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雅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660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邑雅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林邑雅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林邑雅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林邑雅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林邑雅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邑雅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林邑雅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邑雅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邑雅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8、游万华岩(蔡来仪)

39、义帝陵(黄本骥)

40、马岭(明•何孟春)

41、东山(曹伯玉)

42、晋屏晚翠(李光先)

43、过梅田守义兄山庄(李光燮)44、登芙蓉岭即景(李有光)45、凤冈紫气(吴万余)

46、将军寨(吴尚德)

47、赵常山庙(何洪)

48、青玉案寄怀宜章学博刘衣荷(余国柱)

49、题邝忠肃公祠(曾朝节)50、珠泉映月(王之珊)

51、东林寺(邓承齐)

52、登独秀峰

53、石林书院(董之圃)

54、赋沙即景兼美主人(清•纪晓岚)55、等碑岭晚眺(黄瑞瞻)56、濂溪祠纪事

57、太平寿(罗明)

58、游韩张亭(罗宗涵)59、游玉溪寺(欧阳柳)60、黄龄叠翠(欧阳昌鉴)61、秋日游濂溪弄处(袁宗佺)62、大官夕照李名轼

63、艮岩用邓司徒韵(段登辑)

64、白水垂虹(邓庠)

65、春游云盖山(李永传)66、兜率灵岩(李廷柬)

67、八面山(王心)

68、经郴州永兴驿(宋•寇准)69、过永兴金狮岩(清•杨恩寿)

(曹琏)70、观音岩

散文赏析目录

71、苏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72、苏仙公宋•李昉等《太平广记》73、成仙公宋•李昉等《太平广记》74、蔡伦列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75、灵寿丈铭晋•王邵之

76、送廖道士序唐•韩愈

77、送孟琯序唐•韩愈

78、祭郴州李使君文唐•韩愈79、童区寄传唐•柳宗元

80、爱莲说宋•周敦颐

1、拙赋宋•周敦颐8

82、周敦颐列传《宋史》

83、《郴江百咏》正文原序宋•阮阅84、兜率岩记宋•谢岩

85、《三绝碑》跋宋•邹恭

86、叉鱼亭记元•何民先

87、义帝祠记元•陈元明

88、桂阳连珠岩记明•解缙89、朱英传《明史》

90、何孟春传《明史》

91、龟鹤轩记明•李东阳

92、燕泉记明•何孟春

93、郴州濂溪祠记明•何孟春94、愧轩记明•顾宪成

95、游苏仙岭记明•徐霞客96、苏仙清•蒲松龄

97、游万华岩记清•蔡来仪98、重修郴州南塔记清•胡星99、鬼趣清•纪晓岚

100、永兴便江三日游清•杨恩寿

诗歌赏析样稿

植灵寿木

【唐】柳宗元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

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

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

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

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注释】

(1)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

(2)灵寿:

树木名,适合做拐杖。

《汉书?

孔光传》中有注:

“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

围三四寸。

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

(3)白华鉴寒水:

花白的头发映照在清寒的水中。

白华:

花白的头发;

鉴:

映照。

(4)怡我适野情:

使我到郊外去有愉快的心情。

怡: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愉快;

适:

到„„

去;

野:

郊外;

情:

心情。

(5)前趋:

快步向前赶上。

(6)重:

又,再;

复:

回答;

嘉名:

美名,指灵寿木的名字。

(7)蹇:

读jiǎn,困苦,不顺利,这里指流放永州,命运不济;

衰朽:

人变老了。

(8)方刚谢经营:

《诗经?

小雅?

北山》“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

自己体力

正当强健,却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谢:

辞,不能。

(9)敢期:

怎敢期望;

齿杖:

帝王授予高龄者的行杖。

(10)聊且:

姑且;

移:

移植;

孤茎:

指一棵灵寿。

(11)丛萼:

花萼(â

),指柳宗元所种园圃;

竞秀:

表现得最为茂盛。

(12)分房:

犹言偏房,指柳宗元住所的偏房;

舒英:

舒展开花。

(13)柔条:

灵寿木枝细长,故为柔条。

乍:

偶然看见。

反植:

倒立,指灵寿木柔软的枝条,有时

从上往下直立。

(14)劲节:

指灵寿木枝条上凸出的强劲的枝节;

对生:

成对而生。

(15)循:

通“揗”,抚摩;

玩:

赏玩。

(16)稍:

渐渐;

步武:

指步履,步伐。

(17)翦:

读jiǎn同“剪”:

剪断;

伐:

砍伐。

(18)资:

帮助。

徒行:

步行。

【赏析】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因江南湿气太重~患上了“重膇”之疾。

“杖藜下庭际~曳踵不及门”,《种仙灵毗》,~为了方便行走~他不得不使用拐杖。

“灵寿”因“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早在汉代便成为了拐杖之精品~成为帝王对老年人赏赐的宝物。

然而需要拐杖来帮助行走的柳宗元~在亲自种植了灵寿木之后~

竟舍不得使用~这是为什么呢,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

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讲的是诗人寻得灵寿木的过程。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心情郁闷~生存环境恶劣~三十多岁的人便迅速衰老~过早地生出白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重新启用的希望已十分渺茫~而永州山水和人民给了诗人很大的慰藉~使他逐渐忘却了悲哀。

这一天~诗人到野外游历~倒映在明镜般的河水里满头的花发。

不仅没有让诗人伤悲~反而有了几份惬意。

抬头望去~前方正有一长者~正扶杖慢行。

那手中的一条拐杖~引起了诗人的兴趣~诗人加快步伐~追上长老询问~得知老人拐杖竟是由久闻大名的灵寿木制成的~真是又惊又喜。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

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讲的是种植灵寿木的原因。

诗人此时刚过而立之年~本是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却过早地衰老了~也没办法拖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既然没有可能得到帝王赏赐的灵寿拐杖~那就自己种植吧~在长老的指点下~诗人寻得灵寿木并挖得一枝~移栽至自己的住宅旁。

这一举动~暗含着诗人对统治者的彻底失望~亦即对自己仕途的绝望。

“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

”讲的是所植灵寿木成活、生长、开花的情景。

从“竞秀”和“舒英”看~这一株灵寿木在诗人的精心呵护下生长得格外旺盛~花也开得特别好看~令人欣慰。

“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灵寿木枝条细而韧~故有枝条时从树上倒垂而下,强劲的枝节~又常成对而生。

表面上看~这是在赞美灵寿木外柔内刚的形态~实际上~作者是在表明自己的品格。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

”诗人抚摩玩赏着灵寿木~忘却了疲劳~脚步也渐渐轻快起来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

作者的抚摩玩赏是灵寿木~还是用灵寿木做成的拐杖,联系下二句“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可以看出~“循玩”的应为蓬勃生长的灵寿木~而非用灵寿木制成的拐杖。

最后二句的意思是:

“哪能干砍伐灵寿木的事~将它用来帮助自己行走,”可见诗人是不忍心对灵寿木加以翦伐的。

作者为取拐杖而植灵寿~灵寿长大后却不舍得砍下来做拐杖了。

这仅仅是诗歌的字面意义~诗人的真实意图是:

自己被贬永州已多年~被贬初期那种焦躁不安的情绪~那种悲天悯人的伤感~都已被岁月磨蚀,永州的山水之美、人民之情~已经和诗人的血肉融为了一体~这就是“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的原因。

同时~作者对统治者已不再寄有什么希望~对现实则有了更多理性的认识~“敢期齿杖赐”正是诗人这种认识的反映~所以植灵寿木的目的~不再于获得一条拐杖~而是对统治者的一种冷峻的抗议。

在写法上~本诗虚构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

因为腿脚不便~想找一根灵寿木当拐杖~但这种材质的拐杖很珍贵~只有帝王才能赐予~这显然不是他能得到的。

于是他就自己种植~灵寿木的生长出奇地顺利~但作者却不愿意砍伐了。

细一想就会明白~这似乎是一个寓言式的故事~他的意图不是在说灵寿木~而是说自己:

自己是有才华的~也想报效朝廷~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尽管如此~也不能破罐子破摔~终究会有出头之日吧:

一般人都知道柳宗元在永州的经历~却不知道他与郴州有什么关系。

因此很自然地认为这首诗是在永州写的~写永州近郊的。

怎见得是写郴州的呢,据郴州志记载~柳宗元在永州为官时~曾多次到过郴州~游览过郴州的万岁山~这里产灵寿木~所以写了《植灵寿木》一诗。

他写的《童区寄传》,曾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开篇即有: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可见他对郴州是熟悉的。

《湖南日报》2005年12月28日报道~经过省文物局的系统考证~永兴发现的古代石刻

群中“河东柳从过”五个字系柳宗元的石刻手迹。

宋朝宣和年间的郴州知州阮阅写了《郴江百咏》~里面有《灵寿木》《灵寿庵》的诗~也说明郴州的万岁山确实产灵寿木。

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唐】刘长卿

洞庭秋水阔,南望过衡峰。

远客潇湘里,归人何处逢。

孤云飞不定,落叶去无踪。

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容。

【注释】

(1)刘长卿(709——789):

