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8161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下载.docx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Word下载.docx

学生对书后的思考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学生课前分小组查阅资料。

学生根据法律知识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学生绘图说明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

学生看书归纳

学生讨论,每组抽一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

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主要意图是检查学生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理解程度。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能力。

检验学生本框内容的学习效果。

加深学生对宪法权威性的理解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提升: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因为( 

①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④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第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这是因为( 

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③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④公民的政治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①② 

B①③④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3、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宪法地位,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强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内容。

有同学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的大事,与我们公民个人无关。

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一法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旨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为什么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必须依据宪法?

第二课时:

宪法规定公民权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在已明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而且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因此,上好本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宪法权威和地位理解。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过程与方法:

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准备:

教材、点拨。

练习册、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二、探求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事例: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练习:

1.提问: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2.板书课题。

1.学生自读课文内容:

2.教师根据教材中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作进一步的介绍与列举。

1.出示:

书本中的“空格练习”。

2.出示: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3.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是统一的。

任何公民不得只想享有权利而不想履行义务。

1.分析两个典型案例,要求:

学生先了解材料之后,分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材料一问题:

(1)齐某想要维护自己的什么权利?

(2)在具体的部门法中找不到与此案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文,但齐某的合法权利却能得到维护,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问题:

如果你是蒙某,你如何利用宪法为自己的权利辩护?

2.自学第86页“法律文库”中的宪法规定。

3.教师讲解:

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更懂得了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为此,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它、把它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高宪法观念、用宪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请举例说明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导课。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

公民所具有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任何人无权剥夺。

通过此题的思考练习,使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进一步的了解及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目的是告诉学生,宪法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也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武器,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和了解宪法。

本环节的两个案例要说明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上课时应灵活掌握。

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课时:

国家机构的宪法规定

了解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是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从内容规定上体会宪法的地位及权威,深刻理解宪法具有总章程的意义。

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体会宪法的地位和权威。

教材、点拨,练习册、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探求新知:

二、交流新知:

三、总结知识:

四、巩固应用知识:

五、拓展知识:

1.出示预习课文的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有哪些?

2.指名回答。

3.教师加以引导。

4.让学生朗读。

5.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重点的内容背诵下来。

6.让学生默读“法律文库”中的内容。

1.根据“法律文库”介绍的一些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但还不全,针对此完成下列问题;

2.同学们是否查阅了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

3.教师可进一步举例说明。

如: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等。

4.教师加以评点。

教师提问: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请同学们完成宪法与普通法之间关系的举例说明。

(5分钟)

回家上网查阅:

更多的,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

并举例说明

1.学生自学课文一遍。

2.学生回答。

3.学生边读边把重点的内容用笔勾画出来。

4.学生自由的朗读三遍。

5.学生理解记忆。

6.学生默读“法律文库”。

1.学生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分组成?

(2)我国的国家标志应该包括哪些?

2.已查阅了的同学举手,并举例说明理由。

3.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同学举例说明,加以验证。

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的内容。

学生分小组举例说明。

查阅记载,宣传宪法规定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知道学整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理解记忆能力。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性质、根本制度等。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我国宪法规定的全面性的最根本的问题。

检查自学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检查学习效果。

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1)国家性质

(2)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和社会生活中、 

(3)国家的根本任务

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6)国家机构及国家标志等

第二课学法知法要守法

第一课时法律含义我来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建立了哪些机构来保证法律的实施

2、知道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认识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下面我想请大家说说,大家认为法律是个什么东西?

2、法律的实施和其它行为规范有何区别?

3、我国法律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4、我国现行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5、我国为什么要建立一整套保证法律律实施的机构?

分别是哪些机构?

