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亦庄污水厂竖井基坑监测专项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7226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兴亦庄污水厂竖井基坑监测专项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兴亦庄污水厂竖井基坑监测专项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兴亦庄污水厂竖井基坑监测专项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兴亦庄污水厂竖井基坑监测专项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兴亦庄污水厂竖井基坑监测专项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兴亦庄污水厂竖井基坑监测专项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兴亦庄污水厂竖井基坑监测专项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兴亦庄污水厂竖井基坑监测专项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兴亦庄污水厂竖井基坑监测专项技术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20

13.1质量保证措施20

13.2安全保证措施20

14.附件:

21

附件1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表样22

附件2巡视检查日报表样表23

1.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G8地块。

北倚水南庄北街,南邻科创十七街,东靠经海久路,西侧隔着一期工程临近崔家窑西路。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3个顶管坑。

本工程1#竖井基坑坑尺寸15.5m*8.5m,坑深13m。

竖井周围布设6-10眼降水井。

竖井施工采用倒挂井壁法开挖,以钢格栅和型钢支撑加网喷混凝土联合支护,并在开洞前增加喷射混凝土内衬及注浆锚管。

目前本工程正进行基坑开挖阶段,由于本工程开挖到-10.60m标高时,基坑底部开始冒水和地面发现南侧出现裂缝。

经专家论证考虑到基坑的安全性,要求对本竖井基坑增加监测次数,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基坑稳定性,根据JGJ120-99和GB50202-2002的规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类别为一级。

2.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东西侧为绿化带,10m宽;

南侧为新建沥青路,距离基坑15m;

3.监测项目、监测点数量及监测工期

3.1监测项目

为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在基坑开挖的各步措施中必须适时对基坑进行跟踪监测。

通过沉降量、沉降差、沉降速度与边坡位坡位移量、位移速率的观测和计算,来综合分析基坑开挖对其周围土体、道路及临建影响。

掌握、了解、分析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为支护体系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排查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全面、周密的监测,也可以为基坑内及周边施工人员、机械的安全提供参考数据。

及时指导安全施工,以保障新建工程进度的平稳、有序、高效进行。

依据相关规范要求,本基坑监测项目如下:

1)基坑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2)基坑周边地面水平位移结和竖向位移;

3)基坑井壁水平位移监测和巡视检查。

3.2监测工作量

监测工作量见下表:

序号

监测项目

数量

1

基坑冠梁水平位移和基坑竖向位移

12点

2

基坑周边地面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10点

3

基坑井壁水平位移和巡视检查

20点

表3.

4.监测项目管理机构

明达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拟设立亦庄污水厂项目基坑监测项目部。

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工程部和综合部组成,见项目组织机构图。

4.1项目组责任划分及成员选用原则

4.1.1项目组责任划分

1)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本项目的管理工作,组织编写项目实施计划、质量计划、经费预算;

在批准的项目计划范围内,负责项目的技术决策、工作安排和资金的使用与调配,监督控制项目进度、质量与投资;

负责其它应负责完成的工作。

2)技术负责:

负责本项目所有有关技术方面问题的把关和处理,负责监测数据、资料审核。

3)综合部:

项目内外事务管理接洽、后勤服务保障、场内车辆调度管理

制订、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执行;

妥善处理来往信件和接待事务;

负责各类会议组织和准备工作,做好相关会议纪要,协助领导落实会议确定的事项;

技术资料和文件的分类、建档管理工作,并做好重要资料的保密工作;

负责仪器采购、保管、领用等工作;

4)工程部:

协调人员和施工设备、材料进入工地,按施工总进度要求完成施工准备工作;

按照监理人发出的与合同有关的指示,按合同规定的内容和时间完成全部属于本专业的工作,并密切配合和协助其它专业;

按照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的要求、合同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已埋设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测试,记录全部原始观测数据;

充分发挥专业群体的技术和组织优势,做好事先指导、中间检查和实施完成全过程的技术质量管理;

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按时提供观测月报、和各阶段的分析报告。

4.1.2项目成员选用原则

1)项目经理具有丰富的安全监测工程实施、监测及资料整理工作经验。

2)挑选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在现场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监测项目的土建、全部仪器(含数据采集仪器)的采购、埋设安装、电缆敷设、设备调试、监测及资料整理等项工作。