字文房,唐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

开元进士,历任长州尉、

监察御史等,官止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758年因刚正犯上,被诬远贬播州(今广东

茂名市)南邑尉,761年回京任监察御史,大历初为淮西鄂岳转运史,773年再贬为睦州司

马。

据《全唐诗话》载:

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

皇甫湜云:

“诗未有刘长卿一句,

已呼宋玉为老兵矣;

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

”其名重如此。

诗多政治失

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他与杜甫同时,其诗立韵流畅,意境幽远,擅长五言,有“五

长城”美称。

著有《刘随州集》。

(2)李汤:

刘长卿好友,大历初由殿中御史贬为郴州司马,此时刘长卿任鄂州转运史。

(3)衡峰:

衡山。

(4)潇湘:

湖南的美称。

(5)沧浪叟:

隐士。

这是一首寄怀之作。

大历初年~刘长卿与李汤同贬~一为郴州司马~一为鄂岳转运史~一南一北~同病相怜~同情相忆。

后有郴州使者自京返郴~作者作此诗赠李汤~以寄情怀。

“洞庭秋水阔~南望过衡峰。

”首联写景~气象宏大~眼光高远~寄情遥深。

一“阔”字~既写出了洞庭湖的浩荡壮阔~又写出了潇湘的辽阔渺远~也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拓落的才气及刚直的性格,一“过”则见诗人高远的眼光~跨过茫茫洞庭~越过恢恢江南~看过巍巍衡山~但诗人欲看的却不是江南风光~而是谪居郴州的老友李汤。

自古就有“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俗语~如今同在朝中为官的李汤贬于此处~怎么不令重情重义的作者担忧呢,一“秋”字~既写景之寥廓~又寓情之悲慨~情景融衬~将全诗笼罩于悲情之中。

“远客潇湘里~归人何处逢。

”颔联诗人顺情而下~直点主题。

友人远贬潇湘~客居郴州~何时何处两人才能相逢呢,“远客”一词既写出了一种同病相怜之意~又饱含了作者深切关怀之情~不仅李汤会情动于衷~而且古今读者念及此处无不泣襟。

“潇湘”二字则将郴州放在一个寥廓的背景中~我们似乎看到遥远的江南偏居一隅的丛林中一个孤独的人在无奈北望。

“归人何处逢”短短五言~

却含意甚丰~一者以“归人”二字~表达回归之愿~二者以“何处”二字表达了归期难觅之苦~三者以“逢”字自然表达了思念之情~四者全句又暗含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慨。

万种忧情见于一处~情之深重可知矣。

“孤云飞不定~落叶去无踪。

”颈联又进了一步~以物喻人~借物抒怀。

“孤云”二字写出了诗人因个性耿介而落落寡合的孤独感~更写出了被贬后的郁闷孤寂,天上的云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人间的作者却是才情难展~落落寡欢。

以云自喻~更加衬出自己内心的孤独郁闷不可排遣,也是喻人~远在郴州的李汤恐怕也一样吧:

“落叶”之喻则在“孤云”之上更见作者内心的悲凉与挫折感~孤云虽孤~但还高高在上,而落叶既寂且沉于下潦~这就像作者自身一样。

前者喻高远才志~后者喻贬谪处境。

“飞不定”与“去无踪”是贬谪之苦的经典之喻~不仅作者如此~李汤如此~历史上十万进士九万贬~哪一个不是如此呢,所以这两喻实是道出了古今迁客的共同命运~悲慨之情也不言自生。

“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容。

”尾联却宕开一笔~化悲情为勉励。

李汤谪居于蛮荒郴州~诗人外幽内谨地提醒友人好好珍重~保持自己的高远情怀~莫要沉沦为蛮荒之地的野蛮之人且为隐者嘲笑,这也是自勉~表现了诗人在悲情之后的一些旷达和自信~这也是盛唐余韵。

刘长卿一怀才干~生性鲠直~且又清高傲世~兼逢安史乱世~故而多次遭贬~仕途坎坷不平~以致满腔清高与愤慨以及无奈~本诗借寄友怀友一吐被压抑的情怀~故而言简而情深~语淡而精工。

清人刘熙载言:

“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此诗可见一斑。

踏莎行?

