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课宝黛初会教学案语文版必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课宝黛初会教学案语文版必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课宝黛初会教学案语文版必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品:
代表作《红楼梦》。
二、背景回放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已产生了萌芽。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即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趋于崩溃,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敕造(chì
)
(2)绾着(wǎn)
(3)璎珞(yīnɡluò
)(4)宫绦(tāo)
(5)翠幄(wò
)(6)宸翰(ché
n)
(7)錾银(zà
n)(8)珠玑(jī)
(9)黼黻(fǔfú
)(10)漱盂(shù
)
(11)懵懂(měng)(12)瞋视(chēn)
(13)忖度(cǔn)(14)杜撰(zhuà
(15)纨袴(wá
nkù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攒
(2)度
2.语境辨析法
(3)多挣钱以确立存在地位的欲望压倒了这些,他们被迫卷入人与人之间一场财富竞赛的长征:
争盖高楼、喜事大办、丧(sāng)事喜办、以丧(sà
ng)失尊严来换取所谓的“面子”。
(4)时光荏苒,卢家大屋历经百年沧桑。
如今房屋主人的起居摆设多半已经不在,不过,透过木刻的花眉、花罩、屏(pí
ng)风和满洲花窗的精致,屏(bǐng)息凝神,似乎还能听到房屋主人那昔日的欢声笑语。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一)明确词义
(1)雕梁画栋:
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2)顾盼神飞:
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神采飞扬。
(3)敛声屏气:
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4)混世魔王:
比喻胡作非为、扰乱社会的凶恶人物。
文中指任性胡为、易惹是非的人。
[辨析正误]
郑亦桐饰演的“梦艳”是一个妖艳妩媚、风情万种的狐狸精,她是无数男子心中的完美女人的化身,一双顾盼神飞、颠倒众生的眼睛,令不少人敛声屏气,为她着迷。
辨析:
“顾盼神飞”,指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神采飞扬。
语境中说“她”有一双“顾盼神飞”的眼睛,词语使用正确。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语境是说她那美丽吸引人的眼睛,让众人对她着迷,应改为“神魂颠倒”。
(二)易混辨析
1.委屈vs委曲
填一填
①他是个洒脱的人,经常是满肚子委屈依然谈笑风生。
②这里山多,水多,委曲的溪流随处可见。
辨一辨
委屈:
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
委曲:
①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
②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2.不经之谈vs无稽之谈
①那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②中国特工趁美国高官出访中国之际,窃取美国重要情报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两者都是指没有根据的话,但侧重点不同:
“不经之谈”的意思是“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不经”,不合常理。
“无稽之谈”的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说法”,“无稽”,无法考证。
前者侧重于“荒唐”,后者侧重于“无根据”。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奢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煕凤和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阅读课文第5~6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语段开头写王熙凤的出场,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②表现了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2.从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的特殊身份?
请举例分析。
①“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与“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王熙凤出场时的放诞无礼显示出她在这个家族中非同一般的身份和地位。
②“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从“围拥”一词也可看出王熙凤的中心地位。
③从王熙凤和“老祖宗”谈笑,可以看出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正是这种宠爱给了她特殊的地位。
④文中写王熙凤回王夫人的话虽然是几笔带过,但也显示了王熙凤的贾府实际掌权人的身份。
二、阅读课文第13~14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3.贾宝玉出场后,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贾宝玉?
这样写有何好处?
①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写贾宝玉的肖像。
②通过黛玉的观察,正面描写宝玉的肖像。
在林黛玉的眼中,贾宝玉是一个眉清目秀的英俊公子,似曾相识,并不是先前她所想象的“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③这样写既突出了贾宝玉的美貌多情,又显得真实可信。
4.《西江月》两首词集中体现了贾宝玉怎样的行为特征?
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特征:
不通世务、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无能、不肖,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用:
作者假托封建卫道士的口吻,用“正话反说”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
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
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并暗示了宝玉的悲剧结局。
5.(宝玉)问:
“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而先前回答贾母的问话时曾说“只刚念了《四书》”,前后两次回答为什么会有不同?
试分析黛玉这一变化的原因。
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贾母的反应使黛玉已经觉察到刚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失了口,再次答话时便及时改口,表明她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多虑的情状,这也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
6.作者写“摔玉”这一情节展现了贾宝玉什么样的性格?
