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6630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文档格式.docx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文档格式.docx

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

1、理解周长的概念 

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

导入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

“长”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

理解认识周长这个概念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出哪部分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说说周长。

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

总结归纳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

最后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

这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 

(1)创设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

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

①用绳子量②用长方形滚动③各条边相加。

这是一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

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学生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无疑都是一种好办法。

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

用长方形滚动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

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量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

但是量几条边呢?

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

联系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迁移。

然后要求学生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大至会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15+21+15+21也就是“长+宽+长+宽”其实这就是用绳子量和长方形滚动得出的方法:

15×

21+15×

21也就是“长×

2+宽×

2”这是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来做的。

③(15+21)×

2也就是“(长+宽)×

2”长和宽折起来,长方形周长就是长边与宽边和的2倍。

3、讨论总结、归纳方法再次讨论,说说哪一种方法好?

为什么?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长+宽)×

2”。

三、课堂练习设计

1、周长概念掌握的练习在新授前,安排一组图形说说周长。

2、圆周长计算的基本练习。

2012年10月23日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比较概括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

教具学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周长”的意义

师: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数学书封面)谁愿意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是指哪里的长度?

(学生上来指出)

二、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

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呢?

谁来估测一下?

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让大家心服口服。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讨论,或同桌交流)

生:

我想用一根细线来“围”住图形,然后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我想把这两个图形都围绕一个尺子滚动一周,就能知道论谁的周长大一些了。

我想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那么用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又比较准确呢?

用“滚”的方法是不行的,“围”的方法太麻烦了,用“先量再算”的方法比较方便准确。

[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

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计算方法。

(板书)

我们先来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刚才这位同学想到先量后算的方法。

那么该怎样量?

又怎样算呢?

(同学们进行交流进行计算后,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

  

(1)21+15+21+15=72(米)

  周长=长+宽+长+宽

  

(2)21×

2=42(米)

  15×

2=30(米)

 42+30=72(米)

  周长=长×

2+宽×

2

  (3)15+21=36(米)

  36×

2=72(米)

  周长=(长+宽)×

大家自己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现在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

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

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只要知道长和宽就能求出周长,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

现在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三、周长计算的应用

1判断

2.求下列正方形的周长。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

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在它的三面围上竹篱笆,竹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反思

我上的《长方形的周长》是九年义教材第五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生活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课堂伊始,我利用学生们熟悉数学书封面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和说出长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

就如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在我们大人看来,只要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要求它的周长就直接把数字代进公式里既简单又轻松而且还省时。

但是学生却舍易取复杂,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都喜欢运用把四条线段加起来求周长,而我们通常认为最简单的方法(长+宽)×

2学生都不乐意用,就是让他们把公式背得滚瓜烂熟,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不是忘了小括号就是忘了乘2,更离谱的是有的学生竟然就用长+宽,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对求长方形计算方法不理解,没有经历探究过程。

针对以前教学中的失败,本次教学中我借助为贺卡设计漂亮花边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先让学生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然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说出了四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2)、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

3)、长×

2=长方形的周长

4)、(长+宽)×

让我很意外的是很多学生竟然用乘法的意义说出了第四种计算方法,(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我们可以把长和宽自成一个加数,2个相同的加数相加我们可以把它写成乘法算式:

几)这样理解以后他们更容易接受。

三、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

2和边长×

4。

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四种计算方法,然后问学生:

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最后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做花边过程中学生发现实际用的花边的长度应该比算出的周长的长度多一点,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这节课我没有把公式强加给他们,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运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这节课看上去我没有把公式教给学生是失败,但实际上学生真正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这才是教学最需要的。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来看,我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

2、学生测量长方形周长时,用时过多,以至于最后的“找周长、测周长”的活动没有开展,老师没有把握好时间。

3、例题中的数字有些大,学生还没有学习“多位数乘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有相当大的困难。

总之,课堂是一面镜子,它会折射出课堂教学中的完美和不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认识与实践,虽不完美,但同样具有一处独特而真实的探索意义,让我们共同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