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寻记10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612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4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披寻记10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披寻记10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披寻记10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披寻记10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披寻记10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披寻记10文档格式.docx

《披寻记10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披寻记10文档格式.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披寻记10文档格式.docx

業能引有,名為業有。

死剎那位所有諸蘊,名為死有。

死有、生有中間生故,名為中有。

初生剎那,名為生有。

業所引果有五趣別,由是建立那落迦有乃至天有。

如是一切,若欲界繫,總名欲有。

又復那落迦等五有,由先所作福非福行,及與愛、取煩惱攝受差別熏發方能現前,業果異熟理應爾故。

地二釋二

玄一辨類

謂欲界本有、業有、死有、中有、生有,

及那落迦、傍生、餓鬼、人、天有,總說名欲有。

玄二出體

此復由先所作諸行煩惱攝受之所熏發。

天二色有

色有云何?

謂除那落迦、傍生、餓鬼、人有,所餘是色有,應知。

色有云何等者:

若色界繫本有、業有、死有、中有、生有、天有,總名色有應知。

以色界非那落迦等生所依處,是故除之。

天三無色有

無色有云何?

謂復除中有,所餘是無色有,應知。

無色有云何等者:

無色界繫本有、業有、死有、生有、天有,名無色有,以無色界無中有生,故復除之。

亥二明建立二

天一問

依何義故建立七有,

所謂那落迦、傍生、餓鬼、人、天有、業有、中有?

天二答二

地一略標

依三種所作故:

依三種所作等者:

業能引有,是名業有所作。

中有趣有,是名中有所作。

那落迦等為受用果,是名那落迦等五有所作。

依此三種所作差別,建立那落迦等七有應知。

地二配釋

一、能引有,謂一;

二、趣有有,謂一;

三、受用果有,謂五。

戌十一生差別二

亥一別辨相十

天一生

生云何?

謂於胎、卵二生,初託生時。

生等生趣起者:

若諸有情託母胎生,或託卵生,彼初託位名之為生。

諸根依處圓滿成就,若未從彼胎卵出時,是名等生,由遍滿義是等義故。

若從彼出是名為趣,剖胎破殼[殼-几+卵]正趣生故。

出已增長,是名為起,謂從嬰孩童子等位,乃至往趣衰老等位,皆此攝故。

天二等生

等生云何?

謂即於彼身分圓滿,仍未出時。

天三趣

趣云何?

謂從彼出。

天四起

起云何?

謂出已增長。

天五出現

出現云何?

謂於濕、化二生,身分頓起。

天六蘊得

蘊得云何?

謂即於彼諸生位中,五取蘊轉。

蘊得界得處得者:

得有三種:

一、種子成就,二、自在成就,三、現行成就。

如下決擇分釋(陵本五十二卷九頁)。

今約現行成就,說名蘊得;

種子成就,說名界得;

自在成就,說名處得。

其義應知。

天七界得

界得云何?

謂即彼諸蘊,因緣所攝性。

天八處得

處得云何?

謂即彼諸蘊,餘緣所攝性。

天九諸蘊生起

諸蘊生起云何?

謂即彼諸蘊,日日飲食之所資長。

天十命根出現

命根出現云何?

謂即彼諸蘊,餘壽力故,得相續住。

亥二結略義

此生支略義者:

謂若生自性、若生處位、若所生、

若因緣所攝、若任持所引、若俱生依持,是名略義。

此生支略義等者:

生自性攝生及出現;

生處位攝等生趣起;

所生謂蘊得;

若因緣所攝謂界得處得;

任持所引謂諸蘊生起;

俱生依持謂命根出現。

是名生支略義差別。

戌十二老死差別二

亥一老差別二

 

天一別辨相十七

地一衰

衰云何?

謂依止劣故,令彼掉動。

地二老

老云何?

謂髮色衰變。

地三襵

襵註一云何?

謂皮膚緩皺。

地四熟

熟云何?

謂火力衰減,無復勢力受用欲塵。

地五氣力損壞

氣力損壞云何?

謂性多疾病故,無有勢力能作事業。

地六黑黶間身

黑黶間身云何?

謂黯黑出現,損其容色。

地七身脊傴曲喘息奔急

身脊傴曲喘息奔急云何?

