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八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27616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八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八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八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八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八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八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八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八含答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八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

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

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

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

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

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可见,乾卦结构上的对称呼应着意义上的和谐。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体现出对适度与节制的推崇。

他认为“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中道”在于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以合适的度,对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在乾卦中,“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在田”好,“在天”好,体现出适时、适度,应时而变的重要,对中正柔和的欣赏,以及对过刚过亢的警惕。

由此可见,西方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适用于《周易》的美学解读。

我们不妨做进一步的推求:

在古希腊文明中,对“正义”一词推崇备至。

追溯至《荷马史诗》,“正义”意味着天生万物,每一物都有自己应处的位置、应得的利益,每个人都应得一己之所得,不企图得到他人之物。

体现出对天地间万物和谐相处的追求,这与《周易》中有关天地人的思想相同。

另外,中希两种古代文明中都有对“终极”的推求,试图把握万变中的不变,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

但在西方文明中,对“道”的追求源于对“器”的有限性的充分认识,希望通过对超越性的东西的追求来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这引导着他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求知求真。

而在我们中国,对“道”的认识和追求,用来断吉凶、知进退,非常务实。

(选自安宁《〈周易〉的古典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大致包含简约、对称和节制三点,这其中隐含着古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

B.《周易》取象以尽意,并且其中的卦爻辞非常简约,语言张力十足,这都充分体现出《周易》的简约之美。

C.杨静池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履霜,坚冰至”进行解读,认为此爻写出了旅行的过程和旅程的艰难。

D.乾卦中的六爻之间上下呼应,每两爻一组,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体现了结构上的对称和意义上的和谐。

【答案】B

【解析】A.“古典主义”不准确,原文说“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就是指古希腊的古典主义,“古人”也不准确,原文说“古希腊人”。

C.杨静池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履霜,坚冰至”进行解读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个概念。

D.根据原文第3段关于“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的第三点“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可知,该句是说乾卦以形象的爻阐明了天、地、人和谐的道理,而非“每两爻一组,分别代表着天、地、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1段是总领段,提出了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体现出的古典美的论题。

B.对《周易》中“履霜,坚冰至”的多元解读,论证了《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

C.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论证清晰,说服力强。

D.全文运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并且最后一段又进一步地论证了《周易》与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密切关系。

【答案】D

【解析】应该是“总—分—总”的结构,第1段是总领段,最后一段是总结段,中间部分是分别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而在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中,对称往往与秩序、匀称、和谐等概念紧密相连。

B.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过”与“不及”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他的中道思想,倡导人们凡事都要适度和节制。

C.西方文明在“道”的追求上与中国古代文明明显不同,它意在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而我们中国则用来断吉凶、知进退。

D.《周易》体现出古希腊的古典美,由此可见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与古希腊文明有着极深的渊源。

【解析】“《周易》与古希腊文明有着极深的渊源”的结论于文无据,文章阐述的是《周易》与古希腊古典美学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而非两者之间的“渊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8日2点24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踏上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

1月3日,经过26天的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

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

在嫦娥四号35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嫦娥四号探测器落月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

“鹊桥”中继星在距离月球6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了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服务,国内外多个深空测控站连续跟踪中继卫星,中继星成为名副其实的“鹊桥”。

2019年1月11日16点47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两器互拍,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工程任务圆满成功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摘自环球网百家号,2019年1月11日)

材料二 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登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13公里,是太阳系已知的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

国家航天局11日公布了一批嫦娥四号经过“鹊桥”中继星传回的影像。

其中一张360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4圈共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

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在许多小环形坑中间,相当惊险。

附近就有一个直径约20米、深度约4米的环形坑。

崎岖不平的地形为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造成很大困难。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直到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

越来越多的环月探测器显示,月球背面与正面有很大不同:

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

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

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新华网2019年1月11日相关材料编写)

材料三 LND,全名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第一批开机测试的仪器。

这个神秘的仪器,在4块10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需要手工焊接几千个大小不一的芯片,并且要能经受住发射时的剧烈震动、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以及月表的高寒高热等严苛考验。

这一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由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罗伯特·

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教授等团队研制,中方参与设备测试,双方共同拥有科学数据并开展科学研究。

令人惊异的是,这个仪器仅用13个月就研制成功。

研制过程中,中德双方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设计给德方,并被德采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给了中方启发。

同时,搭载嫦娥四号升空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整流罩涂装多了4个新标志。

它们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4个国际载荷。

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探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

中欧间在空间领域的合作,不仅仅始于探月工程。

早在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中德就联合开展了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去年在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已经表示,愿意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千克的载荷。

这一表态赢得欧洲航天局的高度赞赏。

(根据中国青年网2019年1月11日相关材料编写)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嫦娥四号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始于2018年12月8日2点24分,26天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

