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9734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7法定代表人:

***

1.1.8项目负责人:

***

1.1.9项目申报时间:

2012年6月

1.1.10项目执行时间:

2012年7月——2014年5月

1.1.11承担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单位及其资质:

***市工程咨询评审中心,公司法人代表倪志刚。

公司资质证书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咨乙12120054516,资质等级乙级。

1.2项目单位概况

湖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0年,1998年,按照省教育厅关于“512工程”建设的要求,将原职业中专、县电大合并,由***市正式命名为“湖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2004年学校被定为“***县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县‘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学校主要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及向高校输送合格新生。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4人,其中特、高级教师103人,中级教师116人,实习指导教师45人。

在校学生6769人,各类成人专本科学员1000余人,年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

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运动场、礼堂、学生公寓、多功能餐厅,建有计算机教学中心、卫星电视接收站、语音室、多媒体室、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及电子电工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70亩省级庭院经济示范农场。

学校现开设有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电、幼师、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十多个专业。

办学三十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谨治学,科学管理,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教学比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向社会培养及向各类高校输送各类人才12000余人。

学校在全市珠算技能竞赛中连续九年蝉联冠军,2001—2006年分别获得***市微机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省劳技竞赛第二名,市劳技竞赛一等奖,***市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近年来对口升学上线率均在99%以上,毕业生上岗率98%以上,上岗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以优雅的教育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学质量,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1995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97年被评为***市职业教育“三强学校”,99年成为全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学校,2000年跨入“国家级重点”学校行列。

2005年获得阳光办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2003—2005年度教科研先进单位”。

2005—2008年连续获“***市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和“***县中学质量特别优秀奖”。

2007年被评为“***市初中等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示范学校”,2008年获“湖北省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称号,并被评为“2008年全省价格调查先进单位”。

《人民日报》、《大众科技报》、《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报》、《文化报》、《***日报》、湖北电视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先进事迹。

1.3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3.1编制依据

a.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b.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职成〔2001〕8号)

c.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01〕5号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的通知

d.湖北省教育委员会文件鄂教职〔1955〕021号省教委关于公布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通知

e.湖北省教育委员会文件鄂教职〔1999〕019号省教委关于公布“512”合格学校名单的通知

f.项目委托单位提供的项目相关资料;

1.3.2研究范围

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和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社会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其主要内容如下:

a.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b.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

c.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d.项目建设机构及建设进度

e.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1.4编制原则

本报告严格惯彻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精神。

为实现***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二期)建设主要目标,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社会需求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学校基础设施的规模、结构、功能、主要设备及配套工程等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初选意见和评价。

1.5研究过程

二○一二年五月受***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委托,***市工程咨询评审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成立项目专班,及时开展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收集项目区的社会经济、交通、城市发展规划、地质、水文气象等相关基础资料,并对项目建设地点进行了实地踏勘,详细了解该项目沿线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建筑材料来源、运输条件以及征地、拆迁等方面情况。

通过对收集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计算,并进行技术研究论证和经济评价,最终形成了《***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可研报告》。

1.6可行性研究概要

1.6.1项目建设的目标

积极发挥学校的“四中心一园区”作用,为学生和学员创业与就业打造优质的技术平台,将学校建设成为“定位准确、模式先进、条件配套、特色鲜明、就业优势明显”的湖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1.6.2建设规模

本项目占地面积2100㎡,总建筑面积6316㎡。

1.6.3建设的主要内容

包括学生实训厂房、综合实验室、办公室等教室的五层实训楼。

1.6.4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

1.6.5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

资金来源:

中央专项资金补助10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500万元。

1.6.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经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筑限高

m

20.4

2

占地面积

2100

3

建筑面积

6316

4

建筑层数

5

项目总投资估算

万元

1500

1.7结论简述

1.7.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职成〔2001〕8号)文件精神,解决***理工中等专业学校设施相对落后与不足的现状,拟在***理工中等专业学校院内新建一栋实训中心,将全县各类短训、学历教育单位的生产实习设备集中到实习实训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我县各类技术培训人员素质,为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和建设小康***培养、储备各类中、高级人才。

