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9650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C.―氟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克

D.―氟二氯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

1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用途

性质

A

二氧化碳

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

氮气

用于食品防腐

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D

洗洁精

洗涤油污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A.AB.BC.CD.D

1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12.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A.产生蓝色沉淀0.98g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13.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②Fe2+③Cu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14.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

4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15.SO2和CO2的大量排放分别是造成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直接原因.SO2与CO2比较,在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点,如:

密度都比空气大,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也有不同点,如:

SO2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且有毒,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品红溶液区别SO2和CO2

B.SO2和CO2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同

C.某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2

D.某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不一定是CO2

16.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是氢氧化钠溶液,我的家人和谐共处,相互间不发生反应。

以下溶液中能进我家门的一组是

A.KNO3Na2SO4HClKCl

B.KNO3NaClNH4ClNa2SO4

C.KOHBaCl2KClNaNO3

D.K2CO3K2SO4CaCl2NaNO3

17.实验中除杂的思路有两种:

一是将杂质除去,二是将有用物质提取出来,以下除杂方法与后者的思路一致的是()

A.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B.用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C.加热蒸发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D.用适量石灰石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18.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B.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

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9.“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测得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条件,下列作物较适宜在火星北极种植的是(  )

植物

大豆

棉花

茶树

松树

pH

6.5﹣7.5

6.0﹣6.8

5.0﹣5.5

5.0﹣6.0

 

A.大豆B.棉花C.茶树D.松树

20.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二、填空题

21.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图甲是镁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氧化镁的示意图.

①氧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

图中的x=_____.

②从得失氧的角度看,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_____反应;

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反应中镁原子_____(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③由图甲可知,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后,其化合价将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图乙是NaCl与AgNO3两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写出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另一化学方程式:

_____(反应物之一为AgNO3).

22.科学家证明了“一氧化氮气体分子是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的信号分子”。

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

二氧化氮又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回答一点即可),不能直接排放入大气中的理由是。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3.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被称为农业生产中的铵态氮肥,下表是氮肥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100g水)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

(1)从表可知,在70℃时,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铵________克。

(2)烧杯A是70℃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下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下图所示是对氯化铵性质的探究实验:

①图1说明氯化铵溶于水会________热量;

②图2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色;

③在农业生产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

24.“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1)“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2NO+2CO→N2+2CO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_____在空气中含量最高,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_____.竹子可加工成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其作用与实验室中常用的_____(填物质名称)相似.

(2)“化学为人类提供动力.”氢能属于绿色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南海储量很高.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甲烷属于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推断题

25.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白色固体,E为黑色固体(一种金属氧化物),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H_____.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物质B与水反应时会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题

26.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做出猜想)①可能是CaCO3:

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②可能是________:

原因是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③还可能是_______.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震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于是他得出白色粉末是CaCO3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白色粉末中_____

②往上述试管残留的白色固体中加入_______

________

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_____是正确的.

(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员提出了保存、使用易变质溶液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__.

a密封保存b使用前临时配制c禁止使用该试剂

五、科学探究题

27.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践)

猜想: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C无色无味的气体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II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六、计算题

28.北方人喜欢吃火锅,常用的火锅燃料是一种俗称“固体酒精”的物质,已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C2H5OH).醋酸钙和水按一定比例制成的“胶冻”

(1)C2H5OH中C、H质量比为_____.

(2)30g“固体酒精”中含碳元素的质量_____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9.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a、b的数值分别为_____、_____。

(2)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第二次加入ag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量体裁衣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铁杵成针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木已成舟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火上浇油是物质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B

A、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蛋白质和糖类符合定义,故A正确;

B、人体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故错误;

C、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D、可溶的重金属盐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饮用牛奶可防止人体蛋白质被破坏,故D正确.故选B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3.B

【详解】

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性:

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

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故选B。

4.C

【分析】

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故选C。

5.D

小明家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说明缺钾,应补充钾肥。

A、Ca(H2PO4)2中含磷,为磷肥,不符合题意;

B、NH4H2PO4中含氮和磷,是含氮和磷的复合肥,不含钾,不符合题意;

C、CO(NH2)2中含氮,为氮肥,不符合题意;

D、KCl中含钾,为钾肥,符合题意。

故选D。

6.C

A、蔗糖溶解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故正确;

B、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

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利用压强差得出结论,是宏观现象,故错误;

D、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氨水溶液呈碱性,使A烧杯中溶液变红,故正确。

故选C。

7.C

合成材料包括: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故选C.

