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云南省玉溪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
语文学科试卷
命题人:
顾钟方审题人:
杨珏
注意事项:
1.请用2B铅笔按题号将单选题答案规范地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2.请按题号将双选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请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赵法生
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
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②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③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④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
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
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⑤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
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
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
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⑥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
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
儒家对此的回答是:
家庭。
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
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⑦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
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
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
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
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
因此古人也说:
“德者,得也。
”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⑧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理性的结晶。
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摘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也含有报应的含义,但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
B.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
C.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君子人格讲求超越功利主义的考虑,同时也要为后代积下“阴德”。
D.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却追求道德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对人生和社会的益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社会效应和家族传承三个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
B.本文运用了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的意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C.本文的二三自然段通过对孔孟观点及对钱穆先生研究成果的介绍,从个人道德修养的层面强调了儒家的主流观点。
D.本文的四至七自然段主要阐释了“积善”观在社会效应和家族传承方面的影响力,其中重点强调了儒家成功地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相比,儒家报应观念有其独特性,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论证。
B.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与之对比、对其加以衬托。
C.作者认为,“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D.作者认为,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传承久远的家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养鸭人
筱敏
⑴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
养鸭人来到这里。
⑵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
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
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
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的痉挛一下。
⑶夏季很冗长。
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切割了远方的山脚。
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
⑷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
把骨节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
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
⑸当鸭群在晨间欣然醒来,摇摆着扑入池塘中嬉戏的时候,那种生之欢愉是如此饱满。
暗影在席棚之下,而日光尽情倾下。
池塘在欢愉中绽开,苔草在欢愉中青润,绿水中是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
只有养鸭人知道,苔草和鸭群都只存活一季。
生之欢愉是没有未来的欢愉。
⑹故乡已经不可触摸,他是漂流的,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季,又漂流了一季。
因为远方总是好的。
而当远方也被挤迫着慵倦并且沉落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可以长存?
席棚的日夜都是低矮的,漂流者是低矮的,夜里靠近哪一盏灯,才能确切地感觉到其实还很健壮的自身?
⑺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却依然带着一个奔月那样明亮的关于远方的故事。
远处的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
目力所及的每一座楼房都紧闭着,只留下几方如月光一样橙黄得黯淡的玻璃。
鸭群睡了,而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
又有一股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月亮就在池塘里痉挛了一下,望之令人心惊。
⑻忽然他开始喊叫——
⑼“……啊!
——啊,啊……——啊……”
⑽像是呼唤,也像是抒情。
于是夜空中有了一种裂帛似的回声。
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乡人的语音。
⑾鸭群惊着了。
忽啦啦一阵张皇的扑翼,逃亡似的纷纷扑入水中,然而池塘依旧惺忪。
远远的黑暗中传来几声狗吠,很困倦的。
没有一扇门就此打开,回应他的嘶叫。
⑿于是,一切复又平静,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
此刻,那故事也必定栖在夜色之中。
⒀养鸭人就枕着那故事睡着了。
⒁他当然不会梦见,将近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卢森堡的女人是怎样做着关于池塘的梦。
这位曾经使整个欧洲为之惊厥为之歌哭的女人,这位曾使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为之摇曳的女人,一次再次地梦见自已是一个乡村的牧鹅女,赤足走在露水深重的苔藓上,于是世界不再存在,只余了她默默地照看绿水,照看水中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
那面有着月光的池塘对于她太遥远太遥远了,那是一个无法撕碎也无法证实的远方的故事,她是枕着这个故事逝去的。
⒂假如养鸭人在梦中与她相遇,他能不能领她去找远方的乡村?
(选自《血脉的回想》,有删节)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前三段的环境描写,展现了一派乡村衰落的景象;特别是风“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和乡村被公路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描写,揭示了乡村受城市挤压侵扰、生态遭到破坏的现状。
B.本文8至10段以繁琐的文字写了养鸭人的喊叫,这凸现了人物的踌躇满志,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的反抗和对远方的呼唤;其中还用到了比喻,既生动地写出了回声嘹亮、静夜空旷,又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孤独。
C.作者最后写到了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的波兰女革命家卢森堡,是因为养鸭人和卢森堡都爱池塘和放牧,也都热爱自然、向往远方;并以此说明人类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有对梦想的向往。
D.本文是一篇散文性小说,通过大量的环境描写,围绕养鸭人不断漂流的放牧生活,表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因过度开发给乡村带来的困扰;养鸭人对远方的向往,卢森堡对乡村的渴望,蕴含了作者对乡村重归平静安宁、自然重现生机的憧憬。
5.结合全文,分析第12段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5分)
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
此刻,那故事也必定栖在夜色之中。
6.本文的语言文字优美动人,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游学的方式拓宽眼界。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暑假国内游学报名人数增长140%以上,是海外游学增长率的2倍。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参加游学的人数位居前列。
据携程发布的2018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70%,人均花费2.5万元。
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2倍,人均花费在4000元。
从售卖城市的分布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报名参加游学人数最多,一线城市排名靠前。
内蒙古、宁夏、贵州、甘肃等城市是国内游学热门目的地,沙漠徒步、草原亲子、文化自然游学等产品最为火热。
在海外游学市场方面,报告显示,中产家庭是海外游学的主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位居十大海外游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三甲。
报告预计,今年全国夏季海外游学市场规模达到80万人次,营收200亿元,国内外游学总体量预计超过300万人次。
材料二:
不久前,微信朋友圈里很火的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里提到,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
可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35000元。
20000(美国游学)+5000(阿姨)+2000(钢琴)+2000(游泳)+6000(培优)=35000元。
这样养孩子的花费令人咂舌。
那么问题来了,在一线城市,例如天津,孩子过暑假要花多少钱呢?
就此“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在天津的部分网友中做了问卷调查,共收到203份有效问卷,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问卷反映了什么问题。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孩子暑期花费这一项,有70%以上的网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仅有7%的网友愿意为孩子花费上万元。
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不难看出,花费的大头是海外游学,这跟近两年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有关。
对于调查中,“您自己的孩子或者周围朋友的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吗”一项,选择“周围很多孩子参加过”的网友仅20%,大多数人“周围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的没几个,或者干脆没有。
对于“有机会是否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50%以上的网友认为应该视家庭经济条件而定,而“有机会就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网友不足20%。
对于参加海外游学的目的,绝大部分网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