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填空Word文档格式.docx
《炼铁填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铁填空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
15.高炉内CO不能全部转变成CO2的原因是因为铁氧化物的()需要过量的CO与生成物相平衡。
间接还原
16.铁矿石还原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和()的特性。
煤气流;
矿石
17.高炉内碱金属的危害根源在于它们的()。
循环和富集
18.软熔带位置(),则上部气相还原的块状带较大,有助于煤气利用的改善和()降低。
低;
直接还原度
19.直接观察法的内容有:
看风口、看出渣、()、用()判断炉况。
看出铁或看铁水;
料速和料尺
20.下部调剂是想尽方法维持合理的(),以保证气流在炉缸初始分布合理。
送风制度
21.钛渣稠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二是炉渣在炉缸内停留的时间太长。
炉温过高
22.选择风机时,确定风机出口压力应考虑风机系统阻力、()和()等因素。
料柱透气性;
炉顶压力
23.从有利于热风炉的换热和蓄热来讲,上部格子砖应具有()能力,中下部格子砖应具有较大的()能力。
耐热;
蓄热
24.影响高炉寿命的因素有筑炉材质、()、操作制度和()措施。
冷却设备和冷却制度;
护炉与补炉
25.重力除尘器直筒部分的直径一般按煤气流速()设计,高度按煤气在直筒部分停留的时间()计算。
0.6~1.5m/s;
12~15S
26.风口损坏后出现断水应采取的措施有喷水、()以及()。
组织出铁;
减风到需要水平
27.开炉料的装入方法有()、()、()。
炉缸填柴法;
填焦法;
半填柴法
28.停炉方法有()和()两种方法。
物料填充;
空料线打水
29.风口前每千克碳素燃烧在不富氧,干风的条件下,所需风量为()。
4.44m3/kg
30.高炉的热效率高达(),只要正确掌握其规律,可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
75%-80%
31.要使炉况稳定顺行,操作上必须做到三稳定,即()、()、()。
炉温;
碱度;
料批
32.某有效容积1000m3高炉2004年产生铁85.83万吨,其中炼钢生铁79.83万吨,Z14铸造生铁6万吨,焦比400kg/t,计划休风84小时,无计划休风12小时,中修45天,则该高炉当年有效容积利用系数为()焦炭冶炼强度为()
2.70t/m3·
d;
1.083t/m3·
d
33.选择冷却壁结构型式,要以()为基础,以防止()为目的,以防止(冷却壁破损)为措施,以()作为根本的原则。
热负荷;
内衬侵蚀和脱落;
高炉长寿
34.一般风温每提高100℃,使理论燃烧温度升高(),喷吹煤粉每增加10kg/t,理论燃烧温度降低()。
80℃;
20~30℃
35.限制喷煤量的因素主要是()、()和()三个方面。
炉缸热状态;
煤粉燃烧速率;
流体力学
36.目前计算理论焦比的方法有四种:
()计算法,()计算法,()计算法,()计算法。
联合;
里斯特;
工程;
根据区域热平衡
37.根据里斯特操作线,高炉内氧有三个来源:
与()结合的氧,与()结合的氧和()。
矿石中Fe;
少量元素Si、Mn、P、V、Ti等;
鼓风带入的氧
38.炉外脱硫常用的脱硫剂有()、()、()、()及以它们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脱硫剂。
电石CaC2;
苏打Na2CO3;
石灰CaO;
金属镁
39.影响洗涤塔除尘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和()。
洗涤水量;
水的雾化程度;
煤气流速
40.按照国家标准高炉煤气洗涤水循环利用率缺水区大于(),丰水区大于()。
90%;
70%
41.当前高炉采用的检测新技术有:
()或()检测料面形状,()测定焦矿层分布和运行情况()测高炉内状态及反应情况等。
红外线;
激光;
磁力仪;
光导纤维
42.生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
铸造铁;
炼钢铁;
铁合金
43.在钢材中引起热脆的元素是(),引起冷脆的元素是()。
Cu、S;
P、As
44.在Mn的还原过程中,()是其还原的首要条件,()是一个重要条件。
高温;
高碱度
45.达到入炉料成分稳定的手段是()。
混匀或中和
46.炉渣中含有一定数量的MgO,能提高炉渣()和()。
流动性;
脱硫能力
47.炉况失常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失常,
一类是()失常。
炉料与煤气运动;
炉缸工作
48.高炉的热量几乎全部来自回旋区()和()。
热区域的热状态的主要标志是t理。
鼓风物理热;
碳的燃烧
49.相对而言型的软融带对炉墙的侵蚀最严重。
V型
50.炉缸煤气热富裕量越大,软熔带位置()软熔带位置高低是炉缸()利用好坏的标志.
