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经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3221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场经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草场经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草场经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草场经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草场经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场经营Word下载.docx

《草场经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场经营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场经营Word下载.docx

保护和改善土壤和植被;

维持或增加草地畜产品的产量。

草场经营的生产模式

高度集约化草地;

草地资源丰富,草地经营管理多样化;

草地管理粗放,生产力不发达。

饲用植物的生活型

植物的生活型是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长期适应的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在外部形态特征,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方面,都具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饲用植物的生活型分类

在草地学中,常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分类方法,其根据植物的外貌和生长寿命把草地植物划分为六个不同类型的生活型:

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藓、地衣。

乔木:

一般情况下,常绿乔木的叶没有饲用价值,而夏绿乔木的枝叶可作为家畜的饲料。

灌木:

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无明显的主干,由其基部开始分支,成丛状。

按其植株的高矮,可把灌木进一步分出一类小灌木,即半灌木,高度一般只有20~30cm,通常不超过50cm,其生长特点,地上部分是一年生,地下部分是多年生。

灌木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比乔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多年生草本:

生活年限在一年以上,其生长特点,地上部分枝条,每一年在开发结实后,或没有完成生育期的枝条在生长季结束后都要死亡,每一年的春节能从位于地表或地下的生殖器官的更新芽形成新的枝条。

多年生草类种类多、分布广、是组成各类草地植被的主要建群种。

一年生草类:

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

一年生草类在各类草地上均有分类,但数量不多,不能形成建群种。

苔藓:

高等的孢子植物,几乎没有饲用价值。

地衣:

由真菌和藻类组成的一类共生植物,几乎没有饲用价值。

饲用植物的株丛类型

上繁草:

植株高大,枝条中所有的短枝都能发育成长枝,株丛由生殖枝和长营养枝组成为主,常被刈割利用。

下繁草:

植株低矮,株丛主要由短营养枝组成,适于放牧利用。

莲座丛草:

株丛矮小,没有茎,叶直接从根茎长出,形成莲座状的叶丛。

根据多年生牧草发育速度和寿命的长短,可把多年生牧草划分为以下类型:

二年生植物

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迅速,但寿命短。

少年生植物

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较慢,植株寿命中等,播种第一年产量最高,第二年不如第一年,第三年显著下降,平均寿命5~8年。

中年生植物

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缓慢,寿命10年左右,第二、三年产量最高,第四年产量开始下降。

多年生牧草

发育速度很慢,寿命10~15年,第4~5年产量最高,第5年开始下降。

多年生牧草枝条形成类型

根茎型:

有两种茎,一指地上茎,另一种由分蘖节上发育的与地面主枝垂直的地下的根茎,其能在顶端或节间处形成新的枝条,这些枝条也能形成自己的根系,该类型的草对土壤要求较严格,结构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和粘土生长最为优良。

根蘖型

具有地下横走的根,在横根上有不定芽,分蘖芽可向地面产生枝条,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要求疏松、通透性良好、肥沃。

疏丛型

具有入土不深的分蘖节,侧枝与主枝成锐角方向由分蘖节上发出,发育完全的侧枝又能形成自己的侧枝,各代侧枝都能以锐角的形式向上发出,因此株丛表现为稀疏的株丛。

各侧枝都能形成自己的根系,与土壤结合能形成草甸,但缺乏联系。

密丛型:

具有位于地表的分蘖节,枝条自分蘖节发出后,彼此紧贴和母枝平衡向上生长,株丛表现为密集的株丛。

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能在通透不良或完全厌气的土壤上生长。

根茎-疏丛型

具有位于地表的分蘖节,可形成短的根茎,根茎可向地面形成枝条。

每一枝条又以疏丛型牧草的方式进行分蘖,从而形成以根茎相连的疏丛型。

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的要求既要满足根茎的要求,又要满足疏丛型牧草的需要,即在疏松、渗透与结构性好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匍匐茎型

该类型牧草能在根茎上产生匍匐于地面的匍匐茎,匍匐茎发育特点是节间长,茎细弱,节处能形成叶族、茎枝和不定根,发育完全匍匐茎能在节处可产生匍匐茎,如此往复,因此该类型牧草的营养繁殖能力强。

轴根型

具有垂直粗壮的主根,其入土深度可达2~3m或更深,在根与茎连接处由加粗的膨大部分,称之为根茎,根茎上有分蘖节,枝条被利用后,再生枝条的形成主要由根茎上分蘖芽形成,因此该类型牧草营养繁殖较差,主要由种子繁殖。