3)所有的工作人员均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并会密切配合监理人的工作。

4)派遣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安全监测、机械、测量专业人员。

所有观测专业人员在类似工程中负责过安全监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并能按施工图纸要求,对监测设备的选购、测试、安装、观测和维护提供技术服务。

4.2主要人员配置表

主要人员配置表表4.1

职务

姓名

学历

职称

项目经理

李泽民

本科

测绘工程师

技术负责

耿瑜平

测量员

李杰

大专

助理工程师

李虎

郭梓鑫

4.3设备配置表

主要设备配置表表4.2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功能

备注

全站仪

徕卡TC702

水平位移观测

水准仪

天宝DININ03

竖向位移观测

台式计算机

Dell

资料处理

笔记本计算机

联想

激光打印机

HP1522nf

资料打印

对讲机

北风

对讲通话

照相机

Nikon

巡视检查

车辆

五菱面包

交通运输

5.执行规程、规范及监测流程

5.1执行规范、标准及文件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8)建设方提供的图纸及文件。

5.2监测前准备

监测工作开始之前,对工程场地周围建筑物和有关设施的现状和裂缝开展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详细记录。

设制基准点,数量为3个,并测定其坐标且进行正常保护,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正常使用。

5.3监测工作基本流程

为保障监测工作的系统性,使之能及时反馈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监测和施工的配合一般按以下工作流程进行。

见下图。

6.基坑基准点布设

6.1基准测点布设及保护

1)本项目变形监测基准点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和沉降观测基准点,基准点是变形监测工作的基本控制点。

根据规范要求及结合本项目特点,拟埋设1组共3个沉降观测基准点,位于变形区域之外的施工厂区南侧水泥地面上,点间距小于30米。

高程基准点采用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做法如图所示)。

2)水平位移观测基点应设置在基坑周围位移和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稳定便于保护的位置。

观测基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墩,基点标墩高于地面1.2m,安装强制对中基座,混凝土强度为C20。

基准点周围用钢管焊接四方形保护框架,对基准点进行保护。

施工规格尺寸见下图。

6.2监测点布设

1)基坑竖井变形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监测点采用浅埋地面观测标志(如图所示),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或护坡桩顶冠梁上,现场用红色油漆做醒目标记,并顺序编号。

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监测点采用同一点位。

2)基坑竖井周边道路、地面沉降测点标志采用窖井测点形式,采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

道路、地表沉降测点埋设形式如图:

地表沉降观测点埋设形式图(mm)

3)基坑竖井井壁水平位移测点布设,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

在竖井井壁每个方向布置两道监测点。

观测点标志如图:

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图(单位:

mm)及实景照片

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估算,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本工程所有变形观测点分布情况,详见《监测点布置图》。

7.基坑监测方法

7.1水平位移监测

7.1.1监测部位

本工程水平位移监测项目:

基坑顶冠梁水平位移、基坑井壁位移和基坑周边地面水平位移。

7.1.2监测方法

1)采用平面导线测量,以基点A和B为坐标起算点,通过测量距离、方位角等参数,求出各点位的坐标,平差后计算得到桩顶水平位移值。

在基坑开挖前采集坐标点初始值,开挖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每次监测需要观测两遍取平均值为本次观测的数据值。

水平位移测试示意图

2)竖井围护墙水平位移采用视准线和小角法测量,以基点A和B为算工作基点的建立观测点布置。

观测时采用全站仪(测角精度2″),将仪器摆放在每条边端点的工作基点上,后视另一端的工作基点或标志线,使各观测点均在仪器的视准线上,可直接读取各观测点的偏移量(钢板尺的刻度为毫米)。

取2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作为起始数据,每次监测需要观测两遍取平均值为本次观测的数据值。

7.1.3监测仪器

1)仪器名称:

2)型号:

编号:

361517

3)主要性能:

测角精度2"

测距精度标准测距:

1mm+1ppm*D

精密测距:

0.6mm+1ppm*D

测量时间标准测距2.4s

精密测距7s

最小显示0.01mm

机载程序方向与高程传递、后方交会、对边测量、放样

显示器彩色,图形LCD,可照明,触摸屏

7.2沉降监测

7.2.1监测部位

本工程竖向位移监测项目:

基坑顶冠梁竖向、基坑周边地面竖向位移。

7.2.2监测方法

⑴根据埋设好的基准点,从J1施测一条闭合路线建立初始数据。

⑵每次观测前按技术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正,沉降观测固定测量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和固定路线的要求进行,以保证观测精密。

⑶本次沉降观测工作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过程中,各项偏差控制及内业数据处理按照国家《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中各项规定执行。

⑷进行沉降观测过程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次观测应遵守“四固定”原则,即:

观测所用仪器及水准标尺固定;

观测人员固定;

观测路线固定;

观测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

2)水准仪i角是一个变化值,每次作业前,对i角进行检查,若发现i角大于15秒,应及时进行检验校正。

布设观测路线时,前后视距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2.0m,以控制i角的误差影响,同时提高观测时的清晰度。

3)观测时间及环境:

不在日出前后1小时、中午时分进行观测,更不能在大风或有雾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4)为保证水准尺气泡稳定居中,自制一些简单的水准尺辅助标杆,以使扶尺员快速稳定地竖直标尺,提高观测效率。

7.2.3监测技术要求

I观测点的观测

观测点与基准点组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原则上按与监控网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要求施测,不同之处是;

①受场地条件限制,固定设置镜站和立尺点在实施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不做十分严格的要求,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

②前后视距差和前后视距累积差亦不做十分严格的要求,但应尽可能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以减小前后视距差不等的影响,保证成果质量。

II、监控网的检测

检测测段高差与零周期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大于1.5mm(N为测站数)时,后续观测点观测计算时仍采用原观测成果做为基准值,否则经技术分析后,或改变观测路线,起用没有变化的基准点成果,或起用新的基准点观测成果。

必要时(即当对变形测量成果发生怀疑时)报建设方后随时进行检测。

Ⅲ、内业精度评定与数据处理

核对和复查外业观测成果与起算数据;

验算各项限差,在确认全部符合“规定”要求时方可进行计算。

观测值中的超限误差,除在观测过程中严格作业、认真检核随时予以排除外,在变形分析中通过检验将判定含有粗差的观测值予以剔除。

各期的平差计算采用统一的起算数据。

平差计算采用计算机条件法严密平差;

内业计算观测成果计算和分析中的数字取位符合下列要求:

沉降值精确到0.01mm,高程精确到0.01mm。

验算项目及限差要求如下:

⑴按水准网环闭合差MW(mm)由下列公式计算每千米所测高差全中误差MW(mm)其绝对值应不大于方案所选用等级的精度要求(即测站高差中误差);

MW

式中:

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N―水准环数

   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⑵按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由下列公式计算每千米所测高差偶然中误差M△(mm)应不大于方案设计所要求的往返测每测站高差全中误差的

M△

M△―高差偶然中误差(mm)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N―测段长度(km)

   n-测段数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表1-1

变形测量级别

沉降观测

主要适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

二级

±

0.3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

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的类型表1-2

级别

使用的仪器型号

标尺类型

铟钢尺

二级水准测量观测方式表1-3

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及

首次沉降观测

其他各次沉降观测

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

往返观测

单程双测站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表1-4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差累积

视线高度

≤35

≤2.0

≤3.0

≥0.3

注:

1表中的视线高度为下丝读数;

2当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5mm。

水准观测的限差(mm)表1-5

基辅分划

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0.5

0.7

表中n为测站数。

7.2.4监测仪器

1)仪器:

电子水准仪

天宝DININ03编号:

340350

每公里往返测高程精度标准水准尺1.0mm铟钢尺0.3mm

放大倍率24x

测量范围标准水准尺1.8m—110m铟钢尺1.8m—60m

最小读数0.01mm

单次测量时间3s

补偿范围±

10’

补偿精度0.3”

电源NiMh电池/适配6节1.5V(AA)电池

工作温度-20℃到+50℃

贮藏温度-40℃到

8.监测工期与监测频率

8.1监测工期

本工程监测工期暂定为半年,自基坑开挖前始至基坑主体施工至±

0止。

8.2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

监测工作一般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取得初始数据,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

对有特殊要求的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本基坑工程等级预计观测65次,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对于本基坑工程,基坑的监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仪器监测频率按下表进行: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表7.1

基坑类别

施工进程

监测频率

主楼部位

其它部位

一级

开挖深度

(m)

