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3076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

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小组交流:

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

你能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其思维过程吗?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

田忌赛马

田 忌:

 下 上 中胜利

齐威王:

 上 中 下

教师小结:

学习课文《田忌赛马》时,可以了解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当时賽马双方的具体情况:

田忌同齐威王和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即“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获得整体的胜利。

通过这样的推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

(2)

【出示课件4】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

“向海里跳!

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为救孩子,船长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学习《跳水》时,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

当时,横木上的孩子已经心惊胆战了,如果要让孩子往回走,再从桅杆上爬下来,一紧张,很可能就摔到硬邦邦的甲板上。

让孩子跳进风平浪静的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

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法。

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

在很短的时间里,船长就果断地救下了孩子,真是机智过人。

引导学生借助学过课文中的语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降低了教和学的难度。

新课

(30)分钟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5】

吾盾之坚坚固问其故缘故

道旁李道路弗能应答应

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

(1)读读上面的词语,注意加横线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组成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

【出示课件6】

誉之曰:

吾矛之利:

年九岁:

当极明邪:

失汲道:

揠苗助长:

狐假虎威:

至之市:

【出示课件7】

誉之曰赞誉吾矛之利锋利

年九岁年龄当极明邪明亮

失汲道失掉揠苗助长禾苗

狐假虎威假借至之市集市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

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出示课件8】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小组交流:

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

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

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出示课件9】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让人感受到时间漫长而又过得很快。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出示课件10】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考试时间过去了一大半,我才做了几道小题,看来这次考试成绩又要垫底了。

◊整个下午我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等待爸爸给我带来生日礼物。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走到客厅窗前,望着回家的路。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爸爸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跑到楼下,来到爸爸回家的必经之路。

(三)学习修改作文。

1.谈话引导:

材料《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

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法。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①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用字的准确。

②“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③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④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①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

‘冲啊,向几何进军!

’”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②作文中还写道:

“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

”“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3)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①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这句话显得啰唆,叶老删去多余的部分,改为“倒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

②再如,“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改为“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①如,叶老把“上课了”改为“上课铃一响”。

因为“上课了”可以理解成刚上课或已经上课一段时间了,改为“上课铃一响”,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②再如,作文中写“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这里与上文衔接得不好,叶老改为“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这样,与上文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比较准确完整了。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①作文中“象开玩笑似的说”将“像”写成“象”,叶老加以改正。

②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误,如,“说不定真是个复原军人呢!

”这句话末尾不能用叹号,叶老把它改为句号。

“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中间要用逗号断开。

“我得手早痒痒了”一句话未完不能用句号,叶老八局还改为逗号。

叶老去掉了“扑腾扑腾”中间的标点。

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出示课件11】

豆蔻年华:

指女于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

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

指人三十岁。

不惑:

指人四十岁,

花甲:

指人六十岁。

古稀:

指人七十岁。

期颐:

指人一百岁。

2.学生自由阅读,理解意思。

3.小组合作,拓展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1)豆冠年华

豆蔻,是一种植物,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

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

《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

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

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

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

豆蔻,也可写作“豆蔻”。

(2)及笄

语出《礼记·

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

“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3)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

结发"

,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

冠,弁冕之总名也。

谓之成人。

在《礼记·

曲礼上》记有:

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出处《礼记·

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4)而立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孔子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里的“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

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5)不惑

40岁。

《论语·

为政》:

“”四十而不惑。

后用作40岁的代称。

(6)花甲

花甲,指60岁。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

花甲"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7)古稀

古稀:

70岁。

杜甫《曲江》: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8)期颐

100岁。

《礼记·

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

”孙稀旦集解:

“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悫曰:

'

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5.拓展阅读: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

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

“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

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如《后汉书·

桓郁传》:

“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

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

尽心上》:

“孩提之童。

”赵岐注:

“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亦作“孩抱”。

(4)龆龀:

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

“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陶潜《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幼学:

10岁。

“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

“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

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

内则》:

“拂髦,总角。

“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束发:

男子15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大戴礼记·

保傅》: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9)破瓜: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0)知命:

50岁。

“五十而知天命。

”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

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1)耳顺:

60岁。

为政》:

“六十而耳顺。

”何晏集解引郑玄曰:

“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12)耋:

70—80岁。

毛传:

“耋,老也。

八十曰耋。

”《左传·

僖公九年》:

“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3)耄:

80—90岁。

曲礼上》:

“八十、九十曰耄。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探究,理解意思,受到启发。

第六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吾(wú

) 弗(fú

) 膑(bì

n) 讽(fěng) 蔑(miè

肆(sì

) 桅(wé

i) 龇(zī) 咧(liě) 唬(hǔ)瞄(miá

o)

