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艺术看视觉艺术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7870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视觉艺术看视觉艺术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视觉艺术看视觉艺术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视觉艺术看视觉艺术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视觉艺术看视觉艺术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视觉艺术看视觉艺术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视觉艺术看视觉艺术科Word格式.docx

《从视觉艺术看视觉艺术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视觉艺术看视觉艺术科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视觉艺术看视觉艺术科Word格式.docx

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將會在同一課程架構下學習。

本補充指引背景清楚列明:

(1)建基於二零零三年公布的《藝術教育學習領域:

視覺藝術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及《藝術教育學習領域:

視覺藝術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2)採取開放及具靈活性的課程架構;

(3)兼重視覺藝術評賞及視覺藝術創作兩方面;

(4)更重視學習藝術的情境因素;

及(5)強調藝術對學生心智發展的幫助。

如前所述,大環境在不斷變化中。

今天,大家都清楚知道"

勞作"

或"

美術"

已變成"

視覺藝術"

,很多學校來年有意開辦該科,任教該科的老師亦很忙碌預備新高中的來臨。

當事情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你發現一般家長不重視術科;

學生欠缺詞彙表達,想像力差,認知能力有限制。

大家也許會開始迷網,智障學童要評賞?

理解情境因素?

心智發展?

此刻,你或會不想再費時多加討論,你只想立刻知道在實質操作上的困難和解決方法等等。

現在就讓我們暫時放下眼前繁碎的細務,停一停,想一想,我們的忙碌是否等於對課程理解深刻?

我們是否只見樹木,忘了樹林?

若大家因知道本科要改變而忙碌,而不知道為什麼要改變,改變是不會真正發生的。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本科改變的背後理念、視覺藝術在本地及世界的發展,不正正就是這個樹林?

所謂"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大家可否登高望遠,看清楚這變化中的樹林?

翻開本補充指引的理念,不難發現樹林今天的狀況,

(1)我們正受多元文化影響、對重新發現中國藝術傳統,與其他文化情境的聯繫越來越重要,同時,

(2)現今的社會高度滲透著資訊及通訊科技、電子科技,以及大量來自互聯網絡、數碼科技及印刷媒體的視覺資料。

對一般人來說,前者較抽象,所涉知識面亦較廣,也許較難掌握,更何況智障學生,但後者涉及生活的各個層面,智障學生則需有能力理解並回應這些身邊的視覺現象。

文明進程可真弔詭,不是嗎?

我們遠古祖先從洞穴壁畫留下訊息,並努力將之演化為文字,發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我們又努力地以影像大幅地取代文字,我們也經常使用"

視覺策略"

來理解世界,有的學校甚至因而獲獎。

事實上,今天的視覺影像無處不在,你有否注意到呢?

之後你會怎麼理解呢?

又怎麼去表達你的理解呢?

現在讓我向你們分享尋常一天的視覺經歷:

早上八時睜開雙眼起床,扭開電視機,正播放著孰識的新聞片頭動畫,挑出白色上衣上班去;

甫進港鐵站便被四周靜態和動態的燈箱廣告包圍著,其中一則展覽廣告吸引了我的視線,決定下班後到藝術館參觀;

買下剛推出的葉狀環保紀念車票,步入列車便翻閱手上的免費報章,封面是模仿岳敏君筆下的城中首富;

半小時後步出灣仔港鐵站,披上不同廣告外衣的電車穿梭而行,我接過年輕人派發的傳單,發現傳單上的樓盤極其華麗,大有置身歐洲夢境;

夢醒已在太源街上,小販搭建特色的攤擋,盡處的樓宇與一街之隔的灣仔舊街市同病相憐,被地盤拆卸工人包裹得像極刑後的囚犯軀體,無怪乎其"

包浩斯"

的稱號;

回到辦公室工作,上網搜尋資料,網頁內形形色色的互動影像,教人眼花撩亂,在迷亂之際,速遞員送來了新高中海報,同事大伙兒圍起天花亂墜;

正午與同事到彼鄰的酒樓午膳,席上談起背後那幅童話式的婚宴佈景板;

