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概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784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概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概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概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概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概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概要Word格式.docx

《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概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概要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概要Word格式.docx

可见,孟子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一常识之语目的在于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⑤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无高下之分。

在那个战乱频仍、世道窳败的战国之世,他们发现的是不同的症结,因此对“君臣佐使”的调配,亦大不同。

唯其不同,才证明了思想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

以孟子对人性之善的信念补庄子的自然天性论,以免人性的沉沦、堕落和虚无;

以庄子“万物一齐”之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补孟子哲学所许诺人生之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以避免人生的异化、僵化、道学化。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7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虽承认“万物不齐”,但是,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他认为,“以道观之,万物一齐”,无所谓贵贱短长。

B.庄子的“万物一齐”是强调因“不齐”而走向“齐”。

“齐其不齐”和“不齐而齐”正是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的思想基础。

C.《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也大致体现了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

D.庄子的“齐物论”是对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初始图景的呼唤和向往,渗透了一种诗人的乡愁意识和一种哲人的批判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一种客观常识,天地万物本来就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

B.孟子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君民同耕”的农家学派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而且会造成天下大乱。

C.孟子认为天下之物的价值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价格不一样;

“劳心者”和劳力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的社会职责也有不同。

D.由于存在社会分工是必然和合理的,一个正常的社会应由“劳心者”和“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所以,孟子得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对世道人生的关怀方式和观照态度的迥然不同,庄子与孟子对“物之齐否”的观点和态度迥然不同,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

B.庄子“万物一齐”的处世态度可以把生命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解放出来;

孟子“物之不齐”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等级制度,为阶级剥削提供了借口。

C.庄子的“万物一齐”反对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具有朴素的平等思想;

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目的是建立有序合理的社会秩序。

D.庄子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使人沉沦、堕落和虚无;

孟子宣扬的人生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则导致人生的异化、僵化和道学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惟庸,定远人。

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

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

吴元年,召为太常少卿。

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

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

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

七月拜右丞相。

久之,进左丞相。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

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

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

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

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

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

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

基死,益无所忌。

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

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

自是,势益炽。

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尺,谀者争引符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

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

帝怒,曰:

“中原兵燹之余,民始复业,籍户买马,艰苦殊甚。

使皆效尔所为,民虽尽鬻子女,不能给也。

”责捕盗于代县。

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

惟庸阴以权利胁谤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

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

“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

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

又尝与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马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士刘遇贤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曰:

“吾有所用尔也。

”惟庸益以为事可就。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

帝怒,敕责省臣,尽囚诸臣,穷诘主者。

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

帝询之,乃入官①陈知县女也,大怒曰:

“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

”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坐罪。

明年正月,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遂上变,告惟庸。

帝大怒,乃诛惟庸。

(选自《明吏·

胡惟庸传》)

[注]入官:

旧时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即充公。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

/又切责之/二人大惧

B.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

/又切责之二人/大惧

C.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

D.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古代仅限于官职的平级调动,“左迁”“迁谪”指降低官职调动。

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右迁”则为升官。

B.“从子”,宗法意义上,从父兄弟之子称之为从子,即父之兄弟(伯父/叔父)之孙。

唐朝以后,人们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叔侄的“侄”。

C.“封事”,原是奏疏体之一,百官上奏机密事,为防泄露,便要密封呈进,故称封事,亦称“封奏”“封章”,后来泛指奏疏。

D.“符”即符命,“符瑞”指儒家、方士所说的表明君主“受命于天”的一种所谓的祥瑞征兆。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黄腾达。

胡惟庸在和州归附太祖,后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少卿、中书省参知政事、右丞相、左丞相等职,官运亨通。

B.骄纵跋扈。

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向皇上告发了他。

惟庸于是设法谋害徐达,但其阴谋被人揭发。

C.心怀异志。

刘基生病时,皇上派惟庸以探望为名对刘基下毒。

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

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众人献媚附会,这使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他从此有了异心。

D.事败见诛。

洪武十三年陈宁、涂节将祸变上报,告发了胡惟庸造反的阴谋。

朱元璋大怒,于是诛杀胡惟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

(5分)

(2)帝询之,乃入官陈知县女也,大怒曰: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酒楼秋望

华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

南宋诗人。

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8.请简要分析“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的妙处。

(6分)

9.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抒情方式有何异同?

