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根据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地防治措施
与植物病理学有联系的学科包括: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等;
植物病理学应该属于医学的分支,可以称为植物医学,研究对象涉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间的互作,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第二章园艺植物病害的概论
1、你认为如何描述植物病害的定义更合适?
为什么?
植物病害:
指植物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所造成的后果。
原因:
该定义既包括了病因、病程和病害结果,又避免了定义太具体、概括性不够的缺点。
2、园艺植物病原生物有哪几类?
它们各属于哪个界别地生物?
1、线虫-----动物界
2、植生滴虫-----原生动物界
3、寄生性植物-----植物界
4、菌物-----菌物界
5、卵菌-----藻物界
6、细菌、植原体-----原核生物界
7、病毒、类病毒-----病毒界
3、“病害三角”中环境因素有何作用?
环境越有利于病原,病害发生越重;
环境越有利于寄主,病害发生越轻。
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4、植物病状和病征各有几大类?
如何区分它们?
症状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
变色指植物生病后植株全株或局部失去正常颜色,一种是褪绿或黄化,一种是花叶;
坏死是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主要是由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细胞组织以及寄主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织的分解和破坏,是由病原微生物产生水解酶类等的分解、破坏植物组织所造成的。
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植物根细胞受害吸水困难或病原微生物毒害、诱导的导管堵塞造成的;
畸形是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受到促进或抑制性病变,使植物整株或局部形态异常。
病征有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菌核和脓状物。
粉状物直接产生于表面、表皮下或组织中,以后破裂后散出,包括銹粉、白粉黑粉和白銹;
霉状物菌状物是菌丝、各种孢子梗和孢子在植物表面构成特征,包括霜霉、绵霉、霉层;
粒状物菌物在菌部产生的大小、形状色泽和排列方式差别很大的物质;
菌核是菌组织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形状差别很大;
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溢出的脓状黏液。
5、简述不同症状的形成原因。
变色主要是由叶绿素或叶绿体受到抑制或破坏,色素失调造成的。
坏死主要是由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细胞组织以及寄主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腐烂是由病原微生物产生水解酶类等的分解、破坏植物组织所造成的。
萎蔫主要是由于植物根细胞受害吸水困难或病原微生物毒害、诱导的导管堵塞造成的。
畸形主要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激素或干扰寄主激素代造成的。
6、植物病征主要有那些变化?
如何在病害诊断中应用?
植物病害症状变化主要表现为异病同症、同病异征、征状潜隐等几个方面。
一般可以依据其进行识别,指导生产防治。
第三章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因
第一节
1.如何正确区分病原与病因?
它们是怎样的相互关系?
答:
引起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因有生物性病因和非生物性病因两大类。
非生物性病因主要是指不良环境因子,称为非生物因子,为避免混淆,不使用“病原”这个词汇。
生物性病因称为病原生物,包括病原菌物、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植物等。
其关系可图示为:
2.菌物有哪些基本性状?
营养体有哪些变态?
菌物的基本性状有
(1)无根、茎、叶分化的异样型生物;
(2)有明显的细胞壁(除黏菌的营养体外)和细胞核;
(3)菌体形态在基物外呈变形虫状(爬行)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无壁、多核)、单细胞、菌丝状(有隔或无隔);
(4)营养方式:
复生、几声或共生生活;
大多为寄生或腐生生物(从动植物的活体或尸体或残枝烂叶分解、吸收营养物质);
(5)典型的不动性生物,部分种类可产生游动孢子。
营养体有如下变态:
(1)厚垣孢子;
(2)吸器;
(3)附着胞和侵染垫;
(4)菌坏和菌网;
(5)匍匐菌丝和假根
3、菌物的无性繁殖产生哪些无性孢子?
各有何特点?
无性繁殖是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孢子等
游动孢子,产生在由菌丝膨大而成的游动孢子囊。
孢子通常为圆形、洋梨形或肾形,具一根或两根鞭毛,能够游动。
孢囊孢子,产生于孢子囊中的生孢子。
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分生孢子,产生于菌丝分化的分生孢子梗上。
是生于细胞外的孢子,所以称为外生孢子。
厚垣孢子,是由胞壁变厚而形成的休眠孢子。
厚垣孢子呈圆形、纺锤形或长方形。
4、菌物的有性繁殖产生哪些有性孢子?
有性生殖是指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结合而成,最后发育成厚壁的、二倍体的卵细胞。
结合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顶端融合成一个细胞,在次细胞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二倍体的厚壁孢子。
子囊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结合,经过质配、核配和减速分裂而形成单倍体的孢子。
子囊孢子大多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的子囊。
担孢子,双核菌丝顶端膨大形成棒状担子,或双核菌丝细胞壁加厚形成冬孢子。
在担子或冬孢子的双核经核配、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担孢子。
5、菌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产生哪些性细胞或性器官?