飯後與老師開會,會上一名身穿KeithHaring圖案上衣的老師侃侃而談他的校本經驗;

下班後往藝術館途中下大雨,雨勢像長長的斜線急勁地打在雨傘上,唯有躲進茶餐廳,點了菠蘿油及絲襪奶茶,一道激昂而孰識的義勇軍進行曲在背後響起,原來已是播出"

國家成就"

的時候了。

雨稍停便趕上渡輪,凝望著對岸被大師作品覆蓋的藝術館,正上演法國五月重頭戲"

路易威登:

創意情感"

,一眾當代藝術大師的作品與隔壁虛白齋藏中國書畫形成強烈對比,撼動心弦。

飽嚐這場視覺盛宴後,精神飽滿,卻肚子空空,準備沿海旁漫步到商場裹腹。

推開商場的玻璃門,數條強烈的激光在背後橫空而出,反映在玻璃門上,"

幻彩咏香江"

準時上演;

商場內各式各樣的櫥窗擺設,目眩神迷,好不容易才找到合適的快餐店坐下,結果我又被精美的餐牌圖片誤導了。

離開商場,一輛印上生肖圖案的巴士經過,我便踏上歸家的途上,沿途密集的招牌,大有讓人不分晝夜之感受。

回家真好,收起摺櫈,安坐在沙發床上,扭開電視機,看到動畫中的天氣先生在猛烈陽光下架上墨鏡,是也!

天氣炎炎正好眠,我在不知不覺間進入了夢鄉。

以上長篇大論,是否代表我很有觀察力?

或是考你們對身邊事物的敏感度?

非也!

我只想說,若果我對以上觀察稍作記錄便成視覺日誌(例如太原街被拆卸的樓宇),若果我對當中的記錄產生了某些特別感受(例如藝術館與灣仔舊街市被覆蓋的感受),更可以將這感受化為創作原動力(例如創作以包裹為題的裝置藝術作品)。

以上的視覺經歷只有我才遇上?

很獨特?

很難感受到?

不是達官貴人、尖子狀元才能感受到,而是存在於我、我們、以及我們的智障學生身邊,等待我們去感受、去觀察、去反思、去發問及去回應,關鍵在於你對周遭事物的敏感度和態度,你會視而不見,還是收編成為知識或學習資源?

相信在坐各位都曾主修視覺藝術科,亦知道除了少數天才外,大部分人還是透過學習來提升其對視覺影像的敏感度,之後你懂得發問:

為何建築物被包裹著?

為何"

短片內有香港飛行服務隊的出現?

巴士廣告的圖案是什麼?

如何創作精美的餐牌以吸引人?

為何我要睡在沙發床等。

你或會追問:

摺櫈、天氣報告、餐牌、沙發床也是視覺藝術?

對!

關鍵在於你的觀看方式(waysofseeing)。

事實上,今天視覺藝術的發展不再只談論大師或高雅的藝術(HighArt),不再只是大歷史(GrandHistory)的附庸,還包含任何以視覺效果作為核心表達形式的創作,更是個人論述(Small/PersonalNarrative)的發聲途徑,亦即是說我們除了要欣賞青馬大橋外,也要認識牛頭角下邨;

我們除了欣賞清明上河圖或八駿圖外,也要了解同儕、老師以至不為人知的作品,簡單地說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因此,視覺藝術的多元發聲,漸為世界各國對外用以彰顯自身文化的多元性,塑造身份認同,並打造國家或地區品牌,亦即是西九文化軟硬件的願景。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嘉琪博士接受傳媒訪問時,就曾指出:

「我們十分關注教育可以怎樣配合西九、文化創意產業等發展。

一個真正文化多元的地區,所展示的視覺藝術應來自於各階層,西九所倡議的,正是結合大歷史與個人論述的多元視覺藝術觀,正提供了弱勢社群發聲的契機,難度智障人士不是「香港故事」的一部分?

