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9462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进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林业生态效益评价又称为林业生态效益后评价,主要指对已实施或完成的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评价,以确定工程建设体现出的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发挥的程度以及后续发挥潜力的大小等:

从微观角度看,它是对单个林业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

从宏观角度看,它是对整体社会经济活动情况进行的评价和反思。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主要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内容;

我国开展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发挥评价工作强大的监督功能、并与林业生态工程前期评价、中期评价结合在一起,形成开放的循环抑制系统,建立工程决策、投资、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评价监督机制,从而提高过程管理效率,实现林业生态工程效益最大化;

通过效益评价工作,总结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完善已建林业生态工程,指导在建工程,改进待建工程规划,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生态系统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根据效益评价结果。

对其可持续发挥程度进行预测判断,并对完善经济社会系统的管理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2]。

1.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指标体系是一个反映林业生态工程功能客观存在的抽象系统。

它具有系统的一般特性,诸如整体性、有序关联性、有序层次性、动态性、目的性等,又具有它的自身特性,如:

空间性(或叫地域性)、随机性、分散性,指标界限的模糊性、动态性中的时滞性等,加上目前研究深度与广度的限制造成的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要成功地提出一整套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必须选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性方法,并首先要研究指标体系的构成,因为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根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分类方法来介绍指标体系的构成。

比较常见的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生态指标和经济指标分类法。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要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用综合指标体系全面衡量、系统评价。

以生态经济指标群来划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不同的林业生态工程及不同的评价目的,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一样。

许多学者对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主要有:

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对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研究都是从以上几类生态工程出发,根据不同的生态工程,其评价的体系方法都会有其独特性[3]。

 

图1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关于评价方法的研究

关于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评价已有很多学者队一些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后评价具有系统性、模糊性、多层次性和同一层次各因素的不同重要性的特点。

目前,国内外关于森林效益的评价研究,根据其主要理论依据可分为两大类,即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计量研究和以生态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定量评价研究[4]。

2.1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计量评价研究

森林综合效益的经济计量是对效益价值量的估算和评价。

关于森林综合效益经济计量的方法,国内外有多种多样。

国外的计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效果评价法和消耗评价法[5]。

效果评价法是依据森林综合效能的利用程度,如在森林生态效能的影响下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水费的节约及损失的减少等,对森林生态效能作出评价,主要有四种方法:

(1)商品价值法;

(2)等效益替代法;

(3)费用价值法;

(4)还原价值法;

从森林再生产费用的估计标准来看,这种方法又可分为成本法和产值法,成本法按计入成本的不同分为直接成本法、平均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和可比成本法,产值法按计入成本和利润的方法不同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计量评价研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计量评价方法。

邓宏海[6]用马克思主义级差地租理论,建立了一个森林生态经济学系统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提出了三种对森林综合效能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即直接计量法、间接计量法和生态经济计量法。

张建国[7-8]采用效果评价法,选择等效益物,对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效能进行了定量评价,如以化肥价值代替土壤改良效益,用水库的修筑费代替森林涵养水源的效能等。

但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生态效益计量研究,大都通过对受益对象的调查进行,而对效益生产的机制一林木本身的情况(林分质量、林种、林分结构、布局等)研究不多,这样就不可能对林业生产起很好的指导作用。

到目前为止,森林生态价值、社会价值还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计量评价方法,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对农田果园防护林的防护价值,水库集雨区森林的保持水土,延长水库寿命效益和加快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和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有待继续探讨。

2.2以生态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综合效益定量评价研究

森林的综合效益,就是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益为目的。

许多研究者以生态学为主要依据,对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周庆生[9]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得出生态经济指标的得分值;

北京林大的孙立达、朱金兆等[10]提出了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这些研究结果大都是以一些合适的数学方法确定一个定量的生态效益指数或综合效益指数等,从而实现生态效益或综合效益的定量化,如崔清涛等(19%)用层次分析法对一个地区的防护林系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宫伟光等对防护林体系进行了区域性生态效益评价,朗奎建等[11]对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评价。

刘勇,支玲,邢红等明确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后评价内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三北工程第一阶段综合效益后评价为例,对林业生态工程其防风固沙效益、庇护农田效益、保护牧场权益等生态效益,其活立木储备效益、经济林产品效益、薪材生产效益等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评价进行了应用研究。

3.关于综合效益的研究[1-2,11]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面广、评价的内容多,并且不同类型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也具有不同特征。

但总体来看,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主要包括效益检测、效益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建立、效益评价方法、手段和技术等

