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理综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8471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5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全国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全国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全国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全国理综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理综文档格式.docx

《全国理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理综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理综文档格式.docx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既保证了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活性,又抑制了乳酸菌的活性。

天然液体培养基会有谷氨酸棒状杆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全部的营养物质,所以B正确。

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有助于延长稳定期,提高谷氨酸产量。

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因此要进行菌种的选育,C错误。

4.(2009全国Ⅰ理综,4,6分)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不同种植物产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所以A、B正确。

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总是表现母本的性状是细胞质遗传,F1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本,所以D正确,C错误。

5.(2009全国Ⅰ理综,5,6分)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B.3/8C.1/16D.3/16

B

本题要求计算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的比例,所以可以忽略有芒、无芒性状,转化为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问题。

设小麦抗病基因用“A”表示,感病基因用“a”表示,其遗传图解如下:

F3中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6.(2009全国Ⅰ理综,6,6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Ba2+、

、Cl-B.Ca2+、

C.K+、Ba2+、Cl-、

D.Mg2+、

、K+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问题是高考常见题型,要求熟练掌握离子之间常见反应。

本题首先要求离子能共存,据此可排除B项,因为

+

+H2O====

+Al(OH)3↓。

A选项,虽然

+OH-

NH3↑+H2O,但无沉淀生成,排除A选项。

C选项Ba2++

BaSO3↓+H2O,只有沉淀没有气体。

最后D选项,既有气体NH3,又有沉淀Mg(OH)2,故答案为D。

7.(2009全国Ⅰ理综,7,6分)将15mL2mol·

L-1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mL0.5mol·

L-1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4B.3C.2D.1

本题为计算题,可用守恒原理快速解决。

由题意知:

Mn+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溶液中剩余Na+与Cl-物质的量必然相等,即NaCl。

15×

2=40×

0.5×

n,求得n=3。

当然,也可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依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比”及“原子守恒”观察得出。

8.(2009全国Ⅰ理综,8,6分)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2Al+2NaOH+2H2O====2NaAlO2+3H2↑

B.2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

C.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D.K2Cr2O7+6FeSO4+7H2SO4====Cr2(SO4)3+3Fe2(SO4)3+K2SO4+7H2O

本题考查重要方程式的掌握程度及根据物质性质合理推断产物的能力。

A、C两项均是课本上出现的典型方程式,正误一眼认定。

本题干扰选项是B。

从表面上来看,B选项配平无误,电子得失相等(注意HCOOK中C为+2),但若结合物质性质深入分析可知:

KMnO4氧化性与溶液酸碱性有关,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

反之,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较弱。

由B选项各反应物看到,在KOH条件下,KMnO4不能将HCOOK氧化为CO2。

另外也可从其他角度分析:

在碱性条件下,产物中不可能出现CO2。

D项:

配平正确,电子守恒。

9.(2009全国Ⅰ理综,9,6分)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A.

B.

C.

D.

本题考查化学计算。

要求熟知重要有机物的组成特点并善于找规律,抓特点,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解题。

先写出乙酸分子式:

C2H4O2。

链状单烯烃通式:

(CH2)n。

观察可知:

分子组成上共同特点:

C与H原子个数比为1∶2;

是个定值。

混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H总质量分数为(1-a),所以

10.(2009全国Ⅰ理综,10,6分)用0.10mol·

L-1的盐酸滴定0.10mol·

L-1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c(

)>c(Cl-),c(OH-)>c(H+)B.c(

)=c(Cl-),c(OH-)=c(H+)

C.c(Cl-)>c(

),c(OH-)>c(H+)D.c(Cl-)>c(

),c(H+)>c(OH-)

本题考查化学基本理论——电解质溶液,着重考查电荷守恒。

用盐酸滴定氨水,溶液中的各种离子浓度相应发生变化,溶液的酸碱性也随之变化。

因此出现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但根本一点:

不能违背电荷守恒:

n(H+)+n(

)=n(Cl-)+n(OH-);

观察各项,就会发现是C选项。

11.(2009全国Ⅰ理综,11,6分)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B.

C.

