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240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智度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智度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智度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智度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智度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智度论Word文档格式.docx

《大智度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智度论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智度论Word文档格式.docx

若總是淨背捨,不應說一切處!

1、初行、中行、久行異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1﹞p.325

背捨是初行者;

勝處是中行;

一切處是久行。

2、初二觀不淨,第三還觀淨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1﹞p.326

不淨觀有二種:

一者、不淨;

二者、淨。

◎不淨觀中:

二背捨(前二背捨)、四勝處(前四勝處)。

◎淨觀中:

一背捨(第三背捨)、四勝處(後四勝處)、八一切處(前八一切處)。

【附表一】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7﹞p.333

            不淨──初二背捨  (前)四勝處

背捨、勝處、遍處之別

            淨觀──第三背捨  (後)四勝處  (前)八一切處

                初行或著   中行能不隨所緣 久行能廣大

【附表二】

四禪十遍處八勝處八解脫九次第定

初禪

初禪內有色想觀外色少內有色想

內有色想觀外色多觀外色解脫

二禪

內無色想觀外色少內無色想

二禪內無色想觀外色多觀外色解脫

三禪三禪

四禪

地水火風遍處

青黃赤白遍處內無色想淨解脫四禪

觀青黃等(四)

空遍處空無邊處解脫空無邊處定

識遍處識無邊處解脫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解脫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非想非非想處定

滅受想解脫滅受想定

(1)說不淨入淨,非倒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1﹞p.326

行者以不淨為淨,名為顛倒,淨背捨觀云何不顛倒?

女色不淨妄見為淨,是名顛倒。

淨背捨觀一切實青色廣大,故不顛倒。

復次,為調心故淨觀,以久習不淨觀、心厭,以是故習淨觀非顛倒,亦是中不著故。

(2)次第修法(自白骨觀出)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1﹞p.326

A、不淨轉淨

復次,行者先觀身不淨,隨身法所有內外不淨,繫心觀中:

是時生厭,婬、恚、癡薄,即自驚悟:

「我為無目,此身如是,云何生著?

」攝心實觀,無令復錯。

心既調柔,想身皮、肉、血、髓不淨:

除卻唯有白骨、繫心骨人,若外馳散,攝之令還;

深攝心故,見白骨流光,如珂(ZaGkha)如貝(kapardaka),能照內外諸物,是為淨背捨初門。

然後觀骨人散滅,但見骨光,取外淨潔色相。

B、觀淨色

復次:

(A)若金剛(vajra)、真珠(maNi)、金銀寶物(hemarajataratnavastu)。

若清淨(supariZuddha)地(pRthivI)。

(第一「一切處」)

(B)若淨水(ap)。

(第二「一切處」)

(C)如無煙(dhUma)、無薪(indhana)淨潔火(tejas)。

(第三「一切處」)

(D)若清風(vAyu)無塵(rajas)。

(第四「一切處」)

(E)諸青色(rUpANinIlAni),如金精山。

(第五勝處、第五「一切處」)

(F)諸黃色(rUpANipItAni),如瞻蔔花(campaka-puSpa)(第六勝處、第六「一切處」)

(G)諸赤色(rUpANilohitAni),如赤蓮華(padma-puSpa)(第七勝處、第七「一切處」)

(H)諸白色(rUpANyavadAtAni),如白雪(hima)等。

(第八勝處,第八「一切處」)

取是相,繫心淨觀,隨是諸色,各有清淨光曜。

C、釋「淨」及「身證」等

(A)是時行者得受喜樂,遍滿身中,是名淨背捨。

緣淨故,名為「淨背捨」。

(B)遍(215c)身受樂,故名身證(kAyenasAkSAtkaroti)。

(C)得是心樂,背捨五欲,不復喜樂,是名背捨。

(3)背捨變名勝處

(D)未漏盡故,中間或結使心生,隨著淨色;

復懃精進,斷此著故,如是淨觀從心想生。

譬如幻主觀所幻物,知從己出,心不生著,能不隨所緣。

是時背捨變名勝處。

(4)勝處復變為一切處

於淨觀雖勝,未能廣大,是時行者還取淨相:

A、用背捨力及勝處力故,取是淨地相,漸漸遍滿十方虛空,水、火、風亦爾。

B、取青相,漸令廣大,亦遍十方虛空,黃、赤、白亦如是。

是時,勝處復變為一切處。

◎是三事一義,轉變有三名。

3、為實為得解,亦實亦得解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1﹞p.327

是〔前〕三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是實觀?

是得解觀?

若實觀,身有皮肉,何以但見白骨?