≤5

1次2d

5~10

1次/1d

>10

2次/1d

----

底板浇筑后时间

(d)

≤7

7~14

1次/2d

15~28

1次/3d

>28

1次/5d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5)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6)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7)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8)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9)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0)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此外,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进行实时跟踪监测。

9.监测控制标准及报警值

9.1报警值确定的原则

(1)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不可超出设计值。

(2)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的要求,达到保护的目的。

(3)考虑环境和施工因素的影响。

(4)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5)满足现行规范、规程的要求。

9.2各项监测报警值

根据以上原则,并参考有关规范与标准,警戒值如表8.1

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表8.1

监测内容

报警值

(累计值)

变化速率

(mm/d)

水平位移

≥30mm

2或连续3天变化速率超过1.4

竖井围护墙水平位移

顶竖向位移

≥20mm

4

基坑外地表竖向位移

9.3报警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

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

(3)基坑支护结构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的迹象;

(4)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

(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

10.基坑监测应急预案

为配合土建施工,确保基坑和周边环境安全,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随着基坑开挖深度逐渐加大、基坑暴露时间加长,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增多,基坑安全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为了能更客观、及时反应基坑的安全情况,指导基坑应急处理,特制定本预案。

10.1领导责任分工

项目部设置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担任,副组长由王大伟平担任,现场负责由朱成帅担任。

职责如下:

组长:

作出指示决策,下达报警指令;

副组长:

分析监测数据,对比各项监测曲线、指标,提出报警建议,发出加密监测指令;

现场监测负责:

组织人员,实施常规频率监测及非常时期巡视、加密监测等现场监测任务。

10.2监测措施、报警

10.2.1加强巡视

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并进行描述记录,如遇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和基坑出现险情等非常时期时,应加大巡视次数,及时掌握基坑现场信息。

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10.2.2加密监测频率

遇到紧急、可能有危险情况(大雨、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加密观测。

当危险情况(坑内严重的涌沙、冒水、结构严重变形)发生时,跟踪监测,直到险情排除。

10.2.3下达报警指令

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分析、对比后,如达到监测报警等级,立即进行报警,第一时间通知甲方、监理、设计及施工方。

监测报警等级

报警等级

基坑状态

监测指标

黄色预警

临界危险

指标满足1项

1.某1项监测数据累计值达到报警值;

2.某1项监测数据变化速率达到报警值。

橙色报警

局部危险

指标满足2项

1.某1项监测数据累计值超过报警值且继续发展;

2.某1项监测数据变化速率超过报警值且继续发展。

红色报警

危险

1.某1项监测数据累计值超过报警值且加速发展;

2.某1项监测数据变化速率超过报警值且加速发展。

黄色预警:

表示某项基坑监测指标已达到方案确定的最大安全值,基坑某一部位已处于临界危险状态,需各方引起重视,监测工作将增加监测频次。

预警解除:

监测数据变化速率减小趋于收敛稳定状态。

橙色预警:

表示某项基坑监测指标已大于方案确定的最大安全值且监测数据变化速率达到预警变化速率,基坑某一部位已接近危险状态,各方要足够重视,采取必要措施,监测工作将增加监测频次直至监测数据变化速率小于预警变化速率。

施工处理措施实施完成,监测数据变化速率减小趋于收敛稳定状态。

红色预警:

表示某项基坑监测指标已达到方案确定的危险值且监测数据变化速率大于预警变化速率,基坑某一部位已处于危险状态,各方采取应急措施,监测工作将增加监测频次直至监测数据变化速率小于预警变化速率。

施工应急措施实施完成,监测数据变化速率减小趋于收敛稳定状态。

10.3监测人员、监测仪器、材料及其他物资准备

为在非常时期能及时、加密监测,我司做好对监测人员、监测仪器和材料及其他的物资的增备工作。

在技术上,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相关标准、规范,组织技术工人进行技术培训,针对基坑出现险情前监测数据趋势特点,作业前向监测人员交代清楚,积极做好超前预报的技术储备工作。

在监测仪器及埋设器件上,备好易损零部件,增加监测仪器数量,确保监测过程中够用、能用。

其他物资,如雨衣,手电等常用物资保证充足,在天气恶劣情况下能满足生产需要。

11.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1.1基本要求

(1)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与结构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