1.7.2本项目选址在***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内,符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本项目经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核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浠建选址J-2012007〕号,符合城乡建设规划要求;

本项目聘请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认定该项目对环境影响小,取得了***县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新建***理工中专实训楼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意见的函”浠环函〔2012〕120号,确认了该项目对环境影响等级为“小”,同意项目报建。

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现状的分析

***县位于鄂东中部,南临长江,北倚大别山,版图面积1949.3平方公里,自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五年建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现辖有16个乡镇(场、区),649个行政村,总人口103万人。

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8.09亿元,年均增长14.7%;

工农业总产值154.2亿元,年均增长13.7%;

财政收入8.48亿元,年均增长17.6%;

农民人均纯收入5273元,年均增长1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8元,年均增长13.8%。

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5.4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60.5%。

境内浠河、巴河、蕲河三大水系进入长江,大小湖泊33个,长江过境41公里。

京九铁路、泸蓉高速公路、大广北高速公路、黄标公路纵横过境,黄石长江大桥贯通大江南北。

***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现有专职教师264人,其中高级职称103人,中级职称116人。

在校学生45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58亩,校舍建筑面积57700多平方米。

***县政府为支持我县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准备再划拨土地50亩,用于扩建实训中心大楼,学员宿舍和食堂。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运动场、礼堂、餐厅,建有计算机教学中心、卫星电视接收站、语音室、多媒体室、校园网及闭路电视系统,建有省级庭院经济示范农场70亩。

学校现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应用、机电、幼师、办公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加工、庭院经济、种植养殖、园林等十多个专业。

***县作为鄂东中部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每年应届初中毕业生近12000人。

而高中每年只招收8000人左右,4000名左右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普通高中,如果他们不接受职业教育的话,要么成为低端工人,要么成为没有技能的农民,要么他们将成为无技术的“盲流”,成为未来社会的“包袱”。

根据***县统计局调查统计公报,***县每年外出打工的20万人,无技术能力的务工人员占85%,他们所干的活路是手提、脚踩、肩挑、背扛的体力劳动。

仅有15%的有技能的人员干技术工作。

从整个收入看,15%的技术工人收入占30%以上,85%的无技能工人收入占70%,劳动收益和劳动付出呈现了强烈的反差。

增加投入,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建设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习实训楼,能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扩大职教招生规模,为社会上无技能的“盲流”提供职业技能和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以及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1.2***县人力资源培训规划

贯彻落实市职教工作会议精神。

广大职教工作者牢固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国家、省、市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县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举措,贯彻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促进职教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根据中央和省、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县县情,将***县理工中专建设成我县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职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加强中职招生宣传,努力扩大中职办学规模。

实行“1+1+1”或“1+2”的办学模式,建立企业行业短训与学历教育互通机制,变秋招生为春秋两季招生,全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2000人,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适用技术人才培养等特色项目,年非学历培训约在3000人以上。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

结合、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积极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

继续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

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规模需求,积极承担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加强本校教材的建设和开发。

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加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切实做好了省级、国家级实训基地的申报工作。

努力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职教专项资金尽快启动,巩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开展省级示范学校创建。

认真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成国家和省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其中国家级培训8人,省级培训15人。

继续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

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民技能培训,特别是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完成每年3000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6000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

积极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广泛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成人继续教育。

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支撑平台,推动形成学习型社会。

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实行“中职生套读”等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落实全员招生制度,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文化科技资源,努力使人人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整合***境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所有的民办教育资源纳入***理工中专的统一指挥范围。

***本地现有各级各类民办职业学校八所,专业各具特色,但又比较分散,资源不集中,设备利用率低。

2009年以***理工中专为龙头,成立***职业教育联谊会,利用好唯一的一所公办职业学校良好的办学资源、设备条件,将一些分散的民办职教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教师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打造***职业教育的“航母”。