A

侧重考查化学常见计算技巧——“差量法”的运用。

列出关系式:

2NaHCO3——Na2CO3Δm

设浓度为x:

16810662

w1(1-x)(w1-w2)g

12.(2009全国Ⅰ理综,12,6分)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要求熟练掌握各官能团典型性质。

另外,观察有机物结构要认真细致,马虎大意也是造成此类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分析结构,找出官能团:

有酯基、酚羟基、碳碳双键等。

特别注意:

虽然苯环不是官能团,但有其特殊的地方,也应留心。

A项:

”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有烷基,光照条件可发生取代反应。

B项:

两个“

”消耗2molNaOH,另外一个酚羟基,共消耗3molNaOH。

C项:

”的存在,即符合该两点性质。

后半句错误:

酚羟基与NaHCO3不反应。

13.(2009全国Ⅰ理综,13,6分)下图表示反应X(g)

4Y(g)+Z(g),Δ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

本题具体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部分知识,关键是深刻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结合具体反应灵活应用。

A项,考查化学平衡的特点,由图知:

6min以后,反应物X浓度不再改变,说明达到了平衡。

但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未终止。

B项,X的转化率计算:

C项,该反应ΔH<0,据“勒夏特列原理”,升温,平衡向着使体系降温的方向移动,即平衡逆移,故X的转化率降低。

D项,考查温度与速率的关系。

降低温度,v正、v逆都减小,但不会是同样倍数,与该反应热效应有关。

正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说明v正′>v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09全国Ⅰ理综,14,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

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由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知,A对;

单位时间的平均冲量是平均作用力不是压强,B错;

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两个因素有关,C错,D错。

15.(2009全国Ⅰ理综,15,6分)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

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

A.24mB.32mC.40mD.48m

作图可知,A1、A2分别是物A在左、右镜中所成的第一个像,A1′、A2′分别是像A2、A1在左、右镜所成的第二个像,A1″是A2′在左镜中所成的第三个像,由对称性知:

A1″与物体间距d=16×

2m=32m。

16.(2009全国Ⅰ理综,16,6分)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0.6328μm,λ2=3.39μm。

已知波长为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ΔE1=1.96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用ΔE2表示产生波长为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能级间隔,则ΔE2的近似值为()

A.10.50eVB.0.98eVC.0.53eVD.0.36eV

能级跃迁满足ΔE1=hc/λ1,ΔE2=hc/λ2代入数值可求得ΔE2=0.36eV。

17.(2009全国Ⅰ理综,17,6分)如图,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

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abc=∠bcd=135°

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

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1)ILB

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1)ILB

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1)ILB

每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F=BIL,受力情况如图所示.F合=F+

F=(

+1)BIL

方向沿纸面向上,A对。

18.(2009全国Ⅰ理综,18,6分)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

P点在y轴右侧,MP⊥ON。

则()

A.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

C.M、N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AD

等势面垂直电场线,在原图与M点电势相同的等势面,交P所在电场线的一点M′,可得出φm=φM′>φP,负电荷由0→M电场力做负功,M→M′电场力不做功,M′→P电场力做负功,B错;

C错;

正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D对。

19.(2009全国Ⅰ理综,19,6分)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

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

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6.67×

10-11N·

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为()

A.1.8×

103kg/m3B.5.6×

103kg/m3

C.1.1×

104kg/m3D.2.9×

104kg/m3

球体的体积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求得

由②③式得到

,代入数值可求得D正确。

20.(2009全国Ⅰ理综,20,6分)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图中P、Q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5m和x=4.5m。

P点的振动图像如图2所示。

图1

图2

在下列四幅图中,Q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

BC

由(下图)求知λ=4m

xPQ=3m,P、Q两点振动相差

波右传时,P点在平衡位置往上振,Q点在波峰如图:

A错,B对;

波左传时,P点在平衡位置往上振,Q点在波谷,如图。

C对,D错。

21.(2009全国Ⅰ理综,21,6分)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运动,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

两者质量之比M/m可能为()

A.2B.3C.4D.5

AB

碰后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动量守恒Mv=Mv1+mv2又Mv1=mv2得出

能量关系满足:

Mv2≥

Mv12+

mv22,把v1、v2代入求得M/m≤3,A、B正确。

第Ⅱ卷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2.第Ⅱ卷共8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13题,共174分。

22.(2009全国Ⅰ理综,22,8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2、3、4、5、6为连接点的标号。

在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

现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需要检测的有:

电源、开关、小灯泡、3根导线以及电路中的各连接点。

(1)为了检测小灯泡以及3根导线,在连接点1、2已接好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________挡。

在连接点1、2同时断开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________挡。

(2)在开关闭合情况下,若测得5、6两点间的电压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则表明________可能有故障。