越高;
热量
51.在高炉内焦炭粒度急剧变小的部位是在()
炉腰以下气化反应强烈的区域
52.影响高炉寿命的关键部位是()和()。
炉缸;
炉身中部
53.TRT是煤气()、()转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压力能;
热能
54.冷却壁背面和热面的温差会引起()甚至断裂.
挠度变形
55.热风炉烘炉升温的原。
则是()、()、()
前期慢、中期平稳、后期快、
56.造渣制度应根据()和()确定。
原燃料条件;
生铁品种
57.()现象是限制高炉强化的一个因素,也是引起下部悬料的一个原因。
液泛
58.型焦的热强度比冶金焦差,主要原因是配煤时()比例少的缘故。
焦煤
59.停炉过程中,CO2变化曲线存在一拐点,其对应含量是()。
3%-5%
60.对均相的液态炉渣来说,决定其粘度的主要因素是其()及()
成分;
温度
61.发现高炉停水,作为高炉工长应首先()。
放风并紧急休风
62.轧制过程中影响宽展的主要因素是()。
压下量
63.咬入角和()是影响轧件咬入的两个因素。
摩擦系数
64.液压弯辊类型有哪两种()。
正弯辊和负弯
65.精轧活套反应最快的是()活套。
液压
66.带钢热连轧机的规格大小用什么表示:
()。
工作辊辊身名义长度
67.保证连轧的原则是()。
金属秒流量相等
68.后张力减小前滑区()。
增加
69.立辊AWC功能是控制()。
宽度
70.从开始轧制第一块钢到开始轧制第二块钢的间隔时间称为()。
轧制节奏
71.保证良好板形的条件是()的原则。
板凸度一致
72.半无头轧制的主要一个优点是()。
提高了产品质量
73.千叶3#热轧线采用了独特()技术,减少了轧制薄规格时精轧穿带风险。
无头轧制
74.钢的加热工艺制度包括()、加热温度、加热速度、温度制度。
加热时间
75.轧辊轴承分为()、()两大类。
滑动;
滚动
76.在工作辊轴承座与支撑辊轴承座之间加弯辊力,对工作辊引起的弯曲方向与轧制力引起的弯曲方向相同,习惯上称为()工作辊。
负弯
77.轧机刚性是指轧机抵抗()的能力。
弹性变形
78.轧辊通常由()、()、()组成。
辊头;
辊身;
辊颈
79.控制轧制、控制强韧性的主要控制工艺参数有()()()。
石油管线X80中80的含义是()。
变形温度;
变形程度;
冷却速度;
屈服强度最小值80000PSI即551MPa
80.目前的中间辊道保温、升温设备有()、()、()。
保温罩;
边部加热器;
板坯加热器
81.高炉内决定焦炭发生熔损反应因素是()。
温度和焦炭反应性
82.铁的渗碳是指碳溶解在固态或液态铁中的过程,高炉内()里的碳素均能参加渗碳反应。
Co、焦炭、未然煤粉
83.炉渣粘度是指液态炉渣流动速度不同的相邻液层间()系数。
产生的内摩擦力
84.炉渣含S量与铁含S量的比值称()。
硫分配系数
85.煤粉爆炸的必备条件是(),具有一定的煤粉悬浮浓度和火源。
含氧浓度≥14%
86.风口理论燃烧温度是指()参与热交换之前的初始温度。
炉缸煤气
87.从有利于热风炉需热,换炉及提高风温水平考虑,希望炉子上部格子砖具备(耐热能力),中下部格砖具有较大的()。
蓄热能力
88.高炉生产要求铁矿石的(),更要求软熔温度区间要窄,还原性能要好的矿石。
熔化温度要高
89.高炉炉料中碳酸盐分解约有(),在高温下进行。
50%
90.影响风口理论燃烧温度高低的因素有()。
风温、湿度、喷煤和富氧
91.高炉内>1000℃时碳素溶解损失及水煤气反应,升始明显加速,故将1000℃左右等温线作为炉内()的分界线。
直接与间接还原
92.焦炭在炉内的作用主要是()。
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保证料柱透气性
93.炉顶压力提高不利于炉内硅的还原,对()有利。
冶炼低硅铁
94.顶压提高后炉内压力增高,煤气体积缩小,透气性改善,压差降低,给高炉()创造良好条件。
进一步加风
95.富氧鼓风可以提高理论燃烧温度的原因是()。
炉缸煤气体积减小
96.高炉使用差压流量计的检测数据,经()、()补正后,才是较准确地标准风量。
