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基本手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696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音基本手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调音基本手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调音基本手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调音基本手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调音基本手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音基本手则Word文件下载.docx

《调音基本手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音基本手则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音基本手则Word文件下载.docx

最後一塊擦拭後又回復原狀。

神話嗎?

確有其事,只不過YBA所用的布也經過一些特殊材料處理,所以對聲音有好有壞,不明究裡的依樣畫葫蘆,到最後就成了神話。

光是布就花了好幾十萬!

再一方面,調音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劉總編曾提出「擺位八法」,針對不同情況建議採用不同的喇叭擺位。

而「劉氏好聲歌」則是累積多年經驗歸納的通則,空間只要這樣處理過通常就不會太離譜。

劉仁陽的調聲密技同樣是二十多年來換過許多喇叭,試過許多器材,幾度改建空間後所獲得的寶貴經驗。

這裡面沒有絲毫神秘可言,每個方式或每件道具背後可能都有慘痛的代價,例如綠布,劉顧問多年來陸續買布的錢花了幾十萬,終於找到對聲音有幫助的品牌;

又如木箱,大大小小試用過的丟了好幾卡車,終於確定對付一般空間駐波最有效的尺寸。

這麼一來,所提出的數據就相當有參考價值了。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算我們把綠布的品牌,木箱的尺寸告訴你,最後還是要您自己動手才有效。

經過這樣調整後,出來的聲音有沒有保証呢?

在個人的觀念裡,如果連自己家裡的音響都弄不好聽,實在沒有資格站出來說:

我是調音高手!

野人獻曝,貽笑大方而已。

劉先生大概是全世界使用InfinityIRS-V與GenesisI喇叭而空間最小的音響迷,每一次有外國音響廠商來台灣,這間十坪不到的聆聽室是兵家必到之地,觀摩朝拜兼而有之。

根據我從側面聽到一些人的反應,像是前AudioAlchemy老板MarkSchifter、AudioResearch老板WilliamJohnson等,都豎起大拇指盛讚這裡的聲音「超級」。

Stereophile前技術主編RobertHarley也曾到這裡接受洗禮,回去因而改寫他們的器材推薦榜。

至於有些設計者第一次聽到這麼大規模的聲音表現,因而噤聲不語者就不談了。

總之,劉仁陽調整的音響可列入世界頂尖發燒友之林,他在小房間中擺大喇叭的經驗恰是本地許多音響迷碰到的問題,希望大家可以從中獲得益處。

調聲基本守則一:

要買對器材Hi-End不等於Hi-Price,這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

利用調整的技巧讓器材實力發揮出來,在一定範圍內達到極致表現,這就是Hi-End!

不過利用一套三萬元的器材努力調整,或許可以得到三十萬元設備的表現,但最終與三百萬元器材細心整治後所得到的表現相比,仍會有一段距離。

就像March小車可以跑一百五十公里時速,Benz大車也能做到,但前者已盡了全力,後者才剛開始呢。

這種差距是器材的天限,無法強求,所以調聲第一項守則就是:

要買對器材!

什麼樣的器材才是「對」的?

不一定要貴,也不一定要大,例如BBCLS3/5A就是歷久不衰的好喇叭,很適合剛入門的音響迷使用。

多看(媒體報導、前輩玩家的搭配)、多聽(聽現場音樂,聽不同的器材、不同的空間效果)仍是買音響的不貳法門。

還要記住,買音響也需要「戒急用忍」,不要貪圖便宜、崇拜名牌,更忌諱一次上街通通購足的方式。

找朋友協助搭配,找有信譽的音響店推薦,都是方式之一,不過最後仍得用自己的耳朵判斷。

買對了器材,調整起來事半功倍;

買錯了器材,大羅神仙都不容易救起來。

調聲基本守則二:

以真實樂器為標準要怎麼知道是不是買對了器材?

