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疾病预防知识讲座文档格式.docx
《一年四季疾病预防知识讲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四季疾病预防知识讲座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莓舌辨猩红热
猩红热是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咽炎与皮疹,其皮疹的特点是:
在发热的第二天左右出疹,在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压之褪色)潮红的基础上可见到针尖大小的点疹。
同时舌面有白苔,而舌质发红,很像草莓,故称为“草莓舌”。
流脑巧识别
流脑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严重的可发生败血性的休克,甚至高热、抽搐和昏迷(暴发型),大多数流脑病人发病时身上(皮肤或黏膜)可见许多小红点(出血点)。
成人麻疹要警惕
成人麻疹:
在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的卡它症状(表现为咳嗽、流涕、打喷嚏、眼睛发红、分泌物多等),在发热的第四天左右,从耳后、发根处出疹,随后波及全身。
水痘不留痕
水痘是小儿常见传染病,在发热的当天就出皮疹:
表现为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痂皮脱落后不留痕。
水痘也可并发肺炎、脑炎以及皮疹(水疱疹时)的继发感染。
痄腮就是腮腺炎
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种腺体的疾病,此外还可侵犯生殖腺等。
发病时除发热外,伴有局部腺体的肿胀与疼痛,小儿还可合并脑膜炎,成人多发生胰腺炎和睾丸炎(男性)。
传染病重在预防,应该抓住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好易感人群,做好预防接种、预防服药并加强户外锻炼,努力提高肌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2008年4月23日地点:
播放室
王刚参加人员:
由校卫生室和校学生会生活部举办的“疾病预防讲座”在播放室室举行,我校全体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夏季气温高,人们的饮食量和睡眠时间都比其他季节少,人体的水分也比其他季节失去得多,身体抗病能力减弱,极易引起疾病。
8月15日,宜昌市消协联合市卫生监督中心就如何正确选购食物、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向市民发出消费警示。
夏天如何正确选购食物
多吃瓜类蔬菜,夏天正是瓜类蔬菜上市旺季,可以多吃冬瓜、黄瓜、丝瓜、南瓜、苦瓜、西瓜等,除补充人体的水分外,瓜类蔬菜都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多吃凉性蔬菜。
夏季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湿之毒,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这些蔬菜有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等。
多吃“杀菌”蔬菜。
夏季气温高,病原菌滋生蔓延快,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这时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这类蔬菜包括:
大蒜、洋葱、大葱、蒜苗等,这类蔬菜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
对各种病原菌有灭杀和抑制作用。
夏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市民必须遵守以下饮食原则:
新鲜。
所有生鲜食品原料及调味料添加物要保持其鲜度;
清洁。
食物应彻底清洗,调理及贮存场所、器具、容器均应保持清洁;
迅速。
食物要尽快处理烹饪,做好的食物也应尽快食用;
加热。
食物要煮熟再食用,一般超过70℃以上细菌易被杀灭;
冷藏。
食物的调理及保存应特别注意温度控制在7℃以下;
人员卫生。
调理食物前彻底洗净双手;
手部有伤口,应完全包扎好才可调理食物(伤口勿直接接触食品)。
夏季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肠道传染病是因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所引起的。
因此,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
在选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
烹调时,饮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
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
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
夏季不宜举行家宴,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
青春期教育讲座
——少男少女的青春期心理
2008年5月26日地点:
告别童稚,长大成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一个人处于青春期,他的大脑就像一个安全措施不到位的生物化学试验室,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
处于青春期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可能会导致行为上的混乱与无序。
因此,对少男少女来说,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关键、最困难.同时也是最需要父母理解和帮助的时期。
对家长来说,只有望子成龙成凤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心、用脑.学一点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让我们走近青春期的孩子,看看他们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一、独立性增强。
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表现出“顺从”和“听话”,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情绪两极化。
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弃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
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
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三、心理加上“锁”。
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
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
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
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心和爱抚。
四、心理向成熟过渡。
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
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
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
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
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以及理想与现实、爱好与学业、感情与理智、自尊和自卑的冲突与矛盾,等等。
五、行为易冲动。
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人的大脑中有一个重要的控制中心,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要到成年早期才能完全成熟。
换句话说,在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控制神经尚未发育成熟。
这是他们行为易冲动的原因。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只不过由于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成长过程等的不同,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首先,要理解、接纳孩子。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
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
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德国的托马斯白厄尔是一位教师和父亲,他在《青春期的恐怖》一书中,向家长提出十条“教育青少年的正确方法”。
其中包括:
不要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
不要指责他们的业余爱好、穿什么衣服、喜欢的音乐或活动的圈子:
不要干涉他们喜欢是美国格滚还是流行音乐;
不要阻止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
不要盘问、猜疑孩子,让他们保持自信和自尊:
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私事和自由,让他们感觉到独立和宽松,等等。
其次,做孩子的朋友。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
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
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美国的调查也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模式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在民主型家庭,孩子可以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能够平等地与父母探讨问题,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有较宽松的气氛和较自由的发展空间。
