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政治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社会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9、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
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
10、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
A、超越生产力的状况B、落后于生产力的状况
C、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长期稳定不变
三、多项选择题
1、生产工具()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2、生产关系是指()
A.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C.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D.社会关系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第一章
1、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产品生产。
()
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3、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
4、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5、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可愈越的历史阶段。
1、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是()
A.商品经济B.产品经济C.传统经济D.现代经济
2、社会分工是指()
A、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B、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C、企业内部的分工D、企业内部不同工种之间的劳动分工
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商品的生产B.产品的生产C.精神资料的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
5、自然经济在原始社会中占()
A、统治地位B、绝对统治地位C、从属地位D、仍占统治地位
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企业内部分工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
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生产的产品B.生产工具C.劳动者的劳动技能D.劳动对象
8、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B.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起调节生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则不是
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反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
1、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有()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分工
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有()
A、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B、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C、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D、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E、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4、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表现在()
A.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B.自然经济中人们的关系简单明了,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
C.自然经济排斥社会分工,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前提。
D.自然经济条件下没有竞争,闭关自守,商品经济条件下,广泛竞争,相互促进。
第二章
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相同。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
4、凡是能交换的东西都有价值。
5、具体劳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7、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8、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9、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10、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11、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违背了价值规律。
1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或基础。
13、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14、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二个方面。
15、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1、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B、生产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简单劳动B.商品的使用价值
C.价格标准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4、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
A、都具有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D、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5、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6、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的价格经常高于价值B、商品的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保持一致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B.商品是交换的劳动产品
C.商品必定有价值和使用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一定具有使用价值
8、商品的两个属性是()
A.交换价值与价值B.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与价值D.生产与消费
9、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0、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的是生产该商品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
C.劳动生产率D.劳动强度
1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A、社会属性B、物质属性C、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
1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成比例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按相同方向变动
14、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C.价值D.自然属性
15、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可以()
A.创造经济规律
B.改变经济规律
C.消灭经济规律
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16、一般地说,粮食丰收会造成()
A.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
B.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
C.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
D.在需求小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私人劳动B.简单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劳动E.抽象劳动
2、商品是()
A、为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E、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物
3、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C、社会分工
D、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E、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A.劳动者及其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所需的教育培训费用
C.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D.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E.平均的劳动强度
5、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就越多。
B.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
C.劳动生产率变化,抽象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D.劳动生产率越高,耗费在每件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就越少。
6、从社会发展看,经济运行形态有()
A.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C.自然经济D.商品经济
E.产品经济
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D.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
E.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8、商品的使用价值()
A.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B.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E.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四、计算题
1、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元。
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币值未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0万件,而社会需求为1500万件。
试计算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
2、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一斤大米的价格为1元。
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价值保持不变,但供求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大米为20000斤,而社会需求为30000斤。
试计算:
(1)、今年一斤大米的价格应为多少?
(2)、单位大米价格与价值偏离是多少?
五、简答题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4、简述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2
5、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
2
六、论述题
1、论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章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或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局面。
3、货币从来都是表示商品价值的符号。
4、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中,信用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5、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6、商品流通过程的公式是:
商品—货币—商品。
7、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8、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9、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10、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总量。
1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 )
12、信用制度并没有节省流通费用。
13、在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是绵羊。
1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1、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货币和资本的矛盾
2、与商品的赊购赊销相联系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3、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成正比关系的因素是()
A.货币流通速度B.货币周转次数
C.商品价格总额D.相互抵消的货币额
4、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B.纸币代表贵金属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C.纸币流通也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D.纸币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6、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
C.纸币的发行量D.货币流通速度
7、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是()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
8、在信用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
9、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10、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观念上的货币B、现实的货币C、足值的金属货币D、纸币
1、下列关于货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是价值的代表
C.货币体现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D.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们协商的产物
E.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E、世界货币
3、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产生于货币的()
A、价值尺度的职能B、流通手段的职能C、贮藏手段的职能
D、支付手段的职能E、世界货币的职能
4、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相对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E.货币形式
第四章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它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
2、超额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利润平均化是由部门内的竞争引起的。
4、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
5、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就是同一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6、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7、资本运动的起点是货币,终点也是货币。
8、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引起无产阶级贫困化。
9、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
10、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1、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银行资本。
12、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1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4、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1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16、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经济原因。
17、利息率通常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变动。
18、劳动力商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与质量。
19、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20、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资本家之间协商的结果。
2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购销差价。
2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24、资本总公式是W-G—W()
25、在商品价值中v是新创造的价值。
26、资本与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作为流通手段。
27、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28、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取决于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28、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的关系是m>p。
30、整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降低。
3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32、股份公司的形成属于资本积聚性质。
33、再生产从规模上看有两种类型,一是内涵扩大再生产,二是外延扩大再生产。
34、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2、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3、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土地所有者获得的是()
A.全部剩余价值B.租金C.平均利润D.超额利润
4、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B.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C.平均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D.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5、雇佣工人的实际工资是指()
A.资本家付给工人的货币量B.计件工资
C.工人的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D.计时工资
6、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
A.人口的绝对增加B.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D.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
7、表示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A.利润率B.平均利润率C.剩余价值率D.年剩余价值率
8、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财富B,生产商品C.生产价值D.生产剩余价值
9、可变资本是()
A.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货币资本B.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C.货币资本D.生活资料
10、借贷资本的利息通常()
A.高于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B.低于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C.等于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D.与职能资本家的利润无法比较
11、绝对地租的来源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
C.土地的优劣差别D.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余额
12、银行利润的来源是()
A.银行资本家自由资本的平均利润B.银行资本家借入资本的平均利润
C.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银行资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13、农业资本家租种劣等地,()
A.需缴纳较高的级差地租B.需缴纳地租
C.不需缴纳地租D.需缴纳实物地租
14、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成为商品D.价值转化为剩余价值
15、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周转中具有不同的方式
C.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
D.不变资本不参加商品价值形成,可变资本参加商品价值形成
16、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运动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等于()
A.雇佣工人工资B.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差
C.产品的全部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18、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总趋势是()
A不断上升B.不断下降C.有时上升,有时下降D.基本不变
19、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以资本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以资本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20、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
A、生产成本B、垄断价格C、企业利润D、生产价格
2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