問得好,只要聽聽看,它們播出來的聲音像不像真實樂器就行了。

或者我們還可以分兩方面來講,第一部分是器材本身,第二部分是調整認知。

音響跟時裝一樣,也有流行趨勢,只是沒那麼招搖明顯罷了。

在TAS的H.P.把喇叭往前拉以前,多數人聽音響喇叭都是靠牆的,當然不知道音場與立體的三度空間感是怎麼回事。

在日本人炒作直熱式三極管以前,多數人都已經忘掉了這種老掉牙的東西,所以也不知道它特殊甜美的韻味。

當今音響界流行的大趨勢是透明與高解析度。

為了剖析更多細節,所以數位器材往高位元方向走,擴大機注重速度,喇叭則加強了高音。

高音增加之後,就算低音不變,人耳的聽覺平衡度仍會覺得頭重腳輕。

最怕的是高音多了低音又少了,偏偏許多Hi-End器材都往這個方向走,這種聲音乍聽非常Hi-Fi,卻是不夠自然真實。

第二部分的調整認知,更需要以真實樂器作標準。

我們不敢講說模擬現場演出,因為音響與真實音樂之間永遠無法劃上等號,音迷可以做到的,是讓小提琴聽起來像小提琴,法國號聽起來像法國號。

說得容易,要實行卻是很難。

小提琴除了基音以外,還有很豐富的泛音,所以需要高頻響應良好的器材播起來才會生動。

大部分器材都在高音域作文張,延伸有了,下面溫暖的共鳴反而不見了,於是音量一大,琴弦立刻變成鋼絲,或者音像變得小小一點,完全都不真實。

法國號需要很豐盈的中低頻輔助,才能把形體感表現出來,事實上是所有銅管樂器都需要很好的中頻支撐,才能嘹亮又不刺耳,光輝又有光澤。

簡單的說,我們認為許多新的器材都有過度強調高音的傾向,調整音響,也可以說是整治高音的技巧。

調聲基本守則三:

小心見樹不見林那麼低音就不需要調整囉?

當然不是,音域平衡,是讓聲音好聽的主要條件。

記得劉總編曾介紹過「頻寬等式」理論,有人認為把人耳聽覺上下限相乘:

20x20000=400000,就得到舒適的音域平衡。

例如一對喇叭的低音只能到40Hz,那麼高音到10KHz就夠了;

低音只能到80Hz,高音甚至有5KHz就可以了,汽車音響就是很好的例子。

換句話說,越往高音域發展,也需要有越豐富的低頻相稱,聽起來才會悅耳;

如果低音域貧弱,寧可讓高音暗一點,聽起來反而更舒服。

針對全世界著名好聲音樂廳所作研究顯示,它們的頻率響應分布相當類似:

從65Hz-125Hz頻段的比值是1,而125Hz以上直到5KHz的比值是1.25。

如果以曲線圖表示,低音域與高音域是緩降下滑的,廣大的中音域是平順的。

這麼說來,頻率響應成一條直線的器材並不一定好聽。

我們不要太多的高音,當然也不要太多的低音,平衡點的取捨除了牽涉個人口味外,還是要以真實樂器為標準。

例如不能一昧增加低頻,讓大提琴在舞台上像一顆樹般的龐大,讓男高音像河馬一樣的開口。

過多的低頻除了房間無法消化容納,造成駐波干擾,速度變慢,音色混濁之外,人聽久了也不舒服。

目前環繞聲系統過度強調100Hz左右的重低音,經常一部動作片看下來,肚子跟腦袋瓜都像挨了幾拳似的,自找罪受!

如果受器材與空間限制,無法在高低音延伸得到突破,那麼寧可將中頻弄得平順自然,一樣會很好聽,BBCLS3/5A又是一個好例子。

調聲基本守則四:

切莫一成不變調聲之道,存乎一心,只要基本原則掌握到了,戲法人人會變。

我們這裡介紹的是劉仁陽顧問個人使用的方式,你可以參考實驗,可以比照辦理,但不要以為只有一條路行得通,否則又會掉進死胡同裡。

你的空間跟他不一樣大吧?

你用的器材也不相同吧?

所以不能劉先生用十個箱子吸收低頻,你也跟著用十個,很多東西都必須視實際情況改變。

除了劉顧問傳授的經驗之外,你也可以吸收別人的長處,只要調音的方向是正確的,就算自創門派也是可以。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追求好聲音需要有的冒險勇氣。

調聲基本守則五:

最好是可復元的不論是道具、擺位,甚至是裝潢,對調整音響而言,最好都是可復元的。

以擺避震角錐為例,要擺哪裡、尖端向上或向下、用什麼材質都不一定,如果一開始就把角錐黏死,那就沒得玩了。

房間的裝潢比較難以復元,所以我們不建議匆促施工,一般家裡恐怕很難有蓋了又拆的機會,想裝修一間專用的音響室,最好多徵詢些行家的意見。

調聲的過程中也會牽涉改機的部分,同樣,要注意最好是非破壞性的,如果修改以後聲音不滿意,還有機會回復原狀。

除非有十足把握,或準備當烈士,否則調整也好,改機也罷,最好一次只動一小部分,確定有正面效果後再繼續進行。

調聲基本守則六:

不到最後關頭,不輕言換器材除非買到的器材先天不良,體質太差,否則都可以利用調聲的方式讓它們聲音進步。

實在沒什麼好玩了,或者已經有升級預算,自己的聽力訓練也告一段落了,這時再來考慮換機。

音響迷最怕的是在別人家聽到好聽的效果,卻不懂得反思:

是他擺位巧、空間處理妙,還是搭配非常特別?