“摔玉”是情节的高潮,是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是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
同时也突出了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的叛逆性格。
1.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并用
作品的人物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的。
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节和规矩,黛玉进贾府必定要去拜望长辈,同辈姊妹也要见见面。
这样使主要人物出场亮相,行文顺理成章。
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并用。
2.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作品中的人物多是生活在这样的豪门贵族的环境里,形成了各自的性格。
3.多角度的人物外貌描写,展示人物的典型性格
作者通过多角度的人物外貌描写,使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如写王煕凤时,先浓墨重彩描绘了她的穿戴,从中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
再细写她的肖像,让人感觉到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写林黛玉时,通过宝玉眼睛进行描写,表现她的柔弱美和病态美。
黛玉的外貌描写,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与诗人般的高贵气质,也体现出她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华,集中体现了悲剧之美。
运用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那么,作文中如何才能描写好一个人物的外貌呢?
1.外貌描写要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如:
我的爸爸是远洋公司商船的大副。
他高高的个子,微黄的头发自然卷曲,白净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双鼻孔显得特别大。
小时候,我常常望着他的鼻孔问:
“爸爸,您的鼻孔为什么这么大?
”他总是笑着回答:
“选马就要选鼻孔大的马,因为大鼻孔的马跑得快。
爸爸小时候在学校就是短跑冠军,不信你问妈妈。
”这时,我和妈妈就会望着他的大鼻孔哈哈大笑起来。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这个女老师姓宋,因为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宋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
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
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
小宋老师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两条辫子一直拖到肩头上。
总之,小宋老师年轻,充满活力,朴素,充满智慧,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好似邻家的大姐姐。
3.要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相结合。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
他战战兢兢地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
“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
“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
4.运用外貌描写塑造人物时要注意:
①要抓住特征,忌面面俱到;
②除直接描写外貌外,可适当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
③同一人物的外貌可多次描写,要注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
④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请你写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片段,描写要生动形象,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150字左右。
(示例一)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
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
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
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联着。
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耷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示例二)他穿一身旧制服衣裳,高大的身板有些单薄。
一张瘦条脸上,栽着一些不很稠密的胡须,由于脸色显出一种病容似的苍白,那胡须看起来倒黑森森的。
他实际上除了气管有些毛病外,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病。
只是因为多年来体力劳动少些,身板才显得单薄了一些。
考点对接
小说情节的梳理概括
《宝黛初会》一文,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安排情节,其故事情节可梳理概括为“初进贾府”(开端)、“拜见众人”(发展)、“初见宝玉”(高潮)、“安置居所”(结局)。
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中,经常涉及小说情节梳理概括方面的题目,我们可由对本课情节的梳理概括,对接到对此类题目的解答技巧,从而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规律。
(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
“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
“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
“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
“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
“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
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
“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
“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
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
“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
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
“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
“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
“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
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
“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
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
“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
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
“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
“为什么?
你这是为什么?
”贝尔蒂微笑着说:
“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
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有删改)
题目: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杷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可根据内容给文章分段,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依次叙述。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以主要人物贝尔蒂的行动为线索来概括、组织。
文章前三段讲的是贝尔蒂俘虏霍夫曼,四至六段讲的是贝尔蒂保护霍夫曼,七、八段写贝尔蒂及他人被俘虏,九至十二段写霍夫曼保护了贝尔蒂,贝尔蒂脱险,十三段至最后,写贝尔蒂为救迈尔,勇敢赴死。
基本情节:
(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
概括小说情节题“三步走”
第一步,熟悉情节运行模式
这是梳理概括情节的前提。
分析小说情节必须注意小说情节的常见模式。
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遵循基本模式: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
亨利式结尾”。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第二步,从三个方面梳理情节
可以从“理→抓→寻”三方面考虑梳理的角度。
1.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如《枪口下的人格》一文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
2.抓,就是抓住场面。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
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3.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之分,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第三步,运用答题模板概括情节
把情节采用一个角度梳理出来之后可以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
你是眼泪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别名。
潇湘馆的竹影,用幽暗的绿色晕染着你的眉尖;
时代的大气,把浓重的忧郁渗入了你的灵魂。
幼丧父母、寄人篱下的命运,在你的内心结成解不开的隐痛。
大观园里的繁华热闹,只是愈益衬托出你心里的孤寂;
别人家中的笑语温情,却又加重了你心里的悲酸;
而靠着别人的怜悯和施舍来过日子,更是严重地挫伤了你的自尊。
于是,你叹身世如风吹落花,题素怨问谁解秋心?