謂行步威儀,身形所顯,由此發起極重喘嗽。

謂行步威儀身形所顯者:

身脊傴曲,此由身形所顯。

喘息奔急,此由行步威儀所顯。

地八形貌僂前

形貌僂前云何?

謂坐威儀位,身首低曲。

地九憑據杖策

憑據杖策云何?

謂住威儀位,依杖力而住。

地十昏昧

昏昧云何?

謂臥威儀位,數重睡眠。

地十一羸劣

羸劣云何?

謂即於此位,無力速覺。

地十二損減

損減云何?

謂念慧衰退。

地十三衰退

衰退云何?

謂念慧劣故,至於善法不能現行。

衰退云何等者:

由念慧劣,是故名衰。

由信等善法不能現行於前,是故名退。

地十四諸根耄熟

諸根耄熟云何?

謂身體尫羸。

地十五功用破壞

功用破壞云何?

謂彼於境不復明利。

地十六諸行朽故

諸行朽故云何?

謂彼於後將欲終時。

地十七其形腐敗

其形腐敗云何?

謂壽量將盡,身形臨壞,於諸事業無復功能。

天二結略義

此老略義者:

謂依止變壞、鬚髮變壞、充悅變壞、火力變壞、

無病變壞、色相變壞、威儀變壞、無色諸根變壞、

有色諸根變壞、時分已過、壽量將盡,略義應知。

此老略義等者:

老支差別,前文別釋有十七句,今結略義總有十一。

依止變壞等別配差別中初六句,威儀變壞攝差別中次五句,無色諸根變壞攝差別中第十二十三兩句,有色諸根變壞攝差別中第十四十五兩句,時分已過壽量將盡別配差別中第十六十七兩句,應知。

亥二死差別二

天一約補特伽羅相辨二

地一彼彼有情

彼彼有情云何?

謂那落迦等有情。

地二種類

種類云何?

謂即彼一切。

謂即彼一切者:

彼謂那落迦等彼彼有情,於中復有眾多差別,是名一切。

天二約法相辨二

地一別辨相九

玄一終

終云何?

謂諸有情離解支節而死。

離解支節及解支節而死者:

天、那落迦,離解支節而死。

所餘生處,解支節死。

如前意地已說(陵本一卷一十五頁)。

玄二盡

盡云何?

謂諸有情由解支節而死。

玄三壞

壞云何?

謂識離身。

謂識離身者:

識捨所依,名識離身。

或從上捨,或從下捨,如是最後乃至心處。

如前意地已說(陵本一卷十六頁)。

玄四沒

沒云何?

謂諸色根滅。

謂諸色根滅者:

五有色根最後滅已,不更相續故。

玄五捨壽

捨壽云何?

謂氣將盡位。

玄六捨煖

捨煖云何?

謂不動位。

謂不動位者:

由捨煖已,身僵仆故,不能運轉,得不動名。

玄七棄捨諸蘊命根謝滅

棄捨諸蘊命根謝滅云何?

謂時死。

謂時死非時死者:

隨感壽量滿盡故死,此名時死。

若由福盡或不避不平等故死,名非時死。

如前意地已說(陵本一卷十三頁)。

玄八死

死云何?

謂遇橫緣,非時而死。

玄九時蘊盡二

黃一徵

時蘊盡註二云何?

時蘊盡等者:

一期五蘊夭喪殞沒,不相續住,名時蘊盡。

當知此是死魔所作,由五取蘊現在生已,便有夭喪殞沒隨逐故,是故死魔業亦名時蘊盡。

黃二釋二

宇一第一義

謂初死未久位。

宇二第二義

又死魔業名時蘊盡註三。

地二結略義

此死略義者:

謂若死、若死法、若死差別、若死後位,是名略義。

此死略義等者:

於中若死攝初二句,若死法攝次二句,若死差別攝次六句,若死後位結後一句,應知。

申三結

如是名為緣起差別應知。

未五緣起次第難二

申一別辨三

酉一順次第說二

戌一問難

何因緣故,無明等諸有支,作如是次第說?