B.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任务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勘察、月球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C.嫦娥四号借助“鹊桥”号中继星传回的影像中的一张360度全景图,由玉兔二号着陆器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4圈共80张照片拼合而成。

D.嫦娥四号登陆月球预选区域之前,人类对月球的认知仅限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和月球探测的处女地。

5.对点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完成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等多项探测任务之后,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就位探测、月面巡视探测等任务。

B.嫦娥四号登陆的区域为太阳系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且着陆点附近崎岖不平的地形为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造成很大困难。

C.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要能经受发射和着陆时的震动和冲击,通过月表的高寒高热等严苛考验,是嫦娥四号落月后首批开机的仪器。

D.“鹊桥”中继星承担对月、对地的中继通讯任务,在其支持下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

6.联系文本,简要概括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重大意义。

(6分)

4.【答案】B 【解析】B项,“月球与地球的中继通信”错,偷换概念,原文说“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

5.【答案】B 【解析】B项,“为太阳系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错,扩大范围,原文为“是太阳系已知的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

6.【答案】①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及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

②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③嫦娥四号实现对月球背面的登陆,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意味着有突破性发现的可能;

④嫦娥四号任务是中德双方合作的结果,为中外在空间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合作平台和示范样本。

(答出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四点以上得6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重大意义。

先从文本中找出有关嫦娥四号探测任务重大意义的标志性词语,如“实现”“价值”“意味”“标志”“突破”等关键词语,以此为切入口,圈定相关语句,整合润色答案。

如,材料一第一段“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提炼出两个“首次”;

由“在嫦娥四号35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概括出“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由材料二第二段“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

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可抽取出“重要价值”及“突破性发现的可能”;

由材料三中德双方合作的事例,可提炼出“合作平台”及“样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人 生

[英]戴维·

赫伯特·

劳伦斯

世界的开端和末日之间出现了人。

人既不是创世者又不是被创者,但他是创造的核心。

一方面,他拥有产生一切创造物的根本未知数;

另一方面,又拥有整个已创造的宇宙,甚至拥有那个有极限的精神世界。

人在喧闹、不完善和未雕琢的状态下诞生,是个婴儿、幼孩,一个既不成熟,又未定型的产物。

他生来的目的是要变得完善,以至最后臻于完美,成为纯洁的生灵,就像白天和黑夜之间的星星,披露着另一个世界,一个没有起源亦没有末日的世界。

人不可能创造自己,任何时候也不可能。

他只能委身于创世主,屈从于创造一切的根本未知数。

每时每刻,我们都像一种均衡的火焰从这个根本的未知数中释放出来。

我们不能自我容纳,也不能自我完成,每时每刻我们都从未知中衍生出来。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最高真理。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基于这个根本的真理。

我们是从基本的求知中衍生出来的。

看我的手和脚:

在这个已创造的宇宙中,我就止于这些肢体。

但谁能看见我的内核,我的源泉,我从原始创造力中脱颖出来的内核和源泉?

然而,每时每刻我在我心灵的烛芯上燃烧,纯洁而超然,就像那在蜡烛上闪耀的火苗,均衡而稳健,犹如肉体被点燃,燃烧于初始未知的冥冥黑暗与来世最后的黑暗之间。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起源,永远不会知道我们怎样才具有目前的形状和存在。

但我们可能知道那生动的未知——让我们感受到的未知是怎样通过精神和肉体的通道进入我们体内的。

谁来了?

我们半夜听见在门外的是什么?

谁敲门了?

谁又敲了一下?

谁打开了那令人痛苦的大门?

然后,注意,在我们体内出现了新的东西,我们眨眨眼睛,却看不见。

我们高举以往理喻之灯,用我们已有的知识之光照亮了这个陌生人。

然后,我们终于接受了这个新来者,他成了我们当中的一员。

那么,未知又是怎么进入我的呢?

未知所以能进入,就因为在我活着时,我从来不封闭自己,从不把自己孤立起来。

我只不过是通过创造的辉煌转换,把一种未知传导为另一种未知的火焰。

我只不过是通过完美存在的变形,把我起源的未知传递给我末日的未知罢了。

起先,我的精神惴惴不安,坐卧不宁。

深更半夜时,它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的脚步声。

呵,让新来者进来吧,让他进来吧。

在精神方面,我一直很孤独,没有活力。

我等待新来者。

我的精神却悲伤得要命,十分惧怕新来的那个人。

但同时,也有一种紧张的期待。

我期待一次访问,一个新来者。

我聆听着,我在精神里聆听着。

我匆忙打开门。

啊哈,门外没有人。

我必须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那个陌生人。

一切都由不得我,一切都不会自己发生。

想到此,我抑制住自己的不耐烦,学着去等待,去观察。

终于,在我的渴望和困乏之中,门开了,门外站着那个陌生人。

啊,到底来了!