压力;
97.物料平衡是高炉在配料计算的基础上,按物质不灭定律原则,对加入高炉的物料与产生的物质进行平衡的分析,也是为编制()打基础。
热平衡
98.高温区域热平衡是以高炉下部高温区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热收入只考虑()。
碳素在风口的燃烧及风温
99.把富氧与喷吹燃料结合起来,可以增加焦炭燃烧强度,大幅度增产,促使喷吹燃料完全气化,以及()的情况下扩大喷吹量,从而进一步取得降低焦比的效果。
不降低理论燃烧温度
100.高温区域热平衡方法的优点在于热平衡中明显地显示出直接还原对热消耗的影响,这部分热消耗应由()来补偿,因而也就显示出直接还原对焦比的影响。
碳在风口前燃烧放出的热量
101.生铁与熟铁,钢一样都是铁碳合金,它们的区别是()的多少不同。
含炭量
102.焦碳灰分大部分是()和()等酸性氧化物。
SiO2;
Al2O3
103.高炉实际操作中通常以()来表示煤气利用率。
CO2含量
104.CO间接还原是()热反应,直接还原是()热反应。
放;
吸
105.()是大量渗碳部位,炉缸渗碳只是少部分。
滴落带
106.烧结矿在下降过程中,大粒级数量逐渐减少,在炉身中部减至最少,到炉身下部又有所增加。
这是由于小颗粒发生()所致。
软化粘结
107.风口燃烧带的尺寸可按CO2消失的位置确定,实践中常以CO2降到()的位置定为燃烧带的界限。
1~2%
108.高强度冶炼就是使用(),加快风口前焦碳的燃烧速度缩短冶炼周期,以达到提高产量为目的的冶炼操作。
大风量
109.()调剂是控流分布和产量影响最大的调剂。
风量
110.高炉操作调剂中,通常软溶带的形状与分布是通过()调剂来控制的。
上、下部
111.高炉操作线是定量地表示炉内()转移过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一条斜线。
氧
112.高炉下部调剂中,凡是减少煤气体积或改善透气性的因素就需()风速和鼓风动能;
相反,则需相应()风速和鼓风动能。
提高;
减小
113.液泛现象限制了高炉强化,软熔带位置较()时,会使炉身上部容易结瘤。
高
114.烧结过程中产生一定数量的液相,是烧结料()的基础。
固结成块
115.焦碳灰分中的碱金属氧化物和Fe2O3等都对焦碳的气化反应起()作用.所以要求焦碳灰分越()越好。
催化;
低
116.在相同冶炼年条件下,铁氧化物还原随温度的升高反应先由()范围转入过渡至()范围。
化学反应速度;
扩散速度
117.炉渣中Al2O3对粘度的影响为:
当Al2O3/CaO<1时,粘度();
当Al2O3/CaO>1时,粘度()。
增加;
降低
118.矿、焦界面层阻力损失约占整个()带阻力损失的20%~35%,对减少粉末如炉极为重要。
块状带
119.两种或多种粒度混合的散料床层,其空隙率与大小粒的()比和()比有关。
直径;
含量
120.选择软熔带为倒“V”型软熔带时,希望其软熔带根部位置距炉墙应(),这样使透气性改善,有利于强化冶炼。
稍远些
121.FeO在低温下不能稳定存在,当温度小于570℃时,将分解成()和()。
Fe3O4;
α-Fe
122.在高炉内决定焦炭发生碳素溶解损失反应速度的因素是温度和()。
焦炭的反映性
123.还原反应动力学认为气一固还原反应的总速度由()。
气相的扩散速度和界面化学反应速度中速度慢者决定
124.鼓风动能的大小决定了回旋区和燃烧带的大小,从而决定着炉缸煤气的初始分布,影响着煤气在()。
软熔带的二次分布和炉喉布料的三次分布
125.开炉的填充料由()、()、和()组成。
净焦;
空焦;
正常料
126.空料线停炉时,随料面的下降,煤气中CO2含量变化与料面深度近似抛物线关系,拐点处标志着()。
停炉过程间接还原反应基本结束
127.炉渣的脱硫能力用Ls=(S)/[s]表示,要提高炉渣的脱硫能力,必须提高炉渣中CaO的()、()、()。
活度;
控制好黏度
128.高炉下部调节的实质是控制适宜的燃烧带,影响燃烧带大小的因素有鼓风动能、燃烧反应速度、()三方面。
炉料分布状况