多个方面。

2.1水文生态效益

林业生态工程通过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对降水的截流、蒸散、吸渗作用,减弱了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同时改善了土壤结构和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的抗冲、抗蚀性能,加之植物的根系作用,综合表现为涵养水源、保土减沙和改善水质等效益。

(1)植被冠层截留降水。

该方法分别在各种林分的内外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水和空地作为长期观测对象。

在所取得的标准木和林外空地放置雨量槽或雨量筒,测定每次降水量、降雨强度和降雨过程。

林冠截留量I近似地表达为:

I=P林内-P林外。

式中I——林冠截留量;

P林内——林内降水量;

P林外——林外降水量。

(2)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作用。

该方法包括枯枝落叶层蓄积动态(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沿对角线机械分布样方,收集其上枯落物,烘干后测得现存蓄积量,并随时间变化测定其分解率和分解量),枯落物抗冲试验研究(水槽法)以及枯枝落叶层阻延样流速度的相关方法。

(3)林地土壤入渗。

该方法包括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野外入渗过程的测定(如单环水头法、双环入渗法),室内入渗过程的测定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

(4)坡面径流与泥沙。

根据观测地区植被的典型性和实验的对比性,选择实验标准地,布设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每次产流产沙量和过程,分析计算场暴雨坡面产流产沙量,并和对照小区进行比较。

2.2涵养水源效益

国内外研究涵养水源效益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森林区域水量平衡方法;

二是根据森林土壤的蓄水力和森林区域的径流量计算森林涵养水源量。

(1)根据水量平衡法汁算森林涵养水源总量

森林年水源涵养量=森林年总降水量—森林年总蒸散量

森林年降水量=区域年降水量×

区域森林覆盖率

森林年蒸散量=森林年降水量×

70%

(2)根据森林土壤的蓄水力和区域径流量计算森林涵养水源量

森林涵养水源量=林冠截流的降水量+枯枝落叶层的降水容量+森林土壤的降水储量

森林土壤的降水储量=森林地域面积×

土壤深度×

非毛管孔隙度

2.3土壤改良效益

林业生态工程具有明显的改良土壤效益。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

采用土壤剖面调查和土样化验的方法。

先挖土壤剖面,进行土壤调查,填写土壤剖面调查记录表,并按要求采土样。

然后则是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测定。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包括土壤密度、孔隙度、土壤质地、水稳定性团粒结构。

具体的测定可参照《土壤理化分析》和《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包括全N、全P、全K、有机质、水解氮、氨态氮、速效磷、缓效钾、速效钾、CaCO3、PH值。

微量元素包括锰、铜、锌、铁、硼、钼。

(2)土壤抗蚀抗冲

根据不同类型防护林的分布,在实验区布设若干研究样地。

在样地内分成0~20cm、20~40cm、40~60cm3个层次采集土壤剖面。

样品带回室内,风干备用。

同时,在现场测定有关土壤物理和力学性质。

土壤抗蚀性测定:

通过测定土壤团聚体在静水中的分散速度,以比较土壤的抗蚀性能,并大小,并用水稳性指数“K”表示。

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其水稳性指数较高,抗蚀性较强;

反之则小;

土壤抗冲性测定:

用一定坡度、一定雨强下,冲刷1g土所需的时间来表示土壤抗冲性能的强弱,即用As(Anti-scourability)表示。

As值越大,土壤的抗冲性越强。

(3)土壤抗剪作用

土壤抗剪作用的研究目前一般采用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仪。

试验原理:

采用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仪,选用固结不排水方法剪切。

选用0.5、1.0、1.5、2.0kg/cm2四级周围压力,测算出最大主应力差(ς1-ς2),根据库仑—摩尔强度理论,用图解法求出C、φ值。

即通过试验测绘—组极限应力圆,并作这组圆的公切线,得试样的极限抗剪强度包线。

该线与核轴的夹角内摩擦角为φ,在纵轴上的截距为凝聚力C。

试验方法:

采用承筒按预定的初始体积密度和含串根率制备试样,然后使试祥静置一定时间。

试验时将试样装在压力室内,试样体积为96cm3,对试验施加各项平等的周围压力。

按规定的速率对试样施加附加的轴向压力,使试样受剪,直至剪破。

在剪切过程中同时测记试样的轴向压缩量,计算出相应的轴向应变ς2,并绘制在该周压ς3作用下的主应力差[(ς1-ς2)/2]与轴向应变ς2的关系曲线,以该曲线上峰值作为该级周压ς3作用下的极限应力图的直径。