如果一昧只認定是器材貴才讓聲音好,因而不斷加碼跟進,最後只會讓音響店老板高興而已。

這裡要再一次說明:

音響效果與價錢不是絕對正比的,事實上一些中低價位的器材,往往擁有更好的音樂性。

年輕人預算不足,可以從二手市場找尋目標,以同樣的花費,所得會將相當可觀。

也不一定是最新推出的產品聲音就有進步,Audio與Video不同,Video肯定是新的畫質會超越舊技術,而Audio玩家們卻經常抱著老機器不放。

熟記調聲六大守則,接著我們就可以開始進入劉仁陽的音響世界了。

綜歸劉仁陽的調聲技巧(姑且稱之劉派調聲技術),就是吸收高音,擴散中音與控制低音。

至於要怎麼做,以下將分成空間篇、道具篇與技巧篇分別陳述。

劉派調音術-空間篇不可能每一個音響迷都有理想的空間,有人必須放在書房裡,甚至臥室中,更大部分的人是放在客廳裡。

把昂貴的音響藏在房間裡,關起門來自己一個人聽,然後一家老小在外面只能輕聲細語,太自私了吧。

空間篇我們就分成兩個部份來說,第一種是常見的客廳/電視/音響多功能混合式,第二種是幸運兒才有的獨立音響空間。

多功能混合式要求得較理想的效果,仍以長方形房間為宜,長度大約是寬度的1.5倍。

如果要擺大喇叭,房間的高度最好有2.8公尺以上,但應避免樓中樓等超過4公尺的挑高大廳。

除非情況特殊,否則把器材擺在較寬的一邊會增加調整難度。

以音效良好的音樂廳為例,通常也是長鞋盒型設計,由於側邊的反射音到達人耳時間較短(當然不能太短,否則高音能量容易過強),所以發聲主體的定位與細節容易分辨;

如果舞台過寬,兩側距離太遠,反射音的時間太慢,聲音就會朦朧不清。

天花板同樣也會反射聲音,太高的空間由於反射音到達時間長,也容易產生「有聲無影」,定位不明確的問題。

前面所說的特殊情況,是指兩側的反射音太強,或者兩側空間條件相差太多,造成聲音光輝與失衡,這時再把器材挪到長邊來擺。

如果要在喇叭中間放電視,那麼最好準備一塊厚厚的棉絨布,在欣賞音樂時把電視遮起來。

可能的話,盡量不要在喇叭後面擺大體積又有光滑反射面的東西,他們會干擾音場的表現。

由於混合式的空間限制較多,比較容易做到的像是鋪厚地毯,利用傢具擺設增加反射面,或者掛上壁毯等,都是調音的方式。

客廳中一定有大片玻璃窗或門,如果喇叭背牆剛好是落地窗,由於共震關係,會吸收很多低頻。

對喇叭夠大,低音太多的人這反有正面作用,要是空間屬於半開放式,更不容易產生嚴重低頻駐波。

要注意的是門窗的強固,不要低音一出現就卡啦作響。

對喇叭較小,低音本來就不豐富的人,玻璃窗的確是個困擾。

你可以準備很厚重的實木板放在玻璃的前面,不用時再移開,這樣就能有效減少低頻流失。

再不然,換成16mm的強化玻璃,也能擋住一些低頻,不過要注意光滑玻璃表面的吸音處理。

如果房間要掛畫,也盡量避免玻璃的裱框。

專用音響空間在台灣擁有專用音響室的人都很幸福,如果能依照黃金比例來隔間更好,駐波不容易產生。

首先從隔音看起,需要隔離外界干擾,同時也避免吵到別人。

房間是鋼筋混泥土或磚塊隔間都可以,但一定要有硬牆做底,裡面再多一個夾層。

夾層製作方式如下:

先以木條在牆壁四周釘成框架,越緊密越好。

然後以高密度泡綿(建材行或空調材料行可以買到)把壁面塞得緊緊的,例如木條與壁面距離兩公分,泡綿就要準備三公分以上,塞得緊密以後才不會震動。

最後一邊壓實,一邊以普通的三夾板釘成完整的牆面。

三夾板不好看,所以表面要貼壁紙,經驗中以最便宜的紙質或泡綿壁紙(最好表面還有凹凸顆粒處理)對聲音最有幫助,花紋漂亮薄而貴的壁紙反而不理想。

這時候再加上一片厚重的實木門(價錢可能不低,但值得!