郴州旅社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踏莎行:

词牌名。

莎,读为suō。

这词是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作者谪贬郴州,旅舍寂

寞,有感而作。

(2)秦观,字少游。

据《宋史?

秦观传》记载:

“绍圣初,坐党籍,出通判杭州。

以御史刘拯

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

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既而无所得,则

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继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又徙雷州(今广东雷州市)。

秦观被贬入郴的时间是绍圣三年(1096年)岁暮。

(3)津渡:

行船的渡口。

(4)孤馆:

指郴州旅舍。

(5)驿寄梅花:

三国人陆凯《赠范晔》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卿寄一枝

春。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6)鱼传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

书。

”尺素:

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

(7)郴江:

湖南省郴州市城区的江名。

(8)郴山:

郴州的山,此特指苏仙岭一带的山。

(9)潇湘:

潇水和湘江,此指湘江。

这是一首寄托个人身世之感的抒情词。

仕途上一连串的挫折和打击~使一个怀抱远大理想的词人感到理想破灭~前途渺茫~心情因之也极度低沉。

这首词形象地刻画了作者被贬郴州时的孤独处境和屡遭贬滴而产生的不满之情。

上片写作者孤独的处境。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开篇二句便勾勒出一幅夜雾凄迷、月色昏黄的画面:

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

一个“失”字~生动地表现出整个空间布满了浓雾~楼台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个“迷”字~仿佛连月亮也有了情感。

由“楼台”“津渡”想到了来时的路途~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故地~诗人的孤独之感油然而生~于是便有了第三句:

“桃源望断无寻处”——往北望去~桃源乐土也失去了踪影~形象地反映出了作者屡遭贬滴之后的极度灰心失望的情绪。

有了这样的一种情绪~作者的凄苦心情已经可想而知了。

然而~作者此时独处“孤馆”~遭受着“春寒”的袭击~耳之所听是“鹃声”~目之所见是“斜阳”。

阵阵乡愁令人倍增伤感。

一个“闭”字~表明作者为了躲避袭人的春寒而闭门不出~也说明作者此时几乎断绝了与人的来往,在杜鹃的声声呼唤中~诗人的孤独之感更为强烈。

下片写作者不满的心情。

“驿奇梅花~鱼传尺素。

”二句紧承“闭”字加以展开。

一般而言~有了“梅花”这样的礼物和“尺素”这样的音信~便可安慰游子之心了~可对于作者来说~南迁已过三年~北归无望~尽管驿站传来封封家书~但只是徒增离恨而已。

"

梅花"

、"

尺素"

堆积案头~仿佛是堆砌成重重叠叠的乡愁离恨~这反而加重了他孤寂怨恨之情~“砌成此根无重数”便是发自作者内心的最强音。

着一“砌”字~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变成一块块砖头~层层垒起~直至压得作者喘不过气来。

那么作者“恨”的是什么呢,作者没有直说~不过~从这首词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从上、下片用意深微的收结来看~可体味出作者的良苦用心~“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便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警句。

表面看~这两句似在写思乡之情~表现一种羁旅相思之情而已。

实际上~“郴江”离开“郴山”~并非简单地比喻人的分别~联系秦观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这两句是有深刻的含义的:

自己本该在朝廷里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犹如“郴江”有幸围绕“郴山”旋转一般。

然而~如今却被贬到这荒远地区~就像眼前的“郴江”一样~离开了它日夜索绕的“郴山”~竟然匆忙地向潇湘涌流而去。

本词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洗炼~风格婉转含蓄~结构匀称~构思精到。

词的上片与下片~字、句、平仄、韵律完全等同。

上片在构思上是收束式的~作者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呈现在浓雾的重重包围之中~在“孤馆”里独处。

下片是开放式的~作者展开想象的翅翼~把“梅花”“尺素”“郴江”“郴山”等实景与“此恨”“潇湘”等虚象结合起来描绘~~把“闭”在“孤馆”中的自我与外面的世界联结了起来~抒发了超越时空的内在情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引用的是《全宋词》的版本~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郴州苏仙岭三绝碑上刻的这首词与本文所引有三处不同:

一是“桃源望断知何处”~二是“杜鹃声里残阳树”~三是“郴江本自绕郴山”。

这是为什么呢,侯河彬、蔡东洲两位先生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辨~他俩在《秦观词<