戌二答釋三

亥一第一差別二

天一釋十

地一無明緣行

諸愚癡者要先愚於所應知事,次即於彼發起邪行。

諸愚癡者至發起邪行者:

謂現法中,名色為緣六處生起,是名所應知事。

不斷不知,故名為愚。

由是六處名為無明引因依處。

如下決擇分說(陵本五十六卷十六頁)。

福與非福及不動行皆名邪行,能引苦故,非解脫故。

地二行緣識

由邪行故,令心顛倒。

地三識緣名色

心顛倒故,結生相續。

地四名色緣六處

生相續故,諸根圓滿。

地五六處緣觸觸緣受

根圓滿故,二受用境。

地六受緣愛

受用境故,若耽著、若希求。

地七愛緣取

由希求故,於方覓時煩惱滋長。

地八取緣有

煩惱滋長故,發起後有愛非愛業。

發起後有愛非愛業者:

謂令先所引發愛非愛業,從此命終漸生起故。

地九有緣生

由所起業滋長力故,於五趣生死中苦果生。

地十生緣老死二

玄一標說

苦果生已,有老死等苦。

玄二釋苦

謂內身變異所引老死苦,及境界變異所引憂歎苦熱惱之苦。

境界變異所引憂歎苦熱惱者:

此所引苦,餘處說名愁歎苦憂惱。

由可愛事無常轉變,悲傷心慼,故名為愁。

由彼發言咨嗟歔欷,故名為歎。

因此拊膺,故名為苦。

內懷冤結,故名為憂。

因茲迷亂,故名為惱。

復有餘釋,如下攝事分說(陵本八十八卷三頁)。

今此所說,次第少異,然義無別,故應準釋。

天二結

是故世尊如是次第說十二支。

亥二第二差別四

天一標

復有次第差別,謂依二種緣,建立緣起次第:

天二列

一、內身緣,二、受用境界緣。

天三攝

內身緣,前六支所攝;

受用境界緣,後六支所攝。

天四釋二

地一由內身緣二

玄一能引支攝

先於內身起我執等愚,

由此不了諸業所引苦果異熟故,發起諸業。

既發起已,即隨彼業,多起尋思。

即隨彼業多起尋思者:

謂隨彼彼諸所作業,由不如理作意所引,妄起分別尋思行故,如十六異論諸差別是。

玄二所引支攝三

黃一標

由業與識為助伴故,能感當來三種苦果:

黃二列

謂根初起所攝苦果、根圓滿所攝苦果、受用境界所攝苦果。

黃三釋

即名色為先,觸為最後。

地二由受用境界緣二

玄一能生支攝

又於現法中,依觸緣受,發起於愛。

由受用境界緣廣起追求,或由事業門,或由利養門,

或由戒禁門,或由解脫門,發起欲求、內身求、邪解脫求。

如是求時,令先所起煩惱及業所引五趣生死果生。

或由事業門等者:

如前已說四所為取,今此四門如次別配,其義可知。

由前二門發起欲求,由戒禁門發起有求即內身求,由解脫門發起邪解脫求。

欲等三求,如前有尋有伺地說(陵本五卷七頁)。

此中道理,隨應當釋。

玄二所生支攝

既得生已,老死隨逐。

亥三第三差別二

天一標列

復有次第差別,謂由三種有情聚:

一、樂出世清淨,二、樂世間清淨,三、樂著境界。

天二隨釋三

地一由初有情聚

由初聚故,滅諸緣起,增白淨品。

地二由第二有情聚二

玄一初三支攝

由第二有情聚故,不如實知諸諦道理。

若住正念,或作福業,或作有漏修所引不動業;

若不住正念,便發非福業,或起追悔所引、或不追悔,

歡喜所引心相續住。

或起追悔所引等者:

此說二種心相續住。

謂發非福業者,便起追悔所引心相續住,由非福業惡作罪聚攝故。

若作福業或不動業,便起不追悔歡喜所引心相續住。

聲聞地說:

先於尸羅善清淨故,便無憂悔;

無憂悔故,歡喜安樂;

由有樂故,心得正定(陵本二十八卷二頁)。

此中道理,應如是知。

玄二次三支攝

彼又如前,於下中上生處次第,能感當來三種苦果,

謂名色為先,觸為最後。

彼又如前於下中上生處等者:

此中彼言,謂第二有情聚。

或求欲生,或求樂生,各有三種生處差別,謂下中上。

有尋有伺地中已說其相(陵本五卷六頁)。

於彼彼處,依內身緣,能感當來三種苦果:

謂根初起所攝苦果,根圓滿所攝苦果,受用境界所攝苦果。

此三差別,前文已說,故指如前。

地三由第三有情聚

由第三有情聚故,依現受用境所生受,

於現法中如前次第起後六支,謂受為先,老死為後。

酉二逆次第說二

何因緣故,逆次第中,老死為先,說諸緣起?