129.高炉炉料下降的力学表达式为()。
F=G料-P墙-P料-ΔP浮
130.确定铁口合理深度的原则是炉缸内衬至炉壳厚度的()倍。
1.2~1.5
131.根据许多高炉实践证明,要起到护炉的作用,可在炉料中加入()正常的加入量应维持在()较好。
TiO2;
5kg/tFe左右
132.从有利于热风炉的换热、蓄热及提高风温来讲,希望上部格砖具有(),中下部格子砖具有较大的()。
耐热能力;
133.高炉使用的测温装置由()和()两部分组成。
保护罩;
测温枪
134.渣铁间的脱硫反应式为()。
发生区域在()。
[FeS]+(CaO)+C=(CaS)+[Fe]+CO↑;
渣铁贮存带中渣铁液的界面上
135.焦炭工业分析的内容有()、()、()和();
焦炭元素分析的内容有()、()、()、()、()、()。
固定碳;
挥发分;
灰分;
水分;
氢;
氧;
氮;
硫;
磷
136.用含钛炉料能起到护炉的作用,这是由于炉料中的()的还原生成物()和()在起作用,这些还原生成物所以能起护炉作用是因为它们的()的缘故。
TiC、TiN;
Ti(CN);
熔点高
137.在进行高炉内衬状况监测时,用热流指数比用水温差简便、及时而全面,热流指数可用()计算。
IR=△tH1/2
138.高炉水压低于正常()应减风,低于正常()应立即休风,其原因是()。
30%;
50%;
当有冷却设备烧坏时以防止煤气进入损坏的冷却设备内产生爆炸事故
139.根据经验,鼓风动能(E)和回旋区的长度(D)和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下:
E=(),D=(),H=()。
(1/2)mv2;
0.88+0.29×
104E-0.37×
10-3OIL·
K/n;
22.856(v2/9.8dc)-0.404/dc0.286
140.选择风机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
②();
③();
④()。
有足够的风量以满足高炉强化冶炼的要求;
有足够的风压以克服送风系统与炉内料柱阻力并满足炉顶压力要求;
有一定的风量和风压调节范围;
能在高效区内安全经济的运行;
141.焦碳在高炉内不仅是发热剂,还原剂,渗碳剂()。
料拄骨架
142.一般回旋区长度应为炉缸半径的()。
1/3~1/2
143.确定炉前出铁主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出铁速度
144.碳素溶解损失反应的反应式为()。
CO2+C=2CO
145.一般规定矿石中含硫大于()为高硫矿。
0.3%
146.无钟炉顶均压:
一次均压采用(),二次均压采用()。
半净煤气;
氮气
147.锰作为洗炉剂,主要是利用()以消除炉缸堆积和碱性粘结物比较有利。
MnO对炉渣有较强的稀释作用
148.研究表明:
铜冷却壁在()内分钟完成渣皮重建,铸铁冷却壁完成渣皮重建需要()小时
15或15~20;
4
149.FeO含量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强度;
还原性
150.热风炉炉顶最高温度不应超过耐火材料的()。
最低荷重软化温度
151.喷吹煤粉每增加10kg/t,理论燃烧温度降低()。
20~30℃
152.大型高炉死铁层深度一般为炉缸直径的()。
15~20%
153.炉前摆动流嘴溜槽的摆动角度一般为()度左右。
10
154.残铁口位置的确定方法基本上有()法和()法两种。
计算法;
直接测算法
155.高炉喷吹煤粉工艺种类很多,从制粉和喷吹设施的配置上有()和()。
直接喷吹;
间接喷吹
156.热风炉要求所用的高炉煤气含尘量应少于()mg/m3煤气。
157.高炉内的MnO是从初渣中以()形式还原出来的。
直接还原
158.开炉料的装入方法有炉缸填柴法、()、半填柴法。
填焦法
159.上部调剂就是通过选择()以控制煤气流分布的一种手段。
装料制度
160.下部调剂的目的是保持风口适宜的()和理论燃烧温度,使气流合理、温度均匀、热量充沛稳定、炉缸活跃。
回旋区
161.