又三十六物合為身法,何以分別散觀?

四大各有自相,何以滅三大,但觀一地大?

四色非盡是青,何以都作青觀?

有實觀,亦有得解觀。

身相實是不淨,是為實觀。

外法中有淨相,種種色相,是為實淨,觀淨不淨,是為實觀。

以此少許淨,廣觀一切皆是淨;

取是一水,遍觀一切皆是水;

取是少許青相,遍一切皆青,如是等,是為得解觀,非實。

(四)第四至第七背捨

1、四無色背捨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1﹞p.327

四無色背捨,如四無色定中觀。

欲得背捨,先入無色定,無色定是背捨之初門;

背捨色,緣無量虛空處。

2、無色定與背捨之異同

無色定亦爾,有何等異?

凡夫人得是無色定,是為無色;

聖人深心得無色定,一向不迴,是名背捨。

餘殘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亦如是。

(五)第八背捨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1﹞p.326

1、滅受想背捨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1﹞p.327

背滅受想諸心心數法,是名滅受想背捨。

2、無想定非背捨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1﹞p.327

無想定何以不名背捨?

邪見者,不審諸法過失,直入定中(216a),謂是涅槃;

從定起時,還生悔心,墮在邪見,是故非背捨。

滅受想患厭散亂心故,入定休息,似涅槃法著身中,〔身〕得故名身證。

二、八勝處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2﹞p.327

「八勝處」(aSTAvabhibhvAyatanAni)者:

(一)內有色相,外觀色少,若好若醜,是色勝知勝觀,是名初勝處。

(二)內有色相,外觀色多,若好若醜,是色勝知勝觀,是名第二勝處。

(三~四)第三、第四亦如是,但以「內無色相,外為觀色」為異。

(五~八)內亦無色相,外觀諸色青、黃、赤、白是為八勝處。

(一)釋「前四勝處」

1、初二勝處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2﹞p.327

(1)釋「內有色相,外觀色」

「內有色相,外觀色」者:

內身不壞,見外緣「少」者,緣少故名少。

觀道未增長故觀少因緣;

觀多畏難攝故。

譬如鹿遊未調,不中遠放。

(2)釋「若好若醜」

A、第一說

「若好若醜」者,初學繫心緣中,若眉間、若額上,若鼻端;

內身不淨相、內身中不淨相觀外諸色,善業報故名「好」;

不善業報故名「醜」。

B、第二說

復次,行者如是從師受,觀外緣種種不淨,是名「醜色」。

行者或時憶念忘故,生淨相,觀淨色,是名「好色」。

C、第三說

復次,行者自身中繫心一處,觀欲界中色二種:

一者、能生婬欲;

二者、能生瞋恚。

能生婬欲者是淨色,名為「好」;

能生瞋恚者是不淨色,名為「醜」。

於緣中自在:

「勝知、勝見」。

行者於能生婬欲端正色中,不生婬欲;

於能生瞋恚惡色中,不生瞋恚。

但觀色四大因緣和生,如水沫不堅固,是名「若好若醜」。

(3)釋「勝處」

勝處者,行者住是不淨門中,婬欲、瞋恚等諸結使來能不隨,是名勝處,勝是不淨中淨顛倒等諸煩惱賊故。

(4)不淨觀二種(不淨、淨指骨人)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7﹞p.333

行者云何內色相外觀色?

是八勝處,深入定心調柔者可得。

行者或時見內身不(216b)淨,亦見外色不淨。

一者、三十六物等種種不淨;

二者、除內外皮肉五藏,但觀白骨如珂如雪。

三十六物等觀是名「醜」;

如珂如雪是名「好」。

2、三、四勝處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2﹞p.327

(1)釋「內無色相外觀色」

行者內、外觀時,心散亂,難入禪。

除自身相,但觀外色,如《阿毘曇》中說:

行者以得解脫觀,見是身死,死已:

舉出塚間,若火燒、若虫噉,皆已滅盡,是時但見虫、火,不見身,是名「內無色相外觀色」。

(2)釋「勝知勝見」

行者如教受觀身是骨人,若心外散,還攝骨人緣中。

是人初習行,未能觀細緣故,是名「少色」;

行者觀道轉深增長,以此一骨人,遍觀閻浮提皆是骨人,是名為「多」。

還復攝念觀一骨人,以是故名「勝知勝見」。

復次,隨意五欲中男女相、淨潔相,能勝故名為「勝處」。

譬如健人乘馬繫賊,能破是名為「勝」;

又能制御其馬,是亦名「勝」。

行者亦如是,能自於不淨觀中,少能多多能少,是為「勝處」;

亦能破五欲賊,亦名「勝處」。

◎小結

內未能壞身,外觀色若多、若少、若好、若醜,是初第二勝處。

內壞身無色相,觀外色若多、若少、若好、若醜,是第三、第四勝處。

(二)釋「後四勝處」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2﹞p.327

攝心深入定中,壞內身〔相〕,觀外淨緣青、青色,黃、赤、白、白色,是為後四勝處。

(三)後四勝處與五至八遍處同異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2﹞p.327

是後四勝處,十一切處中青等四處,有何等異?