踏莎行〃郴州旅舍>

原文考辨》中认为~现有苏仙岭三绝碑碑文和人们所熟知的《全宋词》版本均非少游原文。

现在苏仙岭的“三绝碑”~实际上包括石碑和摩崖石刻两个部分。

现在的石碑是上世纪60年代新修的~摩崖石刻也是南宋时所刻~是否忠实秦观原作~值得探讨。

同时~文学创作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遣词造句上体现的是诗人的学识和个性~并不一定大家认为哪个词好~哪个字妙~诗人就会用哪个词。

所以~《全宋词》版本并不一定是秦观原文~但综合考虑~是最好的版本~所以我们采用了这一版本。

大官夕照

【清】李名轼

僻署闲无事,西山看落晖。

孤烟笼树出,倦鸟带云归。

碧岫衔红影,丹霞扶翠微。

桑榆留好景,晚节顾无违。

(1)大官夕照:

汝城八景之一,在汝城县西南三十里处,壁立挺秀,与君子岭遥相对峙。

诸峰

环绕如列戟,此山端肃耸立,宛然独尊。

明代太子太保朱英曾著诗《大官夕照》,脍炙人口,

至今还为人们传颂。

清乾隆桂阳邑令番禺进士凌鱼“大官夕照”诗:

巍然矗立藐群山,景

色偏宜夕照间。

树杪唤鸠投日宿,洞门归豹倚风关。

谁把大官题作号,豪吟空想破天悭。

(2)李名轼:

郴州永兴人,清岁贡。

(3)桑榆:

太阳已落在西边的桑树和榆树间,日落西山,后借指落日余光处,也比喻人

的晚年。

唐代颜师古解释说:

“桑榆,谓晚也。

”同时也说明,古代我国许多地方

都普遍栽种桑树,蚕业兴盛。

此诗写的是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大官山诸峰~诗人于此时登山览景~触景抒

怀~感慨良多。

“僻署闲无事~西山看落晖。

”首联叙述登大官山的原因~为了消避溽暑~又闲暇无事~所以从它的西面登上~此时正是落日斜晖~夕照满山~令人欢欣。

唐朝诗人王绩的《野望》中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正应此景。

“看落晖”与“闲无事”互相应和~将闲适之态勾勒显现。

“孤烟笼树出~倦鸟带云归。

”颔联续写“闲适”~只是不再正面描述~而是以所见之景侧面烘托。

不知不觉已是斜照西移~云雾氤氲~一缕烟雾从树林中挣脱而出。

极目远眺~天际云端倦鸟回飞。

非有闲适之心~体察之细~是不能看到第一缕升腾之烟霞的~所以说此联是以物写人。

诗人闲则闲适~但透过“孤烟”、“倦鸟”亦可知诗人内心的孤寂寥落、失意怅惘。

古之士人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都希望自己学而优则仕~得君行道~但诗人所处的时代却是朝纲不振~吏治昏庸~排斥汉人~所以有才不举~孤寂失意。

“碧岫衔红影~丹霞扶翠微。

”颈联诗人收回视线~由远而近~由整体到局部~再次描摹夕阳即将陨落之际的绚灿之景。

一“衔”字透出青峰对落红的依依眷恋之意~一“扶”字可知丹霞对翠微的拳拳馈管之情。

上下两句相映成趣~浑然天成:

荀子说: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诗人这里应是借物抒怀~抒发己志:

其心如丹霞、如余晖赤诚坚定。

“桑榆留好景~晚节顾无违。

”尾联一语双关~一是说落日余光~山美日丽~同时借此警策自己保持晚节。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让我们知晓了陶公的隐逸情怀和对官场的厌恶之心~诗人愿以陶公为表率。

此联可谓是卒章显志~让人敬佩。

诗人描写了夕阳斜照大官山时的明丽绚烂的景色~抒写了闲适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

通篇浑然一体~展示出宁谧和谐之美。

在诗人的笔下~夕照风光明丽而自然~徜徉于其间的诗人心绪由闲适喜悦而失意寥落~受落日余晖启示继而趋于平静坚定~最后以陶公自况~保持晚节~淡泊心志。

此情此景~传承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意趣。

劝农碑

【清】邓世良

谁将劝戒重农功,宋代知军仰赵公。

笠影人来红雨外,鸠声韵杂绿云中。

畦边信切丁宁语,陇外犹传子惠衷。

读罢丰碑怀往迹,万华岩内碧烟笼。

1)劝农碑:

即《坦山岩劝农记》碑刻,立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万华岩洞口处,始建于南宋(

绍兴十八年(1148年)。

碑高2.50米,宽1.73米,厚0.54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