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作文之片段围绕劳动场景的作文.docx
《劳动作文之片段围绕劳动场景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作文之片段围绕劳动场景的作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作文之片段围绕劳动场景的作文
片段围绕劳动场景的作文
【篇一:
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片断作文】
1.马上就要比赛了,我的心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始终未能平静。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200米赛跑,起跑线上站的都是几名实力赛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里也冒出了汗。
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响,大家都向前冲去,可我总觉得身体在往前倾,有一股力量憋在心里未能爆发出来。
要过弯了,必须把握好机会,不然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没想到就在弯道快结束时,我脚下一滑,身体一歪,险些摔倒,一名选手乘机如一阵风从我身旁闪过。
还剩最后几十米,我的腿上好像绑了铅块,十分沉重且酸痛。
终点的那条红缎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分耀眼。
然而,我却不是第一个拥抱它的人。
比赛结束了,没有人来安慰我,我也没有哭,心里一直反复念道:
“明年我一定要做第一个跨过它的人!
”
2.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今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到了大操常首先,是运动员入场式,只见游-行的运动员跟着气球队花环队锣鼓队,精神抖擞地走着。
在锣鼓队的前面还有四个人穿着白色的衣服举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实验小学运动会”几个大字。
正当这时气队的一个队员放了五个气球捆在一起的气球,那气球的动作犹如一个正在赛跑的人。
接着,又有两三个和这一样的气球升起。
当所有的人都到齐的时候,所有的气球腾空而起,锣鼓齐鸣,花环队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3.下半场开始了,队员们更是生龙活虎了,一个个如猛虎下山,接连不断的抢球传球进球。
就在下半场刚开始,杨凯程一次远投,球又进了。
我们的进球使一班非常着急,他们也一个个抢篮板投篮。
可是我们队丝毫不给他们机会,再加上拉拉队的呐喊助威,使我们班场上一直占据着主动,对方在攻击方面没有占上半点优势。
眨眼之间,下半场已经快过完了,双方的力气都用了差不多了,可是我们的拉拉队一直在给队友呐喊:
加油鼓励他们,使他们有用不完的劲,终于裁判吹响了终场的哨声,比赛结束了,经过我们班队员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终于得到了冠军。
这是我们全班的荣誉,也是我们全班的骄傲!
4.看,大家打扫得多认真啊!
几个拖地的女同学就像出征的战士一样,挥动手中的“武器”--拖把,把地上的“敌人”--灰尘,一个个消灭掉。
可能由于天气太热的原因,不一会儿,女同学们个个面红耳赤,大汗淋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地板终于焕然一新,甚至还能照出人影来。
再看那边,那几个擦窗户的同学也在辛勤劳动着:
瞧,那位女生正拿着抹布仔仔细细地擦窗户。
她先把抹布放进水桶里浸湿,再用手轻轻的拧出一些水来,然后她把抹布放在窗户上,有节奏地擦拭着,她的手不停摆动,就像一位画家正在用毛笔在纸上作画……经过我们的努力,窗户终于变得一尘不染了,凑近一看,竟找不出一点儿污渍。
5.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们准备好了材料,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广播的命令。
负责监督我们班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
“四年级包书皮比赛现在开始。
”一声令下,全场同学立刻紧张起来,只听见折报纸发出的沙沙声,我没有紧张,有条不紊地包着,很快就包好了。
再一看同桌,呀,他急得手忙脚乱,老是把报纸折歪了,又拆了重包,他急得汗都冒出来了。
再看那边的蔡欣瑜,居然边“品茶”边查看我们的包书情况,原来我们前边的患难同桌--詹栩和邵扬帆怎么搞不定那张书皮,直到时间到了也没有包好。
6.瞧,街道上,各类车辆川流不息,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有风驰电掣的小轿车,有急速飞奔的摩托车,有轻捷方便的电动车,还有悠然自得的自行车……我们犹如置身于车海之中。
车辆还排起了队伍,组成了一幅长龙似的图案。
7.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先恐后地飞上瓦蓝的天空。
嘿!
风筝的式样可真多,有“马褂”“单脚燕”“蜻蜓”“金鱼”“蝴蝶”“孙悟空”?
?
它们在空中各显神通,使人目不暇接。
你瞧那翩翩起舞的“红蝴蝶”多艳丽,它好像在骄傲地说:
“蝴蝶中间我是王,我的美丽谁也比不上。
”你看那猴王“孙悟空”多神气,手举金箍棒,两眼烁烁放金光,扶摇直上。
其中,xx扎的:
“黄马褂”放得最高。
他沉着冷静,时而慢慢向后退,时而使劲向后拉。
风筝好像领会了主人参加比赛的心情,越飞越带劲。
【篇二:
场面描写片段训练】
场面描写片段训练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片段欣赏:
挤车
“嘀嘀?
?
”喇叭一声长吼,候车的人们迅速地站到了最前排,几十双眼睛死死地盯着缓缓而来的三路车,心中默默祈祷:
“车前门停在我面前吧!