(2)难写的字

“矛”:

不要写成“予”。

“丧”:

下部是“

”,不要在横下多写一撇。

“耀”:

“光”的末笔是竖提,“翟”下部是“隹”,共四横。

“蔑”:

上中下结构,下部是“戍”,不要写成“戊”。

“赢”:

部件较多,依次是“亡、口、月、贝、凡”。

“艘”:

左部“舟”为部首时,长横不出头,“叟”上部的短竖要出头。

“桅”:

“木”做部首时末笔撇变成点。

“钩”:

右部是“勾”,不要写成“勺”。

(3)多音字

 调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夸耀 讥讽 轻蔑 赢了 一艘 航行 放肆帽子

桅杆 吓唬 钩住 扭着 船舱 海鸥瞄准

龇牙咧嘴 自相矛盾 瞪了一眼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哭笑不得 心惊胆战得意扬扬

(2)近义词

誉~赞 坚~硬 约定~商定 依次~顺次

扫兴~败兴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情形~情况

挖苦~嘲讽 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主意~办法

得意扬扬~洋洋自得 夸耀~炫耀 讥讽~讥笑

轻蔑~轻视 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调换~改换

模仿~仿照 显然~明显 放肆~放恣

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眼巴巴~眼睁睁

吓唬~恐吓 灵巧~伶俐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3)反义词

誉➝贬 失败➝成功 扫兴➝尽兴

垂头丧气➝得意扬扬 胸有成竹➝束手无策

输➝赢 挖苦➝称赞 轻蔑➝重视

风平浪静➝波浪滔天 放肆➝收敛

哭笑不得➝泰然处之 灵巧➝笨拙

心惊胆战➝泰然自若 勇敢➝怯弱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一次比赛 三场比赛 一匹马 一支枪

一只大猴子 一声锣响 二十来个水手

第一根横木

②修饰词

勇敢的水手 桅杆的顶端 疑惑地看着

胸有成竹地说 轻蔑地说 得意扬扬地夸耀

眼巴巴地望着 觉得很扫兴 吓得大叫了一声

笑得很开心 笑得更欢 气得脸都红了

③动词

喜欢赛马 拍着他的肩膀 瞪了他一眼

讥讽田忌 打海鸥 瞄准儿子 追猴子

摘下帽子 攀着绳子 抓着桅杆 爬上桅杆

钩住绳子 调换顺序

④特殊词语:

ABB式词语:

眼巴巴

类似的词语:

皱巴巴 胖嘟嘟 懒洋洋

ABCC式词语:

得意扬扬

文质彬彬 生机勃勃 死气沉沉 

言之凿凿 气势汹汹

描写神态的词语: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得意扬扬

哭笑不得 龇牙咧嘴

眉飞色舞 全神贯注 大惊失色 

兴高采烈 神采奕奕

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

心惊胆战 胸有成竹

手舞足蹈 眉开眼笑 膀大腰圆 

心花怒放 张口结舌

二、佳句积累

1.语言描写

(1)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这是孙膑对田忌赛马失败后说的一段话。

透过孙膑的语言,我们得知孙膑在观看比赛时进行了认真观察和用心思考。

(2)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这是对田忌的语言描写,写出了田忌比赛失败后的沮丧心情以及对孙膑的误解。

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抱怨的语气。

2.神态描写

(1)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

“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得意扬扬”“夸耀”“讥讽”写出了齐威王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

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轻蔑的语气。

(2)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气得脸都红了”写出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十分生气,为后面孩子做出冒险的举动埋下伏笔。

(3)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吓呆了”这是对水手们神态的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和事态的严重。

3.动作描写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跳到”“摘下”“戴”“爬上”写出了猴子动作的敏捷,表现了猴子的机灵与顽皮。

(2)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生气已经让孩子失去了理智,他为了得到自己的帽子,孤注一掷,把自己置于了危险的境地。

4.比喻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

这句话写出了孩子跳入水中时的动作又快又猛。

三、考试热点

1.《自相矛盾》常常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用现代汉语来说说文中句子的含义,或是考查课文理解以及寓意。

2.《田忌赛马》常常考查关于描写人物语言、神态的句子的分析,以及孙膑安排赛马顺序时的思维方式。

3.《跳水》常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

考试点睛:

厘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是常见的考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

(1)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要内容。

(3)梳理故事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性语句。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

文燕《最佳路径》

推荐理由:

《最佳路径》讲述的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法国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受到买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的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所形成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

文章语言朴实简明,情节清晰明了。

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体现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路径的设计策略中闪耀着他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思维方式转变的重要性。

阅读方法:

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阅读时可以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最佳路径的产生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思维方式转变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人性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