依人为生的处境,只是使你的眼泪添多,并没有使你的骨骼变弯。
你依然“孤高自许”,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从不知道“装愚守拙、随分从时”。
你“心较比干多一窍”,却无一点处世的“聪明”;
你身为小姐胜千金,偏多忘闺门的守戒。
一切都随着你感情的流转任意而行。
你是那样的任情任性,然而又是那样的率直率真。
在你欺我诈、机心四伏的荣国府里,你紧张地注视着周围,唯恐有人对你怀有歧视和轻蔑。
于是,你多疑多感,工愁工病。
在你的胸中哀痛繁殖着哀痛,以至挤得显得气量更加狭小。
没落的时代、没落的阶级,又造成了你浓重的哀伤。
“锦囊收艳骨”“冷月葬诗魂”,从你那如花正开的年岁,竟发出如此苍凉的人生咏叹!
然而,你并不向往空寂,而是一个对生活怀着强烈追求的人。
你把全部智慧都用于非“女儿本分”的吟诗,你更把整个生命投向违反礼教的爱情。
一个“混世魔王”闯进了你的生活。
他欣赏你的“孤标傲世”,他了解你的“风露清愁”;
而你“从不劝他去立身扬名”,更使他对你怀着“深敬”。
于是,你成了真正挂在他身上的一块“通灵宝玉”。
如果失去你,他就要神魂颠倒、人事不知。
而你,也向这个封建家庭的“祸胎”,献上了一颗少女的心。
爱情,成了你生活中的太阳。
它给你幽暗的内心带来了光和热。
——可是,又有什么比爱情给你带来的不幸和痛苦更多!
当你突破种种有形无形的障碍,使爱情发展得愈是深沉坚定,也就愈是沉重地感到那压在爱情上的封建势力。
你虽然三番五次地取得了那个“逆子”的心,可是却一点也听不到封建家长的“意思”。
在爱情的道路上,你终于走完了你所能走到的最后一步,而停留在包办婚姻的门前。
你终于接触到这一痛苦的事实:
你虽然可以把生命交给爱情,却不能把婚姻交给自己。
爱情,连结着你的生与死。
可是,你只能静待封建家长的决定。
你似乎没有看出:
上面对你的“脾性儿”早已不满,甚至对你的外表也露出嫌意,更何况又知道了你还害着不可告人的“心病”。
于是,瞒消息,设奇谋,封建势力在暗中对你发出狠毒的一击!
当你从傻大姐儿那里获知密谋的真相,一霎间,大地仿佛从你的脚下抽去。
在沁芳桥畔,你“踩着棉花”一般地走着,“迷迷痴痴”地走着……
如一片落花,你飘落在生活的风暴里。
封建势力终于把你驱回到这个铁律的面前:
不准有爱情!
只准服从那一社会给妇女所规定的一切!
这是横在你脚下的唯一出路。
但是,难道可以在这条出路的面前低下头来?
你立刻作出了回答:
焚旧稿,断痴情,求速死,抗浊世。
你有太多的怨恨,可是不知朝哪里倾吐;
你有太多的话语,可是不知向谁去诉说。
当你逝去时,只是这样喊道:
“宝玉,宝玉,你好……”
你,用充满眼泪的一生,唱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歌。
但是,由于你是一个出身官门的千金,在你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着阶级的烙印。
贵族小姐的清高,金闺弱质的娇柔,还有那许多从香奁绣阁中培养起来的“闲情万种”,使你的爱情不能不显得那样纤细、缠绵和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炼,同时也更加难以避免悲剧的结局。
然而,在你的身上毕竟重压着太厚的历史层岩;
你那迎着时代的“风刀霜剑”所发出来的歌吟,不能不使人感到同情和赞赏。
你唱出了自己的悲和恨,也唱出了中国妇女应当有一个充满阳光和诗情的未来。
(选自蒋和森《红楼梦论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佳作赏析]
《林黛玉赞》是著名红学家蒋和森先生的著作《红楼梦论稿》中对林黛玉的一段论述。
这段论述语言考究,文字细腻,论点精辟,意境深远,成功地将主人公林黛玉的形象再现在我们眼前,让每一位读者对林黛玉这一人物乃至《红楼梦》整部巨著都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
全文以散文体的浪漫手法对林黛玉作了精彩而富有感染力的解读。
不管你是否读过《红楼梦》,通过本文,你都能够对人物产生一种悲天悯人的真切感受。
(时间:
40分钟 分值:
49分)
一、语言表达专练(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少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的林黛玉稍显丰腴,其扮演者也缺少一种顾盼神飞的灵气。
B.曹雪芹写贾府的众人在贾母面前的敛声屏气是为了更好地衬托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
C.胡适特别强调属于神怪不经之谈的《西游记》的妙处在于“荒唐而有情思,诙谐而有庄意”。
D.有评论家认为,超人气天王在上海的演唱会引起十室九空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炒作的结果。
选D D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校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为数不多。
B.我们体育老师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C.曹雪芹晚年完成了《石头记》的写作,但却无力付梓印刷。
D.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