”祈祷归祈祷,身体却不由自主地跟随人流一起摇动。
车来了,还没停稳,几个青年人凭着力大气粗占据了有利位置,直往车内挤。
几个手脚敏捷的小学生像猴子一样左右跳跃,“嗖”的一声窜了上去,霸住了车门。
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都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
一位胖大婶的右脚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
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直叫:
“我的妈呀!
”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
1、用括号勾出“面”的描写。
2、用波浪线勾出“点”的描写。
3、用虚线勾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4、用三角符号标出描写胖大嫂动作的词语。
5、用横线勾出文中的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
牛刀小试:
拔河比赛开始了。
各班的运动员都精神抖擞地(),他们一个个(),身子一致(),两眼(),双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只等裁判员的号令。
哨声一响,同学们就使出(),像()似的死命往后拉。
只见小刚满脸涨得(),他鼓着(),眼睛(),双手使劲()尽管手被勒得(),也毫不在意。
观众们的加油声(),他们似乎比队员们还要卖力,挥着拳,跺着脚,恨不得()。
午餐时刻
——打餐
“叮铃铃?
?
”,随着一阵悦耳的铃声,午餐时刻终于来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同学,你喜欢写作文吗?
你练习过写片段作文吗?
写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景、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
例如写事件的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写场景的一个角落、一个镜头;写物体的形状、色彩、方位、陈设;写动物的样子、特征、动作,等等。
经常练习写片段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能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大作文积累素材,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那么,写好片段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
(一)要把内容写得具体
“空洞无物”是一些同学在作文中常犯的毛病,有的同学无论是叙述一人一事,还是描写一景一物都喜欢笼统地叙述,用一些大词概括,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片段作文训练,就要求我们如实地描写所见、所闻、所感,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要把作文内容写得具体,必须细致观察事物,这和写生一样。
写生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用笔描绘出来。
我们用语言描述事物也是这样。
首先要用眼睛抓住事物的特征,而且要认真地看,确实认识了才能动笔写。
只有观察得全面、细致,才会写得具体、真切。
因此,我们练习写片段作文,首先要学会并掌握观察的方法。
应当怎样观察事物呢?
被观察的事物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相同。
观察人,重点要看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
两个红军战士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
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
他颧骨很高,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
一位十几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
小红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篇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神态。
描写得简练、生动,富于生活感。
阅读这段文字以后,这两位英雄的战士就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一样。
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这样形象逼真呢?
这是由于作者在仔细观察他们的容貌、服饰、举止、神态等方面,抓住了他们的一些特点,又如实地描写出来。
你瞧,战士们的衣服“很破”,“腰里挂着驳壳枪”,表明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经受了战火的考验;老红军的“眼睛特别有神”,表露出他对胜利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红军“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好像那悠扬的笛声,引起他对无限美好未来的憧憬。
作者观察了人物的整体形象,又观察到了人物的细节特征,才描写得这样感人至深。
观察一个人,除了观察人物的外貌、服饰外,还要重点注意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
要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一个人,抓住特征表现出来,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丰满,性格突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更鲜明。
观察事,重点要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
如:
忆铁人
一天,他带我到家属基地去。
刚踏进托儿所外门,就听见哇哇的哭声。
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只见一个小娃正坐在地上哭鼻抹泪。
铁人提高声音问:
“阿姨呢?
”一个敦实淳朴的中年职工家属,抱着个孩子匆匆走来。
铁人激动地批评她:
“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
?
?
”她望着铁人,不做声,不辩解。
?
?
赶我们回去的时候,一位干部随车到前边办点事。
当他到了地点下车时,说:
“老铁同志,刚才你批评的那个阿姨是个好同志。
她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咧!
”铁人睁大了眼:
“噢?
?
?
咳!
”他向司机喊道:
“掉头,回去!
”小车急扭过去,冲向托儿所。
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着,发现那小娃已洗净了泪眼,正坐在小凳上抱着球玩。
他一把把娃娃举起来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
这篇短文记叙了铁人视察托儿所的一件事,表现了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
先写铁人批评阿姨任石油工人孩子哭;次写铁人领悟到错怪了阿姨的心境;最后写铁人再次前去看孩子和阿姨。
作者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观察和写作,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清楚、明白。
叙事离不开写人,只有细致地写出人物的活动,才能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具体生动。
你看,当铁人明白批评错了阿姨以后,作者观察了铁人的神态和语言,刻画他“睁大了眼睛”,展现出铁人恍然大悟的神情:
“噢?
?
咳!
”仅两个字的语言描写,突出了铁人是多么内疚啊!
这个实例使我们懂得,观察一件事,要调查研究它的全过程。
细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既要观察事情的进程,又要观察人物的表现。
一件事写得生动感人,是与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分不开的。
观察环境,重点还要看各种陈设、建筑位置、物体的轮廓和构造。
如:
三味书屋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树底下有一只梅花鹿。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
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
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
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真切呢?