青一切處,能普緣一切令青;

是勝處若多、若少隨意觀,不令異心奪,「觀」勝是「緣」,名為勝處。

譬如轉輪聖王遍勝四天下,閻浮提王勝一天下而已。

一切處普遍勝一切緣,勝處但觀少色能勝,不能遍一切緣。

如是等,略說八勝處(216c)。

三、十「一切處」導師《大智度論筆記》﹝J010﹞p.499

十「一切處」(KRtsnAyatana)者,背捨、勝處已說。

此以「遍滿緣」故,名一切處。

◎上界「二處」不名一切處的理由

何以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不名一切處?

(一)第一說

是得解之心。

「安隱快樂、廣大、無量、無邊虛空處」,是佛所說;

一切處中皆有

識,能疾緣一切法故,一切法中皆見有識,以是故,二處立一切處。

「無所有〔處〕」

中,無物可廣,亦不得快樂,佛亦不說是「無所有〔處〕」無邊無量。

非非有想非

無想處心鈍,難得取相令廣大。

(二)第二說

復次,虛空處近色界,亦能緣色;

識處能緣緣色。

又識處起能超入第四禪,第四禪起超入識處。

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遠,無色因緣故,非一切處。

四、總結

是三種法,皆行得。

(一)勝處、一切處是有漏。

初三背捨、第七、第八背捨是有漏,餘殘或有漏或無漏。

(二)初二背捨、初四勝處,初禪、二禪中攝。

淨背捨(第三背捨)、後四勝處、〔前〕八一切處,第四禪中攝。

(三)〔後〕二一切處即名說空處空處攝,識處識處攝。

 

(一)前三背捨、八勝處、〔前〕八一切處,皆緣欲界。

(二)後四背捨(第四至第七背捨)緣無色界及無漏法諸妙功德,在根本〔定〕中,若無色根本〔定〕不緣下地故。

(三)滅受想定非心心數法故無緣。

(四)非有想非無想處背捨,但緣無色四陰及無漏法。

【附表三】

八勝處十遍處(十一切處)八解脫(八背捨)

初二靜慮及未至定、靜慮中間

內有色想觀外色

內有色想觀外色少

不淨觀

內有色想觀外色多

內無色想觀外色

內無色想觀外色少

內無色想觀外色多

地遍處

水遍處

火遍處

淨觀

第四靜慮

風遍處

內無色想觀外色青——青遍處

淨解脫身作證

內無色想觀外色黃——黃遍處

內無色想觀外色赤——赤遍處

內無色想觀外色白——白遍處

空遍處空無邊處

識遍處識無邊處

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

想受滅身作證

貳、關於九次第定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2﹞p.327

一、釋「九次第定」

「九次第定」者:

從初禪心起,次第入第二禪,不令餘心得入,若善若垢,如是乃至滅受想定。

二、釋名義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2﹞p.327

餘者亦有次第,何以但稱九次第定?

(一)餘功德皆有異心間生,故非次第。

此中深心智慧利,行者自試其心,從一禪心起,次入第二禪,不念異念得入;

於此功德心柔軟,善斷法愛故,能心心相次。

是次第,二是有漏;

七或有漏(217a)或無漏。

(二)禪中間、未到地不牢固。

又是聖人所得,又此大功德不在邊地,是故無次第。

◎八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九次第定,聲聞法中略說。

(「釋初品中九相義第三十五」:

大正25,217a5~218b29)

◎九相(九想)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3﹞p.328

【經】「九相」:

脹相、壞相、血塗相、膿爛相、青相、噉相、散相、骨相、燒相。

【論】

一、聲聞之九想

(一)習九想離欲乃得禪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3﹞p.328

應當先習九相離欲,然後得諸禪,何以故諸禪定後,方說九相?

先說果報,令行者心樂。

九相雖是不淨,人貪其果報,故必習行。

(二)九想之修習

行者云何觀是脹相等九事?

