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小结及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2935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小结及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鸿门宴》小结及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鸿门宴》小结及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鸿门宴》小结及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鸿门宴》小结及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门宴》小结及习题Word格式.docx

《《鸿门宴》小结及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小结及习题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鸿门宴》小结及习题Word格式.docx

驻扎

4、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

取道

5、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

登记

6、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

用眼示意

7、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

与……友善,交好

8、秋豪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

接触,沾染

9、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

小的地方

10、刑人如恐不胜名词作动词,处罚

1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动词使动用法:

使(让)称王

12、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

使……随从

1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

同“纳”,使……纳入

15、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

危急的事

1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

连夜。

四、解释一词多义的字

1、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副诃,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故交,老交情)

2、如不如因善遇之(动词,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如同)

3、意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动词,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意图)

4、幸妇女无所幸(宠信)

故幸来告良(幸亏)

5、举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不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6、之为之奈何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

7、故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8、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感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道歉和告辞)

9、以具告以事(介词,把)

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10、因不如因善遇之(动词,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于是,就)

11、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

且为之奈何(副词,将)

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

12、为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使子婴为相(做)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我为鱼肉(表判断,相当于“是”)

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

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沛公奉卮酒为寿/君为我呼入(介词,替、给)

13、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

贪于财货(介词,对于)

长于臣(介词,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在)

14、与未得与项羽相见/欲呼张良与俱去(介词,同)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连词,和)

则与斗卮酒/欲与亚父(动词,送与)

15、而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

拔剑切而啗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连词,表承接)

16、然沛公默然(助,形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代词,这样)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连词,然而)

六、重点实词解释

1、素善留侯张良素:

向来,一向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

过错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

交往

4、孰与君少长孰:

谁,哪一个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所以:

……的原因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

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道歉

8、.因击沛公于坐因:

趁机

9、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

估计

《鸿门宴》课堂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

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D.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2.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沛公军霸上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⑧吾得兄事之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

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窃为大王不取也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

“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

“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5.下列对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B.竖子不足与(之)谋

C.沛公安在(军中)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

6.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7.在项王即将来犯,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张良见了刘邦,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

A.兵力悬殊,土气不同,“战”必败,“逃”必溃。

B.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可以看出项伯这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确信项伯可以利用。

C.张良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分析刘邦只要利用项伯和项羽的这层关系,必能获得效果,尤其是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和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将会解项羽来战之忧。

D.张良才智过人,有未卜先知之明。

二、填空题

8.俗话说:

“既来之,则安之”,刘邦去赴鸿门宴,为什么“既来之,则走之”呢?

请用课文中一成语回答。

答:

9.刘邦为入关辩解的一番话,明明是一派谎言,在文中却重复了三次。

一次是对项伯说的“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他这样说是希望项伯。

第二次是直接对项羽说的: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他这样说是企图。

最后是樊哙闯帐,第三次重复这一谎言。

不过樊哙的重复与刘邦不同:

他先说“怀王与诸将约”表明刘邦是。

先入关而不为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可见功高义重。

樊哙的话既是刘邦的谎言的重复与补充,又与项伯说的“”相呼应。

三、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

“沛公安在?

”良曰: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唉!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10.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

从小路B.张良入谢谢:

告罪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

第二次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

监督

11.下列句中的“之”字,指代对象相同的两项是()

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置之坐上C.置之地D.吾属今为之虏矣

1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与“拔剑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外连横而斗诸侯D.项伯杀人,臣活之

13.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B.张良的话,明为道歉,实为指责项羽,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C.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大的敌人,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2.B3.A4.D5.C6.B7.D

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走处境危险9.回去作传声筒欺骗项羽用感情打动项羽,掩盖自己的野心遵约入关“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三、阅读题10.D11.A、D12.D13.C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亏。

答案:

C(“如”在该句中应理解为“去,往”。

2.句中加点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B.范增数目项王C.人皆得以隶使之D.籍吏民,封府库

C(例句中,“兄”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成“像对待兄长那样”。

而在四个选项中,加点的四个字都是名词,但所处位置不同,故担任的责任就不同了。

A项中“善”是形容词作谓语动词;

B项中的“目”是名词作谓语动词;

D项的“籍”也是名词作谓语动词;

只有C项与“兄”的用法一样,翻译成“像奴隶一样”。

3.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沛公不胜杯杓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秋毫不敢有所近⑦拔剑切而啖之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B.②⑤⑦⑨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⑧⑨

答案:

D(①“距”通“拒”“内”通“纳”,③“倍”通“背”,⑤“郤”通“隙”,⑧“要”通“邀”,⑨“蚤”通“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D(A项中“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南;

B项中“婚姻”古指儿女亲家;

C项中“非常”古指意外的事故,均与今义不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C.乃令张良留谢D.张良入谢

B(B项与例句中的“谢”均为“道歉”意。

6.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欲呼张良与俱去④秦孝公据崤山之固,拥雍州之地

⑤毋从俱死也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沛公安在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B.①⑨/②④/③⑤/⑥⑦⑩/⑧