菌物的性细胞称配子,有雄配子和雌配子。
性器官称为配子囊,有雄器、藏卵器、产囊体、雌器
6、菌物的生活史分哪5种类型?
它们的倍性(单倍体、双倍体)和核型(单核、双核)各有哪些变化?
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菌物的生活史。
5种类型:
①无性型:
只有无性阶段即单倍体时期。
②单倍体型:
营养体和无性繁殖体为单倍体,有性生殖过程中质配后立即进行核配和减速分裂,二倍体阶段很短。
③单倍体-双核型:
有单核单倍体和双核单倍体菌丝。
④单倍体-二倍体型:
生活史中单倍体和双倍体时期互相交替。
⑤二倍体型:
单倍体仅限于配子囊时期,整个生活史由二倍体阶段构成。
7.菌物依据哪些特点分为5个门类?
依据哪些特点划分变种、专化型和生理小种?
菌物依据以下特点分为5个门类:
(1)无性阶段有能动细胞(游动孢子);
有性阶段产生卵孢子——卵菌门;
(2)无性阶段无能动细胞;
有性阶段a产生接合孢子——接合菌门;
b产生子囊孢子——子囊菌门;
c产生担孢子——担子菌门;
(3)无性阶段无能动细胞且未发现有性阶段——半知菌类。
变种是根据一定的形态差别来区分的;
专化型和生理小种在形态上基本没有差别,而是根据其致病性的差异来划分的。
专化型的划分大多是以一种菌物对不同属、种寄主植物的致病性差异为依据;
生理小种的划分大多是以一种菌物对不同寄主品种的致病性差异为依据。
8.以霜霉菌、白粉菌、锈菌为例,重点掌握菌物分属的鉴别特征。
孢囊梗有限生长,孢囊梗及其顶端的分枝是霜霉菌分属的依据;
闭囊壳的子囊的数目(一个或多个)及外部附属丝形态是白粉菌分属的依据;
锈菌是活体寄生菌,菌丝在寄主细胞间隙中扩展,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吸取养料。
9.以锈菌为例,简述其5种孢子形成的过程,其倍性与核型的变化情况。
冬孢子主要起越冬休眠的作用,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常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
锈孢子、夏孢子是再次侵染,起扩大蔓延的作用。
10.菌物所致病害有哪些特点?
菌物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
特别是在病斑上常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症,这是菌物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
5.原核生物所致病害的症状有何特点?
病原是如何侵入寄主?
如何传播的?
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
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
二是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
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植物菌原体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变色和畸形,包括病株变黄、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片变小,花变叶等。
病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气孔等)侵入寄主植物。
在田间,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流水(包括雨水、浇灌水等)进行传播。
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细菌侵入,而且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因而往往成为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植物病原体和寄生维管束的难养细菌往往借助叶蝉等在韧皮部取食的昆虫介体或嫁接、菟丝子才能传播。
第三节
1.植物病毒的分类更多依赖于核酸类型、链数多分体情况、基因表达策略等数据,与其他生物主要依据形态分类有明显不同。
您认为这是分类系统的进步或是不成熟?
我认为是分类系统的进步。
由于其他生物主要是以宏观的为主,更容易根据他们形态特征来分类。
加上当时的科学技术并没有这么高,还没有那么清楚遗传物质以及基因的表达,所以传统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特征等。
而病毒的造成的危害主要是依据核酸和基因在寄主的表达所致。
加上如今的在微观和基因表达方面的科学技术比较成熟,能够用核酸类型、链数、多分体情况、基因表达策略等数据进行分类,因此这样的分类可以更好的把病毒归类,清楚同类的危害。
2.以+ssRNA病毒为例,简述植物病毒核酸复制和蛋白表达的过程。
RNA病毒的核酸复制是以基因组RNA为模版合成互补链RNA,然后再以互补链RNA为模版合成基因组RNA。
正链RNA病毒基因组核酸可以直接作为mRNA使用,其他植物病毒则需要不同步骤的转录。
再通过tRNA转运核苷酸以mRNA的密码子翻译出蛋白。
由于真核生物的蛋白合成机构——核糖体仅能识别翻译mRNA上的第一个可读框,同一核酸链上其他基因的表达则需要借助某些特殊翻译策略,如通读、移码、多分体基因组、多聚蛋白、亚基因组RNA等。
3.植物病毒依靠哪些传播方式传播?
介体昆虫传毒有哪些机制?
与病毒病害的防治有何关系?