1、觀死

行者先持戒清淨,令心不悔故,易受觀法,能破婬欲諸煩惱賊。

觀人初死之日:

辭訣言語,息出不反,奄忽已死;

室家驚慟,號哭呼天,言說方爾,奄便那去!

氣滅身冷,無所覺識。

此為大畏,無可免處。

譬如劫盡,火燒無有遺脫。

如說:

死至無貧富,無懃修善惡,無貴亦無賤,老少無免者。

 無祈請可救,亦無欺誑離,無捍挌得脫,一切無免處!

死法,名為永離恩愛之處,一切有生之所惡者;

雖甚惡之,無得脫者。

我身不久,必當如是,同於木石,無所別知。

我今不應貪著五欲,不覺死至,同於牛羊;

牛羊禽獸,雖見死者跳騰哮吼,不自覺悟。

我既得人身,識別好醜,當求甘露不死之法。

六情身完具,智鑒亦明利;

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

禽獸亦皆知,欲樂以自恣;

(217b)而不知方便,為道修善事。

既已得人身,而但自放恣;

不知修善行,與彼亦何異!

三惡道眾生,不得修道業;

已得此人身,當勉自益利!

2、九想次第之相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3﹞p.328

(1)脹相

行者到死屍邊,見死屍膖脹,如韋囊盛風,異於本相,心生厭畏;

我身亦當如是;

未脫此法,身中主識役御此身、視聽、言語、作罪、作福,以此自貴,為何所趣?

而今但見空舍在此!

是身好相,細腰姝媚,長眼直鼻,平額高眉,如是等好,令人心惑,今但見膖脹,好在何處?

男女之相亦不可識。

作此觀已,呵著欲心,此臭屎囊膖脹可惡,何足貪著?

(2)壞想

死屍風熱轉大,裂壞在地,五藏、屎尿、膿血流出,惡露已現。

(3)血塗相

行者取是壞相,以況己身:

「我亦如是,皆有是物;

與此何異?

我為甚惑,為此屎囊,薄皮所誑,如燈蛾投火,但貪明色,不知燒身。

已見裂壞,男女相滅,我所著者,亦皆如是。

」死屍已壞,肉血塗漫。

(4)青瘀相 

或見杖楚死者,青瘀、黃、赤、或日曝瘀黑,具取是相,觀所著者,若赤白之色,淨潔端正,與此何異?

(5)膿爛相

既見青瘀黃赤,鳥獸不食,不埋不藏,不久膿爛:

種種虫生。

行者見已,念此死屍本有好色,好香塗身,衣以上服,飾以華綵,今但臭壞,膿爛塗染,此是其實分;

先所飾綵,皆是假借。

     

(6)噉相

若不燒不埋,棄之曠野,為鳥獸所食。

烏挑其眼,狗分手腳,虎狼刳腹,分掣[國*瓜]裂。

殘藉在地,有盡不盡。

行者見已,心生厭相:

「思惟此屍未壞之時,人所著處,而今壞(217c)敗,無復本相,但見殘藉,鳥獸食處,甚可惡畏。

(7)散相

鳥獸已去,風日飄曝,筋斷骨離,各各異處。

行者思惟:

「本見身法,和合而有身相,男女皆可分別;

今已離散,各在異處,和合法滅,身相亦無,皆異於本,所可愛者,今在何處?

(8)骨相

身既離散,處處白骨,鳥獸食已,唯有骨在;

觀是骨人,是為骨相。

A、骨人連、散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3﹞p.328

骨相有二種:

一者、骨人筋骨相連;

二者、骨節分離。

筋骨相連破男女、長短、好色、細滑之相;

骨節分離,破眾生根本實相。

B、骨人淨、不淨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3﹞p.328

復有二種:

一者、淨;

二者、不淨。

淨者,久骨白淨,無血無膩,色如白雪;

不淨者,餘血塗染,膩膏未盡。

(9)燒相

行者到屍林中,或見積多草木,焚燒死屍,腹破眼出,皮色燋黑,甚可惡畏。

須臾之間,變為灰燼。

行者取是燒相,思惟:

「此身未死之前,沐浴香華,五欲自恣;

今為火燒,甚於兵刃!

此屍初死,形猶是人,火燒須臾,本相都失。

一切有身皆歸無常;

我亦如是。

◎九想斷婬欲為最勝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3﹞p.328

是九相,斷諸煩惱,於滅婬欲最勝;

為滅婬欲故,說是九相。

(三)十想滅三毒(同九想)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3﹞p.328

無常(相)等十想,為滅何事故說?

亦為滅婬欲等三毒。

(四)九想十想之異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3﹞p.328

若爾者,二相有何等異?