一、法的概念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二、法的特征

1、由国家(全国人大)制定或认可

2、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3、具有普遍约束力

三、法的价值(精神)

1、正义

2、自由

3、权利

4、秩序

知识复习

1、任何行为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或约束力,但法律的强制性的维持和实现是以、、等作为后盾的。

2、在我国,任何公民,法律对他们都具有的约束力。

3、我国现行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课堂练习:

1、下列能体现“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法律特征的是()

①温总理签署358号国务院令公布《法律援助条例》②王怀忠因受贿罪和财产来源不明罪被依法判处死刑③环保部门倡导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④陈某因贩毒依法律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④

2、参加全国人大的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委员所乘坐的车辆不再像以前一样一路绿灯,也必须要等红灯,这说明()

①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并无特权②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在“两会”期间,我国的交通法规作了重大的修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近几年,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省部级高官中的腐败问题被一一查处,贪赃枉法的官员纷纷落马。

这说明在我国()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D法律要靠人们自觉遵守

4、我国现行法律体现了()

①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要求②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③任何国家的性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5、在我国,法律由执法机关保证实施,我国有哪些国家执法机关?

这些执法机关的职能是什么?

6、材料一:

张某和王某是邻居,王某因施工失误损坏了张某的墙壁,张某多次前去说理并要求五某修补墙壁,遭到拒绝,张某于是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判处五某在规定的时间修补好破坏的墙壁,但王某无视法院的判决,拒不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采取行动,强制王某执行法院的判决。

材料二:

2008年4月1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法律具有哪些特殊性。

(2)从上述案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法律为我来护航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是非观念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树立国家责任意识。

2、能力: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知识:

使学生明确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了解被保护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青少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2)、青少年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

2、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策略:

通过典型案例、图片、漫画等资料创设情景,引领教学,然后每个教学环节再通过“畅所欲言”、“实话实说”、“议一议”、“反思自我”等活动回到生活中去,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实践的平台,从而使学生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

课前调查:

1、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法院或者上网调查近年来本校、本地区范围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或事例,并简要写出调查报告;

2、身边生活中有哪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周边社会环境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放四幅图片:

(1)家长打骂孩子

(2)教师体罚学生(3)学生自由出入游戏厅(4)雇佣童工

明确:

家庭的温馨,学校的关爱,社会的呵护,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我们品位到生活的美好、成长的快乐。

但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时常会受到一些侵害,这就需要法律对我们进行特殊保护。

(二)探究新课:

1、在课前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上述图片,让学生通过“大家谈”的形式进行交流:

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还可能会受到哪些侵害?

可能答案:

(1)、家庭中:

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

限制孩子的自由,干涉孩子的交往;

责骂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体罚孩子,伤害孩子的身体;

高压政策等。

(2)、学校中:

教师体罚学生或随意过分加大作业量,变相体罚学生;

侮辱学生人格;

违规滥收费;

开除所谓差生;

校园安全隐患等。

(3)、社会中:

黑网吧有意招徕未成年人入内玩游戏;

学校附近向中学生兜售不健康书籍和光盘的摊贩;

雇佣未成年人做工;

2、在前面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一些案例材料,内容侧重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几个方面。

案例的选择应该能反映出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比方说好奇心强、爱冒险、自制能力差、独立意识增强但又不能明辨是非、自尊心强、逆反心理等。

结合这些材料让学生讨论:

A、未成年人所受到的侵害分别来自于哪些方面?

B、结合教材第56页马克思的话想一想、说一说:

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

讨论方式:

前后同学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由一名写字较快的学生做记录,然后推荐其中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做发言。

讨论结果:

(1)侵害来自:

家庭、学校、社会。

(2)原因:

①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好奇心强,自制能力差,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②周边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③某些家长和教师的素质问题

注意: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些零散,教师应注意归纳,或引导学生做归纳。

教师归纳过渡:

正是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之在现实生活中较易受到伤害,所以需要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以使未成年人得到健康成长。

为此我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并制定了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即《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注:

上课时让学生齐声回答以明确是哪两部法律)。

这两部法律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各方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3、相关链接:

大屏幕投放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以图片配文字的方式出现。

要求:

(1)、所选图片要具有代表性;

(2)、所配文字要简明扼要;

(3)、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依次投放。

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上述具体形象的展示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内容,明确未成年人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从而学会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想一想:

教材第59页的插图和下面的案例反映的是对未成年人的哪一方面的保护?

课后实践:

查一查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法律还给予了哪些特殊的保护?

