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设方案word参考模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9428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支设方案word参考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模板支设方案word参考模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模板支设方案word参考模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模板支设方案word参考模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模板支设方案word参考模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支设方案word参考模板Word下载.docx

《模板支设方案word参考模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支设方案word参考模板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板支设方案word参考模板Word下载.docx

在砌筑构造柱砖墙时,在构造柱的周围砖墙上从距地300mm开始,每隔50mm预留通缝,在加固构造柱模板时穿“扒钩”用。

砖墙在砌筑到最后两层时,在上数第二层预留间距1000mm,出墙60mm的砖支撑,供支设圈梁时放置圈梁模板用。

同时在砖支撑的一侧预留通缝,在支设圈梁模板时穿“扒钩”用。

2、基础模板支设

条形基础模板:

侧板和端头板制成后,应先在基槽底弹出基础边线和中心线,再把侧板和端头板对准边线和中心线,用水平尺校正侧板顶面水平,经检测无误差后,用斜撑、水平撑及拉撑钉牢。

3、混凝土构造柱模板支设

混凝土构造柱的支设采用“扒钩”与方木结合和钢管加固的方法。

(1)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注意:

外侧板宽度要加大两倍内侧板模板厚)后,在砖墙上按马牙槎粘贴海绵条,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再安柱模板,两垂直向加斜拉顶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2)安装柱箍:

柱箍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的大小等因素进行设计选择(有木箍、钢箍、钢木箍等)。

本工程的构造柱尺寸240*240和240*370及240*180等几种,构造柱净高度2.88M。

因此根据经验,柱箍间距采用500mm,不会造成构造柱胀模、崩溃等质量事故。

(3)在柱模的底部预留240*100的清扫孔便于将支模过程中掉到模板内的木楔、锯沫及落入的灰尘等从此处清理出来和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润湿模板和砖墙的水从此处排出,确定柱模内清理干净后,再把清扫孔堵住。

(4)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过大,以免大量的混凝土浆从模板接缝和模板与砖墙的接缝部位流出,形成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另外,在浇筑混凝土时通过串桶把混凝土浇筑到模板内,避免混凝土自由落下高度过大,碎石与混凝土浆分离影响混凝土质量。

4、混凝土圈梁模板支设

采用胶合板,自身固定为方木和钢管。

1、圈梁模板安装

(1)、在砌体上弹出水平线。

(2)、模板;

根据墨线安装模板、支撑等。

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压旁来确定。

根据空心板板底标高和圈梁模板的高度,在砖支撑上部加楔木的方法控制圈梁的标高,在通缝内穿“扒钩”打紧加固圈梁模板的底部。

圈梁模板的上口加拉杆加固,保证圈梁的轴线位置和截面尺寸(详见附图一)。

(3)、对于结构中的弧形线条,采用先配模后安装加固的方法施工,配模方法为将弧形线条划分为若干小段,每段均用小宽度板条拼成设计形状,再在模板面钉一层镀锌铁皮,然后将配好的各小段模扳运至现场拼在一起,并与其他模板合并加固。

5、现浇板安装

(1)、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

支柱与龙骨的间距,应根据楼板的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

一般支柱为800~1200mm,大龙骨间距为600~1200mm,小龙骨间距为400~600mm。

支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

(2)、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

(3)、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

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4)、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5)、楼板模板安装完成后,用沥青油毡拼缝。

6、楼梯模板安装

见附图二。

附图一:

支模示意图

附图二:

楼梯模板安装

五、模板的拆除

1、柱模板及圈梁模板必须在混凝土浇筑24小时后方可拆除。

2、宽度≤2.0m的板,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50%时方可拆除;

跨度在2.0m以上的板,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时方可拆除;

如果上一层的梁板混凝土未施工,则该层的梁板底模拆除后应加支撑。

3、所有悬挑构件均须待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时(28天后)方可拆除底模。

4、已经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才允许承受计算荷载,施工中严禁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

六、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1、模板安装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2、模板安装时要严格控制圈梁模板的上口标高。

3、穿墙方木要有足够的强度,不得使用带虫眼的方木和腐朽的方木。

4、支设斜撑时要适当,不可过紧造成圈梁缩径,也不可过松,造成圈梁涨模。

5、安放空心板时要轻放,不可冲击圈梁模板,造成圈梁模板标高下降或穿墙方木断裂。

6、此外模板轴线、标高、平整度还应满足施工规范的规定。

七、质量问题的防治

1、构造柱底部马牙槎部位烂根,孔洞

构造柱在施工完毕拆模后,经常发现在构造柱的底部出现烂根和孔洞的现象。

分析原因为在构造柱模板支设之前砖砌体马牙槎及构造柱底部的多余砂浆没有清理干净,在构造柱浇混凝土之间形成隔离层。

另外,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没有洒水润湿构造柱周围的砖砌体,混凝土水分被红砖吸收,导致混凝土坍落度减小,和易性差,不能振捣密实。

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支设构造柱模板之前彻底清理砌筑剩余砂浆,用水冲洗。

、浇筑混凝土之前向构造柱内洒水充分润湿砖砌体。

2、圈梁混凝土缩径、胀模

圈梁混凝土出现缩径的胀模的原因是:

支撑圈梁模板的拉杆拉的过紧,导致圈梁模板向内倾斜,减小了圈梁断面造成缩径。

支撑圈梁模板的拉杆拉的过松或圈梁底部的“扒钩”未钩紧模板,模板底部在混凝土压力下向外胀出而上部则随之向内倒。

把拉杆改成同时具有拉和支的作用的顶杆和“扒钩”要保证钩紧模板。

八、劳动力配备

本工程砼劳动力配备情况详下表格:

序号

工种

人数

工作内容

1

总负责人

全面负责模板施工工作,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2

指挥人员(工长)