逆次第中至能顯苦諦者:

此中道理,如下攝事分中緣起擇說應知。

謂始從老死,次第逆觀苦、集二諦緣起道理故(陵本九十三卷六頁)。

戌二答釋

依止宣說諦道理故,以生及老死能顯苦諦。

酉三舉異經說二

戌一引經難

如世尊言:

新名色滅為上首法。

何故不言諸無明滅為上首耶?

新名色滅為上首法等者:

此舉經問。

由前已說,無明滅故行滅,次第乃至異熟生觸滅故異熟生受滅。

又說於現法中無明觸所生受滅故愛滅,乃至取等惱最為後諸行永滅(陵本九卷十五頁)。

若如是者,何故世尊於餘經中作如是說,新名色滅為上首法?

此中問意如是應知。

戌二依義答二

亥一標施設

依心解脫者而施設故。

依心解脫至餘支亦滅者:

此中初句總標經意。

謂心解脫諸阿羅漢,於現法中無明及愛永斷無餘,依彼施設新名色滅為上首法,故不更言諸無明滅。

餘文隨釋。

謂彼心解脫者於現法中無名色等新種熏習,當來苦果永不更生,由是說言新名色滅。

又於現法貪愛永滅,唯餘清淨識緣名色名色緣識,亦依此說新名色滅。

由是後後諸支皆得永滅,依此說彼為上首法。

亥二釋所由二

天一名色不生

由彼於現法中,種子苦及當來苦果,不生而滅,

故說名色為先,受為最後,得究竟滅。

天二愛隨眠滅

又於現法中,受諸受時,愛及隨眠永拔不起,說名為滅;

由彼滅故,以彼為先,餘支亦滅。

申二總結

如是等類,宣說緣起次第應知。

未六緣起釋詞二

申一問

何故緣起說為緣起?

申二答五

酉一依字釋名

由煩惱繫縛,往諸趣中數數生起故,名為緣起。

此依字釋名。

由煩惱繫縛等者:

此中煩惱繫縛,釋名為緣。

往諸趣中數數生起,釋名為起。

如是總說十二有支應知。

酉二依剎那義釋

復次,依託眾緣,速謝滅已,續和合生,故名緣起。

此依剎那義釋。

依託眾緣等者:

緣有四種:

所謂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並增上緣。

諸支生時,色無色行更互為緣或多或少,義如下說,是名依託眾緣,此釋緣義。

生已即滅,滅已續生,此釋起義。

當知此義,唯依諸緣生法剎那無常為論,非說諸支次第為緣。

酉三依有作用義釋三

戌一標義

復次,眾緣過去而不捨離,依自相續而得生起,故名緣起。

眾緣過去而不捨離等者:

諸緣生法依託眾緣生現行已,因已受盡自性已滅。

然彼無間熏習相續有種子生,雖經久劫,猶能令彼愛非愛果異熟當熟,是即因性名為緣起。

緣起經說: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當知謂此無明隨眠不斷有故,彼無明纏有;

此無明纏生故,彼諸行轉。

如是諸行種子不斷故,諸行得生;

諸行生故,得有識轉。

如是所餘諸緣起支流轉道理,如其所應當知亦爾。

因名緣起,果名緣生,即此差別。

如下決擇分說(陵本五十六卷十五頁)。

戌二引證

如說: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非餘。

戌三結名

依此義故,釋名應知。

酉四依數壞數滅義釋

復次,數數謝滅,復相續起,故名緣起。

此依數壞數滅義釋。

數數謝滅等者:

此說苦果死生相續應知。

酉五依等覺義釋二

復次,於過去世覺緣性已,等相續起,故名緣起。

於過去世覺緣性已等者:

緣起聖道經說:

曾見老死,見老死集,見老死滅,見於老死趣滅行跡;

如是曾見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曾見行集,曾見行滅,曾見於行趣滅行跡。

我於此法自然通達現等覺已,乃至廣說。

是諸苾芻,若於此中能修正行,成能證者,便能證得正理法善。

此中諸義,準彼應釋。

我已覺悟,正起宣說,即由此名展轉傳說,故名緣起。

未七緣起緣性二

申一辨緣性二

酉一舉無明望行二

戌一問

無明望行為幾種緣?

戌二答二

亥一辨二種

望諸色行為增上緣,望無色行為三緣:

望諸色行為增上緣等者:

此中色行,謂身語業;

又無色行,謂即意業應知。

亥二釋三緣

謂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

酉二例餘支相望二

戌一標例

如是餘支為緣多少,應如此知。

如是餘支為緣多少等者:

謂後後支諸緣生法,漸次相稱因果體性相續而生,是此緣性。

所說緣義如前。

無明望行,由色無色有差別故,說與為緣或多或少;

如是後後諸支,前望於後,或為多緣,或為少緣,隨應當知。

總略而言:

若前為有色支,與後有色支或無色支為緣;

及前為無色支,與後有色支或無色支為緣;

隨應差別,如文可悉。

然非一一支中,前望於後,定有如是差別。

或為有色,或為無色,或全或分,隨其所應盡當知。

戌二別辨二

亥一約有色支辨

謂有色支望有色支,為一增上緣;

望無色支為二緣,謂所緣緣及增上緣。

亥二約無色支辨

若無色支望有色支,唯為一緣;

望無色支為三緣,謂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

申二釋妨難二

酉一不說因緣難二

何故諸支相望無因緣耶?

戌二答

因緣者,自體種子緣所顯故。

酉二說依因果難二

若諸支相望無因緣者,何故說言:

依因果體性建立緣起耶?

亥一總明攝

依增上緣所攝引發因、牽引因、生起因故,說名為因。

依增上緣所攝引發因等者:

緣起初勝法門經說:

唯依一增上緣說無明緣行,次第乃至生緣老死。

此增上緣復有二種:

一、遠,二、近。

當知遠增上緣,即此所說牽引因;

近增上緣,即此所說生起因。

前能引後展轉增勝,即此所說引發因。

是故經說唯依一增上緣。

此中三因,如前有尋有伺地釋(陵本五卷十頁)。

亥二別配屬三

天一引因攝

幾支是引因所攝?

從無明乃至受。

天二生因攝

幾支是生因所攝?

從愛乃至有。

天三二果攝

幾支是生、引二因果所攝耶?

於現法、後法中,識等乃至受,於生老死位所攝諸支。

於現法後法中識等乃至受等者:

此中識言謂隨業識,由此故說於現法中。

此識為後有名色六處觸受種子之所隨逐,由此故說於後法中。

如是一切,當知皆是引因果攝。

生老死位識乃至受,名彼所攝諸支,當知此是生因果攝。

未八緣起分別緣九

申一十二支次第分別二

酉一辨為緣十一

戌一無明緣行二

亥一望與無明為緣二

天一約不如理作意辨二

地一問

若說無明以不如理作意為因,

何因緣故,於緣起教中不先說耶?

地二答四

玄一標

彼唯是不斷因故,非雜染因故。

彼唯是不斷因故等者:

謂不如理作意,唯能障彼無明對治,是故名彼是不斷因。

然由不能染汙無明,是故名彼非雜染因。

玄二徵

所以者何?

玄三釋二

黃一由非染汙

非不愚者起此作意,依雜染因說緣起教,

無明自性是染汙,不如理作意自性非染汙,

故彼不能染汙無明,然由無明力所染汙。

非不愚者起此作意者:

謂不如理作意,亦以無明為因而生。

若諸聖者無明斷已,此不如理作意亦無。

由此釋前彼唯是不斷因,謂唯無明未斷時,說以不如理作意為因故。

黃二由非業因

又生雜染,業、煩惱力之所熏發,業之初因謂初緣起。

又生雜染至謂初緣起者:

此說無明能為煩惱、業、生三種雜染根本因緣。

如緣起初勝法門經說:

無明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能作因緣根本依處,是故無明由殊勝故,建立初支。

玄四結

是故不說不如理作意。

天二約自體辨二

何故不說自體為自體緣耶?