B.C.①⑨/②④⑧/⑥⑦⑩/③⑤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B(本题考查句式的特点。

①⑨属被动句,①③⑤属省略句,无法排除;

②④属定语后置,⑧为宾语前置句,②④⑧属变式句,也无法完全判定;

⑤⑥⑦⑩为判断句。

所以答案为B项,分类依次是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此类题型中的句式有的不止一种,需认真判断哪一种分类最合适。

7.下列各句中加红的字与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珍宝尽有之

A.应有尽有B.无穷无尽C.尽善尽美D.尽力协助

A(A项为“全部”;

B项为“完”;

C项为“达到极限”;

D项为“全部用出,用力完成”。

(2)乃夜驰之沛公军

A.久而久之B.子欲何之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B(A项为音节助词,不译;

B项为“到”;

C项为代词;

D项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3)君安与项伯有故?

A.安如泰山B.安能如此C.居安思危D.安家落户

B(A项为“安稳”;

B项为“怎么”;

C项为“安全”;

D项为“使平静,使稳定”。

(4)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A.词不达意B.意气风发C.出其不意D.意在言外

C(A项为“意思”;

B项为“意质、气概”;

C项为“料想”;

D项为“意思”。

4.“坐”在文言中意思复杂,A、最常见的动作坐 B、座位 C、因犯……罪成错误。

D、定罪 E、由于,因为。

看看下列句子中的“坐”是什么意思。

   ①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②项王、项伯东向坐③何坐?

坐盗

   ④停车坐爱枫林晚⑤项王刚受璧,置之坐上⑥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4.坐:

①座位上,②动词“坐”。

③犯……罪或过错。

④因为,由于。

⑤座位。

⑥因为,由于。

3.“乃”用作副词,表示承接可译为“就”、“这才”表示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表示对范围的限制。

可译为“才”“仅”等。

看下列句中的“乃”是哪种意思。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乃令张良留谢。

   C、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乃亡赵走燕。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3.A 乃:

“就”,B 乃:

“就”,C 乃:

“竟(然)”、“反而”,D 乃:

“仅”“才”。

   A、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D、子灿寐而醒,容则鼾睡炕上矣。

2.A 则:

“就”,B 则:

“便”成“就”。

C 则:

“原来是”,D 则:

“已经是”。

   A、此其志不在小B、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樊哙覆其盾于地D、会其怒,不敢献

1.D.D项其为“他们”作小主语,A、B、C三项都是“他的”作定语。

叶限①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

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钩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②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

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因诈女曰:

“尔无劳乎?

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敝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

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③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

慰女曰:

“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

骨在粪下。

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

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

“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

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

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

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

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洞人以为媒祀,求女必应。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注:

①选自唐代段成式(约803-863)所撰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支诺上》。

②赪chēng,红色。

③郁栖,粪壤。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令樵险汲深汲:

汲水B.忽有人被发粗衣被:

同“披”

C.所须第祈之第:

只管D.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货:

进贡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投于后池中B.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因击沛公于坐

C.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D.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则故事在情节发展上有两条线索,其中,前半部分的线索是鱼,后半部分的线索是鞋。

B.鱼在故事中既是叶限的精神寄托也体现了叶限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的优秀品格。

C.陀汗王找不到金履的主人,只好把金履扔在路旁,到各家各户搜查穿类似鞋子的人。

D.叶限的金履小巧玲珑,轻如羽毛,即使是陀汗王身边脚最小的人穿上去也还是差一寸。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因诈女曰:

(2)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4分)

 

16.D,货:

卖17.B趁机18.C

19.王乃葬鱼骨于海岸。

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

20.

(1)于是骗叶限说:

你不觉得累了吗?

我为你做了新的衣服。

“于是就把她的旧衣服换了下来。

(2),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翻译:

南方人祖上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

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一个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擅长淘金,吴洞非常宠爱她。

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虐待,经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当时曾经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

鱼天天生长,换了好几件器物,很快长大后盆里就容不下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

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

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

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

“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

”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然后又让她到另外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

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就浮出了头,就立刻被她砍死了。

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鱼好一倍。

吃剩下的鱼骨后母藏在了粪坑里。

到了第二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在野外哭泣。

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

“你别哭了,你的母亲杀死了你的鱼!

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

”叶限照着他的话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

叶限等她们走远了,也跟着去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

后母的女儿认出了他,就告诉她母亲:

“那个人很像姐姐。

”后母看了也很怀疑。

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

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洞邻近有个海岛,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数千海里。

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国王得到了。

让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脚小的人的尺寸还小一寸。

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

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如果谁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

抓到了叶限,陀汗王让叶限试穿,非常合适。

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两只鞋子都穿上,容貌像天上的仙女。

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

后母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

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求鱼骨给他无限的宝石。

结果第二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

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

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来,用金子做标记。

后来,陀汗国有叛军作乱,国王要挖掘它来奖赏军队,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