2.1.3***县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情况

为大力发展我县职业教育,优化县域内职业教育培训资源配置,根据国务院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关于实施“319”工程,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县政府研究部署的对全县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已如期完成。

a.整合机构。

将全县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进行整合,组建闻一多人才培养教育集团。

各整合对象承担职能不变,向上争资渠道不变,向下延伸服务对象不变,统一接受闻一多人才培养教育集团的领导。

b.整合人员。

闻一多才人培养教育集团组建后,原各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在编在岗人员,其原身份和工资渠道不变,按照岗位需求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在自愿的前提下择优划归闻一多人才培养教育集团统一管理和使用。

c.整合财产。

整合对象涉及到学校的土地、校舍、设备等财产,全部移交集团,由集团统一管理、调配和使用,但其原有产权保持不变。

e.整合项目。

将省、市有关部门下达到我县的所有培训项目整合在一起,集中交给闻一多人才培养教育集团管理,由其科学统筹安排全县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f.整合资金。

按照“部门性质不变、项目渠道不乱、培训用途不变、资金集中使用”的原则,由原项目主管单位(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培训项目和资金,然后统一归口到闻一多人才培养教育集团,由其统筹管理和使用。

g.组建机构,挂牌运行

组建闻一多人才培养教育集团内部机构,宣布人员安置方案,召开干部职工大会;

举行挂牌仪式,闻一多人才培养教育集团正式运作,研究出台闻一多人才培养教育集团管理体制机制,按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2.1.4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在社会需求日益旺盛的新形式下乃未能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其症结在于指导思想、工作措施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a.重普轻职的思想观念尚未根本转变

长期以来,因受传统教育和“读书观”的影响,社会已经根深蒂固的形成了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高层次人才培养、轻技能型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致使个人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明显不足。

目前,我县“普高热”有增无减。

人们总是希望子女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奔向经济发达地区,根本不愿送孩子参加职业培训,在***就业。

即使初中、高中毕业没有升学,也不愿走培训之路,而是直接加入打工行列。

近年来,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面向社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收效甚微。

如2003年秋,学校与大连服装学校联合办学,他们派来了专业教师,安装了电车,印发了简章,走村窜户进行宣传,结果没有招到一名学员,最终撤走了人员、搬走了设备。

2004年春季,学校专门租赁县农科所大楼,面向社会培训技术工人,尽管采取了电视广告、发宣传单等途径广泛宣传,仍仅招收23名学员。

从去年下半起,理工中专联合县人才交流中心、深圳市行业协会在原电大办班,尽管宣传力度很大,政策很优惠,但就读学员不多。

由于受思想观念的影响,致使我县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尚没有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b.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县职业教育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多头分算管理。

职业教育分属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各行业部门领导;

二是证书各发各部门的。

教育部门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不同行业又有各自的执业证,造成学生面对重复多头考试。

三是人才培养与就业分离。

突出表现在“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教育、劳动、人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由于中职校分属不同的系统和部门,还存在着分散重复办学、资源配置不当,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

c.职教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落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我县的职业学校,普通存在学校规模不够,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设施陈旧落后的问题。

如:

县理工中专生均固定资产2233.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3321.97元;

生均专用设备264.64元,比全国水平少451.77元;

生均校舍面积6.48平方米。

县财政每年仅拨教师四块工资,学校每年自筹工资就达70余万元,至于办公费、建设费等更无从谈起。

近几年,学校为满足教学需要举债搞建设,新建了食堂、综合楼、学校公寓,负责达到100多万元。

由于职教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职业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实验设施,没有实训基地,农业优质品种的开发、实验、示范和推广等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没有设备和场所,只有在教室里讲养猪、书本上学机械、黑板上搞科研。

“双师型”教师更加缺少,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也不高,职业学校专任教学合格率为80.5%。

