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324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docx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docx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汇编

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1.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细菌外毒素,由两条肽链组成。

下列关于该毒素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A.肉毒毒素在细胞内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肉毒毒素分泌过程的交通枢纽是高尔基体

C.肉毒毒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每分子肉毒毒素至少有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多肽或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难度较小。

【解析】据题意,肉毒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正是因为其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线路: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故其分泌过程的交通枢纽是内质网,B错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由于其由两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每分子肉毒毒素至少有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D正确。

2.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过度分泌。

多巴胺是

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仅153的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并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只能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受体

B.多巴胺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C.多巴胺分泌异常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有影响

D.多巴胺与激素都有专一性,通过体液只运输给相应靶器官

【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

难度适中。

【解析】据题意,多巴胺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并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故其“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只能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受体”的说法是错误的;A错误。

多巴胺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B错误。

由于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异常,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作用,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有影响,故C正确。

多巴胺与激素都有专一性,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D错误。

【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B,受题干中“多巴胺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仅153的神经递质”的影响,认为多巴胺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得到其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的错误结论;主要是没有搞清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

3.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确定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功能,应设置一个接种无菌水的选择培养基作对照组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与血红蛋白的释放过程依据的主要实验原理相似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进行预实验可降低实验成本

D.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灼烧接种环的次数多于在培养基上划线区域数

【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筛选、纯化培养、植物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血红蛋白的释放等生物学实验的原理及操作知识。

难度较大。

【解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的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A选项中设置一个接种无菌水的选择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其目的是为了证明该种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而不是来确定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功能的;故A错误。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与血红蛋白的释放过程依据的主要实验原理均是渗透作用,故B正确。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进行预实验,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C正确。

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在取菌液和每次划线前后均要灼烧接种环,故灼烧接种环的次数多于在培养基上划线区域数,D正确。

4.HIV是一种RNA病毒,其通过攻击人体T细胞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T细胞的过程中遗传信息不改变

B.T细胞识别HIV后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与HIV结合并形成沉淀

C.被HIV感染后的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受影响更大

D.可在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等内环境中检测到HIV

【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

难度中等。

【解析】A选项,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B细胞,在胸腺中增殖分化为T细胞,A错误。

B选项,HIV感染人体时,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T细胞识别HIV后产生的淋巴因子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B错误。

HIV主要攻击T细胞,使细胞免疫全部丧失,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故C正确。

HIV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入血液制品和母婴传播等途径来感染,它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尿液等液体中,血液、精液、唾液等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易错警示】对于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产生场所不清楚,易错选A;内环境成分不清,易错选D。

5.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岛屿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难度适中。

【解析】据题目信息和图解信息,不能得出三者存在生殖隔离的结论,A错误。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B正确。

若干年后,甲、丙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虽然相同,但不能说二者的环境就相同,C错误。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D错误。

6.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0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

下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钾离子的相关实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

D.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知识。

难度适中。

【解析】解读甲图信息可知,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加入定量KCl,经过一段时间的大量吸收,使细胞外的K+浓度降低,从而使氧气消耗的速率降低,B正确。

乙图中,在2~3小时间加入了氰化物,影响了组织细胞对氧气的利用,所以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C正确。

据题意,氰化物会阻止细胞对氧气的利用,故D错误。

7.果蝇(2N=8)体内的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体内的

某细胞正在发生细胞分裂(无染色体变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B.基因组成为AAaaBBbb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8或16条

C.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等的相关知识。

难度适中。

【解析】据题意可知,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为8条,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性母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基因组成为AAaaBBbb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前期、中期和末期的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后期的细胞中可含有16条染色体,B正确。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从而也可以有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C错误。

如果是雌性果蝇减数分裂,则产生的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有可能是第二极体而非生殖细胞,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试题

卷上、草稿纸上无效。

8.(14分)下图甲为绿藻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图乙为适宜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丙为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细胞利用D的具体场所是

,E~F过程的中间产物是。

(2)图乙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该实验能否确定叶绿体产生0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

若能,最大值为多少?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图丙所示实验中有2小时是没有光照的,这个时间段是h,实验12小时后绿藻干重变化情况是。

(4)图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判断依据是。

【答案】

(1)类囊体薄膜(1分)线粒体内膜(1分)C3和C5(1分)

(2)CO2浓度(1分)不能(1分)没有测定黑暗中细胞呼吸的速率(1分)

(3)2~4(2分)基本不变(2分)

(4)小于(2分)两时间段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但是4~6小时CO2浓度较大,所以光照较低(2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等的相关知识。

难度适中。

【解析】

(1)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分析甲图可知,产物D是O2,在有氧呼吸中,O2进入线粒体并在线粒体内膜上与[H]反应生成H2O;E~F过程是暗反应过程,首先CO2被C5形成C3,同时C3被还原形成(CH2O)和C5等。

(2)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当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后,影响光合速率增加的因素就是自变量之外的因素,即温度和CO2浓度,而题中温度为适宜温度,故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该实验不能确定叶绿体产生0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因为没有在此时测定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

(3)由图丙CO2浓度随时间变的柱形图可以看出,完全没有光照的时间段在2~4h;实验12小时后绿藻干重基本不变,因为实验开始时CO2浓度与试验结束时CO2浓度基本相等。

(4)图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小于

8~10h平均光照强度,因为4~6h时密闭玻璃容器中CO2浓度大于8~10h时的CO2浓度。

9.(11分)番茄果实成熟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显著增加,促进果实变红变软,但不

利于长途运输和保鲜。

科学家通过下图流程得到了改造植株,可以抑制果实成熟。

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过程②需要一种重要的酶是。

(2)反义基因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中,而需要协助,反义基因与PG基因功能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3)推测PG促进番茄变软成熟的原理是,该改造过程是通过抑制PG基因表达中的过程来达到减少PG量的目的。

(4)受体细胞因具有性而可以培养成改造植株,组织培养过程中希望细胞既分裂又分化,使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顺序应该是

(5)若有两个反义基因导入细胞染色体上,且该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请在右图中画出反义基因(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答案】

(1)四种核糖核苷酸(1分)逆转录酶(1分)

(2)运载体(1分)转录的模板链不同(1分)

(3)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