这是由于作者身临其境地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所以才能具体如实地写出来。
观察环境,还要按照方位,有一定的顺序。
这段文字先写书屋正中,墙上有一幅画,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再写四面是学生的书桌;最后写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
全段仅用六句话,就把鲁迅小学时候学习的环境,交待得一清二楚。
观察环境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
不管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都要抓住环境特点,确定好观察点,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仔细看,才能把环境写得既有条理,又形象逼真,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察景物,要看清景物的形状、色彩和动态。
世上千景万物,总各有一定的样子,具有不同的色彩,而它们的姿态又是各式各样的。
如:
小城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发散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花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观察描写景物,还应该把自己的体验写进去。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用这五种器官观察、体验,能多角度、多侧面地接受信息,把观察、体验到的景物全面地、真实地描绘出来。
除注意观察环境、观察景物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环境、景物的不同变化。
同一环境、景物,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早上、中午、晚上、夜间,也不一样;而在风、雪、雨、雾、霜中,更有差异。
从上面讲的看来,必须在平日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善于观察。
只有在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二)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
“言之有序”,是写好片段作文的第二个要求。
一个片段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
片段要一句一句地叙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要清楚。
写人叙事的片段,可以采取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
总述部分,可以对所写的人和事先做总的叙述和介绍,使读者先对人和事有个完整的印象,然后再举出实例,具体加以介绍和叙述。
如:
推车
王小刚同学是个助人为乐学习雷锋的好孩子。
有一天放学后,他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上,看见有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一辆满载蔬菜的车,慢慢地在上坡。
王小刚三步并做两步地跑过去,把书包挂在后车帮上,弓着背、弯着腰,猛地一推后槽帮,那车轱辘突然陷进了一块小洼地,一动也不动。
小刚抬起头,看了农民伯伯一眼,大声喊:
“一、二、三!
”猛地一使劲,车又平缓地上了路。
农民伯伯望着小刚涨红的面孔,感激地说:
“谢谢你!
”小刚摆摆手,背起书包回家了。
这段文字的开头,先用一句话对王小刚做了总的介绍。
这样,我们就对王小刚有了总的印象:
助人为乐。
他到底怎样助人为乐呢?
接下去,叙述了一件具体事情,采取了先总后分的写法。
总述,要写得概括,一般可用二三句话点明总的情况;分述,要具体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人物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一具体地写出来。
写出事情的特点、人物的特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可颠倒总述、分述的位置,先分述,再总述。
写人的片段离不开写事,因此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先后的顺序叙述。
雨夜
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
突然一阵雷声,下起大雨来了。
不一会儿,邓妈妈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雨衣,来到小郭站岗的地方。
邓妈妈对小郭说:
“总理让我给你送雨衣来了,快披上吧。
”
邓妈妈帮小郭披上了雨衣,又说:
“总理让我告诉你,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下。
”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叙了敬爱的周总理让邓妈妈送雨衣给警卫战士小郭,并叮嘱小郭,打雷时,不要站在树下。
这篇短文,为什么脉络写得那么清楚、有条有理呢?
这是因为作者严格地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一步步地有条理地写出来的。
按照顺序写,动笔之前,应该反复考虑文章的内容,什么先写,什么后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与段之间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文章的脉络要理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动笔写。
状物的片段,还要特别注意描写顺序,使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意思连贯。
如:
我的“小花鹿”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
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
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
“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
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
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和漂亮了。
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段状物的文字。
状物,就是对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等做具体生动的描摹,类似美术中的素描或写生。
这段文字,先写小花鹿的脑袋,再写身体,接着写尾巴,最后写脖
子上的装饰物。
而脑袋,又是依照耳朵——眼睛——嘴的顺序从上到下写的,句与句之间衔接得也很紧凑,条理分明,丝丝入扣。
写景状物,要紧的是抓住特征,有条不紊,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以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领悟到,写好任何一个片段,重要的是要按照顺序观察,按照顺序描述,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有条理。
(三)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一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每个段落,都紧紧围绕中心意思展开。
一段文章,实际就是一篇文章的雏形。
每个段落,都有各自不同的中心。
这一段文字,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
凡是中心明确的段落,人们读后就能抓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而中心模糊的段落,材料必然组织得紊乱,使人读了不知所以然,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淡漠了。
一个段落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
段的中心,段的展开,段的收笔。
段的中心,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点明本段的主要意思、写作重点和范围。
全段围绕这句话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展开段落。
段的收笔,指的是一个段落的结束句。
这些段落,中心句写在开头,开宗明义指示读者。
下面内容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
松鼠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
晴朗的夏夜,松鼠喜欢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怕强烈的阳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有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这段话讲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
全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段落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规定了所叙述的范围。
段的展开部分,具体描述了松鼠“怕人”,喜欢“跳着叫着”、“怕阳光”、“不接近人的住宅”等几方面特点。
由此可见,段的展开部分写什么,怎么写,都要围绕段的中心进行叙述。
只有这样,才能既突出了段的中心,又能叙述具体。
有些段,中心句写在段的中间。
这种中心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如:
南京长江大桥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
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天空飘着朵朵白云。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桥上面。
大桥分为两层。
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
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这段话的中心是: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它夹在八句话的中间,把本段自然分为两个层次。
前一个层次,依次交待了人物、时间、地点;后一个层次,具体叙述大桥究竟怎样“壮丽”。
中心句把两层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