),門隙縫以橡膠填密,一間基本的音響室就完成了。

更講究的話,門縫必須以斜邊處理,隔音效果很好,價錢也很貴。

天花板不建議用木板裝潢,不同的木板會引起不同的副作用,有些可能吸收中低頻,有些會造成共鳴。

最便宜而有效的方式是裝輕鋼架,目前一坪才一千多元,大空間也不怕嚴重出血,如果不滿意拆卸也方便。

輕鋼架上所用的板子就有學問了,最好是能略微吸收高頻,又不會影響中頻,這樣子大音量聽音響才不會吵。

試驗的方式很簡單,拿一塊板子放在嘴巴前面講話,如果板子本身震動得厲害,表示這種材料對中頻有妨害,最好不用。

板子有玻璃纖維板與礦纖板兩種,玻璃纖維板可以買美國「阿姆斯壯」的產品,礦纖板也以進口品牌居多,最好是表面有大小不一凹洞的那種。

只要輕鋼架本身的鋼絲懸吊夠牢固,遇見極低頻滿溢的場合,也不會產生嘎嘎響聲。

如果喇叭的高音真的太多難以處理,還可以在輕鋼架靠喇叭的上方放幾塊厚布。

地板沒有特別建議,用瓷磚、鋪地毯、鋪實木都可以。

如果是光滑的瓷磚地板,當然要減少反射音,這時候可以多放些布來處理。

地毯可以整個房間鋪,或者鋪在喇叭與聆聽位置之間,經驗中用整件的羊毛皮或厚羊毛毯並不理想。

一般來說,實木地板對聲音是有好處的,不過有兩點必須注意:

一、地板不能架空,否則很難救回來。

二、最好用密度高的材料,最貴的紅豆杉與最便宜的樺木板每坪差價好幾千元,如果要求好聲,這點錢就不能省。

至於用什麼木板聲音比較好,很抱歉,沒試過。

(筆者按:

最近我重新裝潢音響室,最後選了虎斑紫檀為地板材料,顏色漂亮,而且硬度、重量都高過其他木頭,一位朋友也剛鋪了花梨木地板,他認為紫檀木的聲音比較好)國外有一篇報導討論木板該直排還是橫排?

理論上沒什麼差異,但從座位上看過去直排的木板比較順,與聲音的方向一致對聲音可能也有好處。

如果是日式的塌塌米地板呢?

經驗裡軟性的塌塌米地板沒什麼壞處,只是擺喇叭與器材的地方要穩固,還要注意防蟲。

密閉空間必須裝空調,推薦使用日本大金的分離式冷氣,主機最好買冷房能力大一點的(例如六坪的空間,買十坪使用的機種),送風機卻要小一點,能裝兩個最好,而且要放在聆聽位置的遠方。

如果要裝窗子通風,可以訂製氣密窗,以雙層玻璃來隔絕聲音。

燈光盡量柔和,以普通白熱燈泡為佳,人的視覺會影響聽覺,不同的燈光甚至會改變音場的印象。

不影響走路的話,把燈光量減到最低,或者全部熄燈,對聽音響是有好處的(此時沒有視覺干擾,更能專注細節變化吧道具篇劉派調聲術首重自然均衡,凡事從大處著手,枝微末節部分由於每個人情況不同,在此不予介紹。

例如有人在房間擺杯子、瓶子、木條等附件改變聲音,各有效果,但如果大方向沒有弄好,很容易就會走進岔路。

又如有人對東西的擺位精確到以0.1公分計算,並信誓旦旦前後挪移髮絲的距離都會失準,請問這種情況聽音響時是否要用鐵架把頭固定住,要不然打個哈欠聚焦就跑掉了?

當把大方向釐清之後,音響迷可以在能力與時間許可範圍內,做更進一步的精密調整,這是必要的,但請不要鑽牛角尖。

音樂廳的最佳聲學反應可能只有幾個點或一小塊區域,如果買不到那些位置的票,難道就不聽音樂了?