这些调查都说明,成为孩子朋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家长要不断学习,感受和分析时代特征。
现代的孩子成长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社会上新旧观念的碰撞、中西文化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都会增加他们心理困惑和压力。
在这个花花绿绿、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社会,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和选择,因此需要正确引导。
父母要学会如何引导孩子,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与青春期相关的知识,要从科学的角度为孩子提供心理辅导和行为帮助,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这样,孩子才能心服口服,最终由“信其师”到“及其道”。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2008年3月23日地点: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的特征
一、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
人们在不断正确认识环境的同时,正确地认识和估价自己,既是一个人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能正确地对待自己。
既要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等各方面的情况,还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情绪和动机等方面的特点。
既不因取得一点点成绩而目空一切,忘乎所以,也不会因暂时的失利而自卑、绝望、丧失信心。
即使自身有先天性的无法补救的生理缺陷,也能泰然处之,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
在学习成绩下降或犯有某种过错时,能以正确的态度接受他人的批评,并做出中肯的自我批评。
而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往往妄自尊大或者过分自卑,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或埋怨别人,或嫉妒、嘲讽、怨恨甚至攻击他人。
如当考试失利时,他们往往归咎于老师教学水平差或出题太难;
比赛输了,则抱怨裁判不公正等等。
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人生在世,首先要适应社会。
这就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显示环境、尊重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要求我们能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客观全面、公正而灵活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并根据客观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才能合理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
以学生考试为例,学生对考试的最有效的适应是平时的努力学习,充分准备好所学的功课,做到“有备无患”;
即使在考试时间紧迫来不及全面复习的情况下,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做主要和自己学习中的最薄弱的部分进行复习,以达到考试的基本要求。
相反,如果企图投机取巧碰运气,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以装病来逃避考试等,就是从根本上违背现实的要求。
三、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取得成就。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因而,他们是否乐于学习,是否将自己的精力倾注于学习活动之中,能否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也是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
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将自己的才能和旺盛的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并从中能带来满足和愉悦的情绪。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智力正常,但上课却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是做小动作,就是扰乱他人;
放学后,只是毫无目的的游玩,不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低下,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再如,有的学生原来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的都很好,但从某一时期开始,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经常考试不及格,在行为上有许多异常的表现,那么,就有理由怀疑他的心理可能发生了某些障碍。
四、乐于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并有关系密切的朋友。
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希望自己能与他人交往,能得到别人的赞同。
所以,他们总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心理健康的人,喜欢与别人交往,并在这种交往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获得友谊。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只想离群独处,终日沉默寡言,或者对他人不能宽容,斤斤计较,经常以刻薄、挑剔、怀疑、仇视的态度对待同学与他人,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或者总想糟蹋别人或者企图以玩弄别人为乐,那么,他的心理就有问题了。
五、具有正常、乐观、稳定的情绪。
长期以来,人们把良好积极的情绪状态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
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阔,他的情绪多是乐观、稳定和平静的,并且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
同时能与客观现实相适应,“当喜则喜”“当忧则忧”。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绝不会无缘无故的高兴或者悲切,也不会不适当的大笑或吵闹。
而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欢乐和激情,做到表现适度,适可而止。
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事情,如学生在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疾病、亲友死亡等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是否产生忧伤、焦虑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这种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它在个人的整个情绪生活所占比重是否恰当。
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一味陷于悲观、失望、恐惧、忧愁等消极情绪中而不能自拔;
相反,心理健康的人则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从而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六、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行为方式必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
不同年龄的人,其心理和行为表现都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年龄阶段特征。
如在正常情况下,孩子都是天真活泼、爱蹦爱跳的,他们很难安安稳稳,坐着不动。
如果一个学龄前儿童经常像年迈的老人一样,默默无言,逃避或害怕活动和伙伴之间的游戏,那么孩子的心理就可能有问题;
反之,一个高中生还像小孩子那样喜怒无常,好吵好闹,经常耍小孩脾气,那也是心理不正常的表现。
(二)、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应当同他在社会上生活中充当的角色相匹配。
如父母应当抚养、爱护、教育子女,而子女应当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
做教师的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表率,而做一名学生应当勤奋学习,虚心求教、尊敬老师等等。
(三)、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相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应是适度的,该激动时则激动,该冷静时则冷静,即能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如果刺激与反应之间发现失调,则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
如有的学生对别人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而耿耿于怀,以为别人是故意攻击或侮辱他,于是就暴跳如雷,大发雷霆或闷闷不乐。
甚至终日不思饮食。
还有的学生对不可笑之事而大笑不止,对不需悲之事而悲痛欲绝,这些都是心理不正常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