负责组织指挥供料、技术问题处理

3

值班电工

全面负责楼照明及电器照明

4

机修工

负责机修(如电锯等)

5

木工

30

模板支设

九、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

质量体系的建立

(一)、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优良标准,并创市优质样板工程,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以项目质安组为主体,公司总工程师、质量安全科、监理、市质量监督站实施逐级监督,公司各职能部门、各专业科室积极配合的多层次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全面控制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项目质量控制组织形式如下:

(二)、按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根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由公司总工程师领导、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使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协调运作,工程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三)、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把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

除公司质量监督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外,现场另安排专职质监员跟班作业,分别对模板的制作安装、钢筋绑扎、砼浇筑等施工作业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按照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规定,使项目各部门到各施工班组,层层落实质量职责,明确质量责任。

(四)、积极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的活动,工人、技术人员、项目领导“三结合”,针对技术质量关键组织攻关,并积极做好QC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拟成立地下室外墙防裂防渗QC小组,以达到地下室外墙彻底根治裂缝和渗漏现象。

施工过程组织措施

一、质量管理流程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质量管理流程,具体见质量管理流程图。

二、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1、岗位责任制:

按质量目标分解,将质量责任层层挂牌,层层落实。

由质检员行使质量否决权和奖罚权。

2、奖罚制:

拉大班组优良与合格的工资差距,质量评定按楼层各部位分开进行,实行优质重奖,劣质重罚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3、材料进场检查制。

4、三检制:

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坚持“自检、交接检、专检”三检制。

5、隐检制: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预检、隐检计划,进行预检、隐检程序,办理预检、隐检手续,并及时履行签字归档。

6、工程例会制:

(1)、外部工程例会:

汇报工程进展情况;

听取业主,监理、质检站及设计院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意见,提出施工或图纸上的问题、方案措施;

协调与业主外包专业工程施工单位的矛盾、协作关系。

(2)、内部工程例会:

总结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情况,传达外联工程会议精神,明确各专业的施工顺序和工序穿叉的交接关系及质量责任,加强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及工序交接管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定于每星期六下午召开工程例会。

7、成品保护制度:

施工过程中,后插入的工序,应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如覆盖、防护等进行保护,免遭污染或破坏。

十、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一)、模板安装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拼缝严密,模板最大拼缝宽度应控制在1.5mm以内。

(二)、为了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模板重复使用时应编号定位,清理干净模板上砂浆,刷隔离剂,使砼达到不掉角,不脱皮,表面光洁。

(三)、精心处理柱、梁、板交接处的模板拼装,做到稳定、牢固、不漏浆。

(四)、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均应控制在允许值内。

(五)悬挑结构,模板必须在28天以后才能拆模。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见图。

学习图纸和技术资料

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书面交底

操作人员学习作业指导书

钢筋、混凝土工序交接检查

浇混凝土时留人看守

执行验评标准处

不合格的处理

自检记录

质量评定记录

施工记录

十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

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项目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面的安全工作,主要职责是领导项目部开展安全教育,贯彻宣传各类法规,通知和传达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制订各类管理条例,每周对各项目工程进行安全工作检查、评比,处理有关的安全隐患。

并设专职安全员,主要职责是负责进行对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贯彻上级精神,每天检查工程施工安全工作,每周召开工程安全会议一次。

制订具体的安全规程和违章处理措施,并向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汇报1次。

各作业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主要是带领各班组认真操作,对每个工人耐心指导,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并及时向工地安全管理小组汇报工作。

(1)、安全检查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除正常的安全检查外,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问题落实到人,限期整改,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2)、安全教育制度

按照公司的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现场组织切合实际的作业程序,正确严格地执行和运用施工及安全规范。

对进场的工人进行摸底测试,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各专业班组认真钻研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认真学习和深刻体会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安全规范。

经过培训交底达到合格的职工才允许上岗操作,为安全工作顺利圆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由项目经理或专职安全员主持。

同时在每道施工工序进行前,由专职安全员做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各班组长带领施工人员认真贯彻落实。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技术措施

1、在施工总平面设计中人流和货流的安全通道的规划,仓库、物料、机具的布置都要符合消防和安全卫生规定,并落实消防和卫生急救设施,设置不同类型的安全防护棚。

2、主体结构施工针对模板体系详细地编制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机械安全

A、施工机械:

按操作规程使用,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到常检、常修、常保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B、脚手架安全

外墙施工采用落地式双排钢管脚手架,外侧采用全封闭密目式安全挂网;

脚手架应按施工实际可能承受的最大荷载进行设计和计算。

应在安全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监督下由熟练工人负责搭设;

使用中要严格控制架子上的荷载,尽量使之均匀分布,以免局部超载或整体超载;

使用时还应特别注意保持架子原有的结构和状态,严禁乱挖基脚、任意拆卸结构杆件和连墙拉结及防护设施。

项目部安全负责人组织分段验收,并报请公司安全部门核验。

(3)、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a、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b、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c、建立安全检测制度。

主要内容是:

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作好检测记录。

d、建立电气维修制度。

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e、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过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禁止无证或随意串岗。

f、强化安全用电领导体制,改善用电技术队伍素质。

(4)、现场消防措施

1、建立消防组织,设立防火小组和消防小分队,进行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2、编制防火技术措施。

3、按要求配置灭火器材并合理布置。

4、按施工平面布置做好临时消防龙头和消防水池。

并时刻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5、材料保管:

对储存物品进行火灾危险性的分类并分开存放,各种气瓶等危险品应单独设库存放。

6、木工作业棚防火:

采用阻燃材料搭设,电气设备应密封或采用防爆型,防止电线短路。

用电设备过载运行,严禁在作业场所吸烟生火;

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友情提示:

方案范本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本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

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