概括本诗抒发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随后直接点明态度,

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3)《雁门太守行》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

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

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

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

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

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

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

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

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

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

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

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

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

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

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

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

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

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

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

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

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

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

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

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

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

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

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

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

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

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

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

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

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

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

“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

“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

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请你告诉姐姐,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

”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

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

他说请我母亲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

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

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

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

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

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

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

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

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

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原载1941年7月1日《时代文学》)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1)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小说结尾着力描写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文中写道:

“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翠姨究竟为什么会死去?

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徐乾清:

清水徐徐洒乾坤

2010年1月9日上午11点15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

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1925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

汉中位于汉中盆地。

汉水自西而东横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的繁荣景象。

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

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

60余年的水利生涯,从长江到黄河,从松花江、辽河到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徐乾清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推动参与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查工作,参与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乾清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当“八五”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蓄水研究。

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该项目的及时设立和成果产出,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了解徐乾清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出席的大小会议无数,但每次话都很少,却句句铿锵有力。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事先他都会进行充分的论证。

“徐院士的科学作风十分严谨,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

他告诫我们,对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个数据都不能含含糊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对此深有感触。

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在全国水利系统是出了名的。

徐老总结他一生的治水经验,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人,而这精华,就是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治水安邦的大业。

对于年轻学者的请教,徐乾清是从来不吝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

平时,经常有年轻的水利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报奖等方面请徐乾清帮助推荐,而他立了三个“门规”:

一是被推荐的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他所熟悉的;

二是草拟的材料必须提前送去,他认真看完及时通知对方结果,并注明“可以签”“做修改后再签”“能否请其他专家推荐”等意见;

三是凡他签过字的材料,必须给一份复印件留存。

“徐老开会发言语气十分平和,且都围绕着‘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展开,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

”同事有两个深切感受:

一是“实”,徐乾清向来没有空话和套话;

二是“有收获”,言之有物,从不漫无边际。

大家都说,徐乾清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

徐乾清一辈子不要奖,谁给他个荣誉证书,他都要着急。

直到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也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我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水利科技工作者,根本够不上‘专家’的称号。

这一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

”徐乾清在日记里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但我尽了我的一切能力,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负农民给我的饭,工人供我的衣和生活用品;

一生未做对不起社会和周围同志及亲朋好友的事。

大概还算是一个可以问心无愧地度过这一生的普通劳动者。

斯人远去,魂系水利。

徐乾清走了,而他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将永留史册。

(节选自2010年《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①2010年1月4日,据农业部研究,近10年来,吨粮耗水1191m3,平均粮食水分生产力约为0.84kg/m3,北方地区平均约为1.07kg/m3……(徐乾清日记)

②近两年来,去徐老家讨教甚多。

在我主持《中国水图》编制工作期间,徐老多次叫我到他家中,一幅图一幅图地讨论,对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逐一提出具体建议,每次都花费整整半天的时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徐乾清的家乡位于汉中盆地,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灌区,这使他从小就对水利工程有了感性认识,并充满浓厚的兴趣。

B.徐乾清献身水利60余年,跑遍祖国各大江河湖泊,多次向国家建言献策,甚至在去世前五天,依然在关注有关水利方面的动态。

C.徐乾清不重名利,甚至一个荣誉证书,也加以拒绝。

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荣誉。

D.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每次开会发言话都很少,但句句铿锵有力,且言之有物,而且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表现出十分严谨的科学作风。

E.本文详略得当,有传主语言的引用,也有传主朋友语言的引用,也有作者议论性的语句,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

(2)徐乾清为我国江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3)徐乾清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4)结合材料,谈一谈徐乾清对自己人生作出的总结给你的启示。

(8分)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分)

①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己。

②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

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③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

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A.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熟视无睹B.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习焉不察习以为常D.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习焉不察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目前高校面试已经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素养的考察上,这体现了一种明确的导向性,并与高中选修课建设形成了对接。

C.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