传播方式
(1)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
(2)嫁接传播(3)机械传播(4)土壤传播(5)昆虫传播
介体昆虫传毒机制:
1.专化性某种病毒只能有一种昆虫传播
2.时间性
非持久性:
昆虫获毒后立即就能传播,但很快就会失去传毒能力。
半持久性:
昆虫获毒后不能马上传播,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播,这段时间叫做“循回期”。
其原因是病毒要通过昆虫的体液再传回到唾液。
但病毒不能再昆虫体繁殖,因而传播时间是有限的③持久性:
昆虫获毒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播。
一些昆虫一旦获毒后,可终生保持传毒能力,说明这种病毒能在昆虫体增值。
与防治有何关系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是病害防治的基础之一。
病毒如何积累和扩散与传播方式直接相关,所以确定防治对象和防治方法必须先了解传播特点。
另外,在介体传播中,病毒-介体-植物三者之间的复杂生物学关系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四章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3.答:
病原物有以下致病方式:
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份;
2.分泌各种酶类,消解和破坏植物组织和细胞,侵入寄主并引起病害;
3.分泌毒素,是植物细胞中毒;
4.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或干扰植物的正常激素代,引起生长畸形。
4.答:
按照抗病能力的大小,抗病性被划分为免疫抗病耐病感病避病5种类型。
抗病机制可分为结构抗病性和生物化学抗病性,前者是机械的阻碍作用,利用组织和结构的特点组织病原物的接触侵入与在体的扩展破坏;
后者是植物的细胞或组织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产生对病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来抑制或者抵抗病原物的活动。
5.答.病原物的浸染过程包括侵入前侵入潜育和发病4个阶段;
病毒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浸染和再浸染等环节。
(以下可自由发挥)病原物的浸染和病毒循环息息相关,病毒循环包括病原物的浸染,如果切断病原物浸染这个过程,能达到切断病毒循环防治病害的目的。
6.答:
垂直抗性的特点:
具有垂直抗性的植物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个(些)小种具有抗性,而对于另一个(些)小种则没有抗性。
即品种的抗病性与小种的致病性有特异的相互作用。
这种抗病性一般表现为免疫或者高度抗病,但抗病性难以持久。
水平抗性的特点:
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对病原物所有的小种的反应是近于一致的。
即品种的抗病性与小种的致病性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不容易因为病原小种变化而在短期导致抗病性丧失,抗病性较为持久。
(以下可自由发挥)
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利用品种抗病性与小种致病性间有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1.可以生产专门抗病害作物来达到预防害虫的目的2.对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种植时注意选地,种植管理过程注意防止病原物的传播等。
7.病原物在何处以何种状态越冬越夏?
借何种方式进行传播?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一般有寄生、休眠、腐生等不同的方式,而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土壤、植株、繁殖器官、病残体和介体昆虫等几方面。
病原物传播的方式主要分为自然动力传播、主动传播、人为因素传播3大类。
8.病害循环与病原物的生活史既有关联,又有区别,请结合图4-4标明病原物的生活史阶段。
【注意:
P79图4-4自己画上去哦】
关联:
研究病害循环必须了解病原物的生活史,因为研究病原物生活史是研究病害循环的基础。
区别:
主要是概念上的区别,典型的生活史应包括有性和无性阶段,大部分或部分是在寄主体完成的。
而病害循环则包括病原的侵染过程、病原物的传播以及越冬越夏等过程,是从一个生长季节到下一个相同季节在寄主体、外交替进行的。
9.植物病害流行的三要素是什么?
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的三要素:
即大量具有致病力的病原、感病的寄主和有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
相互影响:
(1)病原物毒性生理小种的出现能克服当地广泛种植品种的抗病性,就可能导致病害的流行。
(2)长期大面积推广种植单一化的或遗传性一致的抗病品种,能对病原物形成强大的定向选择压力,导致病原物毒性生理小种种群上升,品种抗病性丧失和病害的大流行。
(3)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气象条件主要影响病原物的传播、侵染、潜育、产孢和寄主的抗病性,当气象条件有利于病原物的传播、侵染,而不利于寄主生长时,病害才可能流行;
耕作制度的改变必然引起农业生态体系中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导致某些病害的流行,特别是近年来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园艺作物复钟指数的提高和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增加了保护地流行病害的种类和病害流行的频度,另一方面使病原物及其传播介体有了更好的越冬场所,增加了初侵染来源,提高了保护地外某些病害的流行程度,另外,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很多技术环节都与病害的传播、侵染有关。
10.什么是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与空间动态?
什么是单年流行病害与积年流行病害?
什么是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病害?
(1)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指研究病害数量随时间而增长的发展过程;
(2)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指研究病害由点到面的发展变化;
(3)单年流行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节,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病原物数量的积累过程,导致病害流行;
(4)积年流行病害:
指需要连续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病原数量的积累过程,导致病害流行;
(5)单循环病害:
多是积年流行病害,是指无再侵染或再侵染作用不大,潜育期长的病害;
(6)多循环病害:
大多是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的单年流行病害。
第五章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与治理原理
1,如何田间识别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园艺植物病害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害。
而非传染性有如下特征:
(1)此类病害在田间一般为较大面积的均匀发生,没有由点到面逐步扩展的过程;
(2)此类病害不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因此受病植物表现出的症状只有病状没有病症。
(3)非传染性病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更密切,发生面积更大,无明显的发病中心和中心病株,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恢复(环境条件改善后)
2,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协助进行病害的识别?