活动要求:

有条件的尽量上网查询。

因为现在上网比较方便,许多学生家庭也具备这一条件,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司法保护的内容;

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渡:

国家专门制定了法律对未成年人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进行了特殊的保护,这样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大屏幕内容:

1.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的歌词;

2.毛泽东的一段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3.以“请你说一说”的形式让学生发言。

4.教师归纳:

点击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上述国家对你的特殊关爱外,你还感受到哪些特殊的关爱?

大屏幕以“畅所欲言”的栏目显示上述问题。

(三)、课堂练习(略)

(四)、课堂小节:

第三课时合格公民我来做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照自我,自觉尊重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利;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能力:

1、分析案例,区别守法与违法的界限,识别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2、观察、归纳生活中的现象,把握现实顾虑;

3、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认知:

1、发掘体验,感知现实中的法律问题;

2、加深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及维护合法权利的合法途径;

3、了解自觉守法与自我保护的联系。

二、重点分析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本课重点。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认知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这是自我保护的认识基础和意识前提;

2、把握紧急避险的方法技巧,这是应对非常事件(自我保护)的策略;

3、了解维权途径。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出示探究课题。

1、讲述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僧在虔诚地拜佛,旁人见了,问:

“你拜的是谁?

”僧答:

“菩萨。

”又问:

“为何拜她?

”答:

“求菩萨保佑……”这人又去问菩萨:

“你又拜谁啊?

”菩萨答:

“拜菩萨。

”这人惊奇地问:

“别人都拜你,你怎么拜自己?

“求人不如求己啊!

2、引申:

人生需要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保护;

我们的菩萨是谁?

(二)自主学习,发掘体验

1、学生自读教材正文,依据教材思考。

2、教师巡视,指导。

3、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和“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两部分。

它通过“情景分析”(三幅图片),引导学生发掘体验;

通过“读一读”帮助学生升华经验;

通过“相关链接”扩展学生视野;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维,梳理知识。

4、指导重点分析:

(1)日记(隐私)问题:

注意日记内容,最好不要记隐私。

(2)搜身(人身权)问题:

举止大方,避嫌;

明确正告对方;

机智,避免更大的伤害;

报警。

(3)抢劫(欺压)问题:

少带钱;

机智,避免更大的伤害;

报警;

不能非法报复或胆小息事。

(4)紧急避险问题:

镇静,机智,两害相权就其轻,避免更大的伤害。

(5)合法维权问题:

相信法律;

避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守法。

(三)自拟课题提纲(归纳教材内容)

1、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拟定课题提纲。

2、教师指导。

3、提纲提示:

(1)侵权现象种种;

(2)临危不惧,智勇自救;

(3)合法维权。

(四)合作探究,整合课题

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或多个项目,一人执笔,四人讨论。

3、指导意见:

就某一点充分讨论,集思广益。

4、课题预案:

(1)侵权现象种种:

A人格尊严——体罚,辱骂,讽刺,嘲弄……

B人身权利——伤害,抢劫,……

C受抚养权——不付抚养费,虐待……

D受教育权——辍学……

E财产权——偷,抢,诈,骗……

F公平交易权——假冒伪劣……

(2)临危不惧,智勇自救:

A镇静,机智

B两害相权就其轻

C避免更大的伤害

D团结互助

E呼救法,周旋法,报警……

F正当防卫——界限是制止侵害。

(3)合法维权

A向有关部门投诉(公安机关、教育局、工商局、村居委、政府、学校……)

B到法院起诉

(五)集体交流,重点讲析。

1、小组代表发言,集体评析。

2、教师多鼓励,不求统一。

3、重点讲析“守法与自我保护”。

结合三情景,学生畅谈,教师点拨。

突出要点:

行为规范,少招是非;

依法抵抗,正当防卫;

非法报复,害人害己;

相信法律,屈辱尽洗。

(六)综合训练。

完成教材“走进生活”

(七)课外活动

1、班级编辑《自我保护手册》

2、思索:

如何面对老师的体罚?

第三课我在家中的权利

第一课时

课题:

我的意见要听取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权利

2、初步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

一、学生阅读课本P20材料,然后小组讨论:

为什么法院尊重萌萌的选择,决定中止父亲的探望权?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项权利的保护?

二、出示法律链接: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同学们也应该多与父母沟通,向父母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把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