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Word文档格式.docx
《陕西省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②《世说新语》记载:
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
“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抢先答道:
“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③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
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
她与他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
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
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
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④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
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
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
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
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
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⑤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⑥日子就这样在精彩与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⑦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
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
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
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
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
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
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
⑧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⑨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
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⑩“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
⑪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作者:
孟庆果,选自《散文百家》2019.02,有删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世说新语》关于“咏雪”的记载,有场景,有气氛,有人物描摹,生动有趣,能激发读者兴趣,表明谢道韫文思敏捷,有超越常人的才情;
行文思路上为下文作铺垫。
B.第⑥段:
“日子就这样在精彩与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加点词语“精彩”是指谢道韫把宾客们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无奈”指谢道韫虽很是喜欢诗酒唱和、谈玄论辩的场合,但不能抛头露面。
C.第⑧段:
“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表现了谢道韫面对变故,内心坚定,心境泰然,从容淡定。
D.文章适量引用古诗文,一方面精妙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鲜明形象,另一方面,也使文章语言文采斐然,富有诗意,情文并茂。
3.文中叙写了谢道韫的哪些事件?
请简要概括。
4.赏析下列语句。
5.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先生曾评价谢道韫,说她“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风,足见其为女中名士”。
“林下之风”是个褒义成语。
请你结合文中谢道韫的特点,谈谈你对“林下之风”的理解。
难忘的一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老师孙老师臼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
最叫
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
对找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
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笫三节课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钤打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
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去。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钤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
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
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
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
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
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
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大家的支持。
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
“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休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衡量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成为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责的财富……
6.孙老师的“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7.“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
为什么?
8.数第三段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
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文题“难忘的一躬”的理解。
10.如果你是是孙老师所教的这个班级的一个学生,望着孙老师匆匆远去的背影,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请结合上文展开合理想像,写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字(30字左右)。
三、句子默写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2)_________________,桑榆非晚。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5)油岭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
(6)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则孤陋而寡闻。
(8)现在人们常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说明“学”与“思”的辨证关系。
(9)《观沧海》中诗人抒发自己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和远大志向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阅读批注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②了无遽③容。
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世说新语·
言语》
(注)①孔融被收:
孔融被曹操逮捕。
②琢钉戏:
一种游戏。
③遽:
恐惧
(乙)
(示例)庾司空(庾冰)探视孔君乎(孔坦)时,殷勤备至,可见其情深意切;
遭受责怪而知错就改,可见其宽厚大度。
孔坦临终时,责怪庾冰哭哭啼啼,可见其视死如归的悲壮豪情。
希望被问及治国安邦之策,可见其心系国家的崇高品质。
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
庾既下床,孔慨然曰:
“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①!
”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②。
—《世说新语·
方正》
(注)①儿女子:
妇孺。
②话言:
有益的话。
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13.下列加点词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义项,并根据文章前后内容说明选择的原因。
(1)孔君平疾笃(笃:
dǔ①<
形>
忠臣;
厚道。
②<
坚定。
③<
重。
④<
副>
很;
非常。
)我选第____个义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2)回谢之(谢:
xiè
①<
动>
认错;
道歉。
推辞;
拒绝。
告别;
告辞。
告诉;
劝诫。
⑤<
感谢;
道谢。
⑥<
凋谢;
死。
)
我选第____个义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14.《世说新语》通过对人物言谈举止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独特性格,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请仿照示例,用批注的方法对下面的人物进行点评。
孔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游洞庭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15.两首诗都写了洞庭湖,但诗中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说说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锤炼精妙,极富表现力,“且就洞庭赊月色”的“赊”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对“赊”字作赏析。
六、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17.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鲁迅的《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_______)
(2)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川纸绣像,绣得最成片段的是《三国演义》。
(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选自《朝花夕拾》第2篇)
选文中的“三哼经”是指什么书?
七、综合性学习
19.综合性学习。
世界各国都有专门为父亲设立的节日,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1)假如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又到了,你要向父亲献上一束花,请把你想对父亲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仿照例句,用比喻的句式写出你对父爱的感觉。
例句:
父爱如山,让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
八、作文
20.命题作文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
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
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