作為智障兒童學校的視覺藝術教育工作者,所做的是「人」的工程,是軟件,我們該甚樣做,才能令現在七千多位智障學童的努力,在不遠的將來也能在各文化硬件中被社會人士看到?

新高中視覺藝術課程也許正是起點,讓我們反思學生不同階段的視覺藝術學習,包括基礎教育。

有效學習新高中視覺藝術,能幫助智障學童獲得良好的理解能力詮釋各樣文化及身邊的視覺現象,並能

(1)探討對世界的領悟和態度;

(2)激發想像力及對事物從不同的視點觀察與詮釋;

(3)培養對他人及其文化的關心和欣賞;

(4)強化在跨課程聯繫的學習成效;

(5)為將來學習或個人發展作準備;

(6)將相關技能與能力應用於日常生活上;

(7)表達感情,加強與別人的溝通;

(8)並在創作實踐上獲得個人的滿足感。

一般來說,你或會認同以上那些美麗而宏大的理念,同時也泛起疑惑。

俗語有云:

「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你翻開本指引的課程宗旨,那些諸如觀察力、判斷力、想像力、批判性思考、不同形式的創作能力、共通能力、多角度觀點、古今中外藝術、跨文化的了解和欣賞、對國家及世界的投入感等,老師又如何處理呢?

學生是否一定要評賞呢?

家長又或會疑問,我只想我的子女從本科中學懂一些手藝或技能,將來能獨立地生活,於願足矣,不會去想什麼「發聲」或當個「藝術家」等這麼遙不可及的事。

古語有云:

風物長宜放眼量"

,從觀課和專業交流中不難發現,有些學生真是「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但另一些則「做」優於「講」,糾纏於這些「做」與「講」,不正正就是新高中課程的兩個重要學習範疇,「視覺藝術評賞」和「視覺藝術創作」嗎?

學生亦唯有糾纏於「做」(創作)與「講」(評賞),才能建立共通能力、批判性思考等,才會創作出真正的視覺藝術作品,而不是勞作,才能把手藝變為有思想的手藝,而老師或家長的疑惑才有望解決。

事實上,將來的社會除了需要文化締造者(藝術家),更需要培養的是文化消費者(懂得欣賞藝術的人)。

陳嘉琪博士曾指出,視覺藝術科的課程內容包含「欣賞」的概念,有助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如在文字創作、設計時可以運用相關的技巧,即使將來從事其他行業,也需要藝術的視野,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誤解,以為選修藝術科便等同將來要當「藝術家」。

既然「評賞」是不可或缺,智障學生在轉化為「創作」時就更需要較前深入的「知識」來支撐。

因此,在校本課程編排上便需由基礎教育階段開始,讓學生循序漸進及有系統地學習知識,為日後高中的學習奠定基礎。

眾所週知,創意及想像力在視覺藝術是不可或缺的,而培養創意及想像力更是高中課程四個主要學習目標之一,其他還包括發展技能與過程、培養評賞藝術的能力、認識藝術的情境。

這四個主要學習目標必須根據兩個重要學習範疇,即評賞結合創作來制定的,我們可因應學生能力、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可繼續參考「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學習目標的例子來編寫教案。

作為參考例子,當然不宜直接挪用,更不應只聚焦於某個別有趣的例子,令學習目標異化,偏離或忽略了個別學習範疇。

「目標」原是人們用以表達希望的工具,但在某些情况下卻令人忘掉本來的「希望」,甚至倒過來把「希望」堵塞住了,這就是目標的異化。

我們可靈活處理這些學習活動例子來避免學習目標異化,如在云云視覺現象中,撰寫一些能在電視、媒體、學校或社區等常見或較生活化的例子,以配合智障學童有限的生活經驗,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務必緊記,無論這些例子從何出發,(例如:

從知識出發),都必須要考慮如何配合評賞與創作,方為整全的視覺藝術科教案。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我們聽到老師的擔憂,新高中課程既濶且廣,難以入手及全面施教;

不知如何應用這個課程;

我聽到校舍設施不足;

學習時間緊逼、坊間的機構來校活動往主流學校傾斜等。

說實話,所謂「欲窮千里目」,對智障學童談何容易,既要資源,更重要的是策略,這就有賴老師要更上一層樓了。

相信大家也會認同,能傳世的偉大藝術品,並非以金錢就能打造出來,相反地,它們大多在資源有限、空間不足,在運用策略和堅毅不屈的精神下提煉出來,這不正是作品的不朽之處?