(4)防护林根系固土作用

国外关于林木根系固土作用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早期的研究多借用农业上作物抗风倒的研究方法,即侧向或垂直向上整体拉拔对树木整体的侧向抗拉力或垂直抗拔力影响的研究,然后进行林木因土的整体评价。

与此同时,为了克服野外实地测定易受的各种限制,一些学者借助丁室内实验,研制了各种模型,从理论上对根系的固土作用加以解释。

2.4综合效益评价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政策性评估。

该评估方法是森林主管部门根据经验对所辖区内的森林作出最佳判断而赋予的价值,其典型的方法有美国的阿特奎逊法和德国的普罗丹法。

(2)生产性评估。

该评估方法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森林游憩的价值至少应该等于开发、经营和管理游憩区投入的成本,其典型方法的直接成本法和平均成本法。

(3)消费性评估。

该评估方法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森林游憩的价值至少应该等于游客游憩时的花费,其典型方法:

游憩消费法。

(4)替代性评估。

该评估方法以“其他经营活动”的收益作为森林游憩的价值,其典型方法有机会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

(5)间接性评估。

该评估方法根据游客支出的费用资料求出“游憩商品”的消费者剩余,并以消费者剩余作为森林的游憩价值,其典型方法有旅行费用法。

4.关于各类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研究

4.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为我国在世界生态建设史上写下绚烂的一笔。

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从保护和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植被。

对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的评价,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

马海芸,雍雅明,刘宗盛[12]以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榆中县为例,通过构建小尺度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该县韦营乡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姚盼盼,温亚利[13]以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为评价对象,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采用林业行业标准(LY/T1721-2008)和专家赋值法,对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

刘凯,胡开波,王守强等[14]通过对规范指标筛选原则、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动态更新的指标库等方法实现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的可行性的探讨,认为指标库可借鉴美国EBI指标体系管理及更新方法管理指标库。

加强对我国效益评价体系的规范化研究,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效益评价的准确客观性、不同时空研究的可较性等。

采用指标库方法建立我国退耕还林效益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宋志伟[15]以四川省天朝区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对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进行了研究。

4.2防护林

防护林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分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

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

它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

在中国,根据其防护目的和效能,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等。

王晓慧,陈永富,陈尔学等[16]以山西省中阳县为试验区,利用遥感监测和地面调查所形成的工程进展基础数据,应用价值量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并在GIS支持下获得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图,为评价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提供依据,同时为开展生态补偿提供参考。

惠淑荣,王岩,魏忠平等[17]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评价指标,用AHP层次分析法研究了适用于泥质海岸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4.3公益林

森林的主体区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块,公益林的具体定义就是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18]。

叶龙华,易立飒,莫楚欣等[19]介绍了公益林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广东省近年来公益林生态效益的研究成果,包括涵养水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调节小气候效益、固碳释氧效益、净化空气效益、景观游憩效益及生物多样性效益,并对公益林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曹强.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

136.

[2]曹强.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概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

221.

[3]王礼先,王斌瑞,朱金兆等.林业生态工程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9.

[4]彭培好.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的软系统方法论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3,12.

[5]杨林译.森林公益效能的经济评价.国外森林公益效能计量研究,1983,l一10.

[6]邓宏海.森林生态效能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林业科学,1985,2l(l):

6l一67.

[7]张建国等.福建森林综合效益计量与评价.生态经济,1994,(5):

1-6.

[8]张建国等.福建森林综合效益计量与评价.生态经济,1994,(6):

10-16.

[9]李周等.森林社会效益计量研究综述.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6(4):

61-70.

[10]孙立达,朱金兆.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北京:

林业出版社,1995.

[11]朗奎建等.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理论和方法.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

(1):

1-7.

[12]马海芸,雍雅明,刘宗盛.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效益综合评价——以榆中县为例[J].草业科学,2012,29(9):

1359-1367.

[13]姚盼盼,温亚利.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4):

47-53.

[14]刘凯,胡开波,王守强等.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2,33

(1):

23-28.

[15]宋志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四川省朝天区退耕还林工程为例[D].西南林业大学,2010,5.

[16]王晓慧,陈永富,陈尔学等.基于遥感和GIS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5):

171-176.

[17]惠淑荣,王岩,魏忠平等.泥质海岸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

(2):

75-80.

[18]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S].2001.

[19]叶龙华,易立飒,莫楚欣等.广东省公益林生态效益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3,115(4):

109-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