耗氧有机物);

酸碱污染物;

热污染;

32.地表水四个分级判据:

与建设项目排污有关

污水排放量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与地表水环境有关

受纳水域的规模

受纳水域对水质要求

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评价等级越高;

受纳水域规模越小,水质要求严格,评价等级越高。

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

33.水质参数的选择(重点掌握)

常规水质参数:

能反应水域水质一般状况

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5、总氮或氨氮、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以及水温等。

特征水质参数:

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

水域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34.内梅罗平均值(重点掌握)

C——某参数的评价浓度值;

   C均——某参数监测数据(共k个)的平均值;

   C极——某参数监测数据集中的极值。

例题:

某水域经5次监测COD的浓度为:

15.6mg/L,16.1mg/L,14.5mg/L,14.8mg/L,15.8mg/L,用内梅罗法计算COD的统计浓度值是()mg/L。

C均=(15.6+16.1+14.5+14.8+15.8)/5=15.36mg/L

C极=16.1mg/L

代入公式:

得C=15.73mg/L。

某水域经5次监测溶解氧的浓度为:

5.6mg/L,6.1mg/L,4.5mg/L,4.8mg/L,5.8mg/L,用内梅罗法计算溶解氧的统计浓度值是()mg/L。

C均=(5.6+6.1+4.5+4.8+5.8)/5=5.36mg/L

C极=4.5mg/L

得C=4.95mg/L。

35.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

DOf——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T——水温,℃

36.水质参数排序指标(ISE)

cp:

建设项目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

cs:

水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ch:

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mg/L;

Qp——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m3/s;

Qh——评价河段的流量,m3/s;

ISE是负值或越大,说明拟建项目排污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37.河流混合过程段长度

预测范围内河段分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

式中,B——河流宽度,m;

a——排放口距岸边的距离,m;

u——河流断面的平均流速,m/s;

H——平均水深,m;

g——重力加速度,9.8m/s2;

I——河流坡度。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c——污染物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h——河流来水污染物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Qh——河流来水流量,m3/s;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

c——计算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

c0——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mg/L;

t——断面间水团传播时间,d;

K——水质综合消减系数,1/d;

u——河流流速,m/s;

x——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m;

K1——耗氧系数,1/d;

K3——污染物的沉降系数,1/d;

例题3:

一河段的K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

Qp=19440m3/d,BOD5(p)=81.4mg/L,河水Qh=6.0m3/s,BOD5(h)=6.16mg/L,u=0.1m/s,K1=0.3/d,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混合过程段内的沉降和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的下游某段处,河流中BOD5浓度是多少?

Qp=19440/86400=0.225m3/s

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BOD的浓度

=8.88mg/L

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的下游某段处,河流中BOD5浓度是6.275mg/L

38.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39.评价工作范围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1)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站场等)——固定声源

①一般项目边界向外200m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

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2)对于呈现线状声源性质的建设项目(如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流动声源

①一级评价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

(3)对于拟建机场

①评价范围可根据飞行量计算到LWECPN为70dB的区域;

②一般主要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6km~12km,侧向各1km~2km的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

③二、三级评价范围可适当缩小

40.噪声的衰减:

主要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影响,而使其衰减

41.噪声影响预测:

根据声源声功率级或靠近声源某一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如实测到的)、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距离声源较远的预测点的声级*。

42.声环境影响预测*-背景值、贡献值、预测值

背景值:

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

贡献值:

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

预测值:

预测点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得到的声级。

43.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分两大类型*:

第一类:

对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由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类:

对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44.标准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45.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渗滤液: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高污染负荷且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污染特征、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填埋气体(LFG)*:

由主要气体和微量气体两部分组成。

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主要气体是甲烷和二氧化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氢、硫化氢、氨、氮和氧等,接受工业废物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其气体中还可能含有微量挥发性有毒气体。

46.危险废物

具有腐蚀性(Corrosivity,C)、毒性(Toxicity,T)、易燃性(Ignitability,I)、反应性(Reactivity,R)或者感染性(Infectivity,In)

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47.生态影响*:

是指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48.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分级*

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等改扩建项目,可仅做生态影响分析。

根据生态敏感性程度,定义了特殊生态敏感区、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一般区域等三类区域

49.生态影响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项目的组成和内容替代方案,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替代方案,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方案。

5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I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5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52.*《声环境质量标准》

0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环境功能区:

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的15dB(A)。

5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分类*

第一类污染物(共13种)

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该标准要求(不分年限)。

如总铬、总镉等。

第二类污染物:

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标准要求(分年限)。

5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