感人之處?

善用策略確可以事倍功半,為智障學生編訂的校本課程時,我們何不想想這些策略:

(1)採用單元主題模式編訂課程;

每年訂定約三至五個學習單元;

(2)引導學生圍繞有關主題搜集或選擇資料,分享意見和感受,再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創作媒介;

(3)應同時兼顧不同能力、學習進展和性向的學生,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去認識不同的藝術課題;

(4)引導學生於課堂內外進行全方位學習;

(5)提供機會讓學生把他們在不同藝術的學習活動,及其他學習領域中所獲得的概念及經驗,整合到視覺藝術科的學習上;

(6)評估須與學習重點、活動、課業和教學法一致配合,容許學生運用他們已有的知識,靈活地按自己的進度和方式來學習;

(7)使用相連的教節或更長的時段,如一周約有2-2.5小時的課時;

(8)如創作需要大量課時,教師可適度調整創作程序。

我們聽到老師的擔憂,人手不足、非專科教師、學生能力差異大、要花更多課餘時間備課等。

在照顧學習差異的資源運用上,我們何不想想:

(1)調節個別學生的學習成果,對不同能力的學生作不同的期望;

(2)用合組模式讓不同組別的學生學習同一主題,由兩位教師負責施教及共同備課;

(3)資源教學教師、教師助理、家長義工也可入班支援,但各人在上課前必須明白學習活動的目標和要求。

我們聽到老師的擔憂,學生水平普遍下降、想像力差,對情境學習有困難、創作是否一定從評賞出發呢?

從「形狀」出發?

從「物料」出發又如何呢?

部分學生又常固執於自己的觀點等。

在學與教的原則上,我們何不想想:

(1)讓學生清楚每一項學習活動的學習目標;

(2)掌握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識和感興趣的題材入手;

(3)教導評賞時要聚焦,教師宜先作示範,引導學生重溫知識,以及不斷反覆提示,給予時間和機會鞏固知識;

(4)因應不同的學習目的而採用及平衡直接傳授、探究式及體驗式教學法;

(5)以性向而非能力分組,營造一個互動教室;

因應學生能力提出具挑戰性的問題,以衝擊他們既有的觀念和想法,誘發多角度思考;

(6)讓學生選擇自己關心、感興趣和能力所及的事物或主題學習;

(7)自閉症學生在創作上可能會有較多獨特的個人觀點,需了解他們在選擇物料和運用上的非一般配置及其背後的原因,讓他們選擇自我表達的方式和媒介;

(8)使用廣泛的資源,週遭事物都是評賞和創作靈感的泉源。

我們聽到老師的擔憂,學生需不同的協助程度,甚至需執手完成或由教師後期加工等。

在學與教的策略上,我們何不想想:

(1)深入或淺白的批判性對話;

(2)視覺日誌作為日後評賞及創作的原材料;

(3)反映學生學習過程的簡單作品集;

(4)運用科技協助肌能較弱的學生解難;

(5)運用資訊科技促進互動學習;

(6)閱讀文字以外的圖像及環境空間;

(7)開放的題目讓學生自由發揮課業。

其實,以上所說都是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詳情可細閱指引第三十九頁。

此外,教師要注意與其他科目合作之主次,工作量及可運用的資源,合作前要深思活動對本科的意義。

另不同人士在本科應有不同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負責編訂課程,治療師的角色是設計、調整學習工具,以助學生進行創作。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我們聽到老師的擔憂,有些學校現時仍以技巧為主、學生的進步比較細微、評估較為困難。

在評估上,廣泛的學習成果聯繫著課程的學習重點,學習重點又與學習目標有關。

我不打算在此詳述,只想分享一點個人的反思。

想信大家都知道本科學習目標之一是培養創意及想像力,想像力可真是無遠弗界,若論「評賞」與「創作」這兩範疇,有說像兩條不同顏色的麻繩扭在一起,也有人想像成兩種顏色組成的基因,而我則想起大家孰悉的香港小姐口號及審美準則:

美麗與智慧。

何謂美麗?