(3)将小灯泡拆离电路,写出用多用电表检测该小灯泡是否有故障的具体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电压欧姆

(2)开关或接点5、6

(3)a.调到欧姆挡;

b.将红、黑表笔相接,检查欧姆表能否工作;

c.测量小灯泡电阻,如电阻无穷大,表明小灯泡有故障。

主要考查欧姆表的使用:

①欧姆表内有电源;

②使用前需欧姆调零。

23.(2009全国Ⅰ理综,23,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

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

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

;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t;

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α

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cosα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α=__________________;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__________________;

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__;

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__________________。

(1)①

②d/

③d2/2s

2④

(2)d=3.62cm

(1)如图所示,

①由几何关系得AB间的水平距离为

②由速度定义式得

③由运动学关系v2=2asa=d2/2s

2;

④由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f=ma

(2)由主尺读出3.6cm,由游标尺读出0.02cm,所以d=3.62cm。

24.(2009全国Ⅰ理综,24,15分)材料的电阻率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ρ=ρ0(1+αt),其中α称为电阻温度系数,ρ0是材料在t=0℃时的电阻率。

在一的温度范围内α是与温度无关的常量。

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

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度系数。

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

已知:

在0℃时,铜的电阻率为1.7×

10-8Ω·

m,碳的电阻率为3.5×

10-5Ω·

m;

在0℃附近,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9×

10-3℃-1,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5.0×

10-4℃-1。

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1.0m的导体,要求其电阻在0℃附近不随温度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

分析:

主要考查电阻定律、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设所需碳棒的长度为L1,电阻率为ρ1,电阻温度系数为α1;

铜棒的长度为L2,电阻率为ρ2,电阻温度系数为α2。

根据题意有

ρ1=ρ10(1+α1t)①

ρ2=ρ20(1+α2t)②

式中ρ10、ρ20分别为碳和铜在0℃时的电阻率。

设碳棒的电阻为R1,铜棒的电阻为R2,有

式中S为碳棒与铜棒的横截面积。

碳棒与铜棒连接成的导体的总电阻和总长度分别为

R=R1+R2⑤

L0=L1+L2⑥

式中L0=1.0m。

联立以上各式得

要使R不随t变化,⑦式中t的系数必须为零,即

ρ10α1L1+ρ20α2L2=0⑧

联立⑥⑧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L1=3.8×

10-3m。

25.(2009全国Ⅰ理综,25,18分)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静止放置三个质量均为m的木箱,相邻两木箱的距离均为l。

工人用沿斜面的力推最下面的木箱使之上滑,逐一与其它木箱碰撞。

每次碰撞后木箱都粘在一起运动。

整个过程中工人的推力不变,最后恰好能推着三个木箱匀速上滑。

已知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设碰撞时间极短,求:

(1)工人的推力;

(2)三个木箱匀速运动的速度;

(3)在第一次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

木箱滑动过程中利用动能定理,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机械能最大。

(1)设工人的推力为F,则有

F=3mg(sinθ+μcosθ)。

(2)设第一次碰撞前瞬间木箱速度为v1,由功能关系得

Fl=mglsinθ+μmglcosθ+

mv12②

设碰撞后两木箱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得

mv1=2mv2③

设再次碰撞前瞬间速度为v3,由功能关系得

Fl=2mglsinθ+2μmglcosθ+

×

2m(v32-v22)④

设碰撞后三个木箱一起运动的速度为v4,由动量守恒得

2mv3=3mv4⑤

(3)设在第一次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为ΔE,有

联立①②③⑦式得

ΔE=mgl(sinθ+μcosθ)。

26.(2009全国Ⅰ理综,26,21分)如图,在x轴下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外。

P是y轴上距原点为h的一点,N0为x轴上距原点为a的一点。

A是一块平行于x轴的挡板,与x轴的距离为

,A的中点在y轴上,长度略小于

带电粒子与挡板碰撞前后,x方向的分速度不变,y方向的分速度反向、大小不变。

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从P点瞄准N0点入射,最后又通过P点。

不计重力。

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问题,带电粒子在磁场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磁场外做匀速直线运动(除碰撞外),重点要画出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第一次射出磁场的点为N0′,与板碰撞后再次进入磁场的位置为N1。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有

粒子速率不变,每次进入磁场与射出磁场位置间距离x1保持不变

x1=N0′N0=2Rsinθ②

粒子射出磁场与下一次进入磁场位置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