啊,多快活!

我身上有了新的创造,啊,多美啊!

啊,快乐中的快乐!

我从未知中产生,又增加了新的未知。

我心里充满了快乐和力量的源泉。

我成了存在的一种新的成就,创造的一种新的满足,一种新的玫瑰,地球上新的天堂。

这就是我们诞生的故事,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我就像森林边上的一座小房子。

从森林的未知的黑暗之中,在起源的永恒的黑夜里,那创造的幽灵正悄悄地朝我走来。

我必须保持自己窗前的光闪闪发亮,否则那幽灵又怎么看得见我的屋子?

如果我的屋子处在睡眠或令人害怕的黑暗中,天使便会从房子边上走过。

我害怕那朝我走来、富有创造力的陌生的未知吗?

我怕,但只是以一种痛苦和无言的快乐而害怕。

我怕那死神无形的黑手把我拖进黑暗,一朵朵地摘取我生命之树上的花朵,使之进入我来世的未知之中吗?

我怕,但只是以一种报复和奇特的满足而害怕。

因为这是我最后的满足,一朵朵地被摘取,一生都是如此,直至最终纳入未知的终端——我的末日。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思想深刻的哲理散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现身说法,娓娓道来,平易近人,亲切感人,毫无居高临下的说教感。

B.人不能创造世界,却是创造的核心;

人虽然并不具有可塑性,但是每时每刻都会从未知中衍生出一个新的自我。

C.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创造自己,只能屈从于未知,不过我们可能知道那些未知,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我追求的激情。

D.文章多用比喻和象征,如“每时每刻我在我心灵的烛芯上燃烧”,“烛芯”比喻人生,“燃烧”象征思考,语言生动形象。

【答案】C

【解析】A.“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和“现身说法”错误,文章不是通篇采用第一人称,也不是在讲述自己的事情。

B.“人虽然并不具有可塑性”与文意不符。

D.“心灵的烛芯”为一种特殊的比喻,如“思想的潮水”“思念的苦酒”等,定语为比喻的本体,中心词为喻体,“心灵的烛芯”即“心灵这根烛芯”。

“燃烧”象征生命的蓬勃。

8.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的基本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先通过前4段阐述人生的每时每刻都从未知中衍生出来的道理,再由第5至第8段说明人生怎样从未知中衍生,即未知怎样进入自我,最后两段指出人生不应惧怕任何未知。

【解析】回答本题,要善于抓住能体现文章思路结构的语句。

如“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最高真理”,从此句可知前面的内容是阐述“最高真理”的;

再如“那么,未知又是怎么进入我的呢”“这就是我们诞生的故事”,据此可知两句之间的部分说明了人生是怎样从未知中衍生的。

9.结合全文,谈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

【答案】①我们要有追求精神和创造精神,不断更新自己,善于接受新知识,勇于打破旧我,不能浑浑噩噩重复昨天的自己。

②我们要戒骄戒躁,虚心进取,不能为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

③我们要有清醒的意识,永远保持敏感的心,不断完善自己。

④我们应勇于迎接人生的未知,不惧怕,不后退。

【解析】本文的中心是人永远处在未知之中。

回答本题可以围绕这一中心,结合文中的一些重要语句,进行适当的总结。

比如从“我们不能自我容纳,也不能自我完成,每时每刻我们都从未知中衍生出来”这句话,可总结出我们应不断追求、勇于打破旧我;

再如从“我必须保持自己窗前的光闪闪发亮”这句话,可总结出我们要有清醒的意识,保持敏感的心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

性通绰,举止不烦。

累迁京兆仓曹参军。

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

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

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

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

“疾风知劲草,果可信。

”拜河东租庸、盐铁使。

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

帝复问,曰:

“臣有所思。

”帝曰:

“何邪?

”谞曰:

“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

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孟子曰:

‘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

’故未敢即对。

“微公言,朕不闻此。

”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

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

时大行将蒇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

或曰:

“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

”谞笑曰:

“非君所知。

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

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辩争者辄击登闻鼓。

谞上疏曰:

“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

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

”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

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

列传第五十五》)

[注] ①榷酤(què

gū):

制酒业。

②大行将蒇陵事:

大行,刚去世的皇帝;

蒇(chǎn),完成。

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B.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C.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D.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解析:

根据分析,只有“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断句正确。

答案: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

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

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行在,也称行在所。

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A项中的“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说法错误,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

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

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

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平定叛贼后朝廷授予他官职。

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深得皇帝信任。

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立即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劝谏,代宗深为感动,并多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授官左司郎中。

C.裴谞做事机警变通,智保郭子仪。

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

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良苦用心。

D.裴谞反对集中办案,建议取消击登闻鼓。

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如今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