何謂智慧?

美麗者外觀也,五觀端正,步履優美,妝容濃淡得宜;

智慧者見諸內,談吐得宜,舉止顯見真善美。

在這個意義下,你又認為以下那位女士更能代表香港呢?

李嘉欣,自小得到上天的眷顧,五觀標緻,奪冠而回,邁入豪門;

余慕蓮,自小得不到父母庇蔭,辛勤大半生,無兒無女,亦非有錢人,但晚年卻把積蓄,於貴州深山興建了一所學校。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此刻審美之難,難於結合內與外,對學生作品的評估何嚐不是?

事實上,「創作」展示作品的技法與外觀,「評賞」則展現學生的技法與內心想法,只要作品能顯示這兩範疇的交錯纏結,作品才能被賦予意義,才真正反映學生的學習經歷。

因此,廣泛的學習成果應包含評賞與創作,還應在學習過程中及學習階段結束時進行。

我們可採用學生的課堂表現、視覺日誌、作品集、測驗/考試等一系列評估活動,當中包括:

(1)在評賞時與同儕的正規與非正規互動交流;

(2)課堂上的表達;

(3)創作上的反思;

(4)觀賞作品的態度和取向。

大地之行,始於足下

所謂「羅馬不是在一天內建成」,老師們的擔憂,我們是理解的。

走筆至此,我想起了數月前的工作坊,向大家介紹一個名為「希望之星-我的蒙娜麗莎國際繪畫比賽」的展覽,當中一幅由潘子齊所畫的作品《當我遇上蒙娜麗莎》,最讓我印象難忘。

難忘之處並非因作品用上了什麼奪目的色彩、不是作品中線條有多優美、不是沒有畫出界外、更不是她來自香港。

相反地,感動我的是這位十三歲,在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就讀的智障女孩,憑著對繪畫的熱情及藝術的天賦,用了三個星期以塑膠彩、玻璃彩及膠片完成這幅富有想像力、幽默感及質感的畫作,並擊敗多個地區逾一千名參賽者,勇奪總亞軍。

在比賽結果公布後一星期,她正準備與別人分享她繪畫的心得,卻證實患上白血病,需入院等待骨髓移植。

當想到平白地失去了一次赴日遊學的機會,潘子齊當時的無望心情可以想見。

但當我理解什麼叫無望時,也懂得什麼叫希望。

希望是我在工作坊上看到,老師沒有責怪我的疏忽,倒轉了學生的作品,更上網替我尋找正確的一幅,好讓大家也能欣賞得到,我看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顧。

希望是我在觀課後聽到,老師對諸如「後現代建築」等新課題雖然毫無認識,但並沒有因此捨難取易,更藉備課來充實自己,實行與學生一同成長。

希望是我在工作坊中無數位老師的分享中感受到,不論學生行動有多不便,說話有多限制,老師總是想盡辨法解決,更不吝嗇向大家分享,這不正是學習社群應有的態度?

希望是我在特殊學校的學生攝影作品集,以及在不同社區的公開展覽中看到,這些學校為智障學生提供了向外發聲的機會,讓人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亦彰顯了香港文化的多元性,這不正是亞洲國際都會應有的嗎?

從以上老師的專業態度、知識的追求和學校的努力,我們看到了智障學童的希望,亦看到了(Asknotwhatspecialeducationwilldoforyou.Askwhatyoucandoforeducation)的態度。

雖然,現在部分人看似輕舟已過萬重山,而你們大部分可能還在起點摸索,但所謂「大地之行,始於足下」,希望大家今天從本科課程指引及補充指引開始,參考並從中獲取靈感,來思考自身的校本課程,令我們的智障學生都能迎接變化中的大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