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三种煤气中,发热值最低的是(),发热值最高的是()。
高炉煤气;
焦炉煤气
162.炉温的变化会引起下料及()的变化,应及时调剂。
加热和还原
163.高炉下部调剂指的主要是风量、风温、()调剂。
湿分
164.高炉减风时,炉内煤气量、气流速度下降并降低了料速,所以能够取得防凉和()的效果。
提高铁水温度
165.合理的装料制度,应保证炉料在()分布合理。
炉内截面积
166.高炉炉喉间隙增大,能促使(),以保证疏松中心。
矿石布在边缘
167.高炉中铁大约还原达到()%。
99.5
168.入炉料的冶金性能一般指:
还原性能、()和荷重还原软熔性能。
低温还原粉化性能
169.还原硅消耗的热量是还原相同数量铁耗热的()倍。
8
170.倘若煤气的()和化学能得到充分利用,高炉冶炼就愈经济。
171.确定铁口合理深度的原则是炉缸内衬至炉壳厚度的()倍。
172.CaCO3在高温分解时约有()%与焦炭中的碳作用。
50
173.高炉在一定的原料操作条件下其炭素消耗既能满足()又满足化学能的需要,此时即可获得理论最低燃料比。
174.高炉每冶炼一吨生铁可产生煤气()m3。
2000~3000
175.温度高于()℃时渣铁全部熔化,滴落经焦炭层进入炉缸。
1500
176.高炉风口前燃烧是在空气量一定且有大量过剩()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碳
177.焦炭在高炉中起()、()、()三个主要作用。
发热剂;
还原剂;
料柱骨架
178.热风压力的测量点设在()位置。
热风总管与围管交接前约1m处
179.铁矿石中有较多碱金属时易生成()化合物而降低软化温度。
低熔点
180.影晌软熔带宽窄实质是矿石的()高低和软化温度区间。
软化温度
181.炉渣应具有足够的(),以保证生铁的质量。
脱硫能力
182.高炉内温度高于1000℃时,()反应明显加速,故常把1000℃等温线作为高炉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区域的分界线。
碳素溶解损失
183.FeO在低温下不能稳定存在,当温度小于570℃时,将分解()和()。
184.在高炉内决定焦炭发生碳素溶解损失反应速度的因素是()和()。
温度;
焦碳的反应性
185.还原反应动力学认为气—固还原反应的总速度由()反应速度中速度慢者决定。
气相的扩散速度和界面化学
186.渗碳是指碳素溶解在固态或液态铁液中的过程,高炉内()、()、(),其中的碳素均能参与渗碳反应。
CO;
焦炭;
喷吹燃料中的未燃碳
187.炉渣的黏度是(),单位为()。
炉渣流动速度不同的相邻液层间产生的内摩擦力系数,Pa·
s(或泊)
188.鼓风动能的大小决定着炉缸煤气的(),影响着煤气的()分布和()分布。
初始分布;
软熔带的二次;
炉喉布料的三次
189.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软水闭路循环冷却形式,按膨胀水箱设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和()两种,其中系统内压力波动较大的是()。
上置式;
下置式;
下置式
190.空料线停炉时,随料面的下降,煤气中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