专业教师的比例仅为15%。

目前,我县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生产经历。

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进不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又不能流动。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另外,一些职业学校办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脱节。

个别学校质量意识不强,抓教学敷衍了事,短期行为严重,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声誉和社会认可度。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职成〔2001〕8号)文件精神,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布局,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2.2认真贯彻落实各级职教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决定,抢抓“十二五”期间国家、省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契机,集中人力财力建设“***县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中心”,服务“三农”,服务***经济建设;

为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搭建坚实的技能培训平台;

为我县职业教育实现集团化办学模式尊定坚实基础。

2.2.3“***县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中心”建成后,有利于整合全县职教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实行资源共享;

有利于整合全县专业教师队伍,发挥最大效益;

有利于我县农牧水产种养“新、名、特、优”产品的改良、研发与推广工作顺利开展与实施,尽快实现全县的“农业产业化”;

有利于服务招商引资,为落户***的企业提供充足合格的人才储备;

有利于打造“闻一多”职教品牌,组建“闻一多职教集团”;

有利于扩大我县职教招生规模,使全县普职比大体相当,中职在校生数达到8000人的规模,提升职教办学水平;

有利于各类技术人员培训质量及培训者的素质提高。

第三章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

3.1需求分析

我县现有农业人口89.02万人,农村劳动力38.82万人,除已外出的20万劳动力外,农村还有剩余劳动力6.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7.8%,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1.22万人,下岗职工、复退军人5万人。

每年需要培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为适应“农村产业化”,加快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新型农民近5000人,此外,还有需要再就业培训的下岗职工、复退军人约3000人。

应该说我县开展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力。

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在打工中悟出,没有一技之长越来越不能适应务工要求,纷纷来信、来电要求参加技能培训,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务工要求。

3.2建设规模

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职成﹝2001﹞8号)的原则要求和各项规定,建设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

设施和仪器设备要规范、实用,并要有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

依据上述规定,***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拟新建实训楼一栋,为五层框架结构,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16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

3.3建设内容

一层为生产实训厂房、综合实验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建筑面积1452.29平方米;

二层为生产实训厂房、综合实验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建筑面积1452.29平方米;

三层为生产实训厂房、综合实验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建筑面积1452.29平方米;

四层为生产实训厂房、综合实验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建筑面积1452.29平方米;

五层为综合实验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建筑面积440.46平方米;

顶层为楼梯出口,建筑面积66.53平方米。

第四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1建设地点

***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位于***理工中等专业学校院内东北方向,项目所在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设施合理利用,节省建设资金,建设地点条件优越。

4.2建设条件

4.2.1项目区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区位于***县清泉镇,清泉镇是***县政治、文化中心,国土面积259.5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2万人,辖9个社区、72个行政村。

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贸活跃、经济发达。

4.2.2气象条件

***县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别大,气候的显著特征是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春季温度多变,一年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16.4度。

1月最冷,平均气温4度左右;

7月最热,平均气温29度左右。

年降水量在1318毫米左右。

4.2.3工程地质条件

a.地形地貌条件

场区地面高程在27.10-34.31m,场区属堆积平原地貌。

b.地质条件

本次项目无地质勘察资料,根据周边竣工工程(边界距离20米内)地质资料,项目区域场地岩土自上而下划分为七层:

其中第一层为回填土;

第二层为粉砂;

第三层为细砂;

第四层为中砂;

第五层为粗砂;

第六层鹅卵石;

第七层为中风化。

c.场区水文件条件

本项目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赋存于第一层回填土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水量小;

基岩裂隙水主要贮存在底部基岩中,含量甚微。

场地中部粘性土为相对隔水层。

本场区附近无污染水源排放点,根据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分析,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d.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县城区基本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根据相关地质资料,项目场地属中软场地土,属Ⅱ类建筑场地。

4.2.4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本项目用地位于***县清泉镇绿杨桥路286号,交通便利,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附近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