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6392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5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

8.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

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

这种情况说明了(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9.据《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

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

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③交通便利,货币统一 ④政府实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10.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下列现象与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商品经济伸向农村

D.在江南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

1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2.右图是乾隆二十五年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它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

B.便于对外商统一管理

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

D.打击倭寇,保护海疆

第二单元练习

1.哥伦布曾说过:

“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

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灵魂进入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D.西欧人对黄金的渴求

2.下面是四位同学在一次“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活动课上辩论的四个主题,你支持谁的观点(  )

A.探索未知世界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B.宗教狂热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C.宣扬国威和殖民征服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D.对财富的迫切追求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3.一知名旅行社宣称:

“500多年前,欧洲的探险家们凭着过人的毅力和白人的梦想,带着还算足够规模的船队征服了大西洋,触摸另一个‘野蛮’部落。

其实你不用崇拜他们,今天你也可以参加‘重走新航路’实现你的航海家梦想。

”材料中征服大西洋的航海家及其航行结果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达·

伽马——到达印度

D.麦哲伦——证实地圆学说

4.“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5.马克思指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

A.资本         

B.劳动力

C.世界市场 

D.资源

6.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

哈里的著作《根》中讲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

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实发生的是(  )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B.黑奴贸易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麦哲伦环球航行

7.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

8.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

9.下图显示了英国1801、1851、1901年产业结构的变化。

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连年歉收 

B.海外殖民掠夺

C.奢侈享乐风尚 

D.工业革命影响

10.世博会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

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1878年

法国巴黎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A.①火车机车 ②电话、汽车 ③飞机模型

B.①火车机车 ②电话 ③汽车、飞机模型

C.①汽车 ②电话 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①飞机模型 ②火车机车、电话 ③汽车

11.下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2.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和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三单元练习

1.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

这说明了(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D.①②④

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是(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3.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的“裱糊”活动为(  )

A.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B.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

C.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D.创办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4.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一个“守旧与创新”的主题,下列对该主题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守旧是指洋务运动不愿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②创新是指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③守旧是对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言的 ④创新是指洋务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

5.读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6.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7.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8.中国民族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  )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D.②③

9.毛泽东说: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1.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B.②③④

C.①②③ 

第四单元练习

1.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

下列该同学的调查结论中与当时时代相吻合的是(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建立起完整合理的工业布局

C.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

D.轻工业发展速度最快

2.下面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

“某一年”最有可能是(  )

农业

工业

总产量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元

2200万担

比上年增长5.7%

670万吨

2亿吨

实际完成

比上年增长11%

3400亿元

2400万担

720万吨

2.17亿吨

A.1948年 

B.1957年

C.1962年 

D.1977年

3.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水稻丰产实验田。

他问当地的党委书记,亩产可以达多少?

回答说,可以达5000千克。

领导说,还能再多吗?

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人们迫切要求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努力的作用

4.“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5.对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准确理解是(  )

图一农业合作化图二土地承包合同书图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

6.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7.下面为我国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情况表,对储蓄存款额增加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间

1986年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农村储蓄(万元)

61834

257791

638836

911066

1146639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变

8.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以下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B.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改革

C.方式是在城市和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民经济

10.《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

“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改革开放后,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11.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

“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2.由下图“1996年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图”可知(  )

固定资产投资

百分比(%)

第一产业投资

0.4

第二产业投资

28.5

第三产业投资

71.1

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了农业

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的重工业基地

D.浦东新区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五单元练习

1.晚清时,大同还保留着一种叫“亮脚会”的习俗,妇女坐在自家的门口,伸出双脚让过路人观赏品评。

民国初年,女子的脚再次被展示在稽查员和大众面前,不过这次不再具有文化上的“荣光”,而是作为铭刻于女性身体上的耻辱。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思想的崩溃 

B.革命运动的开展

C.进步人士的推动 

D.资本主义的发展

2.1866年某旅客从天津到上海途中餐饮情况:

“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

”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3.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B.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C.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D.辛亥革命推动了国人服饰的变化

4.浸透汗水、打着补丁的咔叽布工装,斜纹布军装,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共同引领着20世纪70年代朴素、单调的服装潮流。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 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 

C.①② 

5.票证是鲜活的历史,左侧的票证告诉我们,当时(  )

A.经济发达,丰衣足食

B.生产力水平低下

C.股票市场非常活跃

D.经济法规健全,市场秩序良好

6.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

不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

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

这段材料说明中国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的压制 

B.中国财力有限

C.思想观念落后 

D.洋人胡作非为

7.假如你要准备写一篇关于“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小论文,有下列写作提纲,其中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发展沿海铁路

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

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8.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在中国航空史上的意义是(  )

A.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B.标志着中国民航事业拉开了序幕

C.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D.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9.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词中提到的是(  )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固定电话 

D.移动电话

10.“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

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 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关于影视事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风云儿女》的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D.1958年,上海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2.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这表明(  )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