孫子兵法有云:

「役物而不役於物」,一些道具的使用是讓聲音表現更理想,千萬別到最後反而被道具牽著鼻子走。

前面已經說過,劉派音響調整最終可歸納為吸收高音、擴散中音、控制低音三個重點,道具的運用就從這裡開始。

如何吸收高音?

套用YBA的說法,一個音響空間中如果沒有使用布的材料,很難重現出真實樂器的質感,布正是吸收高頻最理想的材料。

大家回想一下,每次展覽中YBA是不是都會用一些綠色的布、綠色的盆栽加上柔和暈黃的燈光來佈置房間?

沒錯,YBA正是用布的高手,為什麼要用綠布,而不用藍色的、黑色的或紅色的布?

猜想這跟人的視覺有關,當眼睛看到綠色時,腦波的反應是輕鬆的、愉快的;

當看到紅色時腦波會密集動作,呈現出緊張與其他生理反應,紅綠燈的設置就根據這樣的原理產生。

如果房間裡裝上紅色的裝潢或布料,心中就很難沈靜下來,聽到的聲音也會毛躁不安。

綠色還分淺草綠、嫩綠、深綠等,原則上選擇深綠色的比較舒適。

其他市售的吸音棉等材料,通常用過一段時間以後就會老化逐漸變成粉末,因此聲音也經常處於變化中,不建議使用。

再一方面,吸音棉所吸收的頻率、能量都不清楚,貼了又很難撕下來,對調整聲音是一大障礙。

綠布哪裡買?

由於綠布是用來吸收高音的,選擇時有幾個原則:

要夠厚、要夠軟、最好是純棉等天然材料。

使用上較方便的是大條的浴巾或枕頭巾,目前可以買到的推薦是RoyalVelvet的大浴巾,台北在天母的大葉高島屋百貨公司有售,這是與英國克拉克皮鞋同一家公司代理進口的(筆者按:

如果實在買不到,全省屈臣氏商店內有一種ConnoteClub的純棉浴巾也可以用)。

浴巾通常有毛茸與光滑兩個面,把毛茸折到裡面,外面是光滑的。

然後以手背輕輕觸摸,你會發現它們是有方向性的,讓綠布的方向性與聲音傳遞的方向一致,那就對了。

綠布放哪裡?

綠布用在兩個地方:

牆面與機器下面。

牆面包括房間的四壁與地板,由於牆壁上放大片的綠布對視覺仍有壓力,所以筆者與劉仁陽顧問都是以米色的進口天鵝絨布,做成窗帘的樣式掛在牆上。

做成窗帘樣式的好處是它有滑軌可以拉動,視不同需要可以移動位置,或者拉開與縮小,即使不用拆卸也非常方便。

讀者可多尋訪幾家窗帘店,找到這種素面沒有花紋的毛絨布,在燈光映照下,它們非常高雅漂亮,太太是不會反對的。

製作窗帘時請注意,絨布同樣有方向性,一般都是向下。

在兩側牆的第一次反射面,喇叭後牆都可以施展這套伎倆。

如果聆聽位置緊貼背牆,這裡也可以做一片。

仔細移動窗帘布的位置與調整大小,然後專心聽,直到堂音自然又不會吸收太多就行了。

地板上的布經驗裡以放在喇叭中間的稍後方,效果比較理想,或者放在喇叭與聆聽位置中間也有作用。

放在地上的布薄薄一層有用嗎?

視情況需要,請自行實驗斟酌,如果高音一直過量,布就要多放幾層,劉顧問在喇叭背後的地板就放了七、八層綠布。

在機器下面可以把綠布攤平,也可以把綠布剪成較小塊,捲起來當避震腳。

需注意的是越重的機器,布就要用得越多才不會陷下去,每隔一段時間也要檢查一下。

甚至在喇叭底座或腳架下面墊上綠布,聲音也會往比較寬鬆豐厚的方向走。

使用時請逐步嘗試,我們需要的是聲音的厚度,而不是聲音的模糊,因此該用在哪件器材最有效請自己實驗。

喜歡乾淨、透明、緊密聲音的人通常會用各種釘、錐來支撐器材,在劉派調聲法裡面,由於要求的是很舒適圓融有厚度的聲音,目前所知的各種材料避震錐幾乎都派不上用場。

可以推薦的是Audioquest一種軟又有黏性的圓型腳墊,它們會讓聲音柔和下來;

或者到台北後火車站的太原路一帶切割工業用的大型橡皮墊,也就是空調主機下面用來防震的那種,幾百元就可以弄一袋,不論墊在擴大機、喇叭、櫃子下面,效果都不錯。

中頻怎麼擴散?

