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1752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9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基础:

武士阶层

归纳17世纪以后幕府统治下日本阶级关系的特点。

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等级森严;

武士阶层是统治的基础。

日本武士:

将军与大名的家臣。

武士从将军或大名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属于职业军人,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基础。

将军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这就是“武士道精神”。

探究2:

19世纪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概述19世纪以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影响。

19世纪初

表现:

手工工场发展;

出现著名的商业城市和大商人。

影响: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19世纪中期

表现:

①原料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传到日本③有识之士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④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影响:

阶级关系—武士和部分大名资产阶级化,

经济—为推翻幕府政府和改革奠定物质基础;

政治—推动了日本社会变革

探究3:

日本闭关锁国政策

1.闭关锁国政策

(1)目的

(2)内容(3)评价

2.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有何异同?

同:

根源:

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内容:

都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目的:

都是防止外来势力入侵,维护其封建统治。

结果:

造成国家的与世隔绝,成为落后的主要原因。

异:

日---害怕地方藩国在对外贸易中发展壮大威胁其统治;

中--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国商品缺乏兴趣;

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探究4:

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分制

材料一:

各地农村里,称作上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人手中,在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

材料二:

这些商人日日夜夜地赚钱获利,聚积着财富……商人家中陈设的华丽,以及生活奢侈,倾笔难尽。

……商人本在社会最下层,可是到了如今,商人已不把农民放在眼里,甚至于商人中已有了超凌武士身价的大豪杰了。

材料三: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

……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世事见闻录》

(1)上引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新兴地主开始出现,商人逐步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武士阶层走向没落,要求改变现状,由维护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一支反对幕府统治的力量。

(2)作者关于“武士……忠诚也日益减退。

……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

为什么?

不正确。

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的冲击的进步性,而是站在守旧的立场,只看到某些消极因素。

探究5:

为什么日本在十九世纪中期也难逃被侵略的厄运?

从中我们能又一次受到哪些启示?

国际: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殖民扩张、掠夺原料……

国内:

统治腐朽、矛盾尖锐、闭关锁国、发展缓慢……

启示:

落后挨打、对外开放、抓住机遇、发展生产力……

二、日本明治维新的条件—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阅读回答:

1、什么阶层成为了武装倒幕的主力?

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乎?

——吉田松阴

2、采取了什么策略?

3、过程:

“尊王攘夷”(反幕府、反侵略)——全力倒幕——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倒幕成功——京都政变1868明治政府建立——1869彻底倒幕,德川幕府结束。

探究6:

日本倒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⑴方针正确:

长州、萨摩等藩,采取割据富强的方针,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对外较为缓和;

⑵民众支持群众基础:

打破身份制,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

⑶政治优势:

利用年轻的天皇倒幕,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此外还有:

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客观原因等。

历史概念——明治维新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我们怎样评价这些措施?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体现明治政府怎样的改革决心?

1、稳定大名、公卿,便于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2、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3、废除等级身份制

4、放弃攘夷口号,与外国交往

5、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根据材料,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材料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

“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态度:

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

政策:

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

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

(二)特点:

“破旧”和“立新”

(三)内容:

(阅读课文归纳)

1.政治: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

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思想:

文明开化

4.军事:

建立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创设新情境学习

思考1: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

幕府制、等级制

思考2:

由此可见,此时的日本在政治上出现什么问题?

问题一:

藩国势力强大,形成割据。

应对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问题二:

等级森严,阶级矛盾尖锐。

取消等级制

废除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材料 

1591年,丰臣秀吉颁布《身份统制令》,严禁士、农、工、商横向流动,农民不得弃农从商,武士不可获取町人与农民身份。

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转引自《日本的政治进程:

从明治维新到“55年体制”》

下面哪个阶级对新政府最有威胁?

武士?

商人?

农民?

工人?

废除武士特权——带刀者斩

《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仪式(1889)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和“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大日本帝国宪法》内容

规定天皇依据宪法总揽统治权;

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只有审议国家预算案的权力;

内阁对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

承认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权利,但被称为天皇统治下的“臣民”,拥有的权利随时可能被剥夺和限制;

天皇拥有军队的统率权,内阁无权过问。

思考:

日本的天皇、议会、内阁拥有什么权力?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

小结:

《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

1.天皇总揽立法、行政、军事、外交大权,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2.议会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3.国民仅在形式上享有民主政治权利。

实质:

专制主义统治

材料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

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争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发的条例

问:

材料表明明治政府在土地制度方面作了什么改革?

有何意义?

内容:

实行按田亩征收地税的新的赋税制度,废除原有的田地纳贡的办法。

意义:

这就等于承认了农村中出现的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农村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

其剥夺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征收地税。

——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

材料二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

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

——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促进了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土地和地税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

土地: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

按地价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

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

评价:

保留浓厚封建色彩;

给农民带来灾难;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体现了明治政府在哪方面的改革?