进行病原检查是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制片观察方法。
当病症为霉状物或粉状物时,可用解剖针或解剖刀直接从病组织上挑取子实体制片;
当病症为颗粒状物或点状物时,采用徒手切片制作临时切片;
当病原物十分稀疏时,可采用黏贴制片;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根据子实体的形状,孢子的形态,大小,颜色及着生情况等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
3,病原生物的鉴定与病害的诊断是何种相互关系?
如果对一个病害的病原物进行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并得到确实证明,那么这种分离到的微生物就可确定是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物
4,柯赫氏法则的原理和步骤是什么?
如何掌握“纯培养”与纯化病原物?
原理:
用纯培养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以实现病原生物的鉴定
步骤:
(1)在所有检查的患病植物上,该微生物必须总是伴随着该病害而存在。
(2)将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并可得到纯化的微生物。
(3)将所得到的纯化微生物接种到相同的健康植物上,并能在接种植物上再现相同的病害。
(4)必须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在分离到这种病原微生物,而且它的特征必须与第二步所得的纯化微生物的特征完全相同。
当接种后的植株发病后,再从这个病株获取纯化病毒,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接种,得到同样的结果
5、为什么我国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
综合防治的原则是什么?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植保工作的总方针,也是植物病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极其重要,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阻止传播:
通过检疫措施预防危险性病害的传播,对于国外局部地区发生的一些危险性病害,只有严格预防其传入与传出,才能控制其蔓延和危害;
二是做好预防:
在病害发生之前采取积极措施,把病害消灭在未发生前或初发阶段;
对于一些单循环病害,主要在病菌浸入之前做好预防,对于多循环病害,重点预防再浸染的发生,防止病害流行。
“综合防治”作为防治工作的科学管理系统也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防治对象的综合:
根据植物生产的需要,对于多种病害甚至包括虫害进行综合治理;
二是防治措施的综合:
充分利用各种防治措施,取长补短,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及危害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将病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达到高产、稳产、优质、安全的目的。
原则:
①综合防治要统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的全局,通过各种措施的配合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有益微生物繁殖生存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防治效果,也要考虑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长远影响。
②综合防治要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决不是简单的各种措施的累加,更不是措施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当地、当时病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协调运用必要的防治措施,争取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效果。
③综合防治要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注重经济效益,因此综合防治要做到措施合理,增收节支。
④综合防治要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安全,要保证作物和人畜的安全,避免或减少防治带来的副作用。
6、如何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
植物检疫有哪些主要措施?
确定的条件:
①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是在我国从未发生过,或某些病虫在我国虽有发生,但也仅限于极少数地区发生。
②必须是主要通过人为因素进行远距离传播的有害生物。
③必须是危险性很强,对农业生产能造成严重危害,一旦传入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④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防治的有害生物。
综合以上四个基本条件,才能正确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
措施:
①调查研究,掌握国外疫情②划分“疫区”和“保护区”③产地检疫和现场检验④对感染有害生物的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在发送地点及达到地点进行消毒处理⑤对外检疫工作由检疫机关在港口、机场、车站、邮局等地进行⑥在抽样检查时如发现可疑的、当时无法确定的检疫材料,一定要在隔离的温室或苗圃种植,或在室进行分离培养,得出肯定的结论后才能决定处理方法。
7、农业防治包含哪些容?
各项措施的防治对象有何局限性?
包括①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苗;
②田园卫生;
③栽培措施;
④轮作;
⑤时期采收和合理贮藏。
①的局限性:
种子繁殖时一定要建立无病的留种田或无病的留种区,留种田和留种区要与常规生产田隔离并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病原物的传染,必须加强留种田的病害检测和防治工作,收获时要单打单收,防治混杂;
②的局限:
一是在生长期将发病初期的病叶、病果、病株及时摘除或拔掉,以免病害在田间扩大蔓延,另外还要铲除田边杂草,二是采收后,要将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的越冬数量;
③的局限:
需要通过改善种植方式,适当调整播期,加强水肥管理、合理修剪才可以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④的局限:
并不是对所有的病害都有效,只对以病原物的休眠体在土壤中存活的病害和土壤寄居菌所致的病害效果较为明显。
最好的轮作效果是水旱作物轮作,虽然实施难度大,但效果显著;
⑤的局限:
采收不当会加重采后病害的发生因此采收和贮藏也是病害防治中必须注意的环节,如水果采收的时间、采收和贮藏过程造成伤口的多少以及贮藏期的温湿度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