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購買現成的RPG或Skyline等音響擴散產品,它們都會提供一些安裝的須知。

一般擺放點是在喇叭的後牆、兩側牆、聆聽位置後面,少數也有裝在天花板的。

由於這些產品材料不一,未親自實驗過無法提供建議;

再者,這些擴散板就只能當擴散板,實在有些可惜。

要是預算不成問題,可以請木工用實木材料在牆面做CD架,實用而且很美觀。

上亞音響的老陶(電話02-7692231)有現成的,也幫人製作紅木與花梨木的各種架子,有需要者請自行洽詢。

把CD架放在聆聽位置兩側,就有很好的擴散作用,而實木通常對聲音影響幾乎都是正面的。

木心板製作比較便宜,但起碼要選18mm厚的才合用,筆者請木工做了七座CD架,木料錢兩萬多,由於以榫接方式製作,工錢反倒要走四萬多元。

筆者的CD架按照二次餘數公式計算,淨深度是22cm,格數可按實際需要增減。

擺放CD時也不要都塞得滿滿的,讓它們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才會增加反射面而有擴散作用。

低音怎麼控制?

對任何人來說,控制低音都是很頭大的問題,即使是小喇叭用家,萬一房間比例不對,都可能產生嗡嗡叫的駐波。

控制低音大致有兩種方式,一是從喇叭下手,一是在空間著力。

修改分音器讓喇叭的低音減少,這叫削足適屨,絕不建議。

如果喇叭有腳架,在腳架與喇叭中間使用一些墊材,可以讓低音更緊密,速度加快,轟隆的感覺就會減少一點。

大喇叭在下面放工業用的橡膠墊,低頻就會乾淨凝聚一些,控制情況也能改善。

可以前後挪移喇叭擺位,那就更好了,通常按三一七比例法把喇叭放在房間長度的三分之一處,駐波會較小。

再不行,喇叭就要繼續往前拉,聆聽位置也要前後移動試試看,找到駐波最小的那個點。

筆者的經驗裡,以Bi-Wire方式接兩條喇叭線,低音用能量較輕的銀線,可以得到部分改善。

但這實在很矛盾,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低音來增加音樂的穩定感,來架構龐大的基礎,要是讓低音減少了,聽感上高音又會增加,聲音變成薄薄的一片。

在劉氏調聲法裡比較特殊的,就是用木箱來控制低頻。

木箱怎麼用?

錄音室或專業的空間處理,要控制低頻通常都是製作大面積的低頻陷阱,裡面有多層吸音材料,讓低頻聲能進到裡面震動轉化成機械能。

一般家庭裡製作低頻陷阱有困難,聽說最近羅華推出一種低頻專用擴散板,對30Hz的低頻都能發生作用,有需要者不妨一試。

劉仁陽顧問多年來的經驗,卻認為木箱美觀、實用又有效。

能在六米乘四米的空間裡擺進InfinityIRS-V與GenesisI喇叭,卻沒有人被低頻炸昏,這是最好的示範。

木箱以普通合板或較薄的木心板製作即可,經驗中寬80、高42、深度42公分這樣的尺寸對一般居家空間中駐波最為有效。

木箱前面做門,裡面可以放舊唱片、放書與雜誌等,然後把它們放在喇叭後牆,此處效果最明顯。

木箱不能緊貼牆壁,拉出15-20公分比較理想,拉得越出來,由於低頻聲波在中間反覆彈射,能量就吸得越多。

小空間使用大喇叭,木箱不妨多用幾個,當可有效改善駐波情況。

房間裡有木製衣櫃、酒櫃或書櫃等,只要把門處理好不會震動,它們也都是吸收低音的道具,但吸收多少就難以控制了。

另一種控制低音的方法是在牆角處斜釘板子,此處最容易聚集低頻能量,木心板與牆角的空隙越大,低頻吸得越多,空隙小作用也少。

美國人還有一種克難方式,到超市買兩個最大的塑膠桶子(有蓋的,水桶、垃圾桶皆可)放在牆角,然後裡面填滿包在空調管外的那種玻璃纖維棉,就成了一個巨大的低音吸收桶。

劉仁陽推薦調聲唱片貝多芬:

鋼琴協奏曲第四、五號,編號:

DGG447402-2(寶麗金)一九六一年的錄音,由肯普夫擔任鋼琴演奏,兩首曲子又都是經典曲目,音樂動聽,錄音也非常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