何故不說自體為自體緣等者:

此中問答,且約無明為論,當知非不遍通一切,無明為初是故舉說。

地二答

由彼自體,若不得餘緣,

於自體雜染不能增長,亦不損減,是故不說。

亥二望與行為緣三

天一約二愚辨二

何因緣故,福行、不動行由正揀擇功力而起,

仍說用無明為緣耶?

由不了達世俗苦因為緣,起非福行;

由不了達勝義苦因為緣,生福及不動行;

是故亦說彼以無明為緣。

由不了達世俗苦因為緣等者:

苦苦、壞苦,名世俗苦。

行麤重苦,名勝義苦。

世俗苦因,即苦樂受;

勝義苦因,即不苦不樂受。

如諸愚夫於樂受中多生染著,及於苦受多生瞋心,由是因緣起非福行。

又於不苦不樂受中心生顛倒,見勝功德,或見出離,故造福行及不動行。

造斯行時,雖依教法或依誨法,發起思擇及修習心;

然不如理作意思惟,於見功德或見出離,癡所覆藏,是故亦說彼以無明為緣。

天二約三業辨二

如經中說:

諸業以貪瞋癡為緣,

何故此中,唯說癡為緣耶?

此中通說福非福不動業緣,貪瞋癡緣唯生非福業故。

此中通說福非福不動業緣者:

無明為緣遍一切業,已如前說。

今顯福不動業。

彼以無貪無瞋為其因緣,非貪瞋起。

貪瞋不遍,是故不說;

唯無明遍,故偏說之。

天三約遍行辨二

身業、語業,思所發起,是則行亦緣行,

何故但說無明緣行?

依發起一切行緣而說故,及依生善染汙思緣而說故。

依發起一切行緣而說故等者:

身語意行,名一切行,無明遍發是故說之。

思發身語,唯二非遍,是故不說。

又無明為緣,能生善、染汙思,業用殊勝,是故說之。

思發身語,或時無記,業用非勝,是故不說。

戌二行緣識二

亥一問

識亦以名色為緣,何故此中但說行為緣耶?

亥二答

行為識雜染緣,能引、能生後有果故。

非如名色,但為所依、所緣生起緣故。

行為識雜染緣等者:

謂異熟識為一切諸業雜染之所熏習,由此方便攝受後有新生種子,於當生中所起後有所攝名色六處觸受次第而生,此名色等即後有果。

戌三識緣名色二

亥一約大種及觸辨二

名色亦由大種所造,及由觸生,何故但說識為緣耶?

天二答

識能為彼新生因故,彼既生已,或正生時,

大種及觸,唯能與彼為建立因。

識能為彼新生因故等者:

此中生因,謂為前導。

又建立因,謂同安危,如前意地說(陵本三卷一頁)。

初受生時識最為先,依此建立新異熟識,由是名色次第而生,是故說識與彼名色為新生因。

識為前導名色方生,故名色生已,或正生時,大種身根和合而有,安危共同,是故說言大種及觸唯與名色為建立因。

亥二約六界入胎辨二

六界為緣得入母胎,何故此中唯說識界?

天二答三

地一由定俱

若有識界,決定於母胎中,精血大種,腹穴無闕故。

若有識界等者:

界有六種:

謂地、水、火、風、空、識。

云何識界?

謂眼耳鼻舌身意識。

又心意識三種差別,是名識界(陵本二十七卷三頁)。

於母胎中經血大種,意顯地水火風四界;

又彼腹穴,意顯空界。

入母胎時,若有識界,餘定無闕,是故此中唯說識界。

地二由最勝

又識界勝故。

地三由遍行

又依一切生、一切有生時而說故。

又依一切生一切有生時而說故者:

胎卵濕化四生,名一切生。

那落迦等五有,名一切有。

識遍一切,是故說之。

戌四名色緣六處二

六處亦以飲食為緣,何故此中但說名色為緣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