该类型牧草要求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

粗壮须根系

具有短的根茎和数量多的分枝根,无明显向下生长的主根,一般进行种子或营养繁殖。

鳞茎型

多在土壤下5~20cm处形成鳞茎,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

根根死亡早,靠茎生出不定根吸收营养。

块茎型:

地下茎末端形成膨大而不规则的块状,是适于贮存养料和越冬的变态茎;

其顶端部肥大,有发达的薄壁组织,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

块茎的表面由许多芽眼,一般作为螺旋状排列,芽眼内由2—3个腋芽,仅有一个腋芽容易萌发,能长出新枝。

多年生牧草每一年随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要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称为多年生牧草的物候期。

1.萌发或返青

多年生牧草每年春季,当条件适宜的时候开始萌发再生,此时称为萌发期或返青期。

鉴别的标准:

一般以50%的植株返青时多年生牧草就进入返青期。

2.分蘖--分枝期

禾本科牧草从分蘖节上产生侧枝的时期称为分蘖期;

豆科牧草和杂类草产生从叶腋处产生侧枝的时期称为分枝期。

50%植株开始产生侧枝的时多年生牧草进入分蘖--分枝期。

3.拔节期:

禾本科牧草在地面出现第一个茎节时称为拔节期。

50%植株第一节露出地面1-2cm时,禾本科牧草进入拔节期。

4抽穗-现蕾期:

禾本科牧草50%的花穗从顶部叶鞘伸出时称为抽穗期;

豆科及杂类草50%植株形成花苞时称为现蕾期。

5.开花期:

花冠(禾本科称为)张开,雄蕊伸出,开始散布花粉时称为开花期。

禾本科牧草50%植株开花时即进入开花期,豆科及杂类草花期可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20%的植株开花称为初花期,80%植株开花称为盛花期。

6.结实期:

由雄蕊和雌蕊受精至种子完全成熟的时期称为结实期。

禾本科牧草的结实期可分为乳熟、腊熟、完熟3个时期,鉴别标准:

50%以上的籽粒内充满乳汁时称为乳熟期;

80%以上的种子内含物质变干呈腊质状时称为腊熟期;

80%的种子变坚硬,开始脱离时称为完熟期;

豆科及杂类草的荚果有80%由绿变黄时称为豆科及杂类草的结实期。

7.枯黄期:

牧草在结实后由于水分不足、气温下降、霜冻等危害而使牧草地上部分死亡,变枯黄,自此至次年返青前称为枯黄期。

牧草由春季萌发至种子完全成熟的这一时期称为牧草的生育天数或生育期。

从返青至枯黄的这一时期称为牧草的生长天数。

多年生牧草繁殖

种子繁殖是指植物通过种子发育呈新的植株。

营养繁殖是指植物从某一营养器官上获得一个完整植株。

在天然草场上,多年生牧草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所占比重较小,主要原因:

(1)放牧或刈割破坏了生殖枝;

(2)天然草地上,种子发芽率低;

(3)幼苗生长初期竞争力差。

值得注意:

尽管种子繁殖与更新在天然草地中占的比重较小,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多年生牧草的再生

牧草的再生是指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衡量牧草再生能力大小的指标参数:

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和再生量。

牧草的再生方式:

(1)生长点未受损的短枝的继续生长

(2)休眠芽形成再生枝条;

(3)由茎和叶未受损伤的长枝的继续生长;

(4)腋芽的继续生长;

(5)位于地表或地下的生长,形成新枝条

(三)影响草地再生能力的因素

1、生物学特性

2、利用时期

3、利用的留茬高度

4、利用强度

5、光合产物

6、外界条件

草地牧草产量的概念与测定

草地牧草的产量是牧草生物量(biomass)、牧草现存量(standingcrop)、和产草量(yield)的统称。

牧草生物量是指牧草在某一生长阶段光合作用积累的净生产总量。

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可以表示为最大生物量和阶段生物量。

牧草现存量是指牧草生物量减去各种因素消耗后而剩余的绿色部分量;

在利用条件下,指的是原生草的剩余量和再生草的量;

可以在生长季的任意时刻测定。

产草量是指地上生物量中有经济价值的草量。

有时把某一时刻的现存量称为可食干物质产量(availabledrymatter);

把非生长季的现存量称作牧草的保存量。

1、刈割收获法测定牧草产量

2、间接测定牧草产量——测草仗法

在样地取1m2样方3-5个,用测草仗测定高度后剪草称重,建立此草高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然后,在取样的草地上四处走动,随机测定40-50个草层高度,取平均值带入公式,利用已建立的回归方程计算草地产量。

中国天然草地分级标准

按每公顷干草产量的多少分为8级,反映草地“量”的潜力。

分级标准如下:

一级——>4000kg/(hm2.年)

二级——3000-4000kg/(hm2.年)

三级——2000-3000kg/(hm2.年)

四级——1500-2000kg/(hm2.年)

五级——1000-1500kg/(hm2.年)

六级——500-1000kg/(hm2.年)

七级——250-500kg/(hm2.年)

八级——<250kg/(hm2.年)

(二)、草地牧草质量性状与评定

主要指牧草的适口性、可食比例和经济价值

1、牧草的适口性

测定方法:

访问法;

放牧观察法

影响牧草适口性的因素

①牧草的化学成分

②牧草的生长期

③牧草的形态特点和各部分的比例

④利用方式和培育方式

(3)一般饲用植物适口性的评价等级

一般饲用植物适口性分为六个等级

五级——稽食,在任何情况下都首先被采食,家畜表现出贪食状态。

四级——喜食,一般情况下家畜都吃,但不从草群中挑着吃。

三级——乐食,能经常被采食,但不像前两类那么喜爱。

二级——可食,只有在上述几类植物被吃掉后才被采食,一般采食量较少。

一级——厌食,一般不被采食,只有在某一时期才可被采食。

零级——不食,从不被采食

2、牧草的经济性评定

可用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分别来体现,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对牧草做出质量的综合判断。

1优等牧草:

适口性为喜食,在营养物质组成上,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15%以上,粗脂肪占2%以上,粗纤维含量在30%以下;

能够成为建群种或优势种;

在生态生物学特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和侵占性;

在生产性能上可刈牧兼用或专用性强,叶量占茎、叶穗比的30%以上,种子成熟良好,有希望成为建立栽培草地或天然草地的补播对象或作特种饲料等;

草质柔软,耐牧性很好;

冷季保存率高。

2良等牧草:

适口性为乐食,在营养物质组成上,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10%以上,粗脂肪占1.5%以上,粗纤维含量在30%-35%;

能够成为建群种、优势种或常见种;

抗逆性和侵占性强;

放牧和刈牧兼用性强,叶量占茎、叶穗比的25%以上,种子成熟较好,有希望成为建立栽培草地或天然草地的补播材料;

3中等牧草

适口性为乐食或可食,在营养物质组成上,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8%-10%以上,粗脂肪占1%以上,粗纤维含量在40%以下;

是草地中常见种、伴生种或优势种;

放牧和刈牧兼用性强,叶量占茎、叶穗比的20%以上,种子能成熟,在利用前途上,是一般放牧或刈草利用对象;

耐牧性很好,成熟及枯黄后较粗硬;

冷季保存率一般。

4低等牧草

适口性为可食,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5%-8%,粗脂肪占1%以上,粗纤维含量在40%以下;

是草地中伴生种、偶见种或优势种;

叶量占茎、叶穗比的20%以下,种子能成熟或不饱满,在利用前途上,是一般放牧或刈草利用对象;

只在某个季节利用,耐牧性较差;

冷季保存率低。

⑤劣等牧草

适口性为不食或少量,可能为有毒植物,在草群中的作用上,仅在局部地区少量出现;

适宜性差,耐牧性不强;

枯黄后或经加工后可利用。

3、中国草地质量分等标准

按照牧草等级,根据各等牧草在草群中所占重量的比率,把中国草地按质量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等。

Ⅰ等(优等)草地——优等牧草占60%以上

Ⅱ等(良等)草地——良等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Ⅲ等(中等)草地——中等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Ⅳ等(低等)草地——低等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Ⅴ等(劣等)草地——劣等牧草占40%以上

4、草地等级的综合评价

将某一草地的等和级相连缀就是其等级的综合评价。

草地的5个等和8个级可以组合为40个不同的草地等级,综合反映草地数量和质量的综合潜力。

其中Ⅰ等一级(用Ⅰ1表示)就是经济价值最高(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的草地;

Ⅴ等八级(Ⅴ8)经济价值最低(质量最差,产量最低)的草地;

Ⅲ等七级(Ⅲ7)就是经济价值一般(质量中等,产量较低)的草地,一次类推。

5、可利用牧草比例评价草地质量

在一般经营管理条件下评定草地质量,根据草群中可利用牧草的相对量,把草地等级分成4级。

一级——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75%-100%

二级——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50%-75%

三级——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25%-50%

四级——可利用牧草占产量的25以下

1、放牧是高质量、低成本利用草地饲养家畜的有效方式。

2、放牧能促进家畜的健康。

3、放牧是草地管理的重要环节。

放牧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1、采叶。

2、对牧草根系的影响。

3、对牧草繁殖的影响。

4、对草地植物种类成及牧草产量的影响。

遗弃和践踏

1、遗弃牧草。

2、践踏牧草。

(三)放牧对草地土壤的影响

1、践踏土壤。

2、排泄粪尿。

①营养归还

②影响草地利用面积

(四)放牧的综合作用对草地牧草的影响

在草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放牧家畜的多种影响可以看成是一组输入要素转化为某种输出的过程,如果用X1,X2,……Xn代表一组放牧作用要素,如采食茎叶强度、践踏作用、粪尿返还等,Y代表与该输入要素相应对应的输出,如牧草产量、草地退化或草地恢复,这一过程可表述为:

(五)放牧的综合作用对草地牧草的影响

放牧管理的作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调节器,它使家畜放牧采食过程的“激励-响应”效果得以放大,从而使家畜放牧采食活动要素输入下的输出发生改变。

如果用M代表草地演变过程中放牧管理的强度,则这种输入可表示为:

1.牧草对放牧的响应:

耐牧;

避牧

2.避牧机制

(1)形态避牧机制

(2)生理避牧机制

MCNaughton提出放牧优化理论:

认为食草动物和牧草的进化是协同的,适度放牧对草地植被是有益的。

草地植物对放牧的响应有3种:

第一种,植物对放牧特别敏感,属于欠补偿性生长(undercompensatorygrowth)。

第二种,植物开始放牧没有响应,当放牧达到一定强度是才会受到伤害,属于等补偿性生长(eaualcompensatorygrowth);

第三种,植物在放牧作用下快速生长,当放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植物生长也会达到一个最优水平,但如果放牧超过这一强度,植物的生长将减速直至死亡,属于超补偿性生长(overcompensatorygrowth)。

草地植物的表现是由植物遗传因素加上特定环境条件和消除放牧等不利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合理的放牧标准:

家畜在草地上放牧,草地在正确的管理下能长期保持稳定的生产力和相对稳定的草地群落结构,土壤不出现退化或水土流失,家畜的各项生产指标处于良好的状态。

草地利用率及放牧强度

1、草地利用率

草地利用率:

在适度放牧情况下的采食量与产草量的比率确定合理利用率。

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草地的耐牧性;

②地形和水土保持状况;

③牧草质量状况;

④气候条件。

2、采食量

测定采食量常用的方法:

双样方法;

三氧化二铬法;

链烷法

3、草地的放牧强度

理论上:

放牧适宜:

利用率=采食率

轻度放牧:

利用率>采食率

过度放牧:

利用率<采食率

草地的放牧强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未放牧

②轻度放牧

③正常放牧

④过度放牧

⑤极度放牧

放牧的适宜时间

草地放牧开始的时间:

应考虑牧草的生长高度和发育阶段;

也应考虑草地组成的植物成分。

草地结束放牧的时间:

应在秋季牧草生长结束前30天停止放牧;

进入冬春枯草期,应按饲草贮量配置家畜。

(三)放牧次数及牧草的采食高度

放牧次数:

与牧草种类、土壤营养、气候及水热条件密切相关

牧草的采食高度:

应考虑牧草的再生能力、生物学特性、气候等因素。

(四)草地载畜量的估测与调控

草地理论载畜量(carryingcapacity):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实际载畜量或载畜率(stockingrate):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草地实际放牧的家畜的数量。

包含三项因素:

家畜的数量、放牧时间和草地面积。

载畜量的表示:

⑴、时间单位法:

以“头•日”表示

⑵、家畜单位法:

世界各国一般以牛为家畜单位;

我国在生产上广泛采用绵羊单位。

⑶、载畜量计算:

载畜量=(饲草量×

利用率)÷

(家畜日采食量×

放牧天数)

饲草量:

kg/hm2;

利用率:

%;

家畜日采食量;

kg/d

放牧天数:

d

(五)放牧地的季节性利用

各季节牧场应具备的条件

主要根据地形地势条件;

植被条件;

水源条件等自然条件划分

牧场地形地势植被水源

冬季低凹避风向阳盖度大、植株高、距饲料基地近差

春季开阔、向阳萌发早差

夏季地势高、凉爽、通风生长旺盛、种类多充足

秋季地势低、平坦开阔多汁、枯黄晚中等

草地放牧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草地放牧系统的结构

草地放牧系统:

以非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和人类生产劳动3个组分构成的一个以土壤、牧草、家畜、系统管理为主干,以放牧过程中草地物质和能量循环与转换为主题的开放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草地放牧系统特点:

⑴、开放性

⑵、互作性

⑶、渐进性

⑷、季节性

家畜采食控制的依据是家畜的营养需求,家畜的营养需求首先是与特点的生产目标如增重、产毛、产奶等相联系,其次是与草地植被状况及牧草的数量和质量相联系。

草地植被状况对采食量的控制有非营养制约和营养制约两种。

在草地植被处于较低水平时,采食量主要受非营养因素制约;

当草地植被状况达高水平或饲草配给量水平增加到足够水平,非营养因素已很少对采食量有影响,而此时的制约因素转变为营养水平。

1、放牧地载畜量的测定

牧草可利用量=牧草产量×

可利用率×

面积

每年每头家畜需求量=家畜体重×

日食量(体重的2%)×

草地放牧天数

载畜量=牧草可利用量/每年每头家畜需求量

⑴坡度校正:

-10°

(100-0)%=1

11°

-30°

(100-30)%=0.7

31°

-60°

(100-60)%=0.4

60°

以上:

(100-100)%=0

⑵水源距离校正

校正系数:

0-1.6km:

1.6-3.2km:

(100-50)%=0.5

3.2km以上:

载畜量=不同水源距离分布的各自的草地面积×

校正值×

未校正值

草畜供需平衡

全年性草畜供需总平衡

草地上牧草总产量GP应等于草食动物消费量Cn和自然消失量De,即:

GP=Cn+De

Cn是食入牧草量,De在放牧过程中常可以不计,Gp是牧草的积累生长量。

家畜的需求量应该是该时期T1,T2…Tm内i种家畜日食量Di与家畜头数Nj的积,总需草量Q为:

若Q=Cp;

Q≧Cp,表示超载;

Q≦Cp,则表示草地牧草有余,还有增加载畜量的潜力

季节性草畜供需平衡

在实际中,草地的供草能力在时间上的变化很难与家畜的需求相匹配,因此要按季节分析草畜供求平衡状况,如将利用季节分为:

S1,S2,…,Sn,各类草地在相应季节内的总产量Y1,Y2,…,Yn,则全期的产草量为:

家畜的需草量为:

在Si期内牧草的余缺为;

若为余草期;

若为缺草期

4、放牧计划

放牧计划是短期的饲料计划,常以轮牧周期为时段进行计划,常用的放牧计划制定方法有:

根据草地牧草配给量法;

以草地牧草牧后剩余量为指标。

(1)根据草地牧草配给量法

每轮牧小区放牧天数=

5、放牧方式

连续放牧:

家畜在放牧地上连续采食。

优点:

家畜可选食所喜食的牧草;

省工;

生产成本低。

缺点:

对草场植被荒弃率高,浪费很大;

降低畜产品数量和质量;

草场管理困难

划区轮牧:

根据草地生产力和放牧畜群需要,将放牧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区,规定每个小区放牧日期,然后按分区顺序放牧,并在放牧日程上规定放牧周期和放牧次数。

减少牧草浪费,节约草场面积;

改进植被成分,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

可增加单位面积畜产品的数量;

有利于加强草场管理。

生产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投资。

小区放牧时间

每小区放牧时间4-7天,一般为6天,春季牧草生长较慢时,约30天。

小区划分和轮牧地面积计算

划分小区的原则:

使家畜能够充分的采食;

在每个小区放牧时间不超过6天;

留补充草地,以备不正常年份导致放牧面积不足;

留下贮备青草小区以割晒干草共家畜越冬利用。

放牧地面积=(羊只数×

日食量×

放牧天数)/单位面积可食草产量

轮牧周期

在计划轮牧小区上自第一区至末区循序利用一遍,并返回第一区的时间,叫轮牧周期。

轮牧周期长短,依据不同长短牧草再生速度而定,干草原30-35天;

荒漠草原40-45天;

草甸及森林草原25-30天;

山地草甸30-45天;

亚热带中山地栽培草甸15-25天;

亚热带高山栽培草甸20-25天。

轮牧频率和分区数及小区面积计算

轮牧频率指轮牧小区全年可被重复利用的次数。

轮牧频率与牧草再生速度成正比,与轮牧周期成反比。

轮牧频率:

草甸草原4次;

干旱及荒漠草原2-3次;

荒漠1-2次;

南方亚热带栽培草甸5-6次。

小区数=(轮牧周期/每区放牧天数)+休闲小区数

小区面积=放牧地面积/小区数目

轮牧小区的外形设计

一般以长方形为主,长宽比大致为2:

1或3:

1,也可采用其他形状,但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障碍如坡埂、山脊、河流、沟渠、灌丛带、林带等作为轮牧小区的边界。

放牧区形状要适合家畜的放牧密度。

分区宽度可控制家畜密度,太宽家畜易于运动增加能量损失,过密又彼此干扰。

各种家畜家畜分区宽度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