参考答案:

经济,殖产兴业;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内务省1881年《劝农局处务条例》

材料说明日本政府的经济措施有什么特点?

概括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

创办国营工厂进行示范。

原因:

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

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材料一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二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

“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变化:

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

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

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

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材料一:

明治政府处理的国营企业,价格极廉,都是长期无息分期付款,实等赠送。

如投资62万日元的长崎造船所,只以9.1万日元一次付清转让三菱;

投资59万日元的兵库造船局,只以5.9万日元一次付清转让川崎。

明治政府用22万多日元购买2000纱锭棉纺机10台,以无息分十年偿还的优惠条件出售给民间,建立前川、冈山等九所棉纺厂,又如用政府垫付纺纱机价款方式建立桑原(在大坂)、宫城、名古屋三所棉纺厂。

政府还以多种形式贷款给民间企业和个人。

据统计,自1873至1881年发放的贷款总额达5300万日元,贷款对象多对特权商人新兴财阀,以及与军事有关的企业。

结合材料一、二,思考明治政府为了促使经济发展,采取什么措施?

扶持民企,廉价出售国企给民间资本

材料三菱公司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是尊王攘夷的功臣——曾在尊王倒幕时期借给尊王派1千块钱。

他在1871年买下几艘小轮船,创办了三菱。

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时,明治政府让其负责军事运输,并拨赠给其13艘轮船。

1875年,当局将所有官船卖给三菱,并在15年内给予其巨额“航线补助金”。

当年,日本在朝鲜制造江华岛事件的两个月时间里,三菱公司就赚了40万日元。

当局还扶持三菱兼并日本中小航运公司、排挤外国航运公司,垄断日本近海和亚洲海上运输。

1875年,当局以3.31万元收购了一家破产企业的18艘轮船,转给三菱。

后来又贷款11万元让三菱收购了一家美国轮船公司的航线、船只及其在日本的财产。

1877年西南战争期间,三菱从政府取得运输军需的垄断权和70万元贷款。

三菱用这笔钱进口了十艘轮船。

整个西南战争的政府军费开支约4、5千万,其中1500万付给了三菱。

三菱还依靠雄厚的财力和政府扶持,开办银行、造船厂、炼铁厂等等,成为一大财阀。

不应忽视的是,不论是发展军工产业还是民用产业、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明治政府都非常重视一个原则:

“日本领导者们恐怕日本在经济上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而没有引进外资。

但是他们认为,通过聘请外籍人员的办法来输入外国技术是没有危险的,于是用高薪聘用了外籍人员。

——据许华《盛世之毁》

三菱公司发展的历史背景:

1)推翻幕府统治,实行明治维新;

2)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发动了对中国、朝鲜的侵略战争;

4)采用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贸易。

展示图片: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成立

展示这一时期日本经济成就的图片: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纺纱厂

日本早期的铁路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一般称为“横滨丸”)从筑地驶往横滨。

1872年,三井银行的前身,三井兑换店成立

富冈缫丝厂(彩色印刷风俗画的木版画)于明治5年(1872年)由明治政府为实现日本的近代化而第一次成立的制纱厂。

3、思想文化:

文明开化(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填表)

图片展示思想文化方面成就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

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

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

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在近代教育上的特点?

(1)政府制定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2)大、中、小学体制完备;

(3)国民受教育比例高。

(2)分析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日本实现近代化的重要经验是教育兴国(或教育改革推动了日本近代化发展的速度。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

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

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

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概括材料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

“离异”:

完全排斥本土文化,全盘欧化。

措施:

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建立近代军事制度。

“回归”:

在吸收欧洲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本土文化。

在政治上保留了天皇制度;

在文化上倡导“和魂洋才”;

在军事上保留了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传统。

材料(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但是“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前者。

理由:

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上素养;

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后者。

理由,宣扬忠君爱国,促使日本走向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对外侵略扩展,给亚洲各国人们带来了灾难。

材料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

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日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

并说明这种“神话”对19世纪末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神话:

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

1872年,日本迫使琉球国王宣布自己是日本的藩属。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

1876年,日本入侵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把它变成冲绳县。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给日本的赔款按当时日元计算,加上利息,共计3.6亿日元,这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它是按照军事费用84.7%,皇室费用5.5%,教育基金2.8%及其他部分来分配的。

这笔赔款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壮大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巩固了天皇制、发展了教育,在促进日本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促使其进一步加紧侵略扩张。

四、评价

1,性质:

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或者说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历史作用(意义,进步性)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体现在:

①经济: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

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③文化:

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国际:

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内部条件

1)背景:

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准备过程:

倒幕派实力较强。

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3)内容:

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

行之有效的措施。

4)西学的传播与影响

2、外部条件:

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局限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

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试从背景、目的、内容、影响等方面讨论分析。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材料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

……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

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

到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有哪些?

(6分)

俄国:

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