8.A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是燃料充分燃烧,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故答案选择A。

9.D

一氟二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Cl2FCH3)可知,A.―氟二氯乙烷是有机物;

B.―氟二氯乙烷由碳、氯、氟氢四种种元素组成:

C.―氟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

D.―氟二氯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

1是正确的叙述;

故答案选择D。

10.A

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称为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B、熟石灰是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隔绝氧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变质;

D、洗洁精能洗涤油污,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选A

11.B

A、t1℃时,相同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故溶液质量是7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

75g=1:

3,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2.D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按照质量比2:

1的进行,

A、所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0.98g,故A正确;

B、反应后没有气体生成,所以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是10g+5g﹣0.98g=14.02g,硫酸钠为1.42g,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为:

×

100%=10.4%,故C正确;

D、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4.02g,原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10,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中的数据都是纯净物.

13.B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该元素的单质;

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

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Fe2+、Fe3+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故质子数不变,Fe2+、Fe3+质子数相同。

14.D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

3C+4NH3

2N2+3CH4.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

4,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C

由题意知,SO2与CO2比较,在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点,如:

SO2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且有毒,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下面的选项就是根据这些性质来判断。

A、这是SO2和CO2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可用品红溶液区别SO2和CO2.故A正确;

B、SO2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CO2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见SO2和CO2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同.故B正确;

C、S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亚硫酸钙沉淀,所以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C错误;

D、由C的解析可知,D的说法正确。

16.C

A中的盐酸不能存在;

B中的氯化铵会和氢氧化钠反应;

D中碳酸钾会和氯化钙反应得到沉淀。

17.A

A、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是加热水沸腾,不断挥发,再冷凝得到蒸馏水,是利用了将有用物质提取出来的原理,正确;

B、用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发生的反应:

2Cu+O2△2CuO,是将杂质除去,错误;

C、盐酸的溶质是气体氯化氢,故加热蒸发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是将杂质除去,错误;

D、用适量石灰石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发生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是将杂质除去,错误,故选A

18.D

根据图中CaCO3、CaO、CO2这三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比例变化,其中CaCO3增加,CaO、CO2减少,说明CaO、CO2是反应物,CaCO3是生成物,是化合反应,故选D。

19.A

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的作物则适宜在火星种植,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据此解答。

A、大豆适宜生长的pH6.5﹣7.5,可以在弱碱性土壤中生长,故A正确;

B、棉花适宜生长的pH6.0~6.8,呈酸性,不可以在弱碱性土壤中生长,故B错误;

C、茶树适宜生长的pH为5.0~5.5,呈酸性,不可以在弱碱性土壤中生长,故C错误;

D、松树适宜生长的pH5.0﹣6.0,呈弱酸性,不可以在弱碱性土壤中生长,故D错误。

故选:

A。

20.D

A、根据图示可知,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金属M将硝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则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

B、由A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应位于H前,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正确;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

D、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硝酸亚铁为浅绿色,错误。

故选D

21.MgO12氧化失去降低HCl+AgNO3=AgCl↓+HNO3

(1)①根据氧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显﹣2价,镁元素通常显示+2价,原子得失电子后,质子数不变进行分析;

②根据有氧参加的反应叫氧化反应,镁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进行分析;

③根据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不变,电子数增加,所以形成的离子带负电,化合价降低进行分析;

(2)①根据常见离子的名称进行分析;

②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③根据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分析.

(1)①氧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显﹣2价,镁元素通常显示+2价,所以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原子得失电子后,质子数不变,所以图中的x=12;

②有氧参加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镁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③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不变,电子数增加,所以形成的离子带负电,化合价降低;

(2)通过分析微观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

HCl+AgNO3=AgCl↓+HNO3。

故答案为

(1)MgO,12;

②氧化,失去;

③降低;

(2)HCl+AgNO3=AgCl↓+HNO3。

22.

(1)无色一氧化氮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氮,且二氧化氮能形成酸雨

(2)3NO2+H2O=2HNO3+NO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不能直接排放入大气中的理由是:

一氧化氮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氮,且二氧化氮能形成酸雨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