1、第一說

九相為遮未得禪定,為婬欲所覆故;

十想能除滅婬欲等三毒。

2、第二說

九相如縛賊;

十想如斬殺。

3、第三說

九相為初學;

十想為成就。

4、第四說

復次,是十想中,不淨想攝九相。

有人言:

十想中,不淨想、食不淨想、世間不可樂想,攝九相。

復有人言:

十想、九相;

同為離欲,俱為涅槃,所以者何?

(1)初死相,動轉、言語須臾之間,忽然已死;

身體膖脹,爛壞分散,各各變

異,是則無常。

(十想之第一想)

(2)若著此法(218a),無常壞時,是即為苦。

(十想之第二想)

(3)若無常苦、無得自在者,是則無我。

(十想之第三想)

(4)不淨、無常、苦、無我,則不可樂(十想之第五想),觀身如是。

(5)食雖在口,腦涎流下,與唾和合成味,而咽與吐無異,下入腹中,即是食

不淨想。

(十想之第四想)

(6)以此九相觀身無常,變異,念念皆滅,即是死想。

(十想之第六想)

(7)以是九相厭世間樂,知煩惱斷,則安隱寂滅,即是斷相。

(十想之第八想)

(8)以是九相遮諸煩惱,即是離想。

(十想之第九想)

(9)以是九相厭世間故,知此五眾滅,更不復生,是處安隱,即是盡想。

(十想之第十想)

【附表四】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7﹞p.333

十想(大正25,229a)九相(大正25,217a)

(6)死想

(1)脹(A)一說不淨想攝

(1)無常想

(2)壞

(7)不淨想

(4)食不淨想

(5)世間不可

樂想

(2)苦想(3)血塗

(3)無我想(7)不淨想(4)膿爛(B)一說三想攝

(5)不可樂(4)食不淨(5)青

(8)斷想(6)噉

(9)離欲想(7)散

(10)盡想(8)骨(C)一一想攝十想

(9)燒

5、第五說

復次,九相為因,十想為果。

是故先九相,後十想。

6、第六說

復次,九相為外門,十想為內門,是故經言:

「二為甘露門:

一者不淨門;

二者

安那般那門。

(五)九想除七染著等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8﹞p.334

1、釋「除七種染著」

是九相,除人七種染著:

(1)或有人染著色:

若赤、若白、若赤白、若黃、若黑。

(2)或有人不著色,但染著形容:

細膚、纖指、修目、高眉。

(3)或有人不著容、色,但染著威儀:

進、止、坐、起、行、住、禮拜、俯仰、揚眉、頓[目妾]、親近、按摩。

(4)或有人不著容、色、威儀,但染著言語、軟聲、美辭、隨時而說,應意、承旨,能動人心。

(5)或有人不著容、色、威儀、軟聲,但染著細滑、柔膚軟肌,熱時身涼,寒時體溫。

(6)或有人皆著五事。

(7)或有人都不著五事,但染著人相,若男若女。

雖得上六種欲,不得所著之人,猶無所解,捨世所重五種欲樂而隨其死。

2、釋「對治」

(1、2)死相多除威儀、語言愛。

(3)膖脹相、壞相、噉相、散相,多除形容愛。

(4)血塗相、青瘀相、膿爛相,多除色愛。

(5)骨相、燒相,多除細滑愛。

(6)九相除雜愛,及所著人愛。

(7)噉相、散相、骨相偏除人愛;

噉殘離散白骨中,不見有人可著。

【附表五】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8﹞p.334

顯色        死想

        容色        脹、壞、噉、散

        表色        

九想除七染著  言語        血塗、青瘀、膿爛

        細滑        骨、燒

        共五相       九想

        人相        偏勝─噉、散、骨

(六)依九想能斷除三毒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3﹞p.328

以是九相觀離愛心,瞋(218b)癡亦微薄。

不淨中淨顛倒,癡故著是身。

今以是九相,披析身內,見是身相,癡心薄;

癡心薄則貪欲薄;

貪欲薄則瞋亦薄。

所以者何?

人以貪身故生瞋,今觀身不淨,心厭故不復貪身,不貪身故,不復生瞋。

三毒薄故,一切九十八使山皆動,漸漸增進其道,以金剛三昧,摧碎結山。

九相雖是不淨觀,依是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臭屍,溺人依以得渡。

(七)九想之法門分別導師《大智度論筆記》﹝F007﹞p.333

是九相有何性?

何所緣?

何處攝?

取相性;

緣欲界身,色相陰攝。

亦身念處少分;

或欲界攝,或初禪、